- 
                                
轻法频下治疗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轻法频下”由清代温病大家章虚谷提出,针对湿热邪气胶黏、难以速除的特点所设,是以小剂量药物配合一日内多次使用下法的方式,将湿热邪气逐步排出体外,用以治疗温病湿热邪气积滞肠道的特殊治法。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病机为湿热邪气蕴结大肠致使局部气血失和,热盛肉腐成脓,故临床应用“轻法频下”治疗切合病机,理气导滞同时配合行气活血,可使湿去热消,气血调和,而脓血自除,患者症状得以快速缓解。本病患者虽有下利,治疗却不应囿于大便溏而不可攻之的思维,且“六腑以通为用”,“轻法频下”亦为“因势利导”“通因通用”思路的具体体现,临床值得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肩关节镜下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转位重建肩关节上关节囊修复巨大肩袖撕裂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利用肱二头肌长头肌腱(LHBT)转位重建肩关节上关节囊修复巨大肩袖撕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巨大肩袖撕裂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6例,女38例;年龄50~75岁[(62.5±4.8)岁]。在关节镜下利用LHBT转位行肩关节上关节囊重建。记录和评估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肩关节活动度(前屈、外展、外旋)、肩-肱距、视觉模拟评分(VAS)、Constant-Murley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借助MRI评估末次随访时重建结构的完整性以及肩袖再撕裂发生率。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3~25个月[(18.2±4.3)个月]。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前屈为(149.5±7.8)°,外展为(162.0±6.6)°,外旋为(60.6±11.8)°,肩-肱距为(7.4±0.6)cm,VAS为1.0(0.0,1.0)分,Constant-Murley评分为(90.5±2.6)分,ASES评分为(90.8±4.2)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前屈:(73.8±5.3)°,外展:(85.8±5.5)°、外旋:(34.3±5.8)°,肩-肱距:(5.9±0.8)cm,VAS:6.5(6.0,7.0)分,Constant-Murley:(41.8±5.4)分,ASES评分:(41.4±6.1)分]( P<0.01)。56例患者末次随访时重建结构完好,7例患者重建结构小撕裂予以翻修,1例患者重建失败予以翻修,肩袖修补术后再撕裂率13%(8/64)。患者术后无明显手术并发症出现,切口无感染。 结论:利用LHBT转位重建肩关节上关节囊修复巨大肩袖撕裂,安全可靠,可有效改善关节活动度,并减轻患肩关节疼痛,恢复肩关节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从“汤液经法图”角度分析乌梅丸组方配伍原理及功效特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乌梅丸为经典的驱虫剂,用于蛔虫证、蛔厥和久利,被认为是治疗寒热错杂证的代表方,其组方以酸味药(乌梅、苦酒)与辛味药(附子、桂枝、蜀椒、当归、干姜、细辛)为主,以苦味药(黄连、黄柏)与甘味药(人参、蜂蜜)为辅。从“汤液经法图”角度看,肝德在散,虚则四肢厥逆,实则胁满腹痛,以辛补之、以酸泻之、以甘缓之;脾德在缓,虚则倦怠乏力,实则腹满吐利,以甘补之、以辛泻之、以苦燥之。故乌梅丸作用定位于肝脾,兼顾心肺,功效以泻肝泻脾为主、补泻兼施,用于肝木脾土之虚实夹杂证,以胸胁腹痛、四肢厥冷、呕吐下利、筋脉拘挛等肝木或脾土病证特点及经脉循行部位症状为主,临床常用于蛔厥、腹泻、阳痿、抑郁等疾病的治疗。同时兼顾心肺,也可用于咳嗽、焦虑等疾病的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王克穷以大承气汤治疗肿瘤热结旁流少阴热化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热结旁流少阴热化证为少阴火盛水竭热化之变证,乃火盛水竭,少阴邪热炽盛,乘逼胃中津液,以致燥屎内结,迫肠中浊液从旁而下所致。“旁流”是现象,“热结”是其本质,宜予大承气汤治疗,急下存阴。本证患者泻下物为纯水样便,臭秽难闻,口干舌燥、剑突下疼痛拒按加之少阴病脉微、但欲寐为其典型症状。本证在临床上较少见,易误诊失治,临证需仔细辨证,四诊合参,与其他有“下利”表现的疾病相鉴别,如湿热下利、寒结旁流及阳明腑实证,而“心下必痛”是不可忽视的腹诊要点。王克穷主任医师运用大承气汤治疗肿瘤患者少阴热结旁流证取得较好疗效,附验案以佐证观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循证医学在口腔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为了弥补传统住院医师培养模式所存在的创新性不足、缺乏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短板,在口腔全科住院医师的培养中引入循证医学课程。通过在线课程学习的手段进行循证医学理论知识培训;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利用PICO模式[患者或疾病类型(patients/problem,P)、干预(interventions,I)、比较(comparisons,C)、结局(outcomes,O)]进行临床病例的循证分析,熟悉循证分析的流程;最终让学生独立设计完成循证医学的应用案例,教师给予评价指导。通过这一流程使学生循序渐进深入学习和掌握循证医学知识,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超声监测下手风琴技术促进胫骨搬移术后对合端骨愈合的临床效果和影像学表现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超声监测下手风琴技术促进胫骨搬移术后对合端骨愈合的临床效果和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收治的16例在超声监测下利用手风琴技术促进对合端骨愈合的胫骨搬移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4例,女性2例,年龄(45.3±14.3)岁(范围:6~61岁)。在实施骨搬移之前,胫骨骨缺损长度为(6.0±2.6)cm(范围:2.0~12.1 cm)。手风琴技术的操作步骤:加压2周、暂停调节12 d、牵开2周、回缩2周,之后停止操作,巩固对合端骨质矿化。在治疗过程中,应用超声监测对合端的血肿大小、血流信号的Adler分级、新生骨痂变化等。应用X线检查监测对合端的骨愈合情况。采用paley愈合标准评价患者的骨性愈合情况及功能恢复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对合端血肿大小与血流阻力指数及对合端骨愈合时间的相关性。结果:手风琴操作过程中,超声检查可见回缩前对合端周围血流信号的Adler分级逐渐升高,回缩开始后逐渐降低,但骨痂矿化程度持续升高。对合端加压2周时,14例患者超声检查发现对合端出现血肿,X线检查显示对合端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30.8±4.9)周(范围:23~40周),且血肿大小与对合端骨愈合时间呈线性负相关( r=-0.819, P<0.01);2例患者未发现血肿,连续观察20周后,对合端仍无明显的骨痂连接,行骨皮质剥脱术后,超声检查显示对合端出现血肿,继续行手风琴技术治疗,对合端分别于术后第30、32周骨性愈合。16例患者加压2周时的血肿大小与牵开2周时血流阻力指数呈线性负相关( r=-0.801, P<0.01);患者术后随访(14.5±3.2)个月(范围:10.6~20.2个月)。末次随访时,12例患者的Paley愈合标准评价结果为优,4例为良。 结论:手风琴技术中施加的牵拉及压缩应力可促进对合端的骨愈合,超声可监测对合端骨愈合早期的愈合迹象,帮助判断骨愈合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经典汉方通脉四逆汤古今文献分析及关键信息考证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系统梳理古今文献中关于通脉四逆汤的条文及研究,考证分析通脉四逆汤的古代文献及现代临床应用,为通脉四逆汤的现代临床应用以及制剂研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整理"通脉四逆汤"的主治病证、药物组成、炮制法、用药剂量、煎服法等信息的条文及有关临床研究,依据纳、排标准进行筛选,纳入书名、主治、药物及剂量、煎服法等,以考证通脉四逆汤的关键信息.结果 共搜集892条数据,最终筛选纳入通脉四逆汤相关条文52条,涉及古籍46本.通脉四逆汤首载于汉代张仲景《伤寒论》,由生附子、干姜、炙甘草组成.以汉代度量衡为标准将药物剂量换算至现代,建议附子用量15 g,干姜41.4 g,炙甘草27.6 g,以水600 mL,煎至240 mL,温服,去渣,日2次.古代所治主要病证为霍乱、少阴下利、手足厥逆等.共纳入27篇现代文献,分析通脉四逆汤的现代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系统及结缔组织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等.结论 通过古今文献考证分析发现,通脉四逆汤在后世流传中其药物组成、用药剂量、主治病证、煎服方法等均未有大的变化.通脉四逆汤的现代临床应用促进了中医药的传承发展,并为其药物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外台》黄芩汤临床应用医案5则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外台》黄芩汤出自《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附方(二),原文提到:"《外台》黄芩汤,治干呕下利."方剂组成如下: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三两、大枣十二枚、桂枝一两、半夏半升,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外台》黄芩汤与《外台秘要·卷一》中的黄芩汤或《伤寒论》中的黄芩汤名称相似,但组方、功效均不相同,故一般将其称为《外台》黄芩汤.《外台》黄芩汤功效为益气温中、降逆清热,其主治当属厥阴病证、为半表半里阴症,病机是脾胃虚弱、湿阻气逆、上热下寒,临床上多用于治疗症状有干呕、腹泻、心下痞硬或腹部隐痛,舌质淡苔白或黄腻,总体脉不及,右关脉稍有力,左寸关脉稍浮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二维MXenes材料在肿瘤诊疗中的最新进展及展望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二维MXenes材料是当前材料科学与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其具有多种独特的材料特性:如出色的光学性能、高比表面积、优异的亲水性、易表面功能化修饰以及良好的电化学特性等.这些特性使得二维MXenes材料在诸多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尤其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备受关注,其中在肿瘤的诊断与治疗领域中的新进展受到研究者的瞩目.近年来,MXenes研究的新进展主要集中在成像技术和治疗手段的更新,MXenes展现出一系列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包括出色的荧光猝灭能力、卓越的X射线衰减性能以及优异的光热转换效率.这些特性使其在无创生物成像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迄今为止,MXenes已在荧光成像、光声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以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通过设计复合型MXenes材料,亦可实现多模态成像,可拓宽单模态诊断技术的限制,为肿瘤成像提供新的思路.MXenes是理想的联合治疗材料,其在肿瘤治疗中主要体现在靶向载药和光学治疗特性,通过靶向载药精准化投递药物实现个体化治疗策略,从而避免全身化疗的不良反应.而如何通过合理的设计与修饰,制备出兼具诊断和治疗特性的MXenes探针是目前肿瘤研究领域中的热点与难点.本文旨在综述二维MXenes材料及其衍生物在肿瘤诊疗领域的最新发展、存在的机遇和挑战.同时,本综述还对材料的合成、表面修饰以及肿瘤成像等相关研究,以及当前环境下利用MXenes所面临的挑战和局限性进行探讨,对其性质、生物效应以及在肿瘤学领域的应用价值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肿瘤患者带来更加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经方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类辨
                                    编辑人员丨2024/7/6
                                溃疡性结肠炎根据临床症状可依《伤寒杂病论》"下利""便血"等论治.按照条文描述及经方配伍特点,结合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性特征,可将经方分类总结:桂枝汤类方、姜附汤类方多适用于溃疡性结肠炎表里虚证者;柴胡汤类方适用于气机郁滞者;泻心汤类方适用于寒热错杂、虚实互见者;芩连类方、承气汤类方适用于里实热证者.临证可据证选用类方,或单方,或合方,可获得较好的疗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