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互联网+"的"点-线-面-体"专科护理生态圈构建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方案的出台,预示互联网对护理工作的渗入从可能变为必须,因此专科护理建设提出变革的迫切需求。本文基于供给侧改革视角,从"点-线-面-体"4个层面系统论述专科护理生态圈的构建,阐述各级医院在此生态圈中如何找准定位,聚焦适合自身的护理学科建设方向,关注"互联网+"带来的新风险,以促进专科护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患儿家长对儿童互联网医院服务感知与需求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患儿家长对儿童互联网医院感知与需求,为完善儿童互联网医院服务模式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质性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1—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门诊就诊的11名患儿家长为研究对象,自拟提纲对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现象学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提炼主题。结果:共提炼出4个主题,分别是家长对儿童互联网医院服务模式认同度高;信息获取便捷、及时、安全的需求;诊疗服务专业可靠、有亲和力的需求;收费合理透明的需求。结论:以儿童专科医疗机构为主体开展儿童互联网医院在线诊疗服务,符合广大家长的就诊需求,具有良好前景。同时儿童互联网医院服务模式应更多关注用户的便捷性、专业性、安全性与经济性,以促进其健康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眼科日间手术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通过信息化手段可实现信息共享,优化管理流程,解决眼科日间手术预约、患者宣教、病房管理及随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作者总结分析了某眼科专科医院日间手术管理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介绍该院利用云计算、人工智能与人脸识别等信息技术,构建并应用眼科日间手术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实践。该体系包括日间手术预住院管理系统、互联网病房平台、随访管理平台、日间手术电子病历和日间手术流程化专科护理机器人5个部分。该体系应用后1年与应用前1年相比,患者日间手术失约率和非计划二次手术率分别由应用前的2.40%和0.24%下降至应用后的1.00%和0.08%,患者满意度由94.5%提升到9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该体系的应用能够方便患者并确保日间手术安全和效率,为其他医院眼科日间手术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Boruta算法的某专科医院门诊患者就诊行为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三级公立专科医院门诊患者就诊选择偏好,为优化医院门诊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就医体验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2022年1—9月某三级公立口腔医院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居住地、受教育程度和就诊需求等。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Boruta算法分析影响患者首选三级公立专科医院就诊的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9 255例患者,首选三级公立专科医院就诊的患者13 558例(70.41%),其中,21~45岁者9 715例(71.65%),本地患者10 015例(73.87%),选择治疗类项目者8 278例(61.05%),来院就诊原因为医保报销者6 442例(47.51%)。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居住地、受教育程度、就诊需求、口腔保健习惯、口腔保健知识获取途径、互联网医院预问诊经历、月收入、家庭成员数和来院就诊原因是患者首选三级公立专科医院的影响因素;经Boruta算法分析,重要性排名前6位的因素分别为来院就诊原因(Z=126.66)、口腔保健习惯(Z=96.44)、口腔保健知识获取途径(Z=66.91)、就诊需求(Z=62.21)、年龄(Z=57.54)和居住地(Z=55.21)。结论:本地患者和中青年患者倾向选择三级公立专科医院就诊,治疗类项目是三级公立专科医院吸引患者的主要业务类型。患者首选三级公立专科医院就诊的影响因素较多,其中来院就诊原因、口腔保健习惯、口腔保健知识获取途径和就诊需求是影响患者就诊行为的重要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儿科影像学移动互联网远程教学的现状和对策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由于专业地位和培养渠道的限制,我国儿科影像人才培养严重不足,儿科影像医生集中于儿童专科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儿科影像知识和人才奇缺,不利于分级诊疗制度的建设。大型远程医疗和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在线医疗成为医疗会诊和教学的主流平台,为儿科影像远程教学提供了良机,有望成为培养儿科影像人才的利器。对文献、手机应用市场软件和成本效益的分析显示,目前大型远程医疗建设周期长、建设和维护成本高,且易受地域和环境制约,用于县级以下医院的远程教学尚待时日;利用手机终端和移动互联网则十分便利,是当下实现儿科影像学远程教学的极佳选择,有望破解儿科影像人才培养和技能传播的难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肿瘤专科医院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初诊就医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某肿瘤专科医院乳腺癌预防治疗中心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初诊咨询系统应用效果,为其他科室和医疗机构提供参考。方法:以2020年5月12日至2020年12月31日使用某肿瘤专科医院乳腺初诊咨询系统的4 647例患者及系统应用前2019年同期来院就诊的4 622例初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 χ2检验、独立样本 t检验对患者年龄、来源、确需来院进一步诊治患者占比、预约挂号至就诊的等待时间进行比较,并测算系统应用后为患者节省的就医成本。 结果:系统应用后,初诊患者中≥60岁患者占比由15.9%提升至17.9%,外地患者占比由70.2%提升至74.3%,确需来院进一步诊治的患者比例由41.4%提升至71.5%,患者预约挂号至就诊的等待时间由(5.0±4.8)天缩短至(3.9±2.3)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系统应用后共为患者节省费用617.7万元,平均为每例患者节省费用3 895元。 结论:初诊咨询系统的应用对于深化诊前服务内容、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提高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率、缩短就诊等待天数以及节省就医成本具有重要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互联网医院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通过开通互联网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义诊团队在线服务,为患者在疫情期间提供必要的防范指导,降低一线门急诊接待压力和线下人群集中交叉感染风险。方法:自2020年1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以后,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迅速反应,组建了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互联网义诊项目工作组,根据实际情况,分析需求,按需设置线上专科门诊,对义诊专家实施针对性的培训,优化患者端智能导诊,简化流程后通过互联网医院紧急上线。结果:互联网医院专家义诊团队于2020年1月26日上线,截至2020年2月1日,7 d时间义诊专家团队完成线上问诊4 120人次,其中咳嗽、咳痰、发热等呼吸道症状咨询2 489人次,占60.4%。598人次咨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知识,425人次咨询焦虑、恐惧相关心理问题。筛查出发热及(或)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史患者共622例,其中既有发热又有流行病学史患者5例。结论:通过互联网医院帮助患者区分普通感冒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排查疑似病患并进行心理干预,减少社会恐慌,在医院诊治之前,构建了第一道抗疫防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口腔专科互联网医院的初步探索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互联网医院对于推进分级诊疗,缓解"看病贵、看病难"问题有重要作用。作者介绍了某三级甲等口腔医院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通过口腔专科互联网医院开展免费在线咨询的实践,并分析医生应答率、医生接诊反应时间、患者咨询的专科分布和时段分布等特点。医院依托广东云医院平台,采用两种模式开展在线咨询服务。其中,普通咨询模式采用"多对多"方式,接诊医生团队由主治医师和任职3年以下的副主任医师组成,非工作时间患者也可在线提问。专家咨询模式由任职3年及以上的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采用一对一方式解答患者在工作时间的提问。2020年2月10日至3月22日,普通咨询模式下接受咨询2 156人次,专家咨询模式下接受咨询1 043人次;后者的接诊反应时间(16.19 min)明显短于前者(27.10 min);各二级专科中,口腔内科咨询量最大(69.30%);普通咨询模式工作时段的咨询量仅占总量的73.47%。今后应优化资源配置、增加人工智能问诊功能、拓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口腔诊疗服务模式、完善绩效管理等,以促进口腔专科互联网医院可持续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全程管理模式在隐匿阴茎患儿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全程管理模式在隐匿阴茎患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类实验研究方法,便利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泌尿三科住院的383例隐匿阴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95例患儿设为对照组,2020年6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188例患儿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全程管理模式。比较2组患儿住院时间、出院后并发症发生率、家属焦虑情况及医护患三方满意度。结果:最终,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纳入186、193例患儿。干预后,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家属焦虑得分、家属焦虑得分差值、专科医生满意度内容、专科医生满意度效果、专病兼网约护士满意度内容、专病兼网约护士满意度效果、患儿家属满意度内容、患儿家属满意度效果得分分别为(4.30 ± 1.35)d和(35.08 ± 3.17)、(19.14 ± 4.35)、(4.57 ± 0.54)、(4.71 ± 0.49)、(4.75 ± 0.50)、(5.00 ± 0.00)、(4.60 ± 0.49)、(4.65 ± 0.49)分,对照组分别为(5.50 ± 1.41)d和(44.79 ± 3.30)、(9.22 ± 3.67)、(3.71 ± 0.49)、(4.00 ± 0.58)、(3.50 ± 0.58)、(3.25 ± 0.50)、(3.54 ± 0.59)、(3.64 ± 0.67)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23.94~29.19,均 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64, P>0.05)。 结论:基于"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全程管理模式有利于缩短患儿住院时间、缓解家属紧张焦虑情绪、提高医护患三方满意度并有利于加速患儿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互联网+"及SP的多学科联动教学在静疗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基于"互联网+"及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的多学科联动教学对增强静疗专科护士的综合学习和临床实践能力的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19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静脉治疗专科培训学习的护士54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7人。对照组采用传统静疗专科护士培训,研究组采用"互联网+"及SP的多学科联动模式。培训结束后对护士进行理论和实践操作考核及满意度调查,并统计两组护士培训期间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采用SPSS 22.0进行 t检验和卡方检验。 结果:两组护士在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两部分理论考核成绩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案例分析和理论考核总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研究组护士在实践操作考核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维护、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入、PICC维护、输液港维护、外周静脉导管置入与维护、无菌技术、置管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和健康教育8个方面以及总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护士满意度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5.4±3.7)vs.(95.7±2.6)];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618, P=0.032)。 结论:"互联网+"及SP的多学科联动教学有助于增强静疗专科护士的综合学习和临床实践能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获得高质量的静脉输液治疗护理,保障患者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