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5-2014年中国汉族18岁青少年身高长期趋势的性别差异变化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1985-2014年中国汉族18岁青少年身高长期趋势的性别变化。方法:选取1985、1995、2000、2005、2010和2014年6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中124 099名18岁汉族青少年的身高数据。以性别分层,采用ANOVA比较各年度青少年的平均身高,以及城乡、地区和营养状况亚组中的身高差异。计算各年度性别身高差和身高比。采用分位数回归模型,以身高为因变量,在不同地区分层下分析不同身高水平与性别关系随时间的变化。结果:1985-2014年,中国18岁男性青少年平均身高以1.3 cm/10年的速度增长,女性青少年增长速度为0.8 cm/10年,无论男女,身高增幅最快的阶段均为1995-2005年。男性青少年各亚组平均身高均高于女性( P<0.05)。性别身高差一直在扩大,从1985年的11.1 cm上升到2014年的12.6 cm,性别身高比稳定在1.07~1.08之间。无论男女,18岁青少年的平均身高均表现为城市高于乡村,东北地区高于其他地区( P<0.05),2000年后的男性肥胖青少年和2010年后的女性肥胖青少年平均身高高于其他群体( P<0.05)。在控制了城乡、地区、社会经济水平和营养状况的影响后,18岁男女青少年身高在 P 5、 P 25、 P 50、 P 75和 P 95都有随时间增长的趋势,不同百分位点身高的性别差值在0.45 cm/10年~0.57 cm/10年之间。地区分层分析结果显示,除东北地区身高 P 5和 P 95外,东北地区其他百分位点和其他地区各百分位点身高增长幅度的性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1985-2014年,身高的性别差异在扩大,男性青少年身高增长更为明显,东北和东部地区青少年身高增幅更大,未来要增加对中西部青少年的关注,发挥其身高发育的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美国医学院校与医学生数量分布及其地区差异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美国医学院校与医学生数量的分布情况及地区差异,分析其地区分布差异的主要来源,并探讨其原因。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利用2020年美国医学院校协会监测报表数据,分析美国医学院校和医学生数量的地区分布现状,借助泰尔指数分析其地区数量分布的差异来源。结果:2020年,美国共有155所医学院校,其中,东北地区42所(27.1%),中部地区35所(22.6%),南部地区55所(35.5%),西部地区23所(14.8%);在州府城市办学的35所(22.6%),县级城市办学的105所(67.7%),乡镇办学的15所(9.7%);综合性大学医学院128所(82.6%),独立医学院27所(17.4%)。2011至2020年,总录取人数从1.9万人上升至2.2万人,申录比从2.3上升至2.4。2020年美国医学生州内、州外入学人数、在校生人数分别为13 430人、8 657人、94 243人。医学院校数量、入学人数、在校生人数的泰尔指数贡献率地区内分别为54.9%、18.9%、77.6%,地区间分别为45.1%、81.1 %、22.4%。结论:美国医学院校分布不均衡,医学生数量不断扩增,但整体规模仍较小。美国医学生整体州内入学的人数更多,医学院校数量和入学人数的地区分布差异主要来自地区内,在校生人数分布差异主要来自地区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入职护士职业认同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调查新入职护士职业认同感现状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018年7—12月,采用两阶段整群抽样方法,第1阶段按照经济行政区域划分为东北、华东、华北、华南、西南、西北6个区域,从每个行政区随机抽取1家三甲医院;第2阶段整群抽取6家样本医院的2018年新入职护士。采用护士职业认同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问卷267份,有效问卷258份,有效回收率为96.63%。结果:258名新入职护士职业认同量表总均分为(3.84±0.66)分。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实习时间、学历和劳动人事关系的新护士职业认同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学历、实习时间和劳动人事关系是新入职护士职业认同感的影响因素。 结论:新入职护士职业认同处于中等水平,同工同酬是提高新入职护士职业的认同的重要保障之一,护理管理者应重视高学历新护士的工作压力,采取针对性的培养方案以提高新护士的职业认同,确保我国护理队伍的稳定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器官或系统受累高危因素的区域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孕妇伴发器官或系统受累的影响因素,分析比较全国各地区HDP类型的差异。方法:收集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61家医院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资料完整的HDP孕妇27 680例,根据其临床表现分为单纯血压升高组[共10 308例,包括妊娠期高血压(GH)8 250例、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2 058例]、伴器官或系统受累组[共17 372例,包括子痫前期(PE)14 590例、子痫137例、慢性高血压伴发PE 2 645例]。回顾性分析华东(6 136例)、华北(4 821例)、华中(3 502例)、华南(8 371例)、东北(1 456例)、西南(2 158例)、西北(1 236例)七大地区HDP的类型分布,通过对比各地区HDP类型的差异及其相关高危因素,对HDP孕妇伴器官或系统受累的危险因素进行区域性分析。结果:(1)东北(79.05%,1 151/1 456)、华中(68.42%,2 396/3 502)、西北(69.34%,857/1 236)地区HDP孕妇伴器官或系统受累的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2.76%,17 372/27 680);华北(59.18%,2 853/4 821)、华东(60.85%,3 734/6 136)及华南(59.56%,4 986/8 371)地区HDP孕妇伴器官或系统受累的占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产妇、非汉族、非城市户籍、不规范产前检查(产检)、PE病史在伴器官或系统受累组中的占比高于单纯血压升高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初产妇、非汉族、非城市户籍、不规范产检、PE病史是影响HDP孕妇伴器官或系统受累的独立风险因素( P均<0.05)。(3)初产妇占比:东北、华北、西南地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华南、华中、西北地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非汉族率:东北、华北、西北地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华东、华南、华中地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非城市户籍率:东北、华北、西南地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华东、华中地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不规范产检率:华北、华南、西南地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东北、华中、西北地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PE病史:东北、华北、华南以及西南地区的发生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华中、西北地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结论:初产妇、非汉族、非城市户籍、不规范产检、PE病史是HDP孕妇伴器官或系统受累的危险因素;东北、华中及西北地区HDP孕妇存在较多高危因素,也更易伴发器官或系统功能损伤,更应加强孕产妇的管理,减少HDP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妇产科住院医师在其规范化培训期间临床实践参与情况的调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国内妇产科医师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期间参与临床实践的情况,为完善相关培训细则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来自国内6大地区不同等级医院完成住培后2年及未参加住培的第4年或第5年的1 341名妇产科住院医师进行在线调查,了解住培(或前3年住院医师)期间参与20种常见妇产科手术操作的情况。结果:19.0%(255/1 341)的妇产科医师临床实践合格。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本科学历( OR=1.661,95% CI:1.225~2.252)、东北地区( OR=2.637,95% CI:1.564~4.446)和华南地区( OR=2.362,95% CI:1.442~3.869)的妇产科住院医师临床实践参与情况比硕士研究生学历、西南西北地区的妇产科住院医师更好。 结论:妇产科医师住培期间临床实践不足,不同地区之间差距较大。应当依据疾病谱和手术方式的变化修订住培细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的荟萃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中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患病情况,为其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的中英文文献,纳入1990—2020年间关于中国居民DR流行病学调查的研究。采用荟萃分析的方法估算DR的人群总患病率,采用亚组荟萃分析评价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人群患病情况。结果:共纳入40篇相关文献,一般人群总样本量为282 620人,糖尿病患者总样本量为47 022例。总人群中DR的患病率为1.7%(95 %CI:1.4%~2.0%);糖尿病人群中DR的患病率为22.4%(95 %CI:18.8%~26.1%)。50~59岁年龄段的糖尿病患者DR患病率最高(22.1%);在糖尿病人群中,华北(27.7%)、东北(23.7%)地区DR患病率较高,华东地区DR患者估计人数最多(497.1万人),农村DR(34.0%)患病率高于城市(18.7%)。 结论:中国糖尿病人群DR患病率较高,且地区、年龄间存在差异。提示对我国糖尿病人群特别是农村地区糖尿病人群进行DR筛查的必要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近代中国海港检疫机构对重大传染病的预防、检测与应对措施探析:以近代天津海港检疫为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晚清时期,为防止日本、香港、东北等地的疫情传入天津,天津海关逐步建立起天津海港检疫制度。天津海港检疫机构施检的重大传染病包括霍乱、鼠疫、天花、斑疹伤寒和黄热病,其中霍乱是近代天津地区爆发最频繁、影响力最大的传染病,鼠疫、天花次之,未发现斑疹伤寒和黄热病大规模流行的记载。天津海港检疫机构在抵制外来传染病入侵的过程中逐渐成熟,建立起以船舶检验为基础,以预防注射、鼠蚤研究和疾病诊疗为核心的业务体系。天津海港检疫机构在重大传染病预防、检测与应对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开辟了国人自主办理国境卫生检疫的先河,其历史实践和检疫模式是认识和了解近代中国检疫传染病发展史的一个窗口,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08-2020年我国北方15个城市流感与气象因素的关联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定量评估我国北方城市气象因素对流感的发病影响,探索北方15个城市的气象因素对流感发病影响的差异。方法:收集西安市、兰州市、西宁市、银川市和乌鲁木齐市(西北5市)、北京市、天津市、石家庄市、太原市、呼和浩特市、济南市和郑州市(华北7市)、沈阳市、长春市和哈尔滨市(东北3市)共15个省会城市2008-2020年流感的月报告发病率和月度气象数据,运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定量分析气象因素对流感的发病影响。结果:综合单因素和多因素面板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人口密度及其他气象因素的影响后,月均气温每下降5 ℃,东北3市、华北7市以及西北5市流感的发病率变化百分比(MCP)分别为11.35%、34.04%和25.04%,最佳滞后期月数分别为1、0和1个月;月均相对湿度每下降10%,东北3市和华北7市的MCP分别为15.84%和14.80%,最佳滞后期月数分别为2和1个月;月累计降雨量每减少10 mm,西北5市的MCP为4.50%,最佳滞后期月数为1个月;月累计日照时长每减少10 h,东北3市和西北5市的MCP分别为4.19%和5.97%,最佳滞后期月数均为1个月。结论:2008-2020年我国北方15个城市的气温、相对湿度、降雨量及日照时长与流感的发病均为负关联,气温和相对湿度是主要的敏感气象因素。气温对华北7市流感的发病有较强的直接影响作用,相对湿度对东北3市流感的发病有较强的滞后作用,西北5市的日照时长对流感的发病影响高于东北3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我国14岁及以下HIV感染儿童生存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我国≤14岁HIV感染儿童全阶段生存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国艾滋病病例报告数据库及抗病毒治疗数据库内的HIV感染儿童,采取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探究HIV感染儿童生存情况,采取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影响生存时间的因素进行筛选。结果:HIV感染儿童8 029例,中位生存时间179.75个月,确诊阳性后1、2、5、10年的累积生存概率分别为99.13 %、97.95 %、90.11 %、78.63 %。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发现,未接受抗病毒治疗儿童的死亡风险是接受抗病毒治疗儿童的12.81倍(95 %CI:11.40~14.27);男童的死亡风险是女童的1.20倍(95 %CI:1.10~1.32);确诊阳性年龄在3~5岁HIV感染的儿童死亡风险是确诊阳性年龄在<2岁儿童的0.67倍(95 %CI:0.60~0.76)。西北地区儿童的死亡风险是东北地区儿童的0.52倍(95 %CI:0.29~0.95),本地治疗儿童的死亡风险是异地治疗儿童的1.96倍(95 %CI:1.48~2.61),未获得关怀服务儿童死亡风险是获得关怀服务儿童的2.07倍(95 %CI:1.88~2.29)。 结论:我国≤14岁HIV感染儿童中位生存时间179.75个月。接受抗病毒治疗、女童、异地治疗、西北地区,获得关怀服务和确诊时年龄较大是HIV感染儿童生存时间的保护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全科医学培训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调查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全科医学培训的情况,为促进全科医生的职业发展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方法: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向全国189所高校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医学人文素养与全科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制定,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175份。59.4%(104/175)的高校开展了全科医学培训,40.6%(71/175)的高校没有开展全科医学培训。东北地区高校开展全科医学培训的比例最高[70.6%(12/17)],华北地区高校开展全科医学培训比例最低[46.9%(15/32)]。49.5%(45/91)的高校仅采用讲授教学方法;42.9%(39/91)的高校考核方式仅为理论笔试。结论:整体来看,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全科医学培训的覆盖面较低,高等医学院校参与全科医学培训的程度不高,教学形式和考核方式较为单一,各地区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全科医学培训的水平参差不齐。我国应该鼓励更多的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全科医学培训项目,丰富培训的形式和内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