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种中医外治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影响的网状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网状Meat分析评价5种单一中医外治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中医外治方法干预LDH患者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5月31日。由2名研究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文献信息和质量评价。使用Review Manger 5.4软件绘制偏倚风险图,运用Stata SE 16.0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纳入12篇文献,共1 133例患者,中医外治方法共5种。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除穴位贴敷外,刮痧、中药离子导入、中药烫疗、耳穴贴压与常规治疗和护理比较对患者疼痛干预效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5种中医外治方法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排序累积概率图显示,刮痧为LDH患者疼痛的最佳干预方法, SUCRA值为80.3%。 结论:刮痧疗法是缓解LDH患者疼痛的最佳中医外治方法,但仍需要更多的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论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参附注射液调控应激反应的作用机制: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参附注射液经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调控应激反应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筛选参附注射液的主要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使用PharmMapper、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和Uniprot数据库对靶点补充预测并统一基因名;通过检索GeneCards、OMIM、TTD、CTD、Drugbank、Disgenet和Pharmgkb数据库筛选应激反应调控的相关靶点。使用Venny2.1工具获得参附注射液与应激反应调控交集的潜在作用靶点后,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筛选关键靶点。将潜在作用靶点上传至Metascape数据库中,通过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进行机制研究;使用Autoduck、Pymol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及可视化展示。结果:筛选并获取参附注射液主要活性成分43个,相关作用靶点257个;数据库检索到应激反应调控相关靶点4 811个,与参附注射液成分相关靶点取交集获得188个潜在作用靶点,通过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筛选得到关键靶点14个。GO功能富集分析筛选得到18条,主要涉及循环系统及体液调控、对外来刺激及创伤的反应、MAPK级联反应、突触后膜、受体复合体、离子通道复合体、神经递质受体活性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高度相关通路20条,主要涵盖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的相互作用、钙信号通路、肾上腺素能信号转导、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IL-17、TNF、MAPK、cGMP-PKG、PI3K-Akt、NF-κB、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和细胞凋亡等。分子对接结果提示主要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力。结论:参附注射液中山柰酚、β-谷甾醇、去甲基棱砂贝母碱、豆甾醇、人参皂苷、蛇床子苷、次乌头碱等成分可能作用于AKT1、TNF、IL1B、PTGS2、HSP90AA1、MAPK1、NFKBIA、NR3C1、ADRB2等靶点,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功能状态、抑制炎症反应、抗氧化应激和减少细胞凋亡等机制对应激反应进行调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呼吸八段锦联合中药离子导入对轻中度COPD患者肺功能、运动自我调控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索呼吸八段锦联合中药离子导入对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患者肺功能、运动自我调控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轻中度COPD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两组基础资料具有匹配性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同时并行呼吸八段锦联合中药离子导入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功能、运动自我调控效能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试验组患者的运动自我调控效能量表(Exercise Self-Regulatory Efficacy Scale,Ex-SRE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试验组患者的SF-36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应用呼吸八段锦联合中药离子导入能够有效改善轻中度COPD患者的肺功能水平,提升其运动自我调控效能,改善其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医外治法治疗尿毒症瘙痒临床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尿毒症瘙痒(UP)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常见并发症,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中医外治法治疗UP相较于中药内治法操作简便、起效迅速,且能避免口服药物所致首关效应及可能带来肝肾损伤,治疗手段主要包括中药外洗、药浴、熏洗、湿敷、灌肠、刮痧、针刺、耳穴贴压、穴位敷贴、穴位离子导入、自体血穴位注射等。目前,多数研究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外治法,可提高疗效,在改善瘙痒症状、炎症指标、睡眠质量及焦虑抑郁状态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一些研究选取甲状旁腺激素、血磷、CRP、IL-6、组胺、SCr、BUN、β2-微球蛋白等指标评价疗效,结果提示中医外治法可改善患者微炎症状态,保护肾功能,但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现有研究存在以下问题:临床疗效评价量表不统一,难以横向比较和总结;瘙痒症状的缓解依据量表评判,主观性较强;研究疗程较短,无法评判远期疗效和安全性;部分研究未指明患者证型,难以体现中医辨证论治优势等,今后还需完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法探讨虎杖干预类风湿关节炎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虎杖干预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筛选虎杖的有效活性成分并预测相关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预测RA相关靶点,将虎杖药效靶点与RA相关靶点取交集,得到虎杖干预RA的共同靶点,使用Cytoscape 3.7.2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将获得的共同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经R语言计算筛选出虎杖干预RA的核心靶点。运用DAVID在线数据库及R语言对共同靶点进行GO分子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活性成分和前5位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筛选获得10个虎杖有效活性成分和对应的203个药效靶点,检索得到4 424个RA相关靶基因,取交集后得到139个虎杖干预RA的共同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提示,v-akt鼠科胸腺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Ⅰ (v-akt murine thym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 1, AKT1)基因、肿瘤蛋白p53(tumor protein p53, TP53)基因、JUN、MAPK1、人v-rel禽网状内皮细胞过多症病毒癌基因同源物(AV-Rel 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al Oncogene Homolog A, RELA)等为核心靶点。GO富集分析得到虎杖干预RA的分子功能共35个,包括ATP结合、锌离子结合、转录因子活性等。KEGG富集分析得到虎杖干预RA的相关信号通路共117条,包括PI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癌症通路等。分子对接显示,有效成分均与基因AKT1、TP53、JUN、MAPK1、RELA对接良好,其中大黄素甲醚双葡萄糖苷与JUN显示出较好的结合能力。结论: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法分析虎杖可多靶点、多通路干预RA,为其药品研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养老机构老年人对中医药特色服务的认知、需求及满意度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对中医药特色服务的认知、需求及满意度现状,分析影响因素,为城市中医医养结合服务的推广提供参考。方法:于2019年5—7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某中医医院周边便利抽取9家养老机构,随机对入住的237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及对中医药特色服务的认知程度、需求程度及满意程度,分析产生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调研养老机构的237名老年人,仅1名(0.4%)非常了解中医药特色服务,有195名(82.3%)需要中医药特色服务。除性别外,不同年龄段、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医保类型、健康状况的老年人的中医药特色服务项目需求得分和满意度得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16项中医药特色服务中,需求得分前3位的项目是穴位按摩(3.54±1.21)分、中医健康宣教(3.29±1.08)分、中药离子导入(3.23±1.26)分,满意度得分前3位是中医健康宣教(3.38±0.94)分、传统运动保健(3.33±0.95)分、艾灸(3.32±1.15)分。药物使用指导( r=0.996)和中药代茶饮( r=0.988)项目的相关系数位居前列,而中医体质辨识( r=0.305)和穴位按摩( r=0.484)相关系数明显低于其他项目。 结论:养老机构老年人对中医药特色服务服务认知程度较低、需求程度较高,老年人自身状况与医疗支付能力是其对中医药特色服务需求与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在养老机构开展中医知识教育、开发中医药特色产品、应用中医适宜技术,对城市中医医养结合的推广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芍藤方治疗干燥综合征的分子机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筛选芍藤方治疗干燥综合征的活性成分、靶基因及信号通路,并进行相关实验验证,探索芍藤方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检索TCMSP收集芍藤方组方药物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收集干燥综合征的靶基因,运用Venn获得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将交集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采用Cytospace 3.7.2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治疗靶点-疾病”网络,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将18只NOD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中药组、羟氯喹组,每组6只,另设6只Balb/C小鼠为正常对照组。中药组灌胃芍藤方2.3 g/kg,羟氯喹组灌胃羟氯喹60 mg/kg,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灌胃等体积去离子水,1次/d,连续灌胃4周。记录给药期间各组小鼠日常饮水量,采用HE染色观察颌下腺组织的病理变化,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炎症因子IL-17和TNF-α水平。结果:获得芍藤方主要活性成分39个,干燥综合征1 062个靶点,得到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64个,包括TNF、IL6、NCOA1、AKT1、TP53等。芍藤方治疗干燥综合征靶点主要影响对细菌的反应、细胞对脂质的反应等生物过程,调控TNF-α通路、IL-17信号通路等。实验结果显示,中药组TNF-α、IL-17水平较模型组降低( P<0.05)。 结论:芍藤方可通过调节IL-17、TNF-α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延缓颌下腺损伤,缓解干燥综合征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药离子导入在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中药离子导入对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6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医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72例气虚血瘀型DPN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气虚血瘀型DPN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对照组患者施行常规治疗和健康教育,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双侧足三里穴、三阴交穴中药离子导入,干预14 d。采用VAS、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肢体疼痛、神经症状、睡眠质量的情况。结果:最终试验组34例患者和对照组35例患者完成研究。干预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较干预前有所下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TCSS总分、感觉功能评分、神经症状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所下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PSQI均有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中药离子导入能减轻气虚血瘀型DPN患者的肢体疼痛,改善患者的感觉功能、神经症状和TCSS评分,改善因肢体疼痛而引起的睡眠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探讨敦煌医方小补肝汤抗运动性疲劳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的方法探讨小补肝汤干预运动性疲劳的有效成分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小补肝汤的活性成分;通过人类基因组数据库(Genecards)、药物数据库(Drugbank)、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OMIM)、遗传药理学与药物基因组学数据库(PharmGkb),获取疾病的靶标基因;利用Venny2.1.0在线工具绘制药物与疾病靶点的韦恩图,获得交集靶点,将其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图,通过Bioconductor等在线软件进行基因组数据的高通量分析,得到基因本体(GO)生物功能注释图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通路图,预测作用通路,并采用动物实验验证网络药理学预测结果.结果:通过筛选得到小补肝汤36种活性成分,药物-疾病共同靶点244个;通过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调控网络,筛选出豆甾醇(Stigmasterol)、海风藤酮(Kadsurenone)、β-谷固醇(Beta-sitosterol)、山蒟酮C(Hancinone C)及黄杉素(Taxifolin)等核心成分;通过蛋白互作网络的构建,筛选出AKT1、GNAQ及PTGS2等11个关键靶点;GO富集分析得出生物学过程BP 3 675个,包括对药物的反应、对氧含量的反应、对缺氧的反应等;细胞组分379个,包括膜筏、膜微区、线粒体外膜等;分子功能624个,包括DNA-结合转录因子结合、泛素蛋白连接酶结合及G蛋白偶联胺受体活性等;KEGG富集分析得出涉及的信号通路主要有钙信号通路(GNAQ-PLCB2-IP3R1-CAM)、cAMP信号通路和甲状腺激素信号等通路.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负重游泳力竭时间显著减少,血清中乳酸(LD)、尿素氮(BUN)的含量显著升高,肝糖原与肌糖原的含量显著降低(P<0.01),骨骼肌组织病理可见骨骼肌细胞排列紊乱不均,有较多炎症细胞弥漫浸润,骨骼肌组织GNAQ、PLCB2、IP3RI、CAM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负重游泳力竭时间显著增加(P<0.01),血清中LD、BUN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肝糖原与肌糖原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各给药组小鼠骨骼肌纤维排列有所改善,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骨骼肌组织GNAQ、PLCB2、IP3RI、CAM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小补肝汤能下调运动性疲劳小鼠骨骼肌组织中GNAQ、PL-CB2、IP3RI、CAM蛋白表达,从而调节胞内钙离子浓度,减轻因钙超载导致的细胞线粒体、肌浆网功能破坏而引起的疲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消核糖浆的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 建立消核糖浆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其中10个有效成分的含量.方法 以12批消核糖浆为对象,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以Athena C18(250 mm×4.6 mm,5 μm)为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10 nm.色谱图导入《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A版)》建立消核糖浆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100 mm×2.1 mm,1.7 μm)色谱柱,以0.01%甲酸乙腈-0.01%甲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4 mL/min,结合高分辨质谱仪,以电喷雾离子源进行正负离子扫描,测定12批消核糖浆中各主要成分的含量.结果 12批样品共标定33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97;确认其中10个色谱峰,分别为王不留行黄酮苷、芍药苷、阿魏酸、柚皮苷、迷迭香酸、新橙皮苷、丹酚酸B、延胡索乙素、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含量测定结果显示,上述10个成分在各自的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2>0.999),其含量分别为0.35~0.64、3.15~5.61、0.11~0.17、1.68~3.17、1.59~1.90、1.15~1.64、0.78~1.48、0.11~0.26、0.06~0.13、0.33~0.61 mg/mL.结论 12批消核糖浆的主要成分相似但含量有所差异;本研究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和UPLC-MS/MS含量测定方法可用于消核糖浆的全面质量评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