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套管法在小型猪可逆性单侧输尿管部分梗阻模型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套管法在小型猪可逆性单侧输尿管部分梗阻(RPUUO)模型中应用的效果。方法:2019年6月至12月,将成年健康雄性贵州小型猪9只(贵州中医药大学动物研究所提供)切除左肾,随机抽签分为3组,分别为假手术组(S组)、持续性单侧输尿管部分梗阻组(CPUUO组)和RPUUO组,每组3只。RPUUO组和CPUUO组用套管法造成右侧输尿管部分梗阻。术后第14天,RPUUO组解除梗阻,CPUUO组不解除梗阻。术前和术后第3、7、14、28天,抽血查肌酐(SCr)和尿素氮(BUN),超声扫描观察肾脏集合系统分离程度(DRCSS)。术后第28天处死全部猪,取右肾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损伤,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结果:RPUUO组SCr和BUN在术后第3天较术前明显升高,第14天达最高值,在第28天恢复到接近术前水平;在术后第7、14天较S组高[SCr:(133.11±14.73) μmol/L比(114.43±4.40) μmol/L、(169.13±13.68) μmol/L比(115.53±5.90) μmol/L, t=19.374、24.267, P<0.05),BUN:(5.81±0.85) mmol/L比(5.81±0.85) mmol/L、(7.96±0.41) mmol/L比(7.96±0.41) mmol/L, t=18.083、30.760, P<0.05];在术后第28天比CPUUO组低[SCr:(111.33±12.02) μmol/L比(268.03±14.84) μmol/L, t=16.683, P<0.05),BUN(5.10±0.15) mmol/L比(15.21±0.54) mmol/L, t=22.408, P<0.05)。RPUUO组DRCSS在术后第7天增加,第14天达最大值,在第28天恢复到接近术前水平;在术后第7、14天较S组增大[(2.23±0.18) mmol/L比(0.61±0.09) mmol/L、(3.90±0.19) mmol/L比(0.60±0.08) mmol/L, t=20.308、28.675, P<0.05];在术后第28天比CPUUO组低[(0.94±0.39) mmol/L比(5.93±0.23) mmol/L, t=16.474, P<0.05]。S组肾脏组织结构未见明显病理改变。CPUUO组肾脏组织结构重度异常,肾小球数量明显减少,肾小管大面积萎缩消失,残存肾小管明显扩张,肾间质内大量成纤维细胞增生及炎性细胞浸润。RPUUO组肾小球变化不明显,肾小管轻度扩张,肾间质未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 结论:套管法在小型猪上建立RPUUO模型,这种动物模型安全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肺静脉隔离联合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长程持续性心房颤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估肺静脉隔离(PVI)联合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长程持续性心房颤动(LSPAF)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012年7月至2019年7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接受PVI联合PBMV治疗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LSPAF的患者11例,其中男2例,年龄(58.2±10.0)岁,在三维电解剖系统(Carto)指导下完成PVI,以达到全部肺静脉-心房间电隔离为消融终点,然后采用球囊(Inoue)实施PBMV。比较手术前后二尖瓣瓣口面积、左心房内径、射血分数等指标,出院后通过电话及门诊随访患者症状、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等。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了PVI+PBMV手术,手术时间(189±29)min和X线曝光时间(30±10)min,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与术前相比,术后早期超声心动图显示二尖瓣口面积明显增加[(2.13±0.13)cm 2对(1.19±0.13)cm 2, P<0.001],未发现中重度二尖瓣反流。在15~72个月(中位56个月)随访中,4例患者心房颤动(房颤)复发,其中2例接受再次消融,1例在二次手术后再次复发;2例拒绝再次消融。在1~2次房颤消融术后,11例患者中8例未复发房颤。 结论:对于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LSPAF患者,PVI联合PBMV治疗是安全可行的,对于多数患者可以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眶底爆裂性骨折修复术后持续性复视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眶底爆裂性骨折修复术后持续性复视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1年7月至2020年7月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诊治的术后1 d即存在复视的眶底爆裂性骨折患者146例146眼的病历资料,根据观察期间内复视是否持续存在分为持续复视组14例14眼和复视消失组132例132眼,比较2个组不同性别、眼别、年龄、术前病程、术前眶内软组织嵌顿程度、手术方法、手术入路、术后眼球转动锻炼依从性、术后下直肌损伤程度眼数的差异,筛选 P<0.05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所有患眼均成功地进行了手术,术后随访期间所有患眼均未出现眼眶植入物感染、移位等并发症。2个组间不同年龄分类、术前病程、术前眶内软组织嵌顿程度、手术方法、术后眼球转动锻炼依从性、术后眼外肌损伤程度眼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 2=9.443, P=0.002; χ 2=29.041, P<0.001; H=53.943, P<0.001; H=34.583, P<0.001; χ 2=46.041, P<0.001; H=101.438, 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长病程( OR=8.678,95% CI=1.013~74.304, P=0.031)、术前眶内软组织嵌顿(重度: OR=32.963,95% CI=7.647~142.084, P<0.001.中度: OR=11.852,95% CI=2.679~52.436, P=0.001)、术后下直肌损伤(重度: OR=511.000,95% CI=42.815~6 110.808, P<0.001.中度: OR=132.000,95% CI=12.442~1 400.458, P<0.001)是术后持续性复视的独立危险因素。先进的手术方法(个体化塑形钛网法: OR=0.020,95% CI=0.002~0.127, P<0.001.厂家预制钛网法: OR=0.031,95% CI=0.004~0.257, P=0.001)、术后眼球转动锻炼依从性良好( OR=0.015,95% CI=0.001~0.197, P<0.001)是术后持续性复视的独立保护性因素。 结论:眶底爆裂性骨折修复术前严重眶内软组织嵌顿和术后下直肌的不可逆损伤是术后持续性复视的主要危险因素,缩短术前病程、改善手术方法、增强术后眼球功能锻炼可降低术后持续性复视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四维自动左房定量技术评估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纤维化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应用四维自动左房定量(4D Auto LAQ)技术评估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纤维化程度。方法:纳入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经导管射频消融术的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60例。根据基质电压标测中低电压区占左心房面积比将患者分组(轻度组<5%,中度组5%~20%,重度组>20%),分别比较各组一般临床资料、常规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心房应变等参数,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获取与低电压面积相关的预测因素,并通过ROC曲线计算预测左心房纤维化准确性最高的参数及其截断值。结果:60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轻度低电压组22例,中度低电压组20例和重度低电压组18例,三组间性别、CHA2DS2-VASc评分、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平均峰值运动速度(E/e′)、左心房前后径(LAD)、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左心房最小容积(LAVmin)、左心房总排空分数(LAEF)、左心房储蓄期长轴应变(LASr)、左心房储蓄期环形应变(LASr-c)、左心房心肌做功(LA MW、LA MW-c)、左心房僵硬度(LA stiffness、LA stiffness-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LASr与低电压面积相关性最高( rs=-0.814, P<0.001)。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CHA2DS2-VASc评分、LAD、LAVI、LAVmax、LAVmin、LAEF、LASr、LASr-c、LA MW、LA MW-c、LA stiffness、LA stiffness-c是低电压面积的预测因素(均 P<0.05),其中LA stiffness准确性最高,ROC曲线下面积为0.952,其判断重度低电压的截断值为1.15,敏感性94.4%,特异性83.3%。 结论:4D Auto LAQ技术可以术前评估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纤维化程度,其中LA stiffness与基质电压标测相关性最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宫内妊娠合并葡萄胎十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宫内妊娠合并葡萄胎的诊断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9年5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10例宫内妊娠合并葡萄胎的临床资料。采用描述性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同期本院产科分娩65 960例,宫内妊娠合并葡萄胎的发生率为1/6 596。10例中,完全性葡萄胎与胎儿共存(complete hydatidiform mole and coexisting fetus,CHMCF)和部分性葡萄胎与胎儿共存(partial hydatidiform mole and coexistent fetus,PHMCF)分别为4例和6例。10例患者年龄(30.9±4.1)岁,范围为26~35岁;妊娠2.5(1~4)次。9例在22周 +3(12周 +3~32周 +3)发现,1例于孕9周 +发现。(2)6例妊娠期反复阴道出血,3例出现妊娠呕吐,2例妊娠中晚期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例发生子痫前期,1例发生重度二尖瓣反流伴轻度肺动脉高压。(3)10例血清β-hCG最高值为139 935(16 990~546 033)U/L,其中CHMCF和PHMCF患者分别为212 500(200 000~546 033)U/L和60 768(16 990~225 000)U/L。(4)5例超声提示胎盘蜂窝状暗区,2例超声仅提示胎盘增厚,1例B超示双侧卵巢巨大黄素化囊肿、胸部CT见左肺下叶多个转移瘤、肺部MRI提示左侧肺部胸膜壁多个结节、盆腔MRI提示妊娠合并完全性葡萄胎,1例超声提示胎盘水泡样,1例超声提示胎儿腹壁连续中断、可见包块、其内可见胃泡、肝脏、部分肠管回声以及脐膨出,1例为胚胎停育。(5)1例羊水胎儿染色体核型为46,XX,未发现异常,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检测结果为arr[hg19](1-22)×2。其余病例拒绝产前诊断。(6)10例患者中,3例予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引产术,2例行药物流产+清宫术,2例发生自然流产行清宫术、妊娠物可见胎儿及葡萄胎样组织,1例葡萄胎局部侵犯子宫、行全子宫切除术,1例因孕妇左下肺转移瘤行剖宫取胎术,1例孕33周 +4发生子痫前期、行剖宫产获得两早产儿;4例病理提示妊娠合并完全性水泡状胎块、免疫组织化学P57(-),6例病理提示妊娠合并部分性水泡状胎块、P57(+)。(7)10例患者按葡萄胎术后随访,2例CHMCF发生持续性滋养细胞疾病并予以化疗,8例未发生持续性滋养细胞疾病。 结论:产前发现宫内妊娠合并葡萄胎后,应立即鉴别PHMCF或CHMCF。CHMCF可能存在更高的流产、胎儿宫内死亡、早产、子痫前期等妊娠并发症风险,是否继续妊娠,应采取个体化原则。PHMCF患者胎儿畸形或胎儿丢失风险较高,建议及时终止妊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克罗恩病:超过10年的真实世界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估英夫利西单抗(IFX)在中国克罗恩病患者真实世界中的治疗持续性和长期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0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使用过IFX的1 309例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线资料(患者性别、确诊年龄、随访时间等),IFX使用情况(治疗时间、停用情况),IFX相关不良反应。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IFX的持续使用率,采用Cox回归分析探究治疗持续性的影响因素,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因素与安全性结局之间的关联。结果:1 309例患者中,男性936例(71.5%),确诊年龄为28.7岁(28.1岁,29.3岁),随访时间为3.9年(3.7年,4.0年),IFX治疗时间最长达9.4年。随访期间,共421例(32.2%)患者停用IFX,在IFX治疗第1、3、5、10年IFX的持续使用率分别为84.0%、65.8%、56.7%、30.9%。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肛周病变的患者IFX持续使用率升高[ HR(95%置信区间)为0.75(0.61~0.92), P=0.006],有不良反应的患者IFX持续使用率降低[ HR(95%置信区间)为1.23(1.01~1.50), P=0.038]。共445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0%(445/1 309);急性输注反应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7%(179/1 309),其中重度急性输注反应发生率为2.8%(5/1 309);感染发生率为10.5%(138/1 309),其中严重感染发生率为2.6%(34/1 309),特殊病原体感染发生率为5.5%(72/1 309),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发生率为1.0%(13/1 309),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最常见的受累部位为肺部(10例);皮肤损害(非过敏、非感染、非肿瘤性)发生率为6.9%(90/1 309);肿瘤发生率为1.1%(14/1 309)。因不良反应停用IFX者占出现不良反应总人数的20.7%(92/445),其中因急性输注反应、感染、肿瘤、迟发输注反应、皮肤损害、肝功能异常、血液系统异常、急性胰腺炎、关节痛、癫痫发作停用IFX者分别占47.8%(44/92)、18.5%(17/92)、8.7%(8/92)、6.5%(6/92)、5.4%(5/92)、5.4%(5/92)、3.3%(3/92)、2.2%(2/92)、1.1%(1/92)、1.1%(1/92)。14例出现肿瘤事件的患者中,11例为恶性肿瘤,其中1例慢性白血病的发生与IFX相关。多轮次IFX治疗会增加急性输注反应、重度输注反应的发生风险,联用免疫抑制剂会降低肝功能异常的发生风险,IFX疗程>1年会增加皮肤损害的发生风险( χ2=6.16、11.30、18.20、9.47; P=0.013、=0.001、<0.001、=0.002)。 结论:IFX在中国克罗恩病患者中持续使用率较高,长期安全性总体较可,临床医师需重点关注接受多轮次、长疗程IFX治疗患者的安全性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奥马珠单抗在儿童过敏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过敏性疾病是影响儿童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很多患儿经过常规治疗症状仍难以控制。奥马珠单抗是一种具有高度特异性及结合性的人源化单克隆抗IgE抗体,现已被批准作为中至重度持续性哮喘及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hronic spontaneous urticaria,CSU)患者的附加治疗方式,同时也有数据证实其在其他过敏性疾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该文主要综述了奥马珠单抗在儿童过敏性疾病中的应用,并重点讨论了各种疾病临床实践中的疗效评价体系,同时探讨潜在生物标志物对疗效的预测与评价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治疗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颈中重度短缩的发生及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索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NS)治疗中青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颈短缩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福州市第二医院骨科采用闭合复位FNS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35例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男85例,女50例;年龄51(42,57)岁,体重指数为22.6(20.9,24.2)kg/m 2;骨折按Garden分型:Ⅲ型29例,Ⅳ型106例。观察短缩的情况,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侧别、体重指数、骨折类型、高能量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断端皮质粉碎、复位质量(Garden指数)、部分负重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功能评分(Harris评分)进行单因素分析,通过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生中重度短缩的危险因素。 结果:135例患者术后获17.2(15.0,20.2)个月随访,均有不同程度股骨颈短缩,发生率为100%(135/135)。FNS固定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短缩4.2(2.6,7.7)mm。患者的短缩距离在术后3个月内持续加重,6个月内基本达稳定状态,6个月后较少发生持续性短缩。根据短缩距离分为轻度短缩组(<5 mm,76例)和中重度短缩组(≥5 mm,59例)。末次随访时轻度短缩组患者的髋关节Harris评分(91.7 ± 2.3)分显著高于中重度短缩组(87.9 ± 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轻度短缩组患者的骨折愈合率98.7%(75/76)与中重度短缩组98.3%(58/5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1.000)。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发生中重度短缩主要危险因素为骨折类型(Garden Ⅳ型)( OR=10.227,95% CI:1.845~56.693, P=0.008)、断端皮质粉碎(有)( OR = 52.697,95% CI:9.870~281.352, P<0.001)、部分负重时间(<4周)( OR = 0.168,95% CI:0.032~0.893, P=0.036)。 结论:FNS内固定治疗中青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术后可能有较高股骨颈短缩发生率和髋关节功能下降,其主要危险因素是骨折类型(Garden Ⅳ型)、断端皮质粉碎、部分负重时间(<4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翼管神经主干或分支切断术治疗难治性变应性鼻炎60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翼管神经主干切断术和选择性翼管神经分支切断术治疗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AR)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治疗的中重度持续性AR患者60例,其中男28例,女32例。观察组采用翼管神经主干切断术,共40例;对照组采用翼管神经分支切断术,共20例。分别于术后6个月、1年和2年对两组患者进行近远期疗效随访,参照AR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价。将术前及术后6个月、1年和2年的喷嚏、流清涕、鼻塞和鼻痒4个症状作为疗效指数进行评分。通过鼻内镜或鼻窦CT评估术后下鼻甲肿胀消退的情况。随访两组患者术后泪液分泌情况,结合眼部症状,对干眼症患者进行计数。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手术前后及两组之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术后6个月、1年和2年的下鼻甲体征在观察组分别为(2.73±0.45)、(1.20±0.41)、(1.25±0.49)和(1.30±0.56)分,对照组分别为(2.75±0.44)、(1.45±0.69)、(1.75±0.72)和(1.90±0.85)分,两组主体间效应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8.28, P<0.05),提示观察组的手术效果更持久。术后2年的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0%(38/40),对照组为50%(10/20)。费希尔精确检验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6.88, P<0.05)。术后随访1.5年时,两组均未出现干眼症患者。 结论:翼管神经主干切断术和选择性翼管神经分支切断术均有很好的近期治疗效果,前者较后者具有更好的远期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下鼻甲手术治疗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近年来,变应性鼻炎发病率持续增高,并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尤以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为主。下鼻甲在变应性鼻炎的病理生理变化及预后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下鼻甲手术是目前改善变应性鼻炎症状,尤其是鼻塞、喷嚏症状的重要治疗方法。本文就下鼻甲手术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