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机器学习的利用药物标签信息定量预测药物-药物相互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用现有药代动力学(PK)药物相互作用(DDI)信息的数据库,构建出可用于预测AUC倍数变化(FC)的机器学习模型,用于探究对现有DDI预测的可能,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合理建议.方法 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认证的药品标签中提取DDI的PK数据和AUC倍数变化的数据.通过DrugBank检索出DDI有关的多肽和药效学(PD)信息,用蛋白质资源(UniProt)对相关多肽ID进行药物类型(PPDT)标识,用矩阵归一化的代码生成便于分析的多维向量数据.PPDT对AUC的影响和所产生的倍数变化作为因变量,进行机器学习模型构建.用均方根误差(RMES)值最小的模型进行模型构建,训练出袋装决策树(Bagged)预测模型.利用训练好的模型对部分药物检验,检测模型的预测性别.通过查阅现有的有关检测DDI对的文献研究结果,对预测值进行分析比较,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 检验模型药物对共16对,分别为16种药物对他克莫司的影响,发现对DDI的有无预测准确率为81.25%;预测结果根据FDA标准分类强弱,结果表明,DDI强弱预测,偏离较大的预测较少.结论 模型预测DDI的有无评价一般;但对DDI的强弱分类后,对DDI的预测结果较好,预测结果说明模型预测性能对于在临床试验之前进行潜在的DDI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我国矮身材儿童药物临床试验的开展状况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分析2013-2023年国内矮身材儿童药物临床试验的登记情况及生长激素类药品在中国的上市情况.方法 检索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和"药品查询"数据库,获得矮身材儿童药物临床试验注册信息及生长激素类药品的上市信息,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平台共登记了 31项包含矮身材儿童的药物临床试验,项目所处试验分期以Ⅱ、Ⅲ期为主,合计21项(67.74%,21项/31项),组长单位呈集中趋势,与主要研究者的学术水平、临床试验经验、专业权威等密切相关.基于矮身材治疗的疗程需要,注册项目的临床试验疗程≥52周的项目占比达83.87%(26项/31项).国内外制药企业的研发趋势为长效生长激素(64.52%,20项/31项),申办者、研究者对于临床试验的保险意识及投保积极性很高,重视临床试验的风险控制,特别是受试者的保障.目前有7家国内外制药企业的生长激素产品在中国获准上市,是迄今已上市的生物技术药物中品种最丰富的一类.结论 期望未来有更便捷给药方式、更优释放特性的长效生长激素产品问世,降低治疗成本,使矮身材儿童获得理想的健康身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胃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综述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胃癌治疗中的研究现状,阐述其在胃癌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为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胃癌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以"Nanomedicine Delivery System,Gastric cancer,Treatment"为英文关键词,"纳米药物递送系统、胃癌、治疗"为中文关键词,检索PubMed和中国知网数据库2009-12-01-2023-12-01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相关动物实验;(2)相关临床试验;(3)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胃癌治疗中的作用机制研究;(4)使用于胃癌治疗中的纳米药物递送系统载体;(5)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胃癌治疗中的作用价值和应用现状;(6)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胃癌治疗中的临床转化.排除标准:(1)内容相似或重复的文献;(2)研究机制模糊及存在争议的文献.最终共纳入文献74篇.结果 基于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胃癌治疗作用机制主要是提高药物靶向性,延缓药物在体内的循环时间,减少药物在胃酸环境中的降解,调节胃癌细胞中的活性氧水平,增强机体抗肿瘤的免疫应答.基于此,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可实现多药递送,延缓耐药性,促进联合应用,减少毒副作用,增强术前和术中影像指导,从而增强疗效,为目前胃癌药物治疗方法存在的单药疗效差、毒副作用多和易产生耐药性等弊端提供一种极具潜力的解决策略.结论 随着新型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研发和多项基于纳米药物递送系统治疗的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的开展,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胃癌治疗中已初步取得一定成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放免联合时序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总结食管癌放免联合的相关研究,探讨放免联合的时序问题.方法 以食管肿瘤、放射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时序等为中文关键词,以"Esophageal cancer、Radiotherapy、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Sequence"为英文关键词,检索PubMed、CNKI和百链数据库2011-2022年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放疗联合免疫治疗机制;(2)食管癌放射和免疫联合治疗.排除标准:(1)数据陈旧文献;(2)内容相似或重复.最终纳入文献49篇.结果 基础研究表明,放疗联合免疫治疗可以通过改善肿瘤微环境、诱导免疫抗原暴露、增加肿瘤细胞含氧量等方式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食管癌临床试验表明,无论放疗前免疫还是放疗后免疫均对患者产生生存获益.结论 放疗联合免疫治疗可改善食管癌患者预后且安全性良好,而最佳的联合时序仍有待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国整形美容医疗器械注册临床研究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我国2016至2020年整形美容器械注册临床研究的特征和发展趋势。方法:通过ClinicalTrials.gov和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数据库检索2016至2020年在我国开展的已注册整形美容器械临床研究,提取适应证、器械类型、申办方类型和研究设计特征等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2016至2020年共有118项已注册的整形美容器械临床研究纳入分析,其中100项(84.7%)研究由医疗机构发起,其余由医疗器械企业发起。研究数量从2016年的12项增加到了2020年的42项,各年增长率平均值约为39.6%。其中适应证为皮肤缺陷类研究项目90项(76.3%),颌面部缺陷研究21项(17.8%),毛发缺陷研究5项(4.2%),乳房美学缺陷研究2项(1.7%)。皮肤缺陷类研究数量最多的适应证为瘢痕、痤疮、鼻唇沟皱纹和葡萄酒色斑。在器械类型上,涉及光电器械73项(61.9%),手术类器械20项(16.9%),注射类器械19项(16.1%);在各类光电器械中,激光治疗设备是研究的热点。共有11项采用激光治疗设备进行瘢痕治疗的临床研究,其中6项研究采用平行对照研究设计,其余研究采用自身对照;样本量范围为15~110例。结论:我国整形美容器械注册临床研究数量近年来持续增加,皮肤类相关适应证和光电类器械是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医药治疗子宫腺肌病随机对照试验结局指标选用现状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近5年中医药治疗子宫腺肌病(AM)RCT研究结局指标的选用现状,为开展高质量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和美国临床试验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2月28日有关中医药治疗AM的RCT,评估纳入研究偏倚风险,对结局指标进行分类、描述及分析,并与国际核心指标集(COS)研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纳入研究48项,其中47项来源于已发表文献,1项来源于已注册临床试验,共涉及患者4 544例,结局指标77个。47篇文献中,临床总有效率(63.83%)为报告最多的指标,子宫体积(61.70%)指标次之;1项注册试验以超声检查为主要结局指标。与国际COS研究对比发现,纳入研究重视疼痛程度、月经情况和血液学指标的结局报告,生活质量、经济学指标报告率低,泌尿系统症状、生育结局指标未见报告。结论:中医药治疗AM的RCT在结局指标的遴选上,重视症状/体征和理化检查类指标的改善,但存在主次不清、复合指标使用欠规范、忽视主观结局指标评估的盲法运用、终点指标关注不足、忽视经济学评估等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国肝内胆管癌患者手术治疗淋巴结清扫概况的荟萃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系统评价中国肝内胆管癌(ICC)患者手术治疗淋巴结清扫概况。方法:以"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ellular carcinoma""淋巴结清扫/lymph node dissection""淋巴结切除/lymphadenectomy""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为关键词,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Sinomed、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Scopus、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4月20日,获取记录了术中淋巴结清扫情况的且研究目的为分析I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或预后影响因素的队列研究或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非随机对照试验的偏倚风险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进行评价。使用R软件对中国ICC患者的术前影像学淋巴结肿大率、淋巴结清扫率、病理淋巴结阳性率进行荟萃分析。结果:纳入符合系统评价标准的相关研究33篇,均为回顾性队列研究。33篇文献均为中、高质量文献。患者入组时间范围为1993~2020年。病例来源于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39个医疗中心,共计4 278例ICC患者。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清扫率为47.8%(95% CI:41.3%~54.3%),术前影像学检查提示淋巴结肿大率为18.5%(95% CI:7.5%~29.6%),病理淋巴结阳性率为51.2%(95% CI:43.8%~58.6%)。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入组中位年份在2010年前的研究中淋巴结清扫率为36.0%(95% CI:27.0%~45.0%),2010~2017年研究中的淋巴结清扫率为48.3%(95% CI:38.1%~58.6%),2017年后研究中的淋巴结清扫率为53.3%(95% CI:43.3%~63.2%),淋巴结清扫率在不同入组年份的研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2)。 结论:中国ICC患者手术治疗的总体淋巴结清扫水平仍不高,但淋巴结清扫率随时间推移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由中国主持的抗结核药物临床试验现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由中国研究者发起的抗结核药物临床试验时空分布、总体特点及其实施现状,剖析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建议。方法:利用ClinicalTrials.gov和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数据库检索建库至2022年6月30日关于已注册中国研究者发起的抗结核药物相关临床试验,根据注册时间、注册机构类别及其所在地区、研究类型、研究对象、研究状态、治疗干预等维度分层分析。结果:ClinicalTrials.gov和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已注册的由中国研究者发起的抗结核药物临床试验分别有30项和59项,注册数量波动式上升,并呈现东高、中低、西居中的地区分布特征。60.67%(54/89)的临床试验在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注册,评估单一或抗结核药物组合的临床试验为主,其余为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对症治疗、宿主导向免疫治疗和中医辨证施治的研究。处于尚未纳入、纳入进行中、纳入完成并继续实施、研究完成和状态未知的项目数量分别为30项、26项、2项、22项和9项。结论:近5年中国主持的抗结核药物临床试验迎来注册研究的高峰,然而临床试验全周期、全流程信息的注册完整性不足。亟需增加注册规范相关培训,加大临床试验注册全周期结果的公布,从而践行临床试验注册的宗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程序性细胞死亡1受体/程序性死亡配体1抑制剂的心脏毒性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系统评价程序性细胞死亡1受体(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的心脏毒性。方法:检索国内外有关数据库(截至2019年3月2日),收集PD-1/PD-L1抑制剂单药或联合其他方案治疗肿瘤的临床试验,采用国际通用的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PD-1/PD-L1抑制剂(试验组)与安慰剂或其他抗肿瘤药物(对照组)心脏毒性的发生率。结果:共纳入了10项随机对照试验(RCT),9项为PD-1抑制剂单药或联合其他抗肿瘤药物的研究,1项为PD-L1抑制剂单药治疗的研究,共包括5 291例患者,其中试验组3 022例,对照组2 269例患者。质量评价结果显示,10项RCT中4项为高偏倚风险,6项为低偏倚风险。meta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组心脏毒性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13%(34/3 022)比0.22%(5/2 269),相对危险度=2.38,95%置信区间:1.19~4.78,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PD-1/PD-L1抑制剂有导致心脏相关不良事件的风险,临床应用中应警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2016-2022年中药新药批准及受理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国内中药新药品种申报批准现状,为中药新药开发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咸达数据库2016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的药品注册数据,对此阶段中药新药批准和申报信息进行系统整理,从申请品种数量、注册分类、治疗领域、处方来源、剂型分布、研发周期、临床研究及对照药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2016-2022年申报品种265个,申报以1.1类(原6类)复方制剂最多,剂型以载药量大的颗粒剂、胶囊剂、片剂为主,治疗领域集中在呼吸、精神神经类、消化及心脑血管疾病等。2016-2022年批准的中药新药品种共29个,其中2021-2022年19个,注册分类以1.1类为主,治疗领域主要为呼吸系统、妇科和精神神经疾病等;处方药味数多为6~15味,用药以甘草、麻黄、黄芩、半夏、茯苓、石膏为主;剂型以颗粒剂、胶囊剂、片剂等常规口服剂型为主;临床试验主要开展Ⅱ期、Ⅲ期;研发周期约10~20年;处方来源以临床经验方、医院制剂为常见。结论:我国已逐渐建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中药新药开发生态系统,有助于开发出更多优质中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