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脾胃论》第2版:脾胃病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讲解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脾胃论》成书于1249年,是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杲的代表作,也是优秀的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时至今日仍有着积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近代中国口腔医学史的研究现状及思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中国近代口腔医学史研究始于20世纪中期,口腔医学史作为医学史与口腔医学教育研究的分支,对其研究多为通史性研究,但其医学知识的传播与体系、发展历程与社会关系等问题,当下均未能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对中国近代口腔医学史的研究现状、内容特征进行分类总结,以期思考与创新口腔医学史的研究方法,从实证与文化性互证的角度推动口腔医学史研究,启发对口腔医学史教育的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的医科院校分层多元英语课程体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构建医科院校英语分层多元课程体系,提升医学生在医学专业领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为双语或全英文医学专业教学做铺垫。方法:通过专家咨询构建医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然后利用问卷和访谈方式,采集7名长期在医学院校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的专家指标打分意见,运用层次分析法得出各门课程的专家权重。结果:学术论文写作、国际学术交流、跨文化交际、医学英语听说、医学论文写作的综合权重分别位于方案层所有指标的前5位;综合英语2的综合权重排序为第6位;四级考核的综合权重排序为第8位。结论:通用英语在医科院校仍然必修,但是可适当压低权重,根据学生不同的英语能力设定多样化的起点;同时辅以等级考试,以推动双语或全英文教学准入标准的衔接;跨文化课程板块在医科院校不纳入主科,主要以选修课为主,以增加医科院校英语课程内涵建设;但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必不可少,可以融入到其他课程板块之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成都市不同人口学特征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血液检验不合格情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成都市单采血小板无偿献血者的人口学特征及血液检验不合格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成都市血液中心参加单采血小板捐献的44 508例无偿献血者为研究对象。本组献血者共计捐献112 836人次单采血小板;其年龄为18~60岁;男性献血者为31 260例,女性为13 248例。对本中心血站管理信息系统的献血者人口统计学资料及血液检验结果,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其中,献血者的人口学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单采血小板捐献次数、文化程度、职业;血液检验项目包括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螺旋体(TP)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不同人口学特征献血者的血液检验不合格率比较,采用 χ2检验。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并且于献血前与所有献血者签署《献血者知情同意书》。 结果:①本组44 508例单采血小板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检验总不合格率为4.96%(2 206/44 508)。不同性别、年龄、单采血小板捐献次数、文化程度及职业献血者的血液检验不合格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32.648、108.012、390.095、168.835、122.255, P<0.001、0.001、0.001、0.001、0.001)。②男性献血者的ALT检验不合格率显著高于女性,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2%(351/31 260)比0.17%(23/13 248), χ2=100.618, P<0.001]。不同年龄段献血者中,18~25岁献血者的ALT、HBV、HCV、HIV检验不合格率最高,36~45岁者献血者TP检验不合格率最高,不合格率分别为1.01%(138/13 688)、1.85%(253/13 688)、1.63%(223/13 688)、0.64%(87/13 688)、1.79%(141/7 898),并且不同年龄段献血者的上述检验不合格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22.287、51.130、51.591、32.236、41.021, P<0.001、0.001、0.001、0.001、0.001)。初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HBV、HCV、TP、HIV不合格率分别为1.57%(537/34 264)、1.27%(435/34 264)、1.41%(484/34 264)、0.44%(151/34 264),均显著高于献血次数≥2次者,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27.742、26.792、56.858、13.501, P<0.001、0.001、0.001、0.001)。不同文化程度献血者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献血者的ALT、HBV、HCV、TP检验不合格率最高,分别为1.14%(112/9 792)、2.31%(226/9 792)、1.39%(137/9 792)、2.03%(199/ 9 792),并且不同文化程度献血者的上述不合格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16.409、80.894、11.244、80.429, P<0.001、0.001、0.001、0.001)。不同职业献血者中,其他职业献血者的ALT检验不合格率最高,农民职业献血者的HBV、TP检验不合格率最高,不合格率分别为1.19%(186/15 529)、2.01%(106/5 266)、2.15%(113/5 266),并且不同职业献血者的上述不合格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50.489、36.368、92.329, P<0.001、0.001、0.001)。 结论:2015-2019年成都市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中,男性、18~25岁、初次参加单采血小板献血、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农民及其他职业献血者的单采血小板血液检验不合格率较高。采供血机构工作人员在进行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宣传及招募过程中,应注意提高不同人群对传染性疾病的认识和防治意识,并且加强对血液检验不合格高风险人群的献血前指导及献血时征询,从而提高无偿献血血液检验合格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医学研究生英语能力需求和满意度差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医学博士研究生、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简称学硕)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简称专硕)英语能力需求和对自身英语能力满意度(以下简称满意度)的差异,为医学研究生英语课程改革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2018年采用自制问卷对陆军军医大学2018级93名博士研究生和224名硕士研究生进行英语能力重要性和满意度的调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各类学生的分值差异进行比较,研究生英语能力重要性和满意度之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来描述。结果:①医学博士研究生、学硕和专硕对英语听、说、读、写和其他(跨文化与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总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36±0.83)分、(9.07±1.17)分、(9.14±1.28)分, P<0.01)];医学博士研究生、学硕和专硕满意度总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6(4.5,6.6)分、4.0(2.7,5.1)分、4.5(3.4,5.6)分, P<0.01)]。②医学博士研究生和学硕需要重点提高的能力主要集中在"听"和"说";专硕集中在"说"和"写"。 结论:医学博士研究生、学硕和专硕需求差异明显,医科院校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需多元化,开展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并注重评价的整体性和过程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口内入路下颌角截骨手术效果的综合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口内入路下颌角截骨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变化,以及影响手术满意度的因素。方法:以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235例下颌角肥大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口内入路下颌角截骨整形术。根据中文版FACE-Q制作问卷,分别于术前、术后6个月从面部外观、生活质量、不良反应等方面对其进行评估,分值范围0~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满意度越高。使用配对 t检验分析术前、术后差异,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与各维度得分间的关系,并使用逐步回归分析模型探索影响手术满意度的因素,当回归系数 B>0时说明具有正向影响关系。 结果:共收回83份完整问卷,其中男12例,女71例,年龄19~41岁,平均25.8岁。其中初中学历1例,高中11例,大学54例,硕士及以上17例。1例患者对手术效果不满意,其余患者均表示满意。不同维度术后的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下面部与下颌满意度提高了(32.54±13.77)分,颏部满意度提高了(8.17±10.97)分,面部总体外观满意度提高了(31.42±15.67)分,心理健康提高了(18.17±16.39)分,社会功能(自信心)提高了(14.11±13.34)分。不同文化水平之间的患者在不同维度的FACE-Q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发现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对患者手术满意度的影响存在正相关关系( r:0.482~0.806, P<0.001),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示术后下颌轮廓与下面部的美观程度会对结局满意度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回归系数 B>0, P<0.05, R2=0.584)。 结论:下颌角术后患者的面部外观、生活质量、心理健康、社会功能(自信心)等方面都有所改善,影响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最重要、最可能的因素为术后下颌轮廓与下面部外观的美观程度,同时也与受教育程度、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医学生反馈寻求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本文介绍了反馈寻求行为内涵,从个人因素、反馈提供者情况、医院组织环境及社会文化方面分析医学生反馈寻求行为的影响因素,并从医学生、教师与社会层面总结反馈寻求行为的干预策略,以期为构建医学生的反馈培养方案提供依据和指导,从而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入职全日制本科学历护士的转型冲击现状及其与心理韧性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全日制本科学历新护士的转型冲击现状及其与心理韧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三所附属医院及南阳市中心医院的全日制本科学历、工作时间1年以内的临床一线护士89名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新护士转型冲击评价量表、心理韧性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新入职全日制本科学历护士转型冲击总分为(96.80±6.41)分,条目均分为(3.04±0.55)分,标准化得分率为69.31%,各维度的得分率介于60.3%~82.7%,呈中等水平。不同劳动人事关系、家庭支持、科室热爱程度、家庭所在地、月收入水平的本科学历新护士转型冲击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新入职本科学历护士心理韧性总分为(66.03±8.19)分。各维度得分从低到高依次为乐观性、力量性、坚韧性。新入职本科学历护士转型冲击总分与心理韧性总分存在极强负相关( r=-0.930, P=0.000);转型冲击的身体维度与心理韧性的力量性维度为负相关( r=-0.867, P=0.000);转型冲击的知识与技能维度与心理韧性的乐观性维度为明显负相关( r=-0.829, P=0.000);转型冲击的社会文化与发展维度与心理韧性的乐观性维度也为明显负相关( r=-0.958, P=0.000)。 结论:工作1年内全日制本科学历新入职护士面临较大的转型冲击体验,管理者应在身体、心理、社会及专业能力方面给予其关心支持,借助建立针对性、系统性、规范化的岗前培训与职后学历教育体系,帮助其提升个人应对压力的能力与心理承受力,以促进其身心健康,最大限度地降低职业转型冲击水平,提高其工作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系统权变理论的医学类虚拟教研室构建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为进一步加强医学类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本文基于医学类教研室的特征与问题分析、虚拟教研室基本类型与特征,运用系统权变理论,从目标与价值系统、技术系统、社会心理系统、结构系统、管理系统5个方面尝试对医学类虚拟教研室的构建提出建议,医学类虚拟教研室在建设时应明确组织核心价值观及定位,强化组织的教学核心职能,创建独特的医学教育组织文化,进一步形成多维矩阵型组织结构,完善管理机制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延续护理需求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延续护理需求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200例,进行延续性护理需求调查,分析脑卒中患者一般资料、延续性护理需求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脑卒中知识需要占91.0%,不确定占4.5%,不需要占4.5%;安全用药需要占92.5%,不确定占2.5%,不需要占5.0%;康复锻炼的方法需要占90.5%,不确定占3.0%,不需要占6.5%;血压控制及自我检测需要占90.5%,不确定占3.5%,不需要占6.0%;饮食指导需要占86.5%,不确定占6.5%,不需要占7.0%;心理、情绪控制与调节需要占85.0%,不确定占8.0%,不需要占7.0%;家庭护理的技巧需要占85.0%,不确定占6.0%,不需要占9.0%;血脂、血糖的控制及检测需要占84.0%,不确定占5.5%,不需要占10.5%;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需要占82.5%,不确定占7.5%,不需要占10.0%;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需要占82.0%,不确定占8.0%,不需要占10.0%;获取社会支持需要占77.5%,不确定占7.0%,不需要占15.5%;家庭环境、设施的改造需要占75.0%,不确定占10.5%,不需要占14.5%。年龄、月收入情况、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是导致脑卒中患者需要延续性护理需求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对实施延续护理有较多需求,并且通过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后,帮助更多的患者得到护理的机会,快速改善疾病的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