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氧诱导大鼠肺泡Ⅱ型细胞内质网自噬与其功能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高浓度氧对肺泡Ⅱ型细胞(AECⅡ)内质网自噬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产生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大鼠RLE-6TN细胞分为对照组(C组,21%O2常规培养72 h)、高氧H1、H2、H3、H4组(95%O2分别培养12、24、48、72 h).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内质网自噬受体ATL3、CCPG1、FAM134B、RTN3、SEC62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内质网自噬相关蛋白ATL3、CCPG1、FAM134B、RTN3、SEC62的水平,ELISA法检测各组二棕榈酰卵磷脂(DPPC)水平.结果 与C组相比,H1组ATL3、SEC62的mRNA水平、CCPG1的蛋白水平、DPPC 产量下降(P<0.05),CCPG1、FAM134B、RTN3 的 mRNA 水平、ATL3、FAM134B、RTN3、SEC62 的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 均<0.01);H2 组 ATL3、CCPG1、FAM134B、RTN3、SEC62 的 mRNA 水平、ATL3、CCPG1、FAM134B、RTN3、SEC62的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PPC产量增高(P<0.05);H3、H4组ATL3、CCPG1、FAM134B、RTN3、SEC62 的 mRNA 水平、ATL3、CCPG1、FAM134B、RTN3、SEC62 的蛋白水平、DPPC 产量显著下降(P均<0.01).与H1组相比,H2组CCPG1、FAM134B的mRNA水平、ATL3、RTN3的蛋白水平、DPPC产量显著增高(P<0.01),SEC62的蛋白水平增高(P<0.05);H3组ATL3、SEC62的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1),RTN3的mRNA水平、RTN3的蛋白水平下降(P<0.05);H4组ATL3的mRNA水平、CCPG1的蛋白水平下降(P<0.05)、RTN3的mRNA水平、ATL3、RTN3、SEC62的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1).与H2组相比,H3组、H4组ATL3、CCPG1、FAM134B、RTN3 的 mRNA 水平、ATL3、RTN3、SEC62 的蛋白水平、DPPC 产量显著下降(P均<0.01);H4组 SEC62 的 mRNA 水平下降(P<0.05);H3 组 CCPG1、FAM134B 的蛋白水平下降(P<0.05);H4 组 CCPG1、FAM134B的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1);与H3组相比,H4组ATL3、RTN3、SEC62的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1);其余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高氧12 h AECⅡ内质网自噬水平、DPPC产量下降;高氧24 h AECⅡ内质网自噬水平恢复到基础值,DPPC产量达到峰值,48 h后内质网自噬水平、DPPC产量再次下降,72 h后AECⅡ内质网自噬水平、DPPC产量衰减仍保持较低水平,AECⅡ内质网自噬与其功能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制备工艺和包封材料对3种成分脂质体包封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制备雷公藤红素、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A磺酸钠脂质体,并评价制备工艺和包封材料对其包封率的影响.方法 分别以薄膜分散法和逆向蒸发法制备3种成分脂质体,以50%大豆卵磷脂、80%蛋黄卵磷脂、92%大豆卵磷脂和复合磷脂(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与50%大豆卵磷脂比例5∶1)为包封材料,测定所得脂质体的平均粒径和多分散系数,再计算其包封率.结果 雷公藤红素和丹参酮ⅡA磺酸钠脂质体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时的包封率均高于薄膜分散法,而且雷公藤红素高于丹参酮ⅡA磺酸钠,并分别以80%蛋黄卵磷脂和92%大豆卵磷脂包封时最高.丹参酮ⅡA脂质体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并以50%大豆卵磷脂包封时的包封率最高,但远低于其他2种脂质体.结论 含有多氢键的脂溶性雷公藤红素和不含氢键的水溶性丹参酮ⅡA磺酸钠适合逆向蒸发法制备其脂质体,而无氢键的脂溶性丹参酮ⅡA适合薄膜分散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时间点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治疗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点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主要成份为二棕榈酰卵磷脂和结合蛋白)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治疗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8月于黄山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RDS早产儿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NCPAP辅助通气,观察组在NCPAP辅助通气治疗的同时,应用气管插管复苏囊注入固尔苏(肺表面活性物质),依据接受治疗时间不同将观察组患儿分为早期亚组(出生8h内)和晚期亚组(出生8~12h).观察并比较各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结果、NCPAP参数及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血气分析、NCPAP参数及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亚组血气分析、NCPAP参数及治疗有效率改善情况均优于晚期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NCPAP治疗可显著提高早产儿RDS的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新型嘌呤衍生物F7热敏脂质体的制备和评价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制备F7热敏脂质体, 对其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表征, 并考察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以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肉豆蔻酰溶血卵磷脂和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2000为膜材, 采用pH梯度主动载药法制备F7热敏脂质体;HPLC法测定F7热敏脂质体包封率、载药量;差示扫描量热仪考察脂质体相变温度;原子力显微镜表征脂质体形态;利用透析方法检验脂质体的热敏释放;采用激光粒度仪考察脂质体粒径与电位的分布情况;MTT法测量F7及F7热敏脂质体细胞毒性;利用Design-expert软件优化F7热敏脂质体的冻干工艺.结果 F7热敏脂质体的包封率为 (97.56±0.22) %, 载药量为 (1.51±0.01) %;其相变温度为39.9℃, 呈电负性, 电位为 (-15.10±0.85) mV, 粒径为 (86.94±1.21) nm, 多分散系数为0.17±0.01.F7热敏脂质体与F7普通注射液相比, 对肺癌细胞H1299和乳腺癌细胞MCF-7具有更强的生长抑制作用, 且具有浓度依赖性.脂质体冻干后复溶, 状态良好, 包封率仍达95%, 粒径约为130 nm.结论 pH梯度主动载药法制备F7热敏脂质体包封率高, 稳定性好, 方法简便易行, 为后续F7制剂研发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白藜芦醇二棕榈酰卵磷脂脂质粉雾剂的制备及其抗菌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为解决白藜芦醇口服生物利用度低的问题,研制白藜芦醇二棕榈酰卵磷脂(DPPC)脂质粉雾剂.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白藜芦醇DPPC脂质体,冷冻干燥得粉雾剂.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处方,并对其粒径、包封率、电位、体外释放及肺部沉积进行研究.采用肉汤稀释法进行体外抗菌活性评价并测定最低抑菌浓度.结果 DPPC与胆固醇的质量比3∶1、药物与DPPC的物质的量比1∶3、水化时间15min、甘露醇与DPPC质量比2∶1制备得到白藜芦醇DPPC脂质粉雾剂,其包封率为(69.8±1.6)%,载药量为(2.4±0.9)%,粒径为(191.5±4.5)nm,Zeta电位为(12.4±1.5)m V.粉雾剂的空气动力学粒径为(3.2±0.2)μm,体外肺部沉积率为28.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链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进行体外抗菌活性评价,测得白藜芦醇原料药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链球菌均无抗菌活性,而白藜芦醇DPPC脂质粉雾剂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有抗菌活性,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4.0、2.0mg/mL.结论 制备的白藜芦醇DPPC脂质粉雾剂粒径小、分布均匀、稳定性良好,肺部沉积率高,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有抗菌活性,有望成为替代传统抗生素治疗细菌性肺炎的有效制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指由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分泌的一种复杂的脂蛋白,其主要成分为二棕榈酰卵磷脂(dipalmitoyl phosphatidylcholine,DPPC)和表面活性型蛋白质(surfactant protein,SP),前者约占60%以上,后者约占10%.分布于肺泡液体分子层表面,具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的作用,能维持大、小肺泡容量的相对稳定,阻止肺泡毛细血管中液体向肺泡内滤出.天然SP具有SP-A、SP-B、SP-C和SP-D 4种类型[1].其中大分子亲水性蛋白质SP-A和SP-D是宿主防御的C型凝集素家族成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矿物药青礞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大鼠肺组织代谢组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研究矿物药青礞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大鼠肺组织代谢物及代谢通路的干预情况.采用烟熏结合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方法复制AECOPD痰热证大鼠模型.利用UPLC-Q-TOF-MS测定,通过SPSS 18.0、SIMCA 13.0等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经文献查找以及在线数据库比对鉴定差异代谢物,分析可能的代谢通路.给药15 d对各组大鼠肺组织 样品进行PLS-DA分析,结果显示各组大鼠肺组织代谢轮廓图均能很好的分离,说明青礞石和氨茶碱对AECOPD大鼠肺部代谢轮廓起到了显著的干预作用,且青礞石代谢轮廓与正常组更接近,干预效果优于氨茶碱.最终鉴定出15种潜在的差异代谢物:植物鞘氨醇(phytosphingosine)、二氢鞘氨醇(sphinganine)、十四酰肉碱(tetradecanoylcarnitine)、L-棕榈酰肉碱(L-palmitoylc-arnitine)、反油肉碱(elaidic carnitine)、溶血卵磷脂 lysoPC[18∶2(9Z,12Z)]、溶血卵磷脂 lysoPC(16∶0)、溶血卵磷脂 lysoPC[18∶1(9Z)]、溶血卵磷脂 lysoPC(18∶0)、硬脂酸(stearic acid)、溶血卵磷脂 lysoPC(15∶0)、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二十二碳五烯酸(docosapentaeno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其中,青礞石能显著改善植物鞘氨醇、十四酰肉碱、L-棕榈酰肉碱、反油肉碱、lysoPC[18∶2(9Z,12Z)]、lysoPC(16∶0)、lysoPC[18∶1(9Z)]、硬脂酸、lysoPC(15∶0)、棕榈酸10种差异代谢物的水平(P<0.05),且干预效果优于氨茶碱.代谢通路分析显示,可能影响的代谢通路有8条,其中最为重要的代谢通路(pathway impact>0.1)有3条:亚油酸代谢(linoleic acid metabolism)、花生四烯酸代谢(arachidonic acid metabolism)和鞘脂类代谢(sphingolipid metabolism).青礞石对AECOPD大鼠肺组织相关代谢物及代谢通路具有明显的干预作用,且作用优于氨茶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