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2022年广西职业性锰危害监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了解广西涉锰企业锰及其无机化合物接触水平,为预防职业性锰危害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系统中的广西2019-2022年上报的锰及其无机化合物检测结果、锰暴露工人职业健康检查情况、企业基本情况等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9-2022年锰检测单位数共768家次,检测点数(包括定点和个体)1 252个,其中77个检测点接触水平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超标率为6.15%,以2020年超标率最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的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中位数为0.013(0.003~0.050)mg/m3.以检测企业数及检测点数最多的2022年数据进行分析,锰超标点集中在汽车制造业(超标率为9.46%),不同规模、经济类型企业间超标率和锰接触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行业、作业时长、地区间超标率和锰接触水平不同(均P<0.001),以汽车行业、工作时长≥8h、贵港市的超标率最高.2019-2022年职业健康检查体检率为65.16%,异常率为2.78%.4年间体检率和体检异常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均以2022年的体检率和体检异常率最低,2020年的体检率和体检异常率最高.结论 广西大部分工作场所空气中锰接触水平达到国家职业接触限值标准,职业健康检查体检率不高,需重点关注贵港市汽车制造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电焊作业对听力损失和呼吸系统损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调查电焊作业工人职业健康状况,探讨电焊作业对听力损失和呼吸系统损伤的影响。方法:于2021年8至12月,采用整群抽样选取广州市某汽车整车制造企业焊装车间636名电焊作业工人为电焊组,以该厂单纯噪声暴露的发动机车间和总装车间757名装配工人为装配组。对焊接岗位和装配岗位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并对研究对象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比较分析两组工人职业健康状况及听力损失与呼吸系统异常随工龄的变化趋势。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电焊工人听力损失与呼吸系统异常的关联性。结果:焊接岗位电焊烟尘和锰及其化合物超标率均为9.68%(3/31),其噪声暴露强度[(85.36±2.68)dB(A)]及超标率[48.39%(15/31)]与装配岗位[(84.86±3.28)dB(A)和43.24%(16/3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显示,电焊组作业工人听力损失检出率、数字化X射线摄影(DR)胸片异常检出率、谷丙转氨酶异常检出率、谷草转氨酶异常检出率、白细胞计数异常检出率均高于装配组( P<0.05)。电焊组作业工人听力损失检出率、DR胸片异常检出率和肺通气功能异常检出率以及装配组作业工人听力损失检出率均随着工龄的增加而升高( P<0.05);工龄≥9年电焊组作业工人听力损失检出率和DR胸片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同工龄段装配组作业工人( 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肺通气功能异常和DR胸片异常是电焊工人发生听力损失的危险因素( OR=10.83,95% CI:7.31~16.06; OR=16.59,95% CI:5.72~48.10; P<0.05)。 结论:电焊作业工人听力损失和呼吸系统损伤问题突出,且异常检出率均随工龄的增加而升高。电焊作业工人听力损失与肺通气功能异常和DR胸片异常相关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2006至2021年泰安市职业病发病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泰安市2006至2021年职业病发病特征,为制定职业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2年3月,利用"职业病及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系统",收集2006至2021年泰安市新发职业病病例资料,对其发病年龄、工龄、职业病类别、地区、行业、企业规模、企业经济类型等分布情况以及流行趋势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6年至2021年泰安市共报告职业病9大类29种1 362例,其中,男性1 311人,女性51人,发病年龄中位数[ M( Q1, Q3)]为53(47,64)岁,工龄中位数[ M( Q1, Q3)]为24.08(16.56, 29.25)年。病例数居前三位的职业病类别依次为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1 128例,82.82%)、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107例,7.86%)、职业性化学中毒(70例,5.14%);病例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煤工尘肺、噪声聋、矽肺、锰及其化合物中毒、白内障,各占69.60%(948/1 362)、7.64%(104/1 362)、5.58%(76/1 362)、3.38%(46/1 362)、2.94%(40/1 362)。各年度报告的职业病构成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但均以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为最多;职业病例数随年份总体呈下降趋势,与年份最优拟合为增长曲线,预测2022至2026年新发职业病例数为172例。6个县市区的主要发病类别均为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职业病病例主要分布在肥城市和新泰市,分别为520例、504例,共占职业病总病例数的75.18%。报告病例数最多的行业为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占新发职业病的73.05%;91.85%的职业病来自于大、中型企业;企业经济类型以国有企业为主,占新发职业病的74.52%。 结论:泰安市新发职业病以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化学中毒为主,需加强对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等重点行业、国有大中型企业等重点企业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山东省20家汽车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现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了解山东省汽车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方法:于2019年2至5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以山东省20家汽车制造企业为调查对象,进行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定点和个体接触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结果:20家汽车制造企业中,小型企业13家,中型企业4家,大型企业3家;工作场所苯和甲苯检测结果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和二甲苯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工作场所空气中电焊烟尘短时间接触浓度( CSTE)最大值为24.23 mg/m 3,超标率为11.0%(16/146);作业人员电焊烟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CTWA)最大值为10.60 mg/m 3,超标率为11.0%(8/73);工作场所空气中锰及其化合物 CSTE最大值为0.879 mg/m 3,超标率为9.2%(11/120),作业人员锰及其化合物 CTWA最大值为0.175 mg/m 3,超标率为5.7%(4/70);工作场所空气中二甲苯 CSTE最大值为230.00 mg/m 3,超标率为3.9%(2/51),作业人员二甲苯 CTWA最大值为70.40 mg/m 3,超标率为3.6%(1/28)。4 775名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人员中,疑似电焊工尘肺38人(0.80%),疑似锰中毒27人(0.57%),疑似低浓度苯及苯系物慢性中毒31人(0.65%)。中、小型企业作业人员疑似职业病检出率较高,分别为2.86%(30/1 048)和4.51%(51/1 132)。不同规模汽车制造企业作业人员各疑似职业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山东省汽车制造企业焊接作业岗位的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和喷漆作业岗位的二甲苯接触水平超标较严重,应加强职业卫生工作的监督管理,改善作业环境,保障焊接及喷漆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膳食营养与长寿老年人骨骼肌质量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通过分析我国长寿老年人的营养素摄入、膳食结构等特点,探索可能影响长寿人群骨骼肌质量的特定膳食成分.[方法]于我国上海市崇明地区招募206名≥90岁的长寿老年人.应用3天24小时膳食回顾调查法,由专业营养师面对面访谈采集膳食信息与一般人口学资料.采用生物阻抗分析(BIA)法测量骨骼肌指数(SMI),并根据2019年亚洲肌少症工作组标准诊断低骨骼肌质量.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等方法分析膳食营养素摄入量及其与骨骼肌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在食物摄入种类方面,与骨骼肌正常的长寿老年人相比,低骨骼肌质量的长寿老年人谷类(含杂豆)、蔬菜的摄入量均偏低(P<0.05).在营养素摄入量方面,低骨骼肌质量的长寿老年人总能量、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维生素D、叶酸、磷、钾、镁、铁、锰的摄入量均偏低(P<0.05).校正多种重要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叶酸、膳食纤维仍是影响骨骼肌质量的重要因素.叶酸及膳食纤维摄入水平较低,长寿老年人患低骨骼肌质量的风险较高[OR叶酸T1、膳食纤维T1(95%CI):2.90(1.11~7.61);4.09(1.53~10.91)].[结论]在长寿老年人群中,低骨骼肌质量者谷类(含杂豆)、蔬菜的摄入量低于骨骼肌正常者.此外,低叶酸、膳食纤维摄入水平与低骨骼肌质量的患病风险增加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5种风险评估方法评估汽车制造业喷漆和焊接岗位中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健康风险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采用5 种风险评估方法对汽车制造业重点岗位的化学有害因素进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优化汽车制造业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案.方法:选取2022 年河南省某 3 家汽车制造企业喷漆岗位(产生苯、甲苯、乙苯、二甲苯)和焊接岗位(产生锰及其无机化合物)为研究对象,运用接触比值法、半定量综合指数法、国际采矿与金属委员会(ICMM)赋值定量法、定量非致癌风险评估法和风险指数评估法进行喷漆和焊接等岗位的健康风险评估,并比较风险评估的结果.结果:企业2 喷漆岗位二甲苯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最大值超过职业接触限值(OEL)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企业3 喷漆岗位乙苯和二甲苯的短时间接触浓度(CSTEL)最大值超过OEL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3家企业的苯和甲苯浓度均低于OEL.接触比值法评估的有害因素风险等级为 1~5 级,半定量综合指数法评估的为2~3 级,ICMM赋值定量法评估的为1~3 级,定量非致癌风险评估法评估的为1~5 级,风险指数评估法评估的为1~5 级.半定量综合指数法、定量非致癌风险评估法和风险指数法评估的风险等级高于或等于接触比值法和ICMM赋值定量法.对于二甲苯超标的岗位,5 种方法进行风险评估的风险等级均高于或等于不超标的岗位,且接触比值法和定量非致癌风险评估法评估的风险等级高于其他方法.定量非致癌风险评估法评估 3 家企业的锰及其无机化合物的风险等级均为5 级,高于其他 4 种方法.结论:接触比值法、半定量综合指数法、ICMM赋值定量法、定量非致癌风险评估法和风险指数评估法各有优缺点,必要时多种方法联合应用更能客观评估汽车制造业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健康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某动力型锂电池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分析某动力型锂电池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接触水平,评估职业病防护设施效果,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方法 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及工程分析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该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炭黑粉尘、石墨粉尘、其他粉尘、电焊烟尘)、N-甲基吡咯烷酮、金属镍与难溶性镍化合物、锰及其无机化合物、钴及其化合物、氟化物、氟化氢、臭氧、二氧化氮、丁酮、噪声、激光辐射、工频电场、高温等.激光焊接岗位臭氧超标,最高浓度达0.54 mg/m3,岗位作业分级为Ⅱ级(中度危害作业).装配车间卷绕岗位、入壳岗位、组装点焊和注液机岗位的噪声超标,其中卷绕岗位、组装点焊和注液机岗位噪声作业分级为Ⅰ级(轻度危害);入壳岗位8 h等效声级(LEX,8h)达90.8 dB(A),作业分级为Ⅱ级(中度危害).其余各岗位的粉尘浓度、毒物浓度、噪声声级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该企业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个体防护用品配置及职业健康监护基本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结论 该企业属于职业病危害风险严重项目,需关注产生臭氧、氟化氢及噪声危害的岗位,建议进一步完善职业病防护设施与应急救援设施,加强个体防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焦作市某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检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 了解焦作市某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汽车维修(机修车间、钣金车间、喷漆车间)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分析并提出相关职业病防护建议.方法 2021年11月,通过职业卫生调查焦作市某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维修过程中使用的原辅料的成分及用量,结合维修工艺,识别该企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并进行检测,分析职业病防护措施.结果 该企业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20人,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电焊烟尘、砂轮磨尘、滑石粉尘、油漆粉尘、二甲苯、乙酸丁酯、苯乙烯、溶剂汽油、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锰及其化合物、噪声、紫外辐射、丁醇、异丙醇、戊烷、正己烷、正庚烷、甲醇和二氯甲烷等.该企业产生粉尘的车间主要为钣金车间、喷漆车间,本次共检测4个操作位,均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的要求.产生化学毒物的车间为钣金车间、机修车间、喷漆车间,本次共检测8个操作位,结果均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的要求.该企业工作场所钣金车间钣金岗位LFX,8h为82.1 dB(A),洗车岗位LEX,8h为76.8 dB(A),喷漆车间喷漆岗位LEX,8h为78.8 dB(A),检测结果均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的要求.钣金工紫外辐射测量符合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的要求.结论 建议该企业采用水性油漆代替油性油漆.喷漆房采用上送风下排风方式减少作业人员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同时对噪声作业岗位、噪声作业点降噪耳塞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保证员工正确佩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三种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在汽车制造企业的应用与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19
[背景]汽车制造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复杂多样,劳动者职业健康风险较大.[目的]探讨能准确反映汽车制造企业作业场所风险水平的方法,指导企业进行风险管理.[方法]采用综合指数法、国际采矿与金属委员会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法(ICMM法)和风险指数法对湖南省3家汽车制造企业的电焊、打磨、喷漆等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岗位进行风险评估,用Kappa 一致性检验三种评估方法的分级结果,用近三年的职业健康体检复查和禁忌证检出情况对评估结果进行验证.[结果]综合指数法评估结果显示:A、B企业各岗位危害因素评估为2~3级,其中A企业二氧化氮为3级,B企业电焊烟尘、二氧化氮、甲醛均为3级;C企业各岗位危害因素为2~4级,C企业的二氧化氮、苯为4级,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砂轮磨尘、二甲苯为3级.ICMM定量法评估各企业危害因素评估为2级和5级,其中A企业的锰及其化合物为5级,C企业的电焊烟尘、砂轮磨尘、苯系物为5级.风险指数法评估各企业危害因素评估为1~4级,其中A、B企业锰及其化合物均为3级,C企业锰及其化合物、苯均为4级.综合指数法与ICMM法、风险指数法的Kappa值分别为0.084(P>0.05)和-0.046(P>0.05),ICMM法与风险指数法的Kappa值为0.014(P>0.05),一致性均较差.将职业健康监护结果与评估结果进行比较,A企业发现锰作业职业禁忌证和发锰超标各1人,但综合指数法对A企业锰及其化合物作业的风险评估为低风险,结果偏保守;ICMM识别出的关键岗位与体检结果一致,但评估等级均为极高风险,结果过于严格;C企业电焊岗位发现电焊烟尘作业禁忌证1人、打磨岗位发现重度混合型肺通气功能障碍2人,各企业焊接、打磨均发现轻、中度肺通气功能障碍多发,而风险指数法对电焊烟尘、砂轮磨尘作业的评估结果均为可忽略风险,与体检结果不符.[结论]综合指数法、ICMM法、风险指数法均能基本识别出职业病危害严重岗位,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适用性.综合来看,综合指数法其评估结果与职业健康监护结果一致性更好,考虑较为全面、客观,更适合汽车制造企业的风险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某大型造修船厂电焊烟尘和二氧化锰水平检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大型造修船厂焊接工作场所中电焊烟尘和锰及其化合物的水平.方法 对某大型造修船基地的造船分厂和修船分厂进行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并对电焊烟尘(总粉尘)、锰及其化合物进行检测.结果 造船分厂工人个体接触电焊烟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超标率为55.6%(30/54),二氧化锰CTWA超标率为57.4%(31/54);修船分厂工人接触电焊烟尘CTWA超标率为66.7%(24/36),二氧化锰CTWA超标率为52.8%(19/36).修船分厂工人接触的电焊烟尘CTWA高于造船分厂工人(中位数:9.24 vs 4.70 mg/m3,P<0.01);修船分厂与造船分厂二氧化锰CTW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位数:0.14 vs 0.16 mg/m3,P>0.05).造修船厂工作场所空气中电焊烟尘及二氧化锰短时间接触浓度超标率分别为53.3%(48/90)和27.8%(25/90).结论 造修船厂电焊烟尘(总粉尘)和二氧化锰超标情况较为严重.应改善修船作业环境,加强个人防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