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士铎治疗慢性咳喘病思路探析及应用体会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陈士铎善用五行生克制化理论阐释病机,辨治肺虚久咳以"从他脏治咳"与"以复肺为要"为主要治疗原则,在辨证论治基础上,重视他脏与肺的联系及与咳嗽发生的相关性,通过调节脏腑间平衡而达治肺止咳之用。归纳其从脾、肝、肾三脏论治的具体指证及方药变化,并依次列举三则验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荣震教授基于中医五行理论防治肺恶性肿瘤转移的思路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五行生克是构成宇宙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变化的基础,中医用五行生克制化理论来解释人体脏腑和疾病之间的传变.医圣张仲景对于疾病传变思路在其著作《伤寒杂病论》中已充分体现,肺肿瘤的恶性生长及转移与人体脏腑五行之间的传变密切相关.本文旨在总结荣震教授利用中医五行间所具有的生克制化规律,为肺恶性肿瘤转移的引导与预防提供了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李家庚治疗恶性肿瘤学术思想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4/7/13
李家庚教授认为机体正气亏虚是肿瘤的发病基础,痰浊瘀血是蕴生匿藏癌毒的重要病理因素.主张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三位一体,防治并重的肿瘤疾病治疗原则.在临床治疗上强调培正固本、调畅情志以未病先防;疾病早期擅长运用清热解毒抗癌药,尤其重视中西医结合以治已病;将六经辨证与五行生克制化理论相结合,截断病势以防传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基于"亢害承制"理论探析经间期出血之辨治思路
编辑人员丨2024/7/6
经间期出血具有症状轻、病程短的特点,其概念由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首次提出.五行学说属于我国古代的哲学范畴之一,"亢害承制"根据五行生克制化所提出,是"亢则害,承乃制"理论内涵的高度概括.基于"亢害承制"理论,经间期出血之病机可归纳为肾阴不足,心火旺盛,承制失衡,心肾失交,治疗提倡下滋肾水,上清心火,从势助力,宜采取心肾同治.附验案1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辨证录》论治焦虑性失眠特色
编辑人员丨2024/6/15
通过梳理《辨证录》中论治焦虑性失眠的相关条文,总结陈士铎辨治焦虑性失眠的特色学术思想.陈士铎认为心肾不交为焦虑性失眠根本病机,而心肾不交责之于肝胆的升降失序、枢机不利,情志失宜、邪扰是诱发因素,并据此提出心肾同治、滋肝补肾、肝胆并补、扶正兼祛邪的治法.陈士铎用药上注重五行生克制化,重视药物归经性味,擅用对药,且组方轻重悬殊,特色鲜明,值得临床参考学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培土制水论治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相关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3/16
肾病综合征(NS)是由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而导致的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水肿为特征的综合征,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是常见类型,随着中医药研究的深入,发现中医药在治疗该病领域具有明显优势删除黄色更好.培土制水是基于中医五行生克制化理论衍生出的治法,主张以培补土气治疗水病,即通过健脾益胃以达到治疗肾脏疾病的作用.近有研究利用培土制水论治PNS,取得一定疗效.故本篇从PNS病于"土"的中医认识挖掘培土制水的内涵,并探索总结利用培土制水治疗PNS的单味药和复方的实验研究进展,归纳其临床研究进展,发现通过培土制水能改善PNS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加快激素撤减并且减少激素的不良反应,并且对减少疾病的复发和改善预后都有积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基于"甘能缓"理论探讨甘草在经方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本研究从阴阳五行学说为切入点,根据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相乘、相侮传变规律说明甘味药如何从五脏、六气以及药之偏性展示生克制化关系,阐释阴阳五行之间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联系."甘者缓也",甘味药具有缓和、缓急的作用,通过药物本身具有的特性或者药对配伍起到缓和药物的偏性,达到减毒增效以及缓解以急迫、紧张为主要表现的病证等目的.而甘草,是甘味药物最具有代表性的药物,不管在组方中是君药还是佐使药,其发挥甘缓之性的作用是一致的.甘草"甘缓"的特性可以总结为缓病之急、缓药、解毒三种作用,并且不同的炮制方法对甘草发挥甘缓的作用也有所不同,体现出炮制后功效的差异性、独特性,这也展示了古代医家用药的缜密.最后,甘草虽然应用广泛,但亦有病情急迫、邪实等使用禁忌,要熟知甘草甘缓的实质及在其组方中的配伍规律、禁忌,通过辨证施治,真正发挥"国老"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五行互藏理论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五行互藏,其理甚妙,五中有五,交互无穷,作为五行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五行互藏能从多角度、多层次阐释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五行之间生克制化的内在依据及动力根源,是维持中土枢转、四气回旋动态平衡的基本条件.然而,目前五行互藏理论未引起足够重视,相关研究尚未形成体系.因此,本文立足"气-阴阳-五行"思维模式,对五行互藏理论作进一步探讨,认为五行五气互藏其间,每一行中五气俱备,每一气于五行俱存,提出五行互藏中五气存在"死""相""王""休""囚"的消长运动规律,并对每一行中五气的主次关系及五行互藏时空一体属性进行探讨分析,旨在完善五行互藏理论,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基于"亢害承制"理论探讨慢性心力衰竭铁死亡的发生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慢性心力衰竭是多种病因导致的心脏疾病终末阶段,心肌细胞损伤是导致心功能恶化的关键.铁死亡以铁过载、脂质过氧化物等过度积累为特征,是一种铁依赖性的程序性死亡方式.研究表明,抑制铁死亡可以对心肌细胞产生保护作用."亢害承制"理论是经后世医家演变用于阐释人体五行生克制化、病理失衡及指导用药的重要法则.人与天地相参,亦需依赖承制规律维持五脏调和、内腑通利的稳态.慢性心力衰竭铁死亡的发生机制高度契合"承者失制,亢者为害"的过程.心气亏虚、承制不及,无力维持心肌细胞氧化还原系统平衡,为铁死亡的始动因素.五脏受累,津血失布,痰浊、血瘀、水饮留滞经脉,表现为铁及脂质过氧化物蓄积,是铁死亡的加重因素.二者交互影响,反复叠加,呈螺旋式进展,加剧心力衰竭病情.基于铁死亡的中医病机,笔者试以"承而制之,平其所亢"为治疗总则,提出慢性心力衰竭分期论治的总纲.早期以"益气养,兼调五脏,承而制之"为主,中期以"活血化痰,祛邪化浊,平其所亢"为要,晚期以"温阳益气,活血利水,承制平亢"并重.遵守病机特点运用中药干预,可以降低铁蓄积,促进脂质过氧化物的清除,从而抑制铁死亡,改善心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陈士铎《辨证录》从脏腑五行生克辨治痨瘵
编辑人员丨2023/9/23
"风痨臌膈"乃古代四大顽症,其中痨瘵因绵延虚耗、危重难料等特点在治疗上颇有难度.清代医家陈士铎在《辨证录》中基于五行生克制化理论与脏腑传变理论,围绕痨瘵的因机证治进行讨论.陈氏认为痨瘵病起于肾,五脏皆可传变,治疗当遵循以下原则:治循生克,杀虫当先;补真精,开胃气;补阳制阴,扶正祛邪;水木相合,除痰祛秽.临证善择引经药、对药强效施用,并注重杀虫药的选择和药物间的剂量关系.陈士铎辨治痨瘵观点独到,其理论对现代中医临床或有裨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