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医学在甲状腺良性疾病临床处置中的应用(第2部分):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和亚急性甲状腺炎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良性甲状腺疾病继续教育文章的第2部分涉及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和亚急性甲状腺炎。该文与第1部分(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各种形式)一起,旨在为进行良性甲状腺疾病患者临床管理的核医学专科医师(该系列文章的主要读者)提供相关信息。甲状腺肿表现为甲状腺的肿大,是1种常见的内分泌异常。体质因素、基因异常或者饮食和环境因素可能会导致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发生。大多数非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没有症状或只有轻微的机械性症状(咽球症)。这些患者的诊断性检查包括促甲状腺激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 3)、游离甲状腺素(T 4)、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超声成像、甲状腺显像和对具有明确超声和显像特征的结节进行细针抽吸活组织检查。多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治疗包括补充膳食碘、手术、放射性碘治疗(缩减甲状腺大小)和微创消融技术。甲减的范围从罕见的黏液性水肿到更常见的轻度形式(亚临床甲减)。原发性甲减通常有1个自身免疫性病因。新生儿、儿童、成人和老年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同。诊断性检查包括甲状腺功能检测和超声成像。核医学主要用于定位先天性甲减的异位甲状腺组织或通过高氯酸盐排泌试验检测碘有机化缺陷。治疗包括使用 L-T 4进行甲状腺替代治疗,根据患者个体代谢和激素需求来调整每日剂量。亚急性甲状腺炎是甲状腺的1种自限性炎性疾病,常伴有无痛性或疼痛性腺体肿胀和躯体体征或症状。炎性反应会破坏甲状腺滤泡细胞,导致储存的T 4和T 3快速释放,形成初期的甲状腺毒性阶段,随后通常会发生暂时或永久性的甲减。虽然亚急性甲状腺炎常与病毒感染有关,但尚未确定感染源。亚急性甲状腺炎可能是由于遗传易感者被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诊断性检查包括实验室检查、超声成像和放射性核素显像。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甲状腺显像可有不同表现,在甲状腺功能亢进期,甲状腺的显像剂摄取量极低或没有,到恢复后期时,甲状腺显像恢复正常。由于亚急性甲状腺炎是自限性的,治疗目的主要为缓解疼痛。大剂量非甾体类抗炎药通常是一线治疗药。如果剧烈疼痛持续存在,可能需要1个疗程的皮质类固醇治疗。高达15%的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会出现永久性甲减,甚至在发病1年后才出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妊娠合并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伴赘生物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感染性心内膜炎(IE)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妊娠并发症,多见于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的孕妇,发生率低但母儿病死率高。妊娠合并IE伴赘生物妇女,在妊娠期及产褥期由于血流动力学改变,使赘生物易脱落而发生体循环或肺循环栓塞,孕妇可出现呼吸心跳骤停、各器官脓肿等,胎儿可随时出现宫内窘迫、死胎。本文报道1例孕26周确诊妊娠合并亚急性IE伴赘生物的孕妇,经过密切监测与护理,万古霉素抗菌治疗后,怀疑发生IE栓塞事件,孕31周剖宫产术分娩,数日后完成心脏瓣膜手术,母儿结局良好。本例强调了计划妊娠和对已孕的先天性心脏病妇女的妊娠期管理,超声心动图检查对于IE早期诊断和密切监测的重要性,足量足疗程万古霉素治疗可有效改善母儿结局且未发现明显胎儿毒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自噬的动态作用及干预价值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神经系统修复尚无特效疗法,是医学界研究的难点与热点。自噬作为一种细胞自我修复机制,在不同阶段通过不同的信号途径发挥作用,但其在HIBD不同阶段的具体作用和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回顾了近些年有关自噬在新生儿期HIBD不同阶段的研究结果:在缺氧缺血的急性期,自噬活性明显增加,其保护或损伤作用仍存在争议;而在亚急性及慢性期,自噬可能对神经元存在促死亡和神经修复双重作用;在后遗症期,自噬相关研究尚不充分,但脑瘫患儿自噬相关基因(ATG)的表达水平揭示了自噬在HIBD后的正反两面性。从整体研究来看,适度的自噬水平有助于清除受损组分和毒性蛋白,发挥神经保护作用。进一步研究自噬在HIBD中的作用和机制,将有助于开发基于自噬的HIBD防治策略,提高患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FT 3/FT 4比值大于0.4有助于鉴别Graves病和亚急性甲状腺炎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寻找鉴别Graves病与亚急性甲状腺炎(SAT)甲状腺毒症期的临床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初发Graves病265例、初发甲状腺毒症期SAT患者76例、非毒性甲状腺结节100例、甲状腺功能正常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105例,以及甲状腺功能正常、无甲状腺疾病的门诊体检者151名的甲状腺功能。结果:Graves病患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 3)/游离甲状腺素(FT 4)的比值显著高于SAT甲状腺毒症期患者(0.65±0.29对0.32±0.75, P<0.05)。Graves病组和SAT组的FT 3/FT 4比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显示:FT 3/FT 4比值大于0.4对Graves病诊断的灵敏度为98.11%,特异度为83.81%。 结论:FT 3/FT 4比值大于0.4有助于鉴别Graves病和甲状腺毒症期SAT。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亚急性砷中毒11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亚急性砷中毒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2020年1月,回顾性分析一起砷矿渣污染饮用水致亚急性砷事件中毒事件,总结亚急性砷中毒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结果:11例饮水型亚急性砷中毒患者早期表现为急性胃肠炎,部分有皮肤、血液、肝脏、肾脏、心血管等多器官损害,后期以周围神经系统损害为主。治疗以驱砷、保护靶器官和治疗中毒性周围神经病为主,疗效较好,但重度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恢复较慢。结论:经消化道吸收所致亚急性砷中毒早期以急性胃肠炎表现为主,早诊早治,疗效较好,但重度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恢复较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雷公藤多苷片致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1例
编辑人员丨2周前
雷公藤多苷片是雷公藤根茎提取物[1],其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如雷公藤内酯醇、雷公藤内酯二醇、雷公藤内酯酮和生物碱具有多种信号通路活性.临床试验(NCT01613079)显示其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效果[2].由于雷公藤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它已被用作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癌症、克罗恩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近年来,雷公藤多苷片已被用于肾脏疾病的治疗,并能显著降低蛋白尿和保护肾功能,在临床上显示出更多的应用潜力[3].然而,雷公藤多苷片存在诸多不良反应如胃肠不适、腹泻、生殖毒性、肾毒性、肝毒性、骨髓抑制与血液循环系统相关问题[4],尤其是肝损伤,使其在临床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新型复合人工骨的生物相容和成骨性能研究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探讨脱细胞骨基质/磷酸钙/半水硫酸钙(ACBM/CPC/CSH)复合人工骨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及成骨性能.[方法]物理混合法合成ACBM/CPC/CSH复合人工骨材料,制备材料浸提液,用于急性、亚急性毒理、热原和表皮刺激实验.材料肌肉埋植实验,第7、14和21 d取材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肌肉炎症反应;第14 d取材行流式细胞检查,观察血液与组织CD4+、CD8+T淋巴细胞含量变化,CCK-8法检测细胞毒性.建立大鼠股骨髁骨缺损模型,分别植入ACBM/CPC/CSH骨材料组(材料组)、磷酸钙/半水硫酸钙(CPC/CSH)(对照组)和不植任何材料(空白组),观察成骨情况.[结果]浸提液未引起小鼠急性与亚急性毒理反应,体重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热原实验体温正常.表皮注射实验72h内皮肤未出现红斑.肌肉埋植实验,第7d肌肉组织有轻微炎症反应,21 d炎症消失;第14d流式细胞学检查,材料组、对照组和空白组外周血CD4+[(9.6±1.8)vs(10.1±1.2)vs(10.7±1.4),P=0.470],CD8+[(9.5±1.1)vs(10.3±1.8)vs(10.5±1.7),P=0.249];脾脏 CD4+[(18.1±1.5)vs(17.2±7.3)vs(17.5±1.0),P=0.195],CD8+[(8.8±7.2)vs(7.7±7.6)vs(7.8±7.2),P=0.359]淋巴细胞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 线片与Micro-CT结果显示,各组骨缺损均有不同程度修复,ACBM/CPC/CSH骨材料修复效果最佳.[结论]ACBM/CPC/CSH复合人工骨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体内成骨性能,有利于不规则骨缺损的修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功能磁共振对于病毒性脑炎及颅内结核的诊断价值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 探讨功能磁共振对于病毒性脑炎(VE)及颅内结核(IT)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VE患者48例、IT患者41例、亚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低级别胶质瘤患者50例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弥散加权成像(DWI)及氢质子MR波谱分析(1H-MRS)成像扫描.观察比较VE、IT、亚急性脑梗死和低级别胶质瘤四组患者的ADC值、rCBF值和1H-MRS结果.结果 IT患者的平均ADC值较正常对照区ADC值升高,而VE患者、亚急性脑梗死和低级别胶质瘤三组的平均ADC值均较正常对照区ADC值减低.IT患者rADC均高于VE患者、亚急性脑梗死患者和低级别胶质瘤患者,以VE患者和亚急性脑梗死患者最为显著(P<0.05).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的平均rCBF较正常对照区rCBF升高,而IT患者和亚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平均rCBF均较正常对照区rCBF减低,其中亚急性脑梗死患者降低最明显,而VE患者平均rCBF较正常对照区稍降低.低级别胶质瘤患者rrCBF均高于VE患者、IT患者和亚急性脑梗死患者,以亚急性脑梗死患者最为显著(P<0.05).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的Cho/Cr和Cho/NAA比值明显高于VE患者、IT患者、亚急性脑梗死患者(P<0.05).VE患者的Cho/Cr和Cho/NAA比值低于IT患者(P<0.05).结论 ADC值、rCBF值、Cho/Cr和Cho/NAA比值对VE和IT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提供重要信息,有助于治疗方案及预后情况的判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扶阳健脾汤-滋阴养胃汤顺势给药和逆势给药对健康大鼠生理指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通过顺势和逆势给药大鼠扶阳健脾汤和滋阴养胃汤的研究来进一步验证中医阴阳分药分时服用方剂学理论,以及评价扶阳健脾汤和滋阴养胃汤的亚急性毒性.方法 选取无特定病原体级SD大鼠48只,雌雄各半,按性别、体质量(空腹)排序,采用计算机随机法分为顺势饲喂组、逆势饲喂组、阴阳合药饲喂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对顺势饲喂组大鼠早上给予滋阴养胃汤颗粒制剂溶液,下午给予扶阳健脾汤颗粒制剂溶液灌胃,逆势饲喂组大鼠给药顺序与顺势饲喂组相反;阴阳合药饲喂组大鼠给予扶阳健脾汤和滋阴养胃汤合药颗粒制剂混合溶液灌胃,分早晚两次给药;给予对照组早晚灌胃等量超纯水,四组大鼠均每周给药5d,共给药7周.分别于饲喂第1天、第10天、第20天、第30天、第45天时观察各级大鼠的皮肤毛发、行为状态、兴奋程度、激怒反应、睡眠状态、大便状态.分别于饲喂后第1周、第3周、第5周、第7周的周一、三、五测定大鼠采食量和体质量,饲喂7周后检测大鼠血液常规和血生化指标,计算脏器系数.结果 饲喂第3周、第5周、第7周,顺势饲喂组日均采食量明显低于对照组;饲喂第5周、第7周,逆势饲喂组体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饲喂7周后,顺势饲喂组和逆势饲喂组的心脏脏器系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而顺势饲喂组的脾脏脏器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顺势饲喂组单核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顺势饲喂组和阴阳合药饲喂组的甘油三酯明显低于对照组,顺势饲喂组的血清总胆固醇明显低于对照组,顺势饲喂组、逆势饲喂组、阴阳合药饲喂组的空腹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顺势饲喂组、逆势饲喂组、阴阳合药饲喂组的肌酐明显高于对照组;顺势饲喂组和阴阳合药饲喂组的白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顺势给药、逆势给药、混合给药可引起大鼠空腹血糖降低,肌酐增高;此外,顺势给药还可引起大鼠心脏脏器系数、单核细胞计数、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降低,脾脏脏器系数、白蛋白增高,表明顺势给药会促进大鼠的气血运行,有利于减少食物的摄入以及促进大鼠代谢体内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代谢,从而进一步验证了中医阴阳分药分时服用方剂学理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急性/亚急性有机溶剂中毒性脑病的影像学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2
目的 分析急性/亚急性有机溶剂中毒性脑病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急性/亚急性有机溶剂中毒性脑病患者的影像学特点,8例均进行了 CT平扫检查,3例进行了头颅MR平扫+增强检查,2例只进行了头颅MR平扫检查.结果 所有病例CT图像上均表现两侧大脑白质广泛对称性密度减低,灰质核团受累显示不清.MRI图像上均表现双侧对称性及弥漫性白质受累,白质受累区域存在差异,侧脑室旁白质、胼胝体、颞极白质未见受累,灰质核团以小脑齿状核、苍白球、丘脑最易受累.本组病例扩散加权成像(DWI)均为高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图表现有高有低,增强均未见强化.结论 急性/亚急性有机溶剂中毒性脑病广泛白质受累,但侧脑室旁白质、胼胝体、颞极白质不易受累,这可能是影像上与其他中毒性脑病鉴别的关键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