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子疏离对水面舰艇官兵抑郁情绪的影响: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基于抑郁的素质-压力理论探讨亲子疏离对水面舰艇官兵抑郁情绪的影响,以及心理弹性在水面舰艇官兵亲子疏离与抑郁情绪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方案.以亲子疏离感问卷、心理弹性量表、患者健康问卷对水面舰艇部队599名官兵进行调查,分析其抑郁得分的人口、军事学特点.以抑郁得分≥5分者为研究对象,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索亲子疏离、心理弹性、抑郁情绪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在分层回归分析的基础上,采用AMOS软件建立中介效应结构方程模型.结果 水面舰艇官兵抑郁得分为1(0,4)分,军龄≥11年的水面舰艇官兵及军官的抑郁得分较高.水面舰艇官兵亲子疏离与抑郁情绪呈显著正相关(r=0.451,P<0.001),心理弹性与抑郁情绪、亲子疏离呈显著负相关(r=-0.412、-0.407,P<0.001).回归分析显示亲子疏离对抑郁情绪有正向预测作用(β=0.574,P<0.001),心理弹性对抑郁情绪有负向预测作用(β=-0.211,P<0.01).模型分析显示心理弹性在亲子疏离对水面舰艇官兵抑郁情绪影响中起中介作用(效应值为0.088),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5.86%.结论 亲子疏离可显著增加水面舰艇官兵的抑郁情绪,心理弹性起部分中介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高原军人压力与失眠的关系:亲子疏离的中介作用和表达抑制的调节作用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考察在高原军人中压力对失眠的影响,并探究亲子疏离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和情绪调节策略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方法 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方案.以自编一般资料调查问卷、高原军人压力源量表、亲子疏离量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情绪调节量表对平均海拔4 200 m的2 065名高原军人进行问卷调查,通过SPSS 26.0软件对该人群压力、亲子疏离、失眠、情绪调节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结果 ①年龄大、文化程度较高(P<0.01)以及有/曾有婚史(已婚、离异和丧偶)(P<0.001)的高原军人的压力、亲子疏离和失眠得分均高于其他组.②压力、亲子疏离、失眠、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呈显著两两正相关(r=0.08~0.61,P<0.001).③压力和表达抑制对亲子疏离存在正向预测作用(β=0.14~0.43,P<0.001),压力、亲子疏离和表达抑制对失眠存在正向预测作用(β=0.04~0.25,P<0.01),认知重评对亲子疏离和失眠预测作用均不显著.④亲子疏离在压力与失眠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占总效应的7.29%.⑤表达抑制调节压力对失眠的影响(β=-0.01,P<0.001),与低表达抑制水平相比,高表达抑制水平可以缓解压力对失眠的不良影响.结论 压力显著正向预测高原军人失眠,亲子疏离在其中起到中介作用,而高表达抑制水平能有效缓冲压力对失眠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早年创伤经历对高原军官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的影响:亲子疏离的中介作用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了解高原军官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症状的现状,探讨早年创伤经历对高原军官PTSD症状的影响以及亲子疏离的作用.方法 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方案.于2021年10月采用整群抽样法,使用童年期创伤问卷(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CTQ)、亲子疏离感问卷(inventory of alienation toward parents,IAP)、PTSD自评量表(the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checklist-civilian version,PCL-C)对238名男性高原军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亲子疏离在早年创伤经历与PTSD症状间的中介效应.结果 ①高原军官PTSD症状阳性检出率为8.5%.②有早年创伤经历组的军官PTSD症状阳性检出率为15.6%,显著高于无早年创伤经历组(5.1%,x2=7.27,P<0.01).③PTSD症状、早年创伤经历和亲子疏离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35~0.76,P<0.01).④早年躯体虐待经历(β=1.05,P<0.001)和亲子疏离(β=0.39,P<0.01)都正向预测高原军官PTSD症状的严重程度.⑤亲子疏离在早年躯体虐待经历与PTSD症状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β=1.16,95%CI:0.54~1.75).结论 有早年创伤经历的高原军官PTSD症状阳性检出率更高、症状更重.早年躯体虐待经历不仅对PTSD症状有直接影响,还会通过亲子疏离间接影响其严重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亲子疏离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探讨父子/母子疏离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影响,及焦虑的中介作用和表达抑制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青少年依恋量表、焦虑自评量表、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问卷、情绪调节量表对2465名初一至高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父子疏离与母子疏离均可显著预测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2)焦虑在父子疏离和母子疏离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之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3)表达抑制调节焦虑与非自杀性自伤之间的关系,青少年的表达抑制策略使用频率越高,焦虑对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预测作用越强.结论:亲子依恋关系质量会直接影响到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还可能通过影响青少年焦虑情绪间接影响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中学生网络成瘾中心症状及其与亲子依恋和人格的网络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目的:使用网络分析方法探讨亲子依恋关系和人格特质对网络成瘾的作用途径.方法:选取福建省5所中学共1 437名中学生,通过网络成瘾量表、青少年亲子依恋量表和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简版进行在线调查.使用EBICglasso模型分析网络成瘾和亲子依恋、人格的关系;使用强度和桥连强度发现网络成瘾和亲子依恋网络的关键节点.结果:网络分析模型显示,网络成瘾以症状"因不能上网而烦躁不安"(强度=1.47)为中心形成稳定的网络结构;父子依恋核心条目为"向父亲倾诉"(强度=1.53),母子依恋条目为"我认为母亲很称职"(强度=1.45).桥连强度结果显示,亲子依恋通过亲子疏离维度网络与网络成瘾产生联系;神经质(桥连强度=0.77)是青少年亲子依恋和网络成瘾的重要桥连节点.结论:中学生网络成瘾症状以戒断反应和现实社会功能问题为主;亲子疏离和神经质是亲子依恋关系与网络成瘾关系的重要途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韧性在一般疏离感与主观幸福感间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农村留守中学生是指父母双方或者其中一方外出务工,而自己继续留在农村生活、学习的中学生[1].有研究表明,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外出务工,导致亲子关系疏离、家庭教育缺失容易出现心理、行为与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2-7],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留守中学生[8].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学生亲子依恋及其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中学生亲子依恋的特征及其与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的关系,为中学生NSSI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方便抽取南昌市和抚州市共3所中学7 129名中学生作为被试,使用父母和同伴依恋量表、渥太华自伤量表相关条目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中学生NSSI检出率为33.7%,其中初中生NSSI检出率(33.8%)接近高中生(3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7,P=0.940);男生NSSI检出率(31.2%)低于女生(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835,P<0.01).在与父母的亲缘关系上,中学生NSSI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养父母、继父母、没有父母、亲生父母.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亲子依恋是中学生自伤行为发生的影响因素,在控制人口学特征后,父/母子信任和沟通减少NSSI的发生风险(OR<1),而父/母子疏离增加NSSI的发生风险(OR>1),且疏离程度越高,风险越大(P值均<0.05).结论 亲子依恋是中学生NSSI的影响因素,积极改善亲子依恋质量对NSSI的防控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大学生亲子依恋和同伴依恋对手机成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大学生手机成瘾状况与亲子依恋、同伴依恋的关系,为减少大学生手机成瘾行为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obile Phone Addiction Tendency Scale,MPATS)、父母与同伴依恋量表(Inventory of Parent and Peer Attachment,IPPA),对整群抽取的1 109名湖南省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性别大学生手机成瘾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28,P<0.05),女生的手机成瘾程度高于男生.大学生手机成瘾与亲子依恋、同伴依恋量表中的沟通、信任因子均呈负相关,与疏离因子呈正相关(P值均<0.01).同伴依恋在父子依恋与大学生手机成瘾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052,占总效应的26.7%;同伴依恋在母子依恋与大学生手机成瘾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052,占总效应的24.9%.结论 亲子依恋、同伴依恋与手机成瘾关系密切,亲子依恋可以通过同伴依恋影响大学生手机成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学生自杀相关行为的特征与亲子依恋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中学生自杀相关行为的特征及其与亲子依恋的关系.方法 以江西省南昌市和抚州市共3所中学7 129名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自杀相关行为条目和父母和同伴依恋量表相关条目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中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为23.9%,自杀计划检出率为10.6%,自杀未遂的检出率为3.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亲子依恋是中学生自杀相关行为的影响因素,在控制人口社会学变量后,父/母子信任和沟通是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的保护因素(OR =0.302 ~0.515,P<0.001),而父/母子疏离是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危险因素(OR=1.103~4.895,P<0.001).结论 亲子依恋的质量对中学生自杀相关行为可能具有一定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医学生亲子依恋、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手机依赖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医学生手机依赖与亲子依恋、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选取2019年4~7月南京医科大学260名医学生进行调查.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手机依赖指数量表(MPAI)、亲子和同伴依恋量表(IPPA)、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RES-C)进行测量.结果 医学生手机依赖得分为(46.66±12.18)分,其中17.4%医学生为手机依赖者;不同焦虑状态的医学生手机依赖得分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手机依赖与母子疏离、父子疏离呈正相关(P<0.01),与管理消极情绪自我效能感呈负相关(P<0.05).情绪自我效能感与母子依恋、母子信任、母子沟通、父子依恋、父子信任、父子沟通均呈正相关(P<0.01);情绪自我效能感与母子疏离、父子疏离均呈负相关(P<0.01).结论 医学生手机依赖与亲子依恋、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存在相关关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