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波热疗联合放射治疗晚期胃癌患者临床疗效、预后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微波热疗联合放射治疗晚期胃癌患者临床疗效、不良事件与预后。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晚期胃癌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放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微波热疗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不良事件与预后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00%(36/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28/40)(χ 2=5.000, P<0.05)。研究组治疗后肿瘤直径低于对照组[(2.30±0.20)cm比(2.66±0.23)cm, t=7.470, 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00%(4/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50%(11/40)(χ 2=4.020, P<0.05)。研究组患者生理机能[(74.17±5.23)分]、躯体疼痛[(73.07±5.49)分]、一般健康[(75.13±5.50)分]、精神状态[(75.16±3.27)分]与社会功能[(75.49±3.24)分]等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62.55±5.70)分、(63.24±6.37)分、(65.72±5.30)分、(63.05±2.49)分、(65.34±4.59)分]( t=9.500、7.393、7.791、18.634、11.425,均 P<0.05)。 结论:临床采用微波热疗联合放射治疗晚期胃癌患者,降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提高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显著,具一定临床使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粉防己碱对微波辐射致纹状体损伤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探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粉防己碱(TET)对微波辐射致纹状体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40只C57BL/6N小鼠为实验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C)、辐射对照组(R)、TET组(TET)和TET+辐射组(TET+R),每组10只。接受辐射小鼠采用2.856 GHz、8 mW/cm 2微波全身辐射15 min,建立微波辐射纹状体损伤的动物模型。接受TET给药小鼠给予腹腔注射TET(60 mg/kg),1次/d,连续3 d。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验证TET结构。利用旷场实验,检测小鼠焦虑情绪。通过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纹状体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结构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联反应(qPCR)检测各组小鼠纹状体电压门控钙通道(VGCC)亚型基因表达改变。 结果:微波辐射后,小鼠探索中央区域时间、路程均较辐射前明显降低( t=4.60、5.18, P<0.01),TET给药后显著改善( F=1.43、4.37, P<0.05)。辐射后7 d,可见纹状体部分神经元核固缩、深染,以苍白球区(GP)较为明显。部分神经元凋亡,胶质细胞线粒体肿胀、空化,突触间隙模糊,血管周隙增宽。TET给药后上述病变均明显改善。微波辐射及TET给药对纹状体VGCC各亚型基因表达均无显著影响( P>0.05)。 结论:TET对微波辐射致小鼠焦虑样行为及纹状体组织结构损伤均具有一定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与纹状体VGCC基因表达无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胸腔镜下微波消融治疗Ⅶ、Ⅷ段膈顶部小肝癌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回顾性分析了2015年12月至2018年11月施行胸腔镜辅助微波消融治疗的6例Ⅶ、Ⅷ段膈顶部小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完成胸腔镜下微波消融治疗,无中转开腹手术。5例肿瘤初次达到完全消融,1例肿瘤消融不完全者经补救消融后达到完全消融;1例因合并严重脾功能亢进术后腹腔内渗血,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术后随访时间8~43个月,所有患者局部消融部位病变无进展,3例肝内复发,1例发生胸腰椎转移。我们认为本方法安全可行,是一种治疗Ⅶ、Ⅷ段膈顶部小肝癌较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但需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经支气管镜治疗周围型肺癌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早期肺癌的主流治疗方式是手术。然而,许多患者因各种原因无法手术而选择替代治疗。经支气管镜介入技术因其侵入性更小且有更多治疗方式的选择,成为可行的替代疗法。本文综述了支气管镜治疗周围型肺癌的几种主要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葛根纳米银的制备及对多花黄精种子萌发影响的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以葛根淀粉和硝酸银为反应原料,制备葛根纳米银材料,考察其特征及对多花黄精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通过微波加热合成纳米银水溶胶,并采用UV-Vis、TEM、FTIR、XRD和EDS对性能进行表征,在MS培养基中添加纳米银,研究不同浓度纳米银对多花黄精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采用100 mL小烧杯(葛根淀粉液50 mL)的单因子优化实验表明,适宜的条件为:AgNO3浓度4.0 g/L、APG溶液0.4 mL、NaCl浓度0.04 g/L、pH值13、微波加热40 s.根据单因子优化条件,采用1 L大烧杯(葛根淀粉液500 mL)放大制备试验,得到的纳米银水溶胶在396.7 nm处出现特征吸收峰,纳米银颗粒为类球形,结晶度较高,含有C、O和Ag元素.在MS+6-BA 0.2 mg/L+NAA 0.2 mg/L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为5 mg/L的纳米银,选择沙藏50 d、GA3 100 mg/L处理24 h的多花黄精种子接种在上述培养基中,与未添加纳米银的对照相比,种子开始萌发时间大大缩短,萌发率显著提高,达79.6%,根茎芽浓绿,根系发达.结论:以葛根淀粉和硝酸银为原料成功制备了类球形、粒径小、结晶度高的纳米银材料;在培养基中加入该纳米银5 mg/L时,能促进多花黄精种子的萌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经皮微波消融早期原发性肝癌预后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经皮微波消融(US-PMMA)治疗早期肝癌(HCC)患者生存预后的高危因素,及对术后总生存率(OS)、肿瘤特异性生存率(CSS)和无病生存率(DFS)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介入超声科行US-PMMA治疗的HCC患者1 563例。依据WHO对年龄的界定,以60岁及以上为老年组共733例,60岁以下为青年组共830例。所有病灶均为首次接受US-PMWA。收集患者及病灶基线资料,使用单变量和多变量Cox回归模型及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分析OS、DFS和CSS基线特征的危险比(HR)。OS、DFS和CSS以Kaplan-Meier曲线表示,用Log-rank检验比较。结果:与青年组HCC相比,老年组HCC更易罹患低白蛋白血症、低血红蛋白血症以及较多合并症,但肝硬化发生少、肝功能较好。经PSM后,肿瘤长径(95% CI=1.1~1.4, P<0.001)及数量(95% CI=1.2~1.9, P<0.001)、γ-谷氨酰转移酶(γ-GT)(95% CI=1.0~1.0, P<0.001)和甲胎蛋白(AFP )(HR为1.5,95% CI=1.2~1.8, P<0.001)是OS、CSS和DFS的共同预测因子。年龄(95% CI=1.2~1.8, P<0.001)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95% CI=1.0~1.0, P=0.043)是OS和CSS的另外两个预测因子。白蛋白可预测OS,而性别和肝硬化可预测DFS。在随访期间(12~156个月),Log-rank检验表明,所有预测因子均显著影响OS、CSS或DFS(均 P<0.01)。其中,多发肿瘤对OS、CSS和DFS的影响最大,与单发病灶患者比较,多发病灶患者12年OS、CSS和DFS分别降低了9.2%、2.5%和4.1%,中位生存期分别缩短12.3个月、25.0个月和11.3个月。 结论:不同类型早期HCC患者微波消融后预后获益不同。在影响长期生存和疾病进展的众多高危因素中,纠正低蛋白血症和肝功能对改善早期HCC患者US-PMWA后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肝细胞癌微波消融术后迟发性胆管支气管瘘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胆管支气管瘘(BBF)是肝细胞癌微波消融的罕见并发症。膈肌损伤并肝脓肿形成是造成BBF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报告1例肝细胞癌患者微波消融后1个月形成肝脓肿继发BBF,经多次经皮穿刺引流联合广谱抗生素治疗,未能控制BBF,同时肝细胞癌进展,最终治疗失败。提示临床中对于位于膈顶附近的肝细胞癌不宜消融范围过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5A模式的围术期早期康复在复发性肝癌腹腔镜肝切除术联合微波消融术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5A模式的围手术期早期康复在复发性肝癌腹腔镜肝切除术联合微波消融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复发性肝癌患者97例,按随机数字分为康复组(53例)和对照组(54例),比较两组症状评估、自我效能、情绪变化、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记忆症状评估量表(MSAS)总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干预后两组患者MSAS总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康复组MSAS总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效能量表(GSES)总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干预后两组患者GSES总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康复组GSES总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简明心境状态量表(POMS)中疲劳、慌乱、愤怒、抑郁、紧张分值无统计学差异;干预后两组患者疲劳、慌乱、愤怒、抑郁、紧张分值均低于干预前,且康复组疲劳、慌乱、愤怒、抑郁、紧张分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健康调查简表(SF-36)各项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干预后两组患者SF-36各项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康复组SF-36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5A模式的围手术期早期康复在复发性肝癌腹腔镜肝切除术联合微波消融术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减轻了患者症状困扰和不良情绪,提高了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用于脑卒中微波成像的天线技术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通过微波成像进行急性脑卒中的诊断技术具有无电离辐射、速度快、体积小和成本低的优点,有望成为CT与MRI技术的辅助或替代手段。在微波成像系统中,天线作为信号的发射与接收装置,对成像系统的性能有重要影响。目前用于脑卒中成像系统的天线种类多、性能各异,但对天线性能缺乏明确的评价标准。主要介绍了多个成像系统采用的天线,从天线带宽、近场传输角度分析了各种天线的优缺点,总结了成像系统对天线的共性设计要求,比较了各种类型成像系统的性能指标,指出了微波成像系统天线技术的发展趋势,为基于微波成像的脑卒中诊断研究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九例腹腔镜解剖性肝Ⅷ段切除的可行性与策略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解剖性肝Ⅷ段切除的策略、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湖南省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腹腔镜解剖性肝Ⅷ段切除9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6例,女性3例,年龄范围29~67岁,平均年龄53.6岁。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出院后随访生存和复发情况。结果:9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解剖性肝Ⅷ段切除。手术时间140~240 min,平均188.9 min。术中失血量20~300 ml,平均117.8 ml。1例术后出现胸腔积液,保守治疗治愈;1例出现腹水,延迟拔管治愈。9例患者均无Clavien-Dindo Ⅲa级以上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住院时间3~12 d,平均6.9 d。术后病理结果:肝细胞腺瘤2例、肝细胞癌4例、胆管细胞癌1例、转移性肝癌2例。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12~5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2个月。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18个月复查发现肝内复发,行微波消融治疗,其余未见明显复发征象。结论:在充分术前评估、合理病例选择、严谨手术规划、娴熟腹腔镜操作技术的前提下,腹腔镜肝Ⅷ段切除安全可行,近期疗效优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