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血清抗氧化物质25-羟基维生素D与复位后残余头晕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血清抗氧化物质、25-羟基维生素D(25-OH-VD)与耳石复位治疗后残余头晕(CRPs-RD)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于西安航天总院就诊的BPP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查最终纳入86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记录86例BPPV患者眩晕残障评定量表(DHI)评分,耳石复位治疗(CRPs)成功后1个月内患者残余头晕(RD)发生情况、RD严重程度评分及RD症状持续时间,根据CRPs成功后是否发生RD将患者分为RD组(43例)、非RD组(43例),比较2组CRPs成功后RD各临床参数、抗氧化物质[硒(Se)、维生素A(Vit A)和维生素E(Vit 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25-OH-VD水平,使用Spearman法分析BPPV患者CRPs成功后RD各临床参数与血清抗氧化物质、25-OH-VD水平之间的相关性,进一步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抗氧化物质、25-OH-VD水平对BPPV患者CRPs成功后发生RD的预测价值.结果 RD组在女性、糖尿病、高脂血症、左侧受累、BPPV不同类型、BPPV发作时间、BPPV患者DHI评分、RD严重程度方面与非RD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D组血清Se、Vit A、SOD、GSH-Px、25-OH-VD水平低于非RD组,MDA水平高于非R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BPPV类型血清25-OH-VD水平、不同BPPV严重程度血清25-OH-VD水平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Spearman分析得知,BPPV发作时间、BPPV患者DHI评分、RD严重程度均与25-OH-VD 水平呈负相关(均P<0.05);BPPV发作时间、BPPV患者DHI评分、RD严重程度均与Se、Vit A、SOD、GSH-Px水平呈负相关(均P<0.05);MDA水平与BPPV发作时间、BPPV患者DHI评分均呈正相关(均P<0.05),与RD严重程度不相关(P>0.05).通过ROC曲线图发现,25-OH-VD、Se、Vit A、SOD、GSH-Px水平对BPPV患者CRPs成功后发生RD均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且25-OH-VD水平预测AUC大于Se、Vit A、SOD、GSH-Px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BPPV患者CRPs成功后发生RD时,其机体氧化应激水平和血清25-OH-VD水平普遍低于非RD患者,血清25-OH-VD、Se、Vit A、SOD、GSH-Px水平对BPPV患者CRPs成功后发生RD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中血清25-OH-VD水平对于BPPV患者CRPs成功后发生RD极有可能具有早期筛查的意义,有助于临床确诊CRPs后RD.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深层肌肉刺激与有氧训练结合方案对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关节及韧带功能康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观察深层肌肉刺激与有氧训练结合方案对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关节及韧带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四川省骨科医院于2020年2月~2023年4月收治的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126例,将上述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63例.所有患者均已接受韧带重建手术,对照组给予有氧训练干预,观察组给予深层肌肉刺激与有氧训练结合方案干预.比较两组韧带功能指标、膝关节活动度、时空参数、简版恐动症评估量表(Tampa Scale of Kinesiophobia,TSK-11)评分、Lysholm膝功能评分、耗时及平均轨迹误差(average trajectory error,ATE)、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的差异.结果 两组治疗前韧带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肢体对称性测定值、屈膝峰力矩比、伸膝峰力矩比均升高,观察组韧带功能指标较对照组更高(P<0.05).两组治疗前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膝关节屈伸、外旋活动度均升高,观察组膝关节活动度较对照组更高(P<0.05).两组治疗前时空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步速、患侧步长均升高,观察组步速、患侧步长较对照组更高(P<0.05);两组治疗后患侧触地时长、患侧摆动相对比均降低,观察组患侧触地时长、患侧摆动相对比较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治疗前ATE及相关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Lysholm膝功能评分、ADL.评分均升高,观察组Lysholm膝功能评分、ADL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两组治疗后ATE、TSK-11评分均降低,观察组ATE、TSK-11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 深层肌肉刺激与有氧训练结合方案可促进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韧带功能及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步速,增大步幅,降低患者恐惧心理,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CT定量参数变化对高原肺水肿患者治疗效果的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高原肺水肿(HAPE)引起肺部改变的CT定量参数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1-12 至 2023-12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人民医院收治的 20 例HAPE患者影像学资料,对治疗前后胸部CT图像进行定量分析.CT定量评价指标包括左肺病变体积(LVLL)、右肺病变体积(LVRL)、病变总体积(TLV)、病变占总肺体积百分比(TLV/TL%).比较HAPE患者治疗前后 CT 定量指标的差异,分析治疗前 CT 定量指标与血氧饱和度(SpO2)和住院时间的相关性.结果 20 例HAPE共进行 40 次胸部 CT 扫描,平均间隔时间为(3.2±0.7)d.HAPE 患者治疗前 LVRL 显著大于 LVLL[(1267±484)cm3 vs.(888±544)cm3,P<0.05];治疗后 TLV 显著低于治疗前[(445±490)cm3 vs.(2156±802)cm3,P<0.001],治疗后TLV/TL%显著低于治疗前(13%±13%vs.49%±17%,P<0.001).治疗前LVLL、TLV、TLV/TL%与SpO2 呈负相关(r=-0.493,P<0.05;r=-0.567,P<0.01;r=-0.832,P<0.001),治疗前TLV/TL%与住院日呈正相关(r=0.553,P<0.05),SpO2 与住院日呈负相关(r=-0.486,P<0.05).结论 HAPE患者的右肺损伤较左肺严重,CT定量参数是评价HAPE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的有效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膜联蛋白A1激活FPR2/ALX依赖性AMPK/mTOR通路改善创伤性脊髓损伤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膜联蛋白A1(ANXA1)是否通过激活甲酰受体2/脂蛋白A4受体(FPR2/ALX)依赖的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雷帕霉素靶蛋白(AMPK/mTOR)通路改善创伤性脊髓损伤(SCI).方法 将24只10周龄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假手术组)、B组(SCI组)、C组[SCI+ANXA1模拟肽(Ac2-26)处理组]、D组(SCI+Ac2-26+WRW4处理组),各6只.建模前3 d,C组大鼠的脊髓T10段蛛网膜下腔注射1 mg/kg Ac2-26,D组的脊髓T10段蛛网膜下腔注射1 mg/kg Ac2-26和2.2 mg/kg WRW4,A组和B组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使用脊髓打击器(参数:高度6 cm,重量10 g)制备成年大鼠SCI模型,通过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检测大鼠的运动功能,活性氧(ROS)试剂盒检测脊髓组织中ROS的含量,ELISA检测脊髓组织TNF-α、IL-1β、1L-6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脊髓组织中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磷酸化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p-AMPK)、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微管相关轻链蛋白3(LC3)及选择性自噬接头蛋白1(p62)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A组比较,B组大鼠BBB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B组比较,C组大鼠BBB评分[(7.8±1.9)分vs.(16.4±2.5)分]显著升高(P<0.05);与C组相比,D组大鼠BBB评分[(16.4±2.5)分vs.(10.1±1.5)分]升高(P<0.05);与A组比较,B组ROS含量、TNF-α、IL-6、IL-1β水平显著上升(P<0.05);与B组比较,C组ROS含量[(152.33±26.56)%vs.(106.00±22.76)%]、TNF-α[(490.77±13.50)ng/g vs.(268.19±10.94)ng/g]、IL-6[(356.48±13.20)ng/gvs.(194.23±11.60)ng/g]、IL-1β水平[(334.65±9.73)ng/g vs.(153.15±11.61)ng/g]降低(P<0.05)与 C 组比较,D 组 ROS 含量[(106.00±22.76)%vs.(133.01±28.70)%]、TNF-α[(268.19±10.94)ng/g vs.(394.20±15.24)ng/g、IL-6(194.23±11.60)ng/g vs.(305.77±12.92)ng/g]、IL-1β 水平[(153.15±11.61)ng/g vs.(258.74±10.02)ng/g]上升(P<0.05).与 A 组比较,B 组 p-AMPK/AMPK、LC3-Ⅱ/Ⅰ表达水平下调(P<0.05),p-mTOR/mTOR、p62 表达水平上调(P<0.05);与 B 组比较,C 组 p-AMPK/AMPK(0.32±0.06 vs.0.53±0.09)、LC3-Ⅱ/Ⅰ表达水平(0.21±0.04 vs.0.66±0.08)上调(P<0.05),p-mTOR/mTOR(1.38±0.14 vs.0.76±0.06)、p62 表达水平(1.27±0.09 vs.0.79±0.06)下调(P<0.05);与 C 组比较,D 组 p-AMPK/AMPK(0.53±0.09 vs.0.43±0.08)、LC3-Ⅱ/Ⅰ表达水平(0.66±0.08 vs.0.57±0.06)下调(P<0.05),p-mTOR/mTOR(0.76±0.06 vs.1.22±0.12)、p62 表达水平(0.79±0.06 vs.1.10±0.11)上调(P<0.05).结论 ANXA1 具有改善 SCI 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FPR2/ALX依赖的AMPK/mTOR通路上调自噬水平、抑制ROS和炎症介质释放介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利拉鲁肽联合达格列净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NAFLD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联合达格列净对 2 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患者肝功能、肝脏脂肪沉淀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9 年 1 月—2023 年 6 月于九江市柴桑区人民医院住院的T2DM合并NAFLD患者 104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每组 52 例.对照组给予达格列净治疗,病例组给予达格列净和利拉鲁肽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肝脏脂肪沉淀及氧化应激等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丙二醛(MDA)、胱抑素C(Cys C)、体重指数(BMI)、腰围、脂肪受控衰减参数、肝脏硬度指数均低于治疗前,空腹胰岛素(FINS)、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肝/脾CT比值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病例组血糖和胰岛素指标、血脂、肝功能、氧化应激、体征指标、肝脏沉淀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虽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联合达格列净可以改善T2DM合并NAFLD患者血糖和肝功能水平,调节氧化应激和血脂,降低肝脏脂肪沉淀,安全性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围手术期多维度数字化监测平台在胃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多维度数字化监测平台在胃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22年7月至2024年1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50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5例,女15例;年龄为(64±12)岁。所有患者遵循加速康复外科理念,采用以穿戴式监测设备为基础的围手术期多维度数字化监测平台实施围手术期管理措施。观察指标:(1)心率变异性(HRV)监测结果。(2)血糖和血氧监测结果。(3)运动和睡眠监测结果。(4)人体成分监测结果。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IQR)表示。重复测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通过SPSS转换功能转换为正态分布资料后再进行检验。手术前后比较,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非参数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 结果:(1)HRV监测结果。HRV指标中,从术前至术后第3天,50例患者NN间期标准差从(103±26)ms变化为(101±36)ms,每5min NN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从(45±16)ms变化为(33±12)ms,相邻NN间期之差>50 ms的心搏数占NN间期心搏总数的百分比从6.02%(4.96%)变化为5.79%(4.20%),低频功率从376.78(468.96)ms 2变化为742.79(525.20)ms 2,高频功率从273.61(273.58)ms 2变化为397.48(164.87)ms 2,低频功率与高频功率之比从1.6±0.5变化为1.6±0.6,上述指标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34.43,26.15,24.58,5.51,6.11,6.02, P<0.05)。(2)血糖和血氧监测结果。从术前至术后第3天,50例患者血糖从6.75(2.05)mmol/L变化为6.90(2.63)mmol/L,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45.84, P<0.05);血氧从97.00%(5.00%)变化为97.5%(3.00%),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2.25, P>0.05)。(3)运动和睡眠监测结果。从术前至术后第3天,50例患者运动步数从3 043(1 224)步变化为1 473(767)步,睡眠时长从(8.2±1.1)h变化为(7.3±0.8)h、睡眠评分从(80±10)分变化为(78±5)分,上述指标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716.46,29.02,47.32, P<0.05)。(4)人体成分监测结果。手术前后,50例患者体质量从(63±8)kg变化为(61±8)kg,体脂率从24%±8%变化为22%±9%、肌肉量从43(12)kg变化为41(17)kg,体质量指数从(23.0±2.6)kg/m 2变化为(22.1±2.5)kg/m 2,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8.19,3.00, Z=-2.78, t=7.34, P<0.05);基础代谢从(1 390±134)kcal变化为(1 379±139)kcal,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02, P>0.05)。 结论:围手术期多维度数字化监测平台应用于胃癌患者能精准监测围手术期应激水平和评估术后康复状态,并呈现可视化结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肝癌肝移植术前及术后PET/CT的代谢负荷参数的变化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探讨肝癌肝移植术前及术后 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CT代谢负荷参数变化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7年5月期间术前、术后均行PET/CT检查的肝癌肝移植患者92例。依据多维尔标准将病灶分为PET阴性、弱阳性、强阳性。测量或计算肝癌病灶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 max),瘦体标准摄取值(SUL),肿瘤代谢体积(MTV),计算肿瘤-纵隔摄取比(TMR),肿瘤-正常肝摄取比(TLR),糖醇解总量(TLG),摄取总量(UVP)等代谢参数,分析其与复发的相关性,并分析了多维尔评分与代谢参数的关系及术前及术后代谢负荷参数的变化特征。 结果:30例未复发组术前PET的多维尔评分分别为3、4、5分的例数分别为16、7、7例。62例复发,术后复发时间(10.90±10.30)个月。代谢体积参数MTV,TLG,UVP-M, UVP-LB在复发转移组明显增高( P<0.05)。肿瘤多维尔评分较低者肝移植术后预后良好,肿瘤Deauville评分4~5分为复发的重要预测因子。5分的高于4分的代谢参数。复发组的代谢负荷参数高于未复发组。复发组术后复发灶MTV、TLG、UVP-M, UVP-LB低于术前水平。而SUV max、TMR、TLR、SUL与术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肝移植术前应精准评估PET/CT多维尔评分及代谢负荷参数,对于高代谢负荷参数患者,术后应早期行PET/CT检查以提高复发及转移的检出,及时进行相关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多巴胺转运体显像预测帕金森病剂末现象发生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初期帕金森病患者纹状体不同亚区多巴胺转运体(DAT)参数对剂末现象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或住院的57例帕金森病患者,基线完成 11C-2β-羧甲氧基-3β-(4-氟苯基)托烷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所有患者在随访过程中至少接受12个月多巴胺能药物治疗。记录患者开始接受多巴胺能药物治疗和剂末现象出现的时间。在校正临床相关因素后,通过Cox比例危险模型评估纹状体不同亚区DAT摄取值及相关参数对剂末现象发生的预测价值。 结果:随访中位时间为23个月,完成随访的55例帕金森病患者中有10例出现剂末现象(18.18%)。与未发生剂末现象的帕金森病患者相比,发生剂末现象的患者基线尾状核、前壳核DAT摄取值明显降低(分别为0.66±0.52与1.08±0.42, t=2.76, P=0.008;0.66±0.20与0.87±0.28, t=2.27, P=0.027),以症状轻侧对侧尾状核及前后壳核更明显。多因素Cox比例危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对性别、年龄、病程、基线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评分和左旋多巴等效剂量增加值( ?LED)因素校正后,症状轻侧同侧尾状核DAT摄取值降低( HR=0.20,95% CI 0.07~0.63, P=0.006),症状轻侧对侧尾状核( HR=0.28,95% CI 0.11~0.69, P=0.006)和后壳核DAT摄取值降低( HR=0.08,95% CI 0.01~0.64, P=0.018),壳核/尾状核DAT摄取值比值增大( HR=2.33,95% CI 1.02~5.33, P=0.045)是发生剂末现象的预测因子。 结论:剂末现象可能与纹状体多巴胺受损有关,在壳核多巴胺缺失的基础上,早期双侧尾状核受损是帕金森病患者剂末现象发生的重要预测因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上海市某综合型医院临床氧疗医嘱合理性与规范性的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综合型医院院内氧疗医嘱开具的合理与规范情况。方法:整群抽样选取上海长海医院2018年3月1日至6月1日住院并行吸氧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Neves等编制的"住院患者氧疗调查表"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科室,入院诊断、氧疗指征、氧疗医嘱、氧疗参数等资料,依据英国胸科协会2017年《成人医疗保健和紧急场所氧气使用指南》标准评定氧疗医嘱的合理性与规范性。结果:调查科室为内科、外科及专科(包括妇科、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老年科、皮肤科、介入科、肿瘤科、口腔科、康复医学科、感染科),共调查吸氧患者464例,其中内科病房71例、外科病房309例、专科病房84例。医嘱合理率为92.2%(428/464),内科病房合理率(64.7%,46/71)低于专科病房(92.8%,78/84)和外科病房(98.3%,304/3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91.09, P<0.01);普通病房患者398例、危重症病房患者66例,普通病房合理率(90.9%,362/398)低于危重症病房(100.0%,6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6.47, P<0.05)。医嘱规范率为22.4%(104/464),专科病房(54.8%,46/84)优于内科病房(26.8%,19/71)和外科病房(12.6%,39/309),危重症病房(65.2%,43/66)优于普通病房(15.3%,61/3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68.35, P<0.01;χ 2=80.81, P<0.01)。 结论:综合型医院院内氧疗合理性总体尚可,规范性急需提高。不同科室、不同等级病房间的氧疗医嘱合理性及规范性存在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不伴心律失常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多导睡眠图心率变异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不伴心律失常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多导睡眠图(PSG)的心率变异性(HRV)变化。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21年9月期间在广东省人民医院睡眠中心就诊完成PSG监测并排除心律失常的患者220例。按照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非OSA组44例,OSA组176例(其中轻度OSA组45例,中度OSA组37例,重度OSA组94例)。基于患者PSG记录的心电数据,测量并计算HRV的时域参数[全部窦性心博的R-R间期标准差(SDNN)、每5 min的窦性R-R间期标准差均值(SDNN指数)、相邻RR间期之差>50 ms的个数(NN50)、相邻R-R间期之差>50 ms的个数占全部的窦性心搏个数的百分比(pNN50)、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RMSSD)]和频域参数[低频段功率(LF)、高频段功率(HF)、LF/HF],分析患者睡眠呼吸参数和HRV参数的关系。结果:OSA组的SDNN指数、LF以及LF/HF均高于非OSA组( P值均<0.05),重度OSA组的SDNN指数、LF以及LF/HF均高于非OSA组、轻度OSA组以及中度OSA组( P值均<0.05)。进一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AHI以及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均影响OSA患者的HRV( P值均<0.05)。 结论:不伴心律失常的OSA患者PSG的HRV发生异常改变,SDNN指数、LF/HF随着睡眠呼吸疾病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