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体内实验研究五虎汤干预RSV诱导哮喘的效应物质及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探讨五虎汤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诱发哮喘的效应物质及作用机制.使用超高效液相串联高分辨质谱仪确定五虎汤的入血成分;借助数据库对入血成分作用于哮喘的靶点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及基因本体论(GO)功能分析.同时将靶点蛋白及代谢物-靶点-通路等信息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明确五虎汤核心成分及关键通路.体内实验部分使用RSV联合鸡卵清蛋白(OVA)建立哮喘模型,通过肺功能、苏木精-伊红(HE)染色、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蛋白免疫印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验证五虎汤对RSV诱导哮喘小鼠的干预作用.结果显示,五虎汤入血成分以黄酮类、苯丙素类、木脂素类、萜类等化合物为主,作用于儿童哮喘的核心成分有(-)-表没食子儿茶素、山柰素、异甘草素、香叶木素、桦木酸、熊果酸、瑞香素、七叶素等,钙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NOD样受体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是其靶点主要作用通路.体内实验结果表明,五虎汤能够改善肺功能指标,下调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且能够降低肺组织中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4(MAPK14)、核因子-κB亚基1(NFKB1)等蛋白的表达,减轻中性粒细胞炎症浸润及肺淤血.结果表明,五虎汤通过多组分、多靶点、多途径的协同作用干预病毒诱发哮喘,体内实验证明其能抑制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的激活,减轻哮喘小鼠气道炎症与气道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肿瘤干细胞源性的外泌体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化疗耐药和侵袭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肿瘤干细胞作为肿瘤组织中一小群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可以启动原发肿瘤并介导治疗耐药、肿瘤复发和转移,但其在细胞间层面如何影响结直肠癌的机制仍尚不清楚.因此,本文探究了肿瘤干细胞及其分泌的外泌体对结直肠癌恶性表型的影响.首先,从结直肠癌肿瘤组织中分离出CD166+CD44+肿瘤干细胞(CSC),通过超速离心法提取肿瘤干细胞源性的外泌体(CSC-exo)和结直肠癌SW480细胞源性的外泌体(S-exo),并进行NTA粒径分析、电镜观察和Western印迹鉴定.将成功分离得到的CSC和CSCexo与结直肠癌SW480细胞共培养,共培养后的细胞通过CCK-8、细胞凋亡实验发现,经过CSC或CSCexo共培养后的SW480细胞凋亡率从20%下降至13%(P<0.01),并且侵袭能力显著增加(P<0.001).此外,通过动物体内实验发现,S-exo治疗组的肿瘤生长速度比CSCexo治疗组的缓慢,CSCexo抑制了 5-FU对结直肠癌肿瘤的药物疗效.PET/CT显像、免疫组化分析以及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CSCexo增强了结直肠癌肿瘤对葡萄糖类似物18F-FDG的摄取和糖酵解酶HK2、PFKFB2、PKM2和LDHA的表达.此外,用siRNA干扰糖酵解酶的表达会阻断CSCexo引起的耐药现象.综上,本研究表明,结直肠癌干细胞传递外泌体影响肿瘤葡萄糖代谢途径,并促进化疗耐药和侵袭能力,揭示了恶性肿瘤微环境的形成和动态变化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HPLC-Q-Exactive Orbitrap-MS技术的异绿原酸A体内代谢产物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异绿原酸A(ICA)为茵陈等多种中药的主要药效成分.该研究旨在鉴定口服给药ICA的大鼠血浆、尿液和粪便中的代谢产物,并推测其潜在的代谢途径.ICA灌胃大鼠后,收集不同时间点(段)的血浆、尿液和粪便样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HPLC-Q-Exactive Orbitrap-MS)技术,结合对照品比对保留时间、裂解规律总结和文献数据,对生物样品中代谢产物进行结构鉴定.从大鼠样品中初步鉴定了 ICA的39个代谢产物(M1~M39),其中31个来自于血浆(M1~M10、M12~M24、M26~M28、M30、M34~M35、M38~M39)、34 个来自于尿液(M1~M11、M13~M15、M19~M25、M27~M39)、11个来自于粪便(M2~M3、M6、M15、M21~M23、M32、M34、M36~M37),主要代谢途径包括水解、葡萄糖醛酸化、甲基化和磺酸化反应等.该研究揭示了 ICA在大鼠血浆、尿液和粪便中的代谢情况,对深入阐明其药理活性成分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依折麦布片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的生物等效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评价依折麦布片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体内的生物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本试验用单中心、随机、开放、双周期交叉、单剂量设计.符合入组标准的受试者被随机分为空腹给药组和餐后给药组,每周期单次口服依折麦布片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10 mg.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检测游离依折麦布和依折麦布-葡萄糖醛酸结合物的血药浓度,用WinNonlin7.0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评价2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同时记录所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单次空腹给药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血浆中总依折麦布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分别为(118.79±35.30)和(180.79±51.78)nmol·mL-1;Tmax分别为 1.40 和 1.04 h;t1/2 分别为(15.33±5.57)和(17.38±7.24)h;AUC0-1 分别为(1 523.90±371.21)和(1 690.99±553.40)nmol·mL-1·h;AUC0-∞ 分别为(1 608.70±441.28)和(1 807.15±630.00)nmol·mL-1·h.单次餐后给药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血浆中总依折麦布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分别为(269.18±82.94)和(273.93±87.78)nmol·mL-1;Tmax分别为 1.15 和 1.08 h;t1/2 分别为(22.53±16.33)和(16.02±5.84)h;AUC0-t分别为(1 463.37±366.03)和(1 263.96±271.01)nmol·mL-1·h;AUC0-∞ 分别为(1 639.01±466.53)和(1 349.97±281.39)nmol·mL-1·h.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AUC0-t、AUC0-∞经对数转换后进行方差分析,空腹状态下除游离依折麦布和总依折麦布的Cmax低于生物等效下限范围外,其余参数经对数转换后的几何均值比的90%CI均在生物等效的范围内.餐后状态下游离依折麦布、依折麦布-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及总依折麦布的Cmax在等效范围内,其余参数的90%CI均未在生物等效性的等效范围内.结论 本次试验暂不能判断依折麦布片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是否具有生物等效性,需进一步开展临床试验进行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人参枳椇子口服液的解酒保肝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人参枳椇子口服液(GROL)的解酒保肝作用.方法:将50只小鼠随机分空白组、模型组、GROL高剂量组、GROL低剂量组和阳性药联苯双酯对照组,每组10只.灌胃给药4周后用50%乙醇一次灌胃建立小鼠急性醉酒模型,考察GROL对小鼠基本生理活动、小鼠血清及肝组织中相关指标,观察肝组织病理切片,评价其解酒保肝作用.采用乙醇诱导AML12肝细胞损伤模型,检测GROL干预后对乙醇刺激的AML12细胞上清液中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活性氧(ROS)水平的影响.结果:GROL组小鼠醉酒时间显著延长,睡眠、醒酒时间显著缩短;血清中乙醇浓度、GPT、GOT水平显著降低;肝细胞损伤情况有所改善;GROL组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水平明显提高,丙二醛(MDA)含量明显降低.对体外培养的AML12肝细胞,GROL可以逆转乙醇引起的肝细胞ALT和AST活性的升高以及过度生成的ROS量.结论:GROL具有良好的防醉、解酒和保肝作用,其发挥作用的途径可能与促进体内乙醇代谢、增强内源性抗氧化酶的活性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DNA损伤修复和遗传缺陷导致的脂肪分化异常及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脂肪组织不仅是体内的储能器官,而且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各种原因引起的脂肪细胞分化异常,会影响机体能量平衡,导致代谢异常。脂肪分化异常与胰岛素抵抗相关,是近年来内分泌代谢领域的研究热点。DNA损伤修复异常会影响脂肪分化过程;同时,DNA损伤修复网络中相关基因突变可引起罕见遗传代谢综合征,表现为脂肪萎缩、胰岛素抵抗及早衰等表型。本文探讨DNA损伤修复与脂肪分化异常的关系,以及这些特殊临床表型潜在的分子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高度近视合并妊娠对产科管理的影响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由于妊娠期体内代谢、激素以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孕妇视网膜和脉络膜结构会发生相应可逆性改变。而高度近视则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重对妊娠期女性眼部病变状况的影响。现综述高度近视合并妊娠女性的临床特殊性,总结妊娠影响高度近视孕妇不良结局的潜在危险因素以及高度近视孕妇的产科和眼科综合管理策略,旨在指导临床实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肠道微生物群与早期自然流产病因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肠道微生物在维持宿主体内代谢稳态及宿主代谢性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通过代谢物与宿主相互作用,对机体代谢和免疫调节等生理病理过程产生影响。早期流产是常见妊娠并发症之一,占所有临床妊娠的10%~15%。既往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群在妊娠并发症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望成为早期自然流产临床预防和治疗的新候选者。早期自然流产与肠道微生物之间的相关性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肠道微生物群影响早期自然流产的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综述了肠道微生物群与早期自然流产发病原因的相关性,显示其可能通过调节人体内分泌、免疫功能、子宫环境参与了早期自然流产的发生发展,希望能够为临床诊治及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高端制剂发展亟待医工交叉融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药物制剂,从狭义上来讲,就是具体的按照一定形式制备的药物成品;从广义上来讲,是药物制剂学,是一门学科。传统制剂是为了服用方便而解决药物"成型"的问题。高端制剂是在传统制剂基础上进行改良、创新,以克服治疗缺陷和实现临床优势为首要目的,通过改变药物的理化性质和体内代谢特征,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毒副作用,改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满足临床需求,使患者获益更多。自20世纪50年代布洛芬缓释胶囊技术出现后,随着分子药剂学、细胞生物学、分子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纳米医学、高分子化学及相关仪器设备的快速发展,药物制剂已由过去的简单"成型"向精准化、智能化的"药物递送系统(drug delivery system,DDS)"转变。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也在国内较早成立生物材料和药物控释实验室,专注于DDS的研究。该实验室研制的医用聚己内酯及其制剂是我国唯一进入临床研究的可降解合成高分子长效药用辅料。作为新型药物辅料,医用聚己内酯F68已经用于避孕药物和避孕药具新制剂的开发,缓释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的研制取得重要进展,已完成II期临床研究。DDS在推动医药产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广阔。与新分子实体研发相比,高端制剂的开发有更大的商业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T2DM患者血清25(OH)D3、IGF-1水平与糖脂代谢的相关性及其对视网膜病变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hydroxyvitamin D3,25(OH)D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水平与糖脂代谢的相关性及其对视网膜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临沂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在本院健康体检的12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25(OH)D3、IGF-1、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餐后2 h血糖(2 h plasma glucose,2 hPG)]、血脂指标[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血清25(OH)D3、IGF-1水平与糖脂代谢的相关性。同时将观察组患者根据视网膜病变情况分为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组(DR组,40例)和未合并视网膜病变组(NDR组,80例)。采用多因素分析影响T2DM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血清25(OH)D3、IGF-1水平对T2DM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25(OH)D3为(36.15±4.25)nmol/L,低于对照组的(51.24±5.32)nmol/L( P<0.05);IGF-1水平为(30.26±4.52)mg/L,高于对照组的(16.45±3.25)mg/L( P<0.05)。观察组FBG、2 hPG、TG、TC水平分别为(8.67±2.52)mmol/L、(11.36±2.43)mmol/L、(2.05±0.72)mmol/L、(5.05±1.54)mmol/L,高于对照组的(5.02±0.42)mmol/L、(6.32±0.54)mmol/L、(1.21±0.32)mmol/L、(3.42±0.68)mmol/L( 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25(OH)D3水平与T2DM患者FBG、2 hPG、TG、TC水平成负相关( r=-0.762、-0.782、-0.736、-0.721, P<0.05)。血清IGF-1水平与T2DM患者FBG、2 hPG、TG、TC水平成正相关( r=0.741、0.756、0.715、0.698, P<0.05)。DR组患者糖尿病家族史占比、FBG、2hPG、TG、TC、IGF-1水平分别为35.00%、(9.31±2.49)mmol/L、(12.52±2.34)mmol/L、(2.76±0.61)mmol/L、(5.92±1.42)mmol/L、(37.89±4.41)mg/L,高于NDR组的16.25%、(8.35±2.15)mmol/L、(10.78±1.75)mmol/L、(1.69±0.52)mmol/L、(4.62±1.31)mmol/L、(26.45±4.06)mg/L( P<0.05)。DR组25(OH)D3为(30.21±3.51)nmol/L,低于NDR组的(39.12±3.85)nmol/L(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家族史、糖尿病病程、25(OH)D3、IGF-1、FBG、2 hPG、TG、TC水平均是影响T2DM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 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25(OH)D3、IGF-1水平联合预测T2DM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AUC、灵敏度分别为0.854、92.50%,均高于25(OH)D3、IGF-1水平单独预测( P<0.05)。 结论:血清25(OH)D3、IGF-1水平在T2DM患者体内表达异常,T2DM患者糖脂代谢关系密切,且上述指标联合检测对T2DM患者发生DR的预测价值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