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绒毛膜双胎之一胎死宫内存活胎脑损伤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随着促排卵技术和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多胎妊娠率逐年升高.双胎之一胎死宫内(single intrauterine fetal death,sIUFD)是单绒毛膜双胎妊娠中晚期的严重并发症.一胎死亡后,存活胎神经系统受损是影响新生儿及婴幼儿远期预后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人口质量.研究存活胎神经系统受损的机制及有效地监测存活胎可能发生的脑损伤,对预防严重脑损伤并发症至关重要,也是妊娠期管理和分娩时机选择的重要依据.通过识别sIUFD存活胎神经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采取合适的监测手段和宫内治疗,制定相应的分娩方案,以减少存活胎不良神经结局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授精次数、促排卵方案对宫腔内人工授精临床妊娠率和医疗花费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经济而有效的宫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IUI)助孕策略。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进行夫精IUI助孕的2266对夫妇的第1个IUI周期临床资料,根据人工授精的次数分为单次IUI组( n=2158)和双次IUI组( n=108),分析两组临床妊娠率和医疗花费的差异。根据是否行促排卵治疗及促排卵药物不同,将患者分为自然周期组( n=1163)和促排卵周期组( n=1103)。根据促排卵药物不同,促排卵周期组又分为克罗米酚(clomiphene,CC)/CC+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uman menopausal gonadotropin,hMG)亚组( n=324)、来曲唑(letrozole,LE)/LE+hMG亚组( n=670)和hMG亚组( n=109)。对比分析不同组间IUI助孕结局。 结果:①单次IUI组和双次IUI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不孕年限、子宫内膜厚度和临床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但双次IUI组的医疗花费明显多于单次IUI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 786.06±173.80)元比(3 172.99±174.91)元, P<0.001]。②女方因素、男方因素、不明原因不孕、自然周期、促排卵周期的单次IUI和双次IUI的临床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单次IUI组中,不孕原因的临床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2)。两两比较检验显示,单次IUI者,女性因素不孕与不明原因不孕的临床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3);单次IUI者,促排卵周期临床妊娠率[14.0%(145/1039)]高于自然周期临床妊娠率[7.8%(87/1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而双次IUI者,促排卵周期临床妊娠率与自然周期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意义( P=0.774)。③CC/CC+hMG亚组和LE/LE+hMG亚组的临床妊娠率[13.9%(45/324)、14.6%(98/670)]明显高于自然周期组[7.9%(92/1163)],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01, 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应用CC/CC+hMG、LE/LE+hMG促排卵是IUI临床妊娠率的独立影响因素[ OR(95% CI)=1.794(1.216~2.647), P=0.003; OR(95% CI)=1.892(1.382~2.589), P<0.001]。 结论:双次IUI与单次IUI在临床妊娠率相似,但双次IUI治疗费用高,故不建议进行双次IUI。促排卵治疗可以改善临床妊娠率,其中以LE/LE+hMG临床妊娠率最佳,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来曲唑联合尿促性素对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妊娠率及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来曲唑联合尿促性素(HMG)对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妊娠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金华宏玥妇女儿童医院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难治性PCOS患者102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两组前期治疗方案相同,后期促排卵治疗方案中,对照组给予HMG,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来曲唑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的性激素[促卵泡生成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 2)、睾酮(T)]、卵泡周围动脉相关血流动力学指标[舒张末期流速(EDV)、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搏动指数(PI)]、子宫内膜厚度及分型,并记录其治疗周期内排卵率、妊娠率及随访6个月的妊娠结局。 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FSH、LH、E 2、T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且观察组FSH[(1.85±0.45)U/L]、LH[(9.86±1.47)U/L]、E 2[(81.25±10.47)pmol/L]、T[(1.75±0.26)nmol/L]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12±1.47)U/L、(12.58±2.14)U/L、(109.25±27.14)pmol/L、(3.58±0.76)nmol/L]( t=5.90、7.48、6.87、16.27,均 P < 0.001);两组患者EDV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均 P < 0.05),且观察组[(3.12±1.42)cm/s]明显低于对照组[(5.14±1.89)cm/s]( t=21.14, P < 0.001);两组PSV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上升(均 P < 0.05),且观察组[(13.36±2.01)cm/s]明显高于对照组[(10.24±2.47)cm/s]( t=4.21, P < 0.001);两组PI水平较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治疗后,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9.09±1.58)mm]明显高于对照组[(8.41±1.42)mm]( t=2.28, P < 0.05),排卵率[88.24%(45/51)]明显高于对照组[70.59%(36/51)](χ 2=4.85, P < 0.05),两组子宫内膜类型、生化妊娠、临床妊娠率、流产及早产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 结论:来曲唑联合HMG治疗难治性PCOS效果理想,在改善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同时恢复卵巢基质血流动力学状态,还可提高排卵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遗传学检测患者血清抗苗勒管激素水平与囊胚整倍体率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后进行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 for aneuploidies,PGT-A)的患者中,其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水平对囊胚整倍体率及整倍体胚胎数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CSI并进行PGT-A的50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促排卵治疗前血清AMH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低AMH组(AMH<1.00 μg/L,85例)与正常AMH组(AMH≥1.00 μg/L,419例)。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方法,基于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复发性流产病史、促排卵方案进行1∶1匹配(卡钳值=0.02),匹配后比较两组患者(每组各82例)的囊胚整倍体率及整倍体囊胚数量。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AMH水平对PGT-A周期存在至少一个整倍体胚胎的预测作用。结果:①低AMH组胚胎整倍体率[50.0%(0,100.0%)]及整倍体胚胎数[1(0,1)个]显著低于正常AMH组[60.0%(33.3%,100.0%), P=0.025;1(1,2)个, P<0.001]。②匹配后低AMH组和正常AMH组患者的胚胎整倍体率分别为50.0%(0,100.0%)、50.0%(19.2%,100.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65),低AMH组患者的整倍体囊胚数[1(0,1)个]低于正常AMH组[1(1,2)个, P=0.004],低AMH组中至少存在一个整倍体囊胚的周期比例[57.3%(47/82)]显著低于正常AMH组[76.8%(63/82), P=0.008]。③共378个(75.0%)周期得到至少一个可移植整倍体胚胎。AMH与年龄联合预测存在至少一个整倍体胚胎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0.78)较单一指标年龄的AUC值更优(0.75, P=0.024)。 结论:在调整年龄、BMI、复发性流产病史、促排卵方案等因素的影响下,血清AMH水平与PGT-A囊胚整倍体率无关。年龄结合血清AMH可用于预测每促排卵周期存在至少一个整倍体胚胎的可能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应用PPOS与拮抗剂方案的20~50岁患者每取卵周期累积活产率比较:一项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拮抗剂方案和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progestin-primed ovarian stimulation,PPOS)方案在20~50岁患者中的每取卵周期累积活产率。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4月期间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生殖医学科接受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 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ICSI-ET)助孕并采用拮抗剂方案或PPOS方案的20~50岁不孕症患者3 752例,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方法按1∶1匹配均衡两组间的变量后,比较两组的基本特征、临床/实验室指标及助孕结局等。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混杂因素进行校正后对比两种促排卵治疗的每取卵周期累积活产率;通过分层分析比较两种促排卵方案在不同类型患者中的临床疗效。 结果:匹配后,1 466例患者(每组各733例)纳入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不孕类型、不孕病因、不孕年限、取卵次数、基础卵泡刺激素、窦卵泡计数和授精方式构成比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拮抗剂方案组扳机日雌二醇水平[1 700.30(1 011.76,2 580.50)ng/L]及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水平[1.95(1.07,5.27)U/L]显著低于PPOS方案组[2 056.50(884.08,3 601.59)ng/L, P=0.010;3.00(1.51,5.00)U/L, 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POS方案组周期取消率[30.56%(224/733)]显著高于拮抗剂方案组[18.83%(138/733), P<0.001];而获卵数、可利用胚胎数及优质胚胎数与拮抗剂方案组相似(均 P>0.05)。PPOS方案组的胚胎种植率[16.97%(207/1 220)]、每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21.78%(188/863)]、每移植周期持续妊娠率[16.11%(139/863)]和每移植周期活产率[15.06%(130/863)]均明显低于拮抗剂方案组[21.42%(266/1 242), P=0.010;27.38%(233/851), P=0.012;21.62%(184/851), P=0.004;20.80%(177/851), P=0.002];PPOS方案组累积活产率[17.74%(130/733)]显著低于拮抗剂方案组[24.15%(177/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3)。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调整混杂因素后显示卵巢刺激方案为影响每取卵周期累积活产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OR=1.42,95% CI:1.03~1.95, P=0.032)。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在年龄≤35岁与取卵次数≥2次的人群中,PPOS方案组的累积活产率[21.35%(111/520),7.85%(41/522)]显著低于拮抗剂方案组[28.93%(151/522), P=0.005;12.23%(62/507), P=0.019]。 结论:与PPOS方案相比,拮抗剂方案可改善20~50岁不孕症患者的每取卵周期累积活产率,且在女方年龄≤35岁及非首次取卵的患者中更为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泌乳素血清基础水平及卵巢刺激后增幅对长方案IVF/ICSI助孕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外源性促性腺激素促排卵过程中,血清泌乳素水平高低对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 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VF/ICSI)助孕结局的影响。 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4年7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期间在北京协和医院妇科内分泌与生殖中心因输卵管或男方因素行IVF/ICSI治疗的300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纳入患者的基础泌乳素水平的中位值(16.05 μg/L)进行分组后,比较患者的辅助生殖结局,并且根据不同的基础泌乳素水平进行多因素亚组分析。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促排卵过程中不同时间点泌乳素的增长趋势与对应周期累积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基础泌乳素水平>16.05 μg/L的患者比≤16.05 μg/L患者有更多的获卵数[9(5,12)枚比8(5,11)枚, P=0.013)及胚胎数[6(3,10)枚比5(3,9)枚, P=0.015]。基础泌乳素>30 μg/L有利于累积妊娠( OR=1.281,95% CI=1.030~1.764, P=0.046),而>40 μg/L有利于累积活产( OR=1.916,95% CI=1.115~3.290, P=0.008)。 结论:对于长方案促排卵的IVF/ICSI人群,更高的泌乳素水平与更好的累积妊娠或活产结局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比较卵巢储备功能正常患者拮抗剂方案超促排卵中hCG扳机与双扳机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卵巢储备功能正常人群拮抗剂方案超促排卵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扳机与双扳机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结局的影响。 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四川省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IVF-ET助孕的239例患者资料,患者卵巢储备功能正常,采用拮抗剂方案超促排卵。根据扳机方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重组hCG(recombinant hCG,rhCG)250 μg( n=143);B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0.2 mg联合hCG 2 000 U进行双扳机( n=96)。比较两组患者卵母细胞及胚胎发育情况、妊娠结局等。 结果:两组成熟卵率、正常受精率、第3天胚胎形成率、第3天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优质囊胚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A组的中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发生率为1.40%(2/143),高于B组[0(0/9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新鲜及解冻胚胎移植周期胚胎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卵巢储备功能正常患者,双扳机与hCG扳机比较,卵母细胞、胚胎质量、妊娠结局无明显差异,双扳机似乎有减少OHSS发生的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高龄合并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三种促排卵方案的临床结局比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使用3种不同促排卵方案对于高龄合并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的临床结局和费效比,探讨经济有效的促排卵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生殖中心高龄同时合并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按照POSEIDON标准,属于第4组)的低预后患者,行IVF-ET助孕,根据其使用的促排卵方案的不同,分为3组:拮抗剂方案组(A组,169个周期),微刺激方案组(B组,57个周期),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PPOS)组(C组,59个周期),分析3种促排卵方案的临床结局及费效比。结果:A组获卵数(4.46±1.45)多于B组(2.42±1.12)和C组(3.28±1.62)( P=0.013, P=0.021) ;累积临床妊娠率A组(35.50%)高于B组(21.43%)、C组(23.73%)( P=0.012, P=0.021);周期取消率A组(0.95%)最低;每获一卵所需费用A组[(3817±1450)元]明显低于B组[(5868±1820)元]、C组[(4484±1678)元]( P=0.011 ,P=0.214);每获一枚可利用胚胎所需费用A组[(7276±2329)元]低于B组[(7978±2560)元]和C组[(7466±2175)元]( P=0.001, P=0.012),每获一临床妊娠所需费用A组[(47 957±22 388)元]低于B组[(67 450±35 210)元]、C组[(61 984±33 463)元],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2, P=0.021)。 结论:对于35周岁以上、刺激前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从临床结局及费效比方面综合考虑,拮抗剂方案优于微刺激、PPOS,是比较理想的促排卵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取卵术后脑水肿1例报道与文献回顾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控制性超促排卵(controlled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COH)和经阴道超声引导下卵巢穿刺取卵术后脑水肿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例COH和取卵术后脑水肿诊疗经过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采用卵泡期长效长方案促排卵后获卵30枚,因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予羟乙基淀粉500 mL扩容。取卵术后8 h突发烦躁、意识模糊、呕吐,血生化指标检查示低钠血症,经阴道彩色超声检查示双侧卵巢增大,内见多个囊肿;头颅CT示脑水肿。高渗盐和甘露醇治疗12 h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症状缓解。取卵术后第5天因腹腔积液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放腹水。取卵术后第7天因血浆D-二聚体升高予低分子肝素抗凝、预防血栓。2周后患者痊愈出院。结论:COH和取卵术后脑水肿发生率低,但其症状重且可能危及生命。低钠血症可能是此患者脑水肿的主要原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以每取卵周期累积活产率评价拮抗剂方案与PPOS方案在波塞冬标准低预后患者的临床效果: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以评价拮抗剂方案和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progestin-primed ovarian stimulation,PPOS)方案在低预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 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embryo transfer,IVF/ICSI-ET)助孕,符合波塞冬低预后诊断标准并采用拮抗剂方案或PPOS方案治疗的不孕症患者1419名,共1560个取卵周期。比较拮抗剂方案组和PPOS方案组患者基线特征、临床指标、实验室指标及临床结局。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混杂因素后分析两种促排卵方案的每取卵周期累积活产率。 结果:一般情况比较显示,拮抗剂方案组中患者抗苗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和窦卵泡计数(antral follicle count,AFC)显著高于PPOS方案组[1.45(0.68,3.28)μg/L比1.10(0.55,2.71)μg/L, P=0.002;7.00(4.00,11.00)μg/L比6.00(3.00,9.00)μg/L, P=0.010],基础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显著低于PPOS方案组患者[7.65(6.26,9.99)U/L比7.88(6.29,10.58)U/L, P=0.007]。实验室结局及临床结局指标显示,拮抗剂方案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hormone,hCG)注射日雌二醇水平[726.20(415.30,1 095.00)ng/L]显著低于PPOS方案组[738.00(412.55,1 187.75)ng/L, P=0.028],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9.31±2.67)mm]、每取卵周期累积妊娠率[49.35%(379/768)]及每取卵周期累积活产率[38.04%(291/765)]显著高于PPOS方案组[(6.81±2.26)mm, P<0.001;37.62%(298/792), P<0.001;26.08%(206/790), 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调整混杂因素后,在波塞冬标准低预后患者中拮抗剂方案组的每取卵周期累积妊娠率( OR=1.58,95% CI=1.24~2.01, P<0.001)及每取卵周期累积活产率( OR=1.68,95% CI=1.30~2.17, P<0.001)均显著高于PPOS方案组;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变量分层中,拮抗剂方案的每取卵周期累积妊娠率及每取卵周期累积活产率均高于PPOS方案组。每取卵周期累积妊娠率及每取卵周期累积活产率在女方年龄( P<0.001, P<0.001)、授精方式( P<0.001, P<0.001)、AMH分层( P<0.001, P<0.001)中以及波塞冬组1( P=0.001, P<0.001)及组3分层( P=0.008, P=0.024)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与PPOS方案相比,拮抗剂方案可改善波塞冬低预后患者的每取卵周期累积活产率,且在波塞冬组1及波塞冬组3患者中更为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