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术前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降钙素原及高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心力衰竭(AHF)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CI-AKI)的相关因素.一、资料与方法1.研究资料:选取我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317例行PCI术治疗ACS合并AHF患者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已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于治疗前抽取所有患者空腹状态下外周静脉血5 ml ×2份,其中一份血液样本离心10 min后取上清液(转速:3 000 r/min,离心半径:10cm)用于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清肌酐(Scr)水平测定;另一份血液样本用于(葡萄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测定;均置于-20℃冰箱中保存待测;并计算TyG,TyG=In[空腹甘油三酯(mg/dL)×空腹葡萄糖(mg/dL)/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右美托咪定对大鼠热/冷缺血后供肾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索右美托咪定(Dex)对大鼠热缺血、冷缺血后供肾的保护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 将21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0 μmol/L Dex组)和Dex组(1 μmol/L Dex组),每组7只.采用放血法处死大鼠,热缺血30 min后摘取肾,对照组供肾直接固定或-80 ℃保存,模型组和Dex组供肾分别置于含0 μmol/L Dex和1 μmol/L Dex的威斯康星大学器官保存液中4 ℃冷藏24 h,模拟供肾冷缺血状态.肾组织行HE染色后观察形态学变化并进行组织损伤评分,比色法测定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力,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测定磷酸化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假激酶(pMLKL)表达水平.结果 对照组肾小球、肾小管无明显异常,模型组部分肾小管扩张,肾小管上皮细胞扁平,Dex组肾小管损伤较模型组缓解.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Dex组肾损伤评分、NAG活性升高,TUNEL阳性凋亡细胞数增多,pMLKL和RIPK3表达水平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Dex组肾损伤评分、NAG活性降低,TUNEL阳性凋亡细胞数减少,pMLKL表达水平下降(P<0.05).结论 Dex对大鼠热缺血、冷缺血后供肾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减少细胞凋亡、抑制坏死性凋亡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卵巢组织移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干预策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2015年中国新发恶性肿瘤数据统计表明,30岁以下女性患者为3.88万,这些恶性肿瘤患者急需得到医生关于生育力保护和保存的建议,而卵巢组织冷冻方法是保存内分泌功能和生育能力的最佳方法。目前影响卵巢组织存活的关键是解决卵巢组织移植后的缺血再灌注损伤问题,本文将从卵巢组织移植后缺血再灌注的机制,以及抗氧化剂、促血管生成和远处缺血预处理等干预方法进行系统地文献梳理,有助于结合生物技术与医疗技术开发更有效、安全和可操作的解决方案,以改善卵巢移植后缺血状态,解决日益增长的女性生育力保护需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单采血小板体外储存过程中微小RNA表达水平的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单采血小板体外储存过程中其微小RNA(miRNA)的表达水平。方法:选择2022年3月至2023年5月成都市血液中心采集的15份单采血小板为研究对象。15份单采血小板采集自15例健康状况良好,符合《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9版)采集要求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血小板捐献者的中位年龄为30岁(22,40岁);男性捐献者为8例,女性为7例。将单采血小板置于恒温震荡保存箱中,温度(22±2)℃,振荡频率60 Hz条件下储存,分别于储存第1天(采集当天)、第5天和第7天的上午10点留取血小板标本3~5 mL。应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常规指标,实验室pH计测定血小板pH值,流式细胞术(FCM)测定血小板CD62P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miRNA-126、-145、-150、-197、-223的相对表达水平。血小板标本存储1、5、7 d时各项指标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小板miRNA表达水平与储存时间的相关性。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成都市血液中心伦理委员会要求[批准文号:伦审(研)2020年第04号],并且于血小板捐献前与所有捐献者签署《献血者知情同意书》。结果:①随着储存时间延长,本组15份单采血小板标本的血小板压积(PCT)增大[储存1、5、7 d时分别为(0.68±0.21)%、(0.89±0.13)%、(0.99±0.17)%],大血小板比例(P-LCR)上升[储存1、5、7 d时分别为(20.5±6.0)%、(26.0±3.4)%、(30.4±2.8)%];pH值下降[储存1、5、7 d时分别为(7.2±0.1)、(7.1±0.2)、(7.0±0.2)],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5.60, P=0.007; F=9.12, P=0.001; F=5.44, P=0.004);其余指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②单采血小板标本储存1、5、7 d时,其CD62P表达水平分别为(6.3±2.9)%、(22.0±7.3)%和(38.4±12.1)%。随着储存时间延长,血小板标本的CD62P表达水平升高,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36.16, P<0.001)。③本组血小板标本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其miRNA-126、-150、-197相对表达水平增加,而miRNA-145和-223相对表达水平下降;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88.58、32.64、33.59、35.42、22.91,均 P<0.001)。④本组单采血小板标本的储存时间与其miRNA-126、-150和-197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 r=0.811、0.812、0.856,均 P<0.001),而与miRNA-145和-223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 r=-0.720、-0.767,均 P<0.001)。 结论:单采血小板在体外储存过程中,其miRNA-126、-145、-150、-197和-223表达水平发生明显变化,尤其是miRNA197。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自制冷冻片微型载体(Strawtop)微量精液冻存效果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对自制冷冻片微型载体(Strawtop)法与麦管法冷冻保存人微量精液的冻存效果进行系统评价。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分析2018年5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期间于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助孕治疗的患者捐献的部分精液样本,比较自制Strawtop法与麦管法冷冻人精子复苏后的冷冻复苏率、DNA碎片指数(DNA fragmentation index,DFI)、超显微结构和受精能力与胚胎发育情况。结果:Strawtop法冻存人精子的冷冻复苏率(46.8%±17.1%)显著高于麦管法(23.1%±13.7%, P=0.001);与冷冻前(18.9%±11.6%)相比,麦管法(33.5%±15.0%)冷冻精子复苏后的DFI显著增加( P=0.019),而Strawtop法冻融人精子的DFI(23.4%±11.7%)与冷冻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375);Strawtop法对冷冻精子超显微结构的损伤低于麦管法;Strawtop法冻融精子、麦管法冻融精子和新鲜精子的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和受精后48 h(第2日)的优质胚胎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Strawtop法冷冻人微量精液冷冻复苏率高于麦管法,复苏精子的损伤较小,且复苏后无需离心洗涤即可直接用于ICSI,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医源性输尿管损伤19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总结儿童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的临床特点、处理方法及预后,为降低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的发生率、减少远期肾功能的丢失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非泌尿系统手术导致的医源性输尿管损伤19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5例;左侧7例,右侧12例;平均年龄为6岁(1~12岁)。对其损伤原因、分类、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处理原则以及远期随访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9例患儿中因腹膜后或盆腔肿瘤手术损伤输尿管的13例,因阑尾切除术、疝囊高位结扎术、巨结肠根治术导致输尿管损伤的各2例。术中即刻发现并处理者有6例,其中输尿管肾盂吻合2例、输尿管端端吻合3例、输尿管再植1例。术后延迟发现者13例,术后诊断时间从4 d至3年。13例中2例因疝囊结扎术所致的输尿管损伤直接行输尿管再植术;其余11例先行肾造瘘,二期行肾盂输尿管吻合术1例、输尿管端端吻合术3例、输尿管再植术1例、膀胱肌瓣成形术2例,阑尾代输尿管2例,剩余2例造影发现输尿管自行愈合,未再次手术。术后平均随诊时间为17个月(8~242个月),术中即刻修复的6例和因疝囊结扎术所致的输尿管损伤直接行输尿管再植术的2例肾盂输尿管未见明显积水,其余11例患儿肾脏均有不同程度积水,但随诊保持稳定。结论:儿童医源性输尿管损伤多发生于腹膜后、盆腔及腹股沟区手术中。术中、术后如能及时发现,对症正确处理,远期肾脏功能多可保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BMMSCs联合NMP减轻大鼠心脏死亡供肝移植中肝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联合常温机械灌注(NMP)对大鼠心脏死亡供肝移植术后早期肝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贴壁法分离培养BMMSCs并鉴定。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组)、冷保存组(SCS组)、NMP组、BMMSC组和BMMSCs联合NMP组(BP组),每组每个时间点6只大鼠。分别在术后1 d和7 d取各组大鼠肝组织和血清,血生化检测肝脏酶学;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TUNNEL染色检测肝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检测肝细胞转录因子C/EBP同源蛋白(CHOP)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磷酸化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PERK)、活化转录因子4(ATF4)、CHOP、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剪切体(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与SCS组相比,NMP组、BMMSC组和BP组肝脏损伤和炎症明显减轻,BP组损伤改善最明显( P<0.05)。BP组肝细胞凋亡在1 d和7 d时较SCS组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SCS组中GRP-78、p-PERK和ATF4表达增加,并且促凋亡蛋白CHOP和Cleaved caspase-3表达显著升高,而在BP组中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BMMSCs联合NMP能够显著改善DCD供肝移植术后早期肝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移植肝的内质网应激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离断肢(指)体保存方法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离断肢(指)体再植是挽救创伤性肢(指)体离断的首要治疗方法,如何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以及术后的功能恢复至关重要。人的肢(指)体一旦离体后血液循环将停止,正常的生理代谢会被打乱,从而出现细胞变性、组织坏死等一系列的生理、病理变化,极大地影响肢(指)体再植的治疗效果。因此,如何科学地降低离断肢(指)体组织的代谢和减轻后续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提高肢(指)体再植术成功率,是肢(指)体再植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文就现有的肢(指)体保存方法研究现状以及进展做出综述,通过大量检索和分析文献,总结了目前肢(指)体保存方法的优缺点,希望借此能为临床保存离断肢体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空气氧合常温机械灌注对心死亡大鼠肾缺血损伤的修复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心死亡供肾常温机械灌注(normothermic mechanical perfusion,NMP)模型,探讨空气氧合NMP和氧气氧合NMP对心死亡供肾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取12只12~14周龄的健康雄性SD大鼠,建立大鼠心脏死亡供体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模型。大鼠肾脏在热缺血损伤30 min并冷保存8 h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使用氧气氧合NMP(O组,6只)、空气氧合NMP(A组,6只)2 h。另取相同数量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平分为开腹即获取肾组织的假手术组(C组,6只)和心死亡后仅静态冷保存8 h的心死亡肾脏静态保存组(SCS组,6只)作为O组和A组的对照。微板法检测肾灌注液损伤指标肌酐(Cr)、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变化,HE染色评定肾组织中肾损伤指标,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TNF-α和IL-6水平,硫代巴比妥酸和WST-8法测定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 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变量的差异。 结果:氧气氧合NMP体系(O组)的肾动脉处灌注液氧分压为(576.3±68.2)mmHg,空气氧合NMP体系(A组)氧分压为(137.0±39.1)mmHg,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HE染色结果显示,SCS组、O组和A组的病理损伤评分分别为(7.0±0.1)分、(5.0±0.9)分和(2.5±0.5)分,SCS组肾损伤评分显著高于后两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评分亦较O组显著降低,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 P<0.05)。O组供肾NMP前后灌注液的△Cr、△AST、△LDH分别为(43.9±52.8)μmol/L、(532.3±52.8)U/L和(9998.0±2014.4)U/L,A组上述指标分别为(12.6±3.5)μmol/L、(49.1±50.4)U/L和(1477.0±810.4)U/L,均较O组显著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O组灌注后肾组织中MDA含量和SOD活力分别为(0.192±0.018)mmol/g和(0.6±0.3)×10 3 U/g,A组为(0.162±0.023)mmol/g和(1.7±0.4)×10 3 U/g;O组TNF-α和IL-6水平分别为(124.376±19.635)ng/g和(4.038±1.026)×10 3 ng/g,A组为(89.331±13.123)ng/g和(1.774±0.518)×10 3 ng/g。与O组相比,A组肾组织中MDA含量及TNF-α和IL-6水平降低、SOD活力升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A组MPO和ICAM-1组织表达均较O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大鼠空气氧合NMP,可有效模拟肾灌注氧气压力的生理状态,降低氧化应激和炎症损伤,更有利于DCD供肾缺血损伤的修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大型眼内异物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大型眼内异物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眼内异物580例(580只眼)中大型异物62例(62只眼)的临床资料。随访6个月~2年。观察大型眼内异物的临床特征,分析预后因素。结果:本研究中大型异物(长≥10 mm或宽≥4 mm或厚≥3 mm)占同期眼内异物的10.69%(62/580)。男58例,女4例。年龄范围1~62岁,平均(39.7±11.7)岁。其中磁性异物41例(66.13%)。在工作场所受伤者最多,共45例(72.58%)。一期行眼内容摘除术者2例,其余60例均行二期眼内异物摘出联合玻璃体切除、晶状体摘出及硅油填充等手术。术后最终取出硅油并保存眼球者37例(59.68%),未取出硅油者20例(32.26%),三期行眼内容摘除术者3例(4.84%)。最终视力:无光感者8例,光感~手动者19例,数指~0.04者11例,0.05~0.25者22例,≥0.3者2例,总体视力(logMAR)优于术前( t=7.703, P=0.000)。最终视力与术前视力有相关性( r=0.516, P=0.000)。异物长度与最终视力无相关性( r=-0.227, P=0.096),异物宽度和伤口长度均与最终视力有相关性( r=0.375, 0.453; P=0.003,0.000)。按有无虹膜脱出/嵌顿、晶状体脱出、后极部视网膜伤口、视网膜坏死及视网膜脱出分别分组,具有相应伤情组的最终视力较无相应伤情组差( P<0.05)。 结论:大型眼内异物的预后与术前视力、异物宽度、伤口长度及视网膜损伤程度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