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参枳椇子口服液的解酒保肝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人参枳椇子口服液(GROL)的解酒保肝作用.方法:将50只小鼠随机分空白组、模型组、GROL高剂量组、GROL低剂量组和阳性药联苯双酯对照组,每组10只.灌胃给药4周后用50%乙醇一次灌胃建立小鼠急性醉酒模型,考察GROL对小鼠基本生理活动、小鼠血清及肝组织中相关指标,观察肝组织病理切片,评价其解酒保肝作用.采用乙醇诱导AML12肝细胞损伤模型,检测GROL干预后对乙醇刺激的AML12细胞上清液中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活性氧(ROS)水平的影响.结果:GROL组小鼠醉酒时间显著延长,睡眠、醒酒时间显著缩短;血清中乙醇浓度、GPT、GOT水平显著降低;肝细胞损伤情况有所改善;GROL组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水平明显提高,丙二醛(MDA)含量明显降低.对体外培养的AML12肝细胞,GROL可以逆转乙醇引起的肝细胞ALT和AST活性的升高以及过度生成的ROS量.结论:GROL具有良好的防醉、解酒和保肝作用,其发挥作用的途径可能与促进体内乙醇代谢、增强内源性抗氧化酶的活性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考古-科学互证的视角解惑硝石矾石散治疗"女劳疸"的可行性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解惑硝石矾石散治疗女劳疸方药与证型不符的疑问,探索硝石矾石散的科学内涵.方法 借助古史研究领域的"二重证据法",运用古文献、考古素材,还原汉代人群寄生虫感染的现象,结合现代临床与科研基础,印证汉代主流养生活动与黄疸的关联性.结果 发现汉代人群普遍有寄生虫感染,房中术对肝细胞损害的黄疸具有一定影响,代表炼丹术成果的硝石矾石散对此黄疸有治疗作用.结论 硝石矾石散具有保肝作用,其来源于民众对养生术的反应,是张仲景对时代医学现象的忠实记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伊伐布雷定致心动过缓
编辑人员丨6天前
1例19岁男性患者因心力衰竭合并多种疾病给予利尿、改善心肌功能、抗感染、保肝等治疗。因心率较快(90~110次/min)给予伊伐布雷定2.5 mg口服、2次/d,心率未见下降(94~110次/min)。服药3 d后,将伊伐布雷定剂量增加至5 mg口服、2次/d,心率缓慢降低。加量3 d后,患者心率71~89次/min。加量第4天,患者食用柚子约200 g。之后患者心率持续降低,加量第6天降至50次/min。考虑患者心动过缓为伊伐布雷定所致,停用该药。停药3 d后,患者心率76~131次/min。患者食用柚子前后心率变化特点提示,柚子与伊伐布雷定可能存在食物-药物相互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伊马替尼致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1例52岁胃肠间质瘤女性患者,术后1个月给予甲磺酸伊马替尼0.4 g口服、1次/d。约5个月后,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恶心、呕吐、乏力及皮肤黄染。肝功能检查示丙氨酸转氨酶(ALT)388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336 U/L,总胆红素(TBil)32 μmol/L。考虑药物性肝损伤,停用伊马替尼。进一步检查示白蛋白29.5 g/L,HBV DNA 3.57×10 6 IU/m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21%;腹部增强CT示腹腔积液。患者为e抗原阴性慢性HBV携带者(20余年),结合上述检查结果,患者被诊断为慢加急性肝衰竭,很可能为伊马替尼诱发的HBV再激活所致。给予抗病毒、保肝与人工肝治疗,24 d后ALT 25 U/L,AST 39 U/L,TBil 165 μmol/L,HBV DNA 659 IU/ml。约5个月后,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HBV DNA 262 IU/ml。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那屈肝素钙注射液致肝损伤
编辑人员丨6天前
1例31岁妊娠女性停经23 +1周时因先兆流产给予黄体酮软胶囊0.2 g阴道用、2次/d,那屈肝素钙注射液4 100 U皮下注射、1次/d。用药第16天,实验室检查示丙氨酸转氨酶(ALT)766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411 U/L,γ-谷氨酰转肽酶(γ-GT)98 U/L,碱性磷酸酶(ALP)180 U/L,总胆汁酸(TBA)40.1 μmol/L。考虑为那屈肝素钙引起的肝损伤,停用该药并给予保肝治疗。停用那屈肝素钙第21天,患者出现难免流产,经阴道分娩一死婴,实验室检查示ALT 83 U/L,AST 103 U/L,γ-GT 37 U/L,ALP 157 U/L,TBA 42.0 μmol/L。继续给予保肝治疗,停用那屈肝素钙35 d后,实验室检查示ALT 18 U/L,AST 15 U/L,γ-GT 33 U/L,ALP 156 U/L,TBA 6.2 μmol/L。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蒙花苷药理作用及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蒙花苷是一种广泛存在于野菊花和密蒙花等药用植物中的天然黄酮苷类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抗炎、抗肿瘤、保肝、镇痛、退热、抗氧化、抑制细胞凋亡、镇静安眠、神经保护、降压、降糖、防治骨质疏松症、美白护肤防晒等。蒙花苷难溶于水,口服疗效差,但与不同物质联用或复合后(如形成磷脂复合物)可提升其生物利用度,从而提高其药理功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苯甲酸阿格列汀致肝损伤
编辑人员丨6天前
1例57岁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苯甲酸阿格列汀25 mg、1次/d,用药前肝功能正常。服用阿格列汀25 d后,患者出现皮肤黄染、乏力。实验室检查示总胆红素(TBil)65 μmol/L,丙氨酸转氨酶(ALT)2 856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1 028 U/L,碱性磷酸酶(ALP)124 U/L。排除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和梗阻性黄疸后,考虑为苯甲酸阿格列汀导致的肝损伤。停用该药并给予保肝治疗。17 d后,患者上述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示TBil 17 μmol/L,ALT 112 U/L,AST 30 U/L,ALP 76 U/L。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奥利司他胶囊致急性肝损伤和肾损伤
编辑人员丨6天前
1例37岁女性因减肥口服奥利司他胶囊120 mg、3次/d,4周后出现乏力、纳差、恶心,6周后出现黄疸及尿量减少;实验室检查示丙氨酸转氨酶(ALT)7 631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6 295 U/L,总胆红素(TBil)46.0 μmol/L,血清肌酐(Scr)266 μmol/L,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73,考虑为奥利司他胶囊导致的急性肝、肾损伤。停用该药,给予保肝、降酶、补液、改善肾脏灌注等对症支持治疗,10 d后患者上述不适症状明显好转,实验室检查示ALT 181 U/L,AST 25 U/L,TBil 9.8 μmol/L,Scr 121 μmol/L,INR 0.9。3个月和1年后随访,患者肝、肾功能均正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小儿腹痛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概况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小儿腹痛草是我国云南彝族习用草药,广泛用于治疗小儿痉挛性腹痛、胆囊炎等疾病,主要含有环烯醚萜苷及 酮类化合物,其中以獐牙菜苦苷含量最高、药理作用最显著,具有解痉、镇痛、镇静、抗炎、保肝、保胃等作用,与其疏肝清热、和胃止痛的功效密切相关。作为特色显著的儿科民族药,小儿腹痛草相关质量标准尚未健全、应用开发较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重构本草——沙苑子
编辑人员丨2周前
通过古籍文献调研、中医药现代研究成果的梳理,结合中医临床及中药学等学科领域内知名专家学者的认识及应用经验,归纳出沙苑子功效主要为:补肾助阳,固精缩尿,养肝明目;症靶为遗精、视物模糊;标靶为蛋白尿;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沙苑子及其有效成分具有补肾固精、明目、调脂保肝、抗炎、抗氧化、抗疲劳、抗肿瘤、调节免疫等作用;本品无毒,但相火炽盛,阳强易举者忌服;临床常用剂量为9~15g,内服时当根据不同疾病,或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进行辨证使用,并积极探索沙苑子用量与症靶、标靶的量效关系构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