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藏普兰县学龄期儿童龋齿发病情况及与体质指数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分析西藏普兰县学龄期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及与发育情况的关系.方法 对在西藏普兰县进行学籍注册的 529 名藏族中小学生(男 300 名,女 229 名)进行龋病检查、测量身高、体重等身体参数,分析其患龋率、龋均、失牙发生率及龋齿充填率等口腔健康指标,并采用Spearman 相关性分析研究龋失补数与体质指数(BMI)的关系.结果 普兰县学龄期儿童整体患龋率高达 75.99%,但 6~8 岁年龄组患龋率(64.38%)明显低于 9~11 岁、12~14 岁年龄组(82.82%、79.61%)(P<0.05);龋均为 3.18,且 9~11 岁年龄组龋均(4.14)高于 6~8 岁(2.42)、12~14 岁年龄组(3.01),男生龋均(3.44)高于女生(2.83);18.53%的学龄期儿童存在因龋导致牙齿缺失的情况,且男生失牙发生率(22.00%)明显高于女生(13.97%)(P<0.05);该群体的龋齿充填率仅为 0.30%;Spearman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其龋失补数与BMI呈负相关关系(r=-0.272,P<0.01).结论 西藏普兰县学龄期儿童患龋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治疗率极低,并且由于口腔健康状况不佳,对该地区儿童的生长发育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全息血管硬度分析技术评价重度中心性肥胖儿童内脏脂肪分布与颈动脉弹性功能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应用全息血管硬度分析(R-VQS)技术评价重度中心性肥胖儿童颈动脉弹性功能,分析其内脏脂肪分布与颈动脉弹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7~14岁重度中心性肥胖儿童70例,另选取55例体质指数正常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超声测量心外膜脂肪厚度(EFT)、腹部内脏脂肪厚度(VFT)、腹部皮下脂肪厚度(SFT)、腹膜前最大脂肪厚度(PFTmax)、肝前皮下脂肪厚度(SFTmin)、肾周脂肪厚度(PRFT),采用全息血管内-中膜厚度测量(RIMT)和R-VQS技术测量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以及弹性指标血管收缩期管径(Diam)、管径变化值(Dist)、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和硬度指数(HC)。比较两组间各参数的差异性,并分析肥胖儿童各部位脂肪厚度与颈动脉弹性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肥胖组颈动脉IMT、Diam、PWV、HC及EFT、VFT、SFT、PFTmax、SFTmin、PRFT升高,颈动脉Dist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肥胖组PFTmax、VFT、EFT、PRFT与颈动脉IMT、PWV、HC均呈正相关(与IMT: r=0.334、0.425、0.415、0.370, P<0.05;与PWV: r=0.853、0.744、0.590、0.358, P<0.05;与HC: r=0.822、0.691、0.526、0.320, P<0.05),SFT、SFTmin与颈动脉IMT、PWV、HC均无明显相关性( P>0.05)。内脏脂肪厚度与颈动脉弹性参数的相关性程度为PFTmax>VFT>EFT>PRFT,但EFT和PRFT与颈动脉弹性参数的相关性较弱( r<0.7)。 结论:R-VQS技术可以较敏感地反映重度中心性肥胖儿童颈动脉弹性功能,可作为早期评估肥胖儿童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肥胖儿童的内脏脂肪厚度PFTmax、VFT、EFT、PRFT与颈动脉弹性变化呈正相关,其中PFTmax与颈动脉弹性参数相关性最好,对于肥胖儿童的治疗随访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济南市6~18岁儿童呼出气一氧化氮正常值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调查济南市6~18岁健康儿童呼出气一氧化氮正常值范围。方法:选取2017年10月11日至26日济南市6~18岁在校健康儿童,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采用电化学原理的检测方法分别测定50 mL/s流速时口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 50)、200 mL/s流速时口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 200)、肺泡一氧化氮(CaNO)及10 mL/s流速时鼻呼出气一氧化氮(FnNO 10)水平。分析FeNO 50、FeNO 200、CaNO和FnNO 10分布情况,并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各指标与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指数(BMI)的关联。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72名健康儿童,其中男364名,女408名;年龄12.1(11.8~12.3)岁,身高154.8 (153.6~156.0) cm,BMI 20.3(20.0~20.6) kg/m 2。FeNO 50、FeNO 200、CaNO、FnNO 10测量值分别波动于3.0~168.0 ppb、2.0~44.0 ppb、0.5~44.2 ppb、0~1 253.0 ppb。FeNO 50、FeNO 200、CaNO均呈偏态分布,其95%上限值分别为35.0 ppb、13.3 ppb和8.5 ppb。FeNO 50在男童中的几何均值(95% CI)为14.6 (13.7~15.5) ppb,高于女童[13.3 (12.7~14.0) pp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1.470, P=0.027);在多元线性回归中,FeNO 50与年龄、身高均呈正相关( β=0.023、0.007,均 P<0.05),与BMI呈负相关( β=-0.016, P<0.05)。FeNO 200在男性中几何均值(95% CI)为7.1(6.8~7.4) ppb,高于女童[6.4 (6.1~6.6) pp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1.747, P=0.004);在多元线性回归中,FeNO 200与身高呈正相关( β=0.005, P<0.05),与性别呈负相关(女童: β=-1.126, P<0.05)。男童与女童间CaN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与性别、年龄、身高、BMI均无相关性(均 P>0.05)。FnNO 10呈正态分布,其均值为456.2 ppb,95% CI为29.3~863.4 ppb,男童均值(95% CI)为408.7 (377.1~443.0) ppb,高于女童[368.8 (339.0~401.3)pp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1.722, P=0.005);在多元线性回归中与性别相关( β=-36.098, P<0.05),与年龄、身高、BMI均无相关性(均 P>0.05)。 结论:济南6~18岁健康儿童FeNO 50、FeNO 200、CaNO和FnNO 10指标的正常值范围分别为3.0~35.0 ppb、2.0~13.3 ppb、0.5~8.5 ppb和29.3~863.4 ppb。FeNO 50与年龄、身高、BMI相关,FeNO 200与性别、身高相关,FnNO 10与性别有关,CaNO及FnNO 10与年龄、身高、BMI均无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伊米苷酶替代治疗儿童戈谢病短期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对戈谢病患儿进行伊米苷酶用药监测,对伊米苷酶替代治疗戈谢病短期疗效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进行评估。方法:对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在山西省儿童医院血液科规律行伊米苷酶替代治疗的6例戈谢病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每3个月体检评估肝脾大小、记录骨痛等症状、监测血液学,治疗1年时CT评估肝脾体积、磁共振成像(MRI)评估骨骼受累情况、监测体质量及身高、SF-36健康调查表评估生活质量,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 结果:6例戈谢病患儿进行伊米苷酶替代治疗,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治疗3~6个月患儿肝脾均出现回缩,血红蛋白及血小板上升。治疗1年血红蛋白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t=4.200, P=0.008),血小板较治疗前亦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2.260, P=0.073)。治疗1年行CT评估肝脾体积,肝体积缩小(22.10±15.28)%( t=2.725, P=0.042),脾体积缩小(47.10±18.42)%( t=3.162, P=0.034);身高增长(6.17±2.86) cm( t=5.286, P=0.003),体质量增加(4.08±2.01) kg( t=4.975, P=0.004)分。SF-36健康调查量表评分示生活质量明显改善[(489.35±103.99)分比(632.75±73.34), t=5.740, P=0.002]。治疗1年仍有1例间断诉骨痛,2例MRI进展,考虑可能与观察时间短及用量不足有关,3例MRI与治疗前无变化。 结论:伊米苷酶替代治疗儿童戈谢病短期可纠正血细胞减低、肝脾大,身高、体质量出现增长,生活质量改善,骨骼受累短期改善不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血浆催乳素及皮质醇与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儿直立倾斜试验(HUT)中血浆催乳素(PRL)及皮质醇(Cor)的变化,探讨二者与VVS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完善HUT阳性确诊为VVS的75例患儿设为VVS组,选取同期HUT阴性的29例健康儿童设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无创连续血压监测仪实时监测心率(HR)、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比较HUT平卧位及HUT阳性反应时HR、SBP及DBP的变化。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HUT平卧位及HUT阳性反应时的PRL及Cor水平,计算HUT平卧位及HUT阳性时PRL及Cor的变化差值(ΔPRL、ΔCor)。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及 Mann- Whitney秩和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ΔPRL对VVS的预测价值。 结果:VVS组与健康对照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血电解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VVS组亚型间(血管抑制型、混合型、心脏抑制型)晕厥频率、晕厥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VVS组HUT后PRL高于健康对照组[36.23(22.08,61.97) μg/L比11.47(8.00,23.25)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5.40, P<0.01)。VVS组HUT前后ΔPRL、ΔCor均高于健康对照组[25.36(9.92,48.93) μg/L比-0.10(-2.67,9.32) μg/L;(84.4±43.6) μg/L比(57.6±64.6) 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5.39; t=-2.44,均 P<0.05)。HUT阳性反应时PRL与SBP、DBP均呈负相关( r=-0.46、-0.45,均 P<0.01);尤其在VVS组( r=-0.38、-0.24,均 P<0.05)。VVS组HUT前后ΔCor与SBP呈负相关( r=-0.25, P<0.05)。ROC曲线显示,ΔPRL预测VVS的曲线下面积为0.842,ΔPRL以4.03 μg/L为界值,对预测HUT阳性反应的判断较好,敏感性为89.3%,特异性为72.4%。 结论:VVS患儿晕厥发作时血浆PRL及Cor升高,其中血浆PRL与血压下降有关。VVS患儿HUT阳性反应时血浆PRL的增高水平与血压有关,ΔCor与SBP有关,血浆PRL、Cor可能参与VVS的发病过程;ΔPRL对VVS有诊断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国高龄老年人体质指数适宜范围与体重管理指南(T/CNSS 021—2023)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体质指数(BMI)是全球公认反映身体健康情况的重要指标,现行相关BMI标准指南主要适用于儿童和成年人,未见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的BMI标准和体重管理指南。本标准给出了中国高龄老年人BMI适宜范围和体重管理的指导建议,主要内容包括年龄计算和BMI适宜范围、BMI测量指标、体重管理等。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及医养结合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对高龄老年人BMI水平的评价和体重管理工作的开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27例儿童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胰腺炎(AP)的临床特点和预后,为临床预防和治疗儿童AP提供参考。方法:基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AP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患儿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和预后指标;分析AP患儿的流行病学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儿童发生SAP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227例AP患儿,其中MAP组161例,SAP组66例。AP患儿中位年龄12.00(8.00,16.00)岁,男性126例(占55.51%),首发临床症状以腹痛、恶心呕吐和腹胀为主(分别占97.36%,61.67%和14.10%),21例(9.25%)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4例(1.76%)患儿因合并脓毒症、多器官功能衰竭、创伤性休克等发生院内死亡。流行病学特征显示,AP患儿首次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7~17岁(占85.02%);病因以胆源性疾病(29.96%)、病毒感染(29.07%)和特发性因素(19.82%)为主;2011至2020年,AP患儿就诊人数呈波动趋势,其中2018至2020年AP患儿就诊人数连续3年上升。与MAP组比较,SAP组患儿年龄明显更大,女性比例、农村来源比例、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体质量指数(BMI)、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水平、住院费用、病因为创伤性因素和药物性因素比例明显更高,血钙水平、病因为病毒感染因素比例明显更低,住院时间明显更长(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优势比( OR)=1.495,95%可信区间(95% CI)为1.293~1.728〕和年龄( OR=1.352,95% CI为1.182~1.546)可能与儿童发生SAP密切相关(均 P<0.001)。 结论:儿童AP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和青春期儿童,总体病死率较低;胆源性疾病、病毒感染和特发性因素是常见病因;APACHEⅡ评分和年龄可能是儿童发生SAP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10—2019年中国7~18岁汉族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的流行趋势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2010—2019年中国7~18岁汉族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的流行趋势。方法:利用2010、2014和2019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分别将215 102、214 268和212 713名7~18岁汉族儿童青少年纳入研究。采用国家卫生标准《学龄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筛查标准》判定营养不良,计算7~18岁汉族儿童青少年的营养不良检出率,并分析2010—2019年营养不良检出率的趋势。结果:2019年中国7~18岁汉族学生的营养不良检出率为8.64%(18 381/212 713),其中生长迟缓、中重度消瘦及轻度消瘦分别为0.50%(1 062/212 713)、3.25%(6 914/212 713)和4.89%(10 405/212 713)。2019年7~18岁男生营养不良检出率高于女生(9.97%比7.31%),乡村地区检出率高于城市(9.30%比7.98%),7~9岁、10~12岁、13~15岁和16~18岁4个年龄段的检出率分别为9.74%(5 252/53 916)、8.17%(4 408/53 937)、7.29%(3 885/53 310)、9.38%(4 836/51 550),东、中、西部分别为8.14%(6 563/80 618)、7.61%(4 237/55 694)和9.92%(7 581/76 401);我国学生营养不良主要以轻度消瘦为主,生长迟缓检出率在营养不良中仅占到5.78%(1 062/18 381);多集中在西南地区,东部省市营养不良检出率较低。2010—2019年3次调查中,中国7~18岁汉族学生的营养不良检出率均逐次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西部农村地区各项检出率的下降幅度较大,城乡差距减小显著。与2014年相比,2019年山东、湖南、青海及海南营养不良的检出率下降幅度较大( P<0.05)。 结论:2019年中国7~18岁儿童青少年的营养不良以消瘦型营养不良为主;2010—2019年营养不良检出率呈下降趋势,且存在地区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PGT活检技术对妊娠围产结局及子代健康影响的分析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PGT)技术对妊娠围产结局及子代健康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8月期间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PGT和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助孕、冷冻复苏周期单囊胚移植的患者资料,纳入882例患者,共行1 081个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周期。其中PGT组399例患者,行527个周期,ICSI组483例患者,行554个周期。根据PGT技术指征不同,将PGT组又分为染色体结构异常检测/单基因遗传学检测(PGT for structural rearrangements/monogenic defects/single gene defects monogenic,PGT-SR/M)亚组和胚胎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PGT for aneuploidies,PGT-A)亚组,分别与ICSI组比较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对移植后临床妊娠者进行分析,以活产作为观察终点,其中PGT-SR/M亚组共102例行189个周期,PGT-A亚组共184例行338个周期,ICSI组 268例,分别比较围产结局以及子代安全性。结果:PGT-SR/M亚组的临床妊娠率[71.96%(136/189)]高于ICSI组[61.73%(342/554), P=0.011],而PGT-A亚组的临床妊娠率[64.50%(218/338)]与ICSI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PGT-SR/M亚组与PGT-A亚组的活产率高于ICSI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各组间流产率、早产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另外,PGT-SR/M亚组与PGT-A亚组在新生儿低出生体质量率、巨大儿出生率、出生缺陷发生率等方面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PGT组儿童2岁内的生长发育曲线正常,与ICSI组相比,PGT组的身高和体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相同授精方式下,侵入性的胚胎活检操作并未增加妊娠围产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而且,暂未发现PGT对子代的生长发育有不利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国13~18岁儿童青少年体育锻炼对超重/肥胖与心理困扰关联的修饰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与心理困扰的关联及体育锻炼的修饰作用。方法:利用2019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中汉族儿童青少年,基于超重/肥胖、心理困扰评估和体育锻炼变量信息完全者,最终纳入95 280名13~18岁儿童青少年,使用凯斯勒心理困扰量表测量其心理困扰,以评分≥25判定为高心理困扰,根据中国《WS/T 586-2018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标准进行BMI分组,包括消瘦、正常、超重和肥胖,采用WHO标准评价个体的BMI Z评分(BMIZ),并依据人群百分位数分布平均划分为10组,通过问卷收集调查对象平均每日体育锻炼时间,并划分为<1 h组和≥1 h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与高心理困扰之间的关联,以及在不同体育锻炼时间组中的关联差异。结果:2019年13~18岁汉族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4.5%和7.6%,高心理困扰率为37.6%,平均每日体育锻炼的时间≥1 h的比例为17.1%。以BMIZ< P10组的人群为参照, P60~、 P70~、 P80~、> P90组人群高心理困扰概率增加,其 OR值(95% CI)分别为1.08(1.02~1.14)、1.09(1.02~1.14)、1.10(1.03~1.16)和1.16(1.09~1.23)。以BMI正常为参照,超重和肥胖均与儿童青少年高心理困扰呈正相关,肥胖更为明显,而消瘦与其呈负相关。BMI正常组儿童青少年的高心理困扰率为37.6%,而消瘦组为37.0%,超重和肥胖组分别为38.2%和38.7%。以BMI正常组为参照,消瘦、超重和肥胖组高心理困扰的 OR值(95% CI)分别为0.93(0.88~0.98)、1.05(1.01~1.10)和1.13(1.07~1.19)。BMIZ和超重/肥胖与高心理困扰的正相关关系仅存在于平均每日体育锻炼时间<1 h的儿童青少年中。 结论:我国儿童青少年同时面临着肥胖和高心理困扰的问题,且两者存在正相关,体育锻炼可能对儿童青少年肥胖和心理困扰的关联起调节作用,充足的体育锻炼可能抵消儿童青少年肥胖潜在的高心理困扰的影响,因此,加强儿童青少年体育锻炼是同时降低肥胖和心理健康问题风险的有效手段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