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破伤风抗体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我国非新生儿破伤风防控形势严峻,强化含破伤风类毒素疫苗(TTCV)的主动免疫是非新生儿破伤风防控的关键。通过破伤风抗体(TAB)检测可以明确个体的TTCV免疫状态,从而正确实施TTCV主动免疫。国外对TAB检测技术的研究呈现停滞状态,而国内有现实的TAB检测需求,破伤风抗体检测技术仍然处于动态发展过程中。本文收集国内也相对有限的TAB检测技术资料,对国内应用和发展的小鼠毒素中和试验(MTNT)、间接血凝法(IHA)、凝胶双向扩散试验或Rubin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胶体金(CG)法等TAB检测技术进行总结,以期为国内TAB检测提供较全面的依据。由于缺乏国内TAB检测和国际机构、参考试剂的对比研究,我国的TAB检测技术尚未实现国际化认可。我国特殊的破伤风防控形势使得TAB检测技术研究在国内有一定的现实意义,ELISA、CG法等快速检测试剂具备一定的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尿素解离法纠正2019新型冠状病毒IgM抗体检测结果假阳性的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引起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检测结果假阳性的干扰因素,探讨相应的解决方案。方法:2020年1月22日至2月15日就诊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的不同病原体感染及相关慢性疾病患者血清样本共71份,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71例患者血清中2019-nCoV IgM抗体,其中包括6例2019-nCoV肺炎确诊患者,5例A型流感病毒IgM阳性患者,5例B型流感病毒IgM阳性患者,5例肺炎支原体IgM阳性患者,5例嗜肺军团菌IgM阳性患者和29例类风湿因子IgM阳性患者,5例高血压患者,5例糖尿病患者,6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患者;然后对2019-nCoV IgM抗体阳性结果进行分析,探讨造成检测结果假阳性的可能因素;再采用尿素解离试验对阳性结果的血清进行解离,以尿素最佳解离浓度进行解离后重新测定2019-nCoV IgM抗体。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例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和18例中高水平类风湿因子IgM阳性患者血清中2019-nCoVIgM抗体检测为阳性,其余47例受检者血清均为阴性。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的尿素解离浓度为6 mol/L时,上述18例中高水平类风湿因子IgM阳性患者的17例的2019-nCoVIgM抗体检测为阴性,6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血清检测仍为阳性。酶联免疫吸附法的尿素解离浓度为4 mol/L,解离时间为10 min,且亲和指数<0.46设定为阴性时,15例类风湿因子IgM阳性血清的2019-nCoVIgM抗体检测为阴性,6例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血清检测仍为阳性。结论:中高水平IgM型类风湿因子易造成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2019-nCoVIgM结果的假阳性,针对检测结果阳性的样本进行尿素解离将有利于降低假阳性的发生概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探针式甲状旁腺近红外自体荧光显像技术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探针式甲状旁腺近红外自体荧光显像技术(near-infrared autofluorescence imaging,NIRAF)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23年5月4日至2023年5月26日符合收治条件的甲状腺癌患者共71例,其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普通外科医学部甲状腺(疝)外科甲状腺癌入组42例,女29例,男13例,中位年龄41岁,范围21~76岁;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甲状腺外科甲状腺癌入组29例,女22例,男7例,中位年龄42.5岁,范围24~72岁。随访周期1个月。结果:肉眼识别可疑甲状旁腺组织196枚,基于探针式NIRAF技术识别可疑甲状旁腺组织207枚,肉眼识别甲状旁腺组织的灵敏度84.86%、特异度56%、准确度81.89%,探针式NIRAF技术识别甲状旁腺组织的灵敏度92.66%、特异度80.00%、准确度90.53%,优于肉眼识别,与免疫胶体金试验或术中冰冻病理结果有较好符合率(Kappa= 0.61 , P<0.001)。 结论:基于探针式NIRAF技术对甲状旁腺组织具有较好的识别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极速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与常规方法对新型布尼亚病毒检测的评价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极速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实时荧光PCR、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old immunochromatography assay,GICA)4种方法检测新型布尼亚病毒的特异度和灵敏度,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17年6月1日至9月30日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传染病医院86例临床诊断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血清样本,分别应用极速实时荧光PCR、实时荧光PCR、ELISA和GICA 4种方法进行检测。统计学分析采用 χ2检验。 结果:86份患者血清标本中,极速实时荧光PCR、实时荧光PCR、IgM-ELISA、IgG-ELISA、IgM-GICA、IgG-GICA的新型布尼亚病毒阳性分别为82份(95.34%)、79份(91.86%)、41份(47.67%)、8份(9.3%)、19份(22.09%)和3份(3.49%)。极速实时荧光PCR特异度为100%,灵敏度达到1×10 3拷贝/mL,3次重复扩增试验显示其Ct值变异系数均<2%。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进展的1期、2期、3期病程中,极速实时荧光PCR的阳性检出率为41份(97.62%)、34份(94.44%)、7份(87.50%),实时荧光PCR的阳性检出率为39份(92.86%)、33份(91.67%)、7份(87.50%),在1期和2期两个病程,极速实时荧光PCR阳性检出率略高;IgM-ELISA阳性检出率从1期(28.57%)到3期(87.50%)显著增高,2期、3期与1期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8.347、7.561,均 P<0.01);IgM-GICA的阳性检出率从1期(14.29%)到2期(33.33%)也有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962, P<0.05),但与其他方法相比,其检出率偏低。1期,实时荧光PCR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ELISA(IgM和IgG)和GICA(IgM和Ig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33.740、55.080、49.010、64.340,均 P<0.01)。2期,实时荧光PCR的阳性检出率高于ELISA(IgM和IgG)和GICA(IgM和Ig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7.700、46.720、23.700、50.630,均 P<0.01)。3期,极速实时荧光PCR、实时荧光PCR和IgM-ELISA表现出同样高的阳性检出率,远高于IgG-ELISA和GICA(IgM和IgG)。实时荧光PCR阳性检出率和IgG-ELISA、IgM-GICA、IgG-GICA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χ2=6.250, P<0.05)。 结论:极速实时荧光PCR在新型布尼亚病毒的早期检测中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且重复性好、稳定度高,与传统实时荧光PCR相比大大缩短了扩增时间,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早期快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甲状腺手术中甲状旁腺试纸鉴别甲状旁腺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免疫胶体金试纸法(PTH试纸法)与在注射纳米碳后依据医师经验判断法在甲状腺癌行甲状腺切除手术中快速鉴别甲状旁腺的诊断效能比较。方法:选取2020年3月—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行甲状腺手术的90例患者参与试验研究,对获取的155例标本行经验判断、甲状旁腺试纸检测及病理检测。所有手术均由高年资专科医师操作完成。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医师经验判断法判定是且病理证实是甲状旁腺的74例,病理证实非甲状旁腺81例;PTH试纸判断法判定是且病理证实的甲状旁腺130例,病理证实非甲状旁腺22例,其准确率为85.53%,远高于经验判断法准确率(4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9.14, P<0.05);PTH法灵敏度为95.89%,特异度为75.94%,约登指数为0.7183,经验判断法灵敏度为81.3%,特异度为47.74%,约登指数为0.2904。 结论:甲状腺手术中使用PTH法辨认甲状旁腺的诊断效能高于经验判断法,联合使用能够增加术中对甲状旁腺的保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微量病毒中和抗体试验的新冠肺炎临床确诊病例血清样本的抗体检测方法评价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使用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血液样本对荧光免疫层析法、胶体金法和微量病毒中和抗体试验等血清学方法进行评价,比较3种试验方法检测结果的差异,为临床治疗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技术手段。方法:采用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IgG/IgM抗体联检试剂(荧光免疫层析法)和2019-nCoV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及由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分离的2019-nCoV病毒株建立的微量病毒中和抗体试验对临床确诊患者血液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本研究收集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2019-nCoV临床确诊患者血液样本113份,患者年龄中位数为47.50(32.00,57.00)岁,性别比2.77∶1;患者微量病毒中和抗体试验最高滴度1∶1 024;以微量病毒中和抗体试验结果作为金标准时,胶体金法检测灵敏度高于免疫层析法(94.74% vs 82.46%),两者 Kappa值分别为85.84%和75.24%,阴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4.44%、91.53%和83.87%、92.16%。 结论:在检测2019-nCoV的血清学方法中,以微量病毒中和抗体试验为金标准时,相比荧光免疫层析法,胶体金法灵敏度和 Kappa值更高,更适宜于2019-nCoV病例的快速检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粪便高敏定量免疫化学试验和定性隐血试验对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的筛查价值比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高敏定量粪便免疫化学试验(hs-qFIT)和定性粪便隐血试验(FOBT)对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的筛查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行结肠镜检查的50~75岁的结直肠癌中高危人群,所有研究对象在结肠镜检查前完成hs-qFIT、胶体金法和免疫-化学双联法检测。通过灵敏度和特异度等指标比较hs-qFIT和2种定性FOBT检出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的效能。结果:共纳入910例研究对象,男451例,女459例,年龄(59.6±6.4)岁。包括结直肠癌22例(2.4%)、进展期腺瘤61例(6.7%)、非进展期腺瘤276例(30.3%)、非腺瘤性息肉194例(21.3%)、其他病变85例(9.3%)和无异常272例(29.9%)。hs-qFIT检测结直肠癌的截断值从200 ng/ml降至10 ng/ml时,灵敏度从72.7%(95% CI:49.6%~88.4%)升至100%(95% CI:81.5%~100%),胶体金法和免疫-化学双联法检出结直肠癌的灵敏度均为63.6%(95% CI:40.8%~82.0%),低于hs-qFIT在10 ng/ml截断值时检出结直肠癌的灵敏度( P=0.008)。hs-qFIT检出结直肠癌的稳定性高于胶体金法( P=0.016)和免疫-化学双联法( P=0.031)。hs-qFIT在10 ng/ml时检出进展期腺瘤的灵敏度为52.5%(95% CI:39.4%~65.2%),高于胶体金法的13.1%(95% CI:6.2%~24.8%)( P<0.001)和免疫-化学双联法的6.6%(95% CI:2.1%~16.7%)( P<0.001)。 结论:hs-qFIT检出结直肠癌的灵敏度高于定性FOBT,且稳定性更高;使用更低浓度的截断值可提高检出进展期腺瘤的灵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定量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筛查结直肠癌的技术规范指导建议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筛查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方式。与传统的愈创木酯法及胶体金法便隐血技术相比,定量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技术不易受饮食的影响,数据可定量分析,且阳性阈值可调,对结直肠癌筛查准确性高。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广泛应用该技术,目前国内也逐步在应用该技术进行结直肠癌筛查。其中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于2018年12月组织开展了“体检人群结直肠癌早期筛查项目——定量FIT技术筛查结直肠癌多中心应用研究”的课题,目前课题已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及经验。课题组对定量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技术原理及适用人群、技术规范化操作、检测流程以及技术的质量控制建议等方面进行总结并制定该技术的规范指导建议;为规范定量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技术在我国结直肠癌筛查中的应用,确保技术检测的准确性,更好地在我国推广该技术提供理论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1050例CMIA法检测梅毒抗体弱阳性标本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对化学发光检测的梅毒抗体S/CO低值样本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分析及评价。方法:于2017年7至2019年9月对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hemiluminesent micropaticle immunoassay, CMIA)检测的1050例梅毒抗体弱阳性血清标本分别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gglutination test,TPPA)及免疫胶体金法进行复检,并进行免疫印迹检测。结果:对于S/CO值在1.01~9.21之间样本,随着化学发光S/CO值的增高,其与TPPA法与胶体金法的阳性符合率逐渐提高。对于S/CO值在1.01~2.00之间标本,CMIA法与TPPA法及胶体金法阳性符合率分别为43.55%和37.10%,经梅毒抗体免疫印迹法(syphilis antibody western blot,TP-WB)验证后,CMIA低值样本的阳性预测值为32.38%。CMIA法S/CO弱阳性人群中,≥70岁老年人群与<70岁人群TPPA复检阳性率无差别( χ2=2.874, P>0.05)。 结论:CMIA法筛查梅毒抗体S/CO低值的样本,阳性预测值较低,复检有助于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Hp-IgG抗体联合血清DKK1、sB7-H3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免疫球蛋白G(Hp-IgG)抗体联合血清分泌型蛋白Dikkopf相关蛋白1(DKK1)、可溶性B7同源物3(sB7-H3)对早期胃癌(EG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3年8月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EG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EGC组),选取同时期确诊的5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作为CAG组,5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胶体金法检测Hp-IgG抗体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DKK1、sB7-H3水平;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p-IgG抗体、DKK1、sB7-H3对CAG与EGC的鉴别诊断价值,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估其鉴别诊断的一致性。结果:对照组、CAG组、EGC组Hp-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6.21%(21/58)、72.00%(36/50)、89.58%(43/48),DKK1水平分别为(13.78±3.35)、(21.36±4.52)、(38.86±7.24)μg/L,sB7-H3水平分别为(7.63±1.59)、(12.34±3.64)、(25.35±5.27)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34.51, P<0.001; F=316.95, P<0.001; F=314.22, P<0.001);与对照组相比,CAG组、EGC组Hp-IgG抗体阳性率、DKK1及sB7-H3水平均升高(均 P<0.05);与CAG组相比,EGC组Hp-IgG抗体阳性率、DKK1及sB7-H3水平均升高(均 P<0.05)。CAG患者Hp-IgG抗体阳性36例、阴性14例,DKK1水平分别为(22.18±4.84)、(16.33±3.57)μg/L,sB7-H3水平分别为(12.83±3.84)、(9.33±2.32)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10, P<0.001; t=3.18, P=0.003)。EGC患者Hp-IgG抗体阳性43例、阴性5例,DKK1水平分别为(39.66±7.61)、(30.05±5.23)μg/L,sB7-H3水平分别为(26.18±5.62)、(16.24±4.25)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74, P=0.009; t=3.82, P<0.001)。ROC曲线显示,Hp-IgG抗体鉴别诊断CAG与EGC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1(95% CI为0.72~0.88),敏感性为72.00%,特异性为89.58%;DKK1鉴别诊断CAG与EGC的AUC为0.90(95% CI为0.82~0.95),最佳截断值为28.32 μg/L,敏感性为70.00%,特异性为95.83%;sB7-H3鉴别诊断CAG与EGC的AUC为0.86(95% CI为0.78~0.92),最佳截断值为16.44 μg/L,敏感性为70.00%,特异性为95.83%;三者联合鉴别诊断CAG与EGC的AUC为0.95(95% CI为0.89~0.98),敏感性为90.00%,特异性为87.50%;三者联合优于Hp-IgG抗体、DKK1及sB7-H3各自单独鉴别诊断CAG与EGC( Z=3.62, P<0.001; Z=2.13, P=0.035; Z=2.69, P=0.016)。Kappa一致性检验显示,Hp-IgG抗体联合DKK1、sB7-H3鉴别诊断CAG与EGC,与病理组织学检查一致性更佳(Kappa=0.78)。 结论:EGC患者Hp-IgG抗体阳性率、DKK1及sB7-H3水平均升高,三者联合检测鉴别诊断CAG与EGC效能更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