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期肢体多关节部位瘢痕挛缩畸形整复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同期肢体多关节部位瘢痕挛缩畸形整复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8年6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针对24例患者同一肢体多关节部位瘢痕挛缩畸形进行同期手术整复,其中男16例、女8例,年龄3~42岁;上肢15例、下肢9例;一次手术整复腋窝和肘部瘢痕挛缩3例,肘窝和腕掌侧瘢痕挛缩4例,肘窝和手部瘢痕挛缩5例,腕掌侧、手掌和手指掌侧瘢痕挛缩3例,腹股沟和膝内侧瘢痕挛缩2例,腘窝和踝后瘢痕挛缩1例,踝前和足背瘢痕挛缩6例。多关节部位瘢痕挛缩松解后,皮肤缺损面积140~580 cm 2,采用自体全厚皮移植修复7例,自体中厚皮移植修复4例,自体全厚皮移植联合局部皮瓣改形修复9例,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自体薄皮片移植修复4例。术后采取综合康复措施,观察所有皮片成活情况;术后6个月~8年随访患肢功能,其中上肢功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下肢术后检查关节活动度以及行走和下蹲功能,并记录患肢挛缩复发再次手术情况。 结果:22例患者植皮术后皮片全部成活;2例患者全厚皮小块坏死,其中1例患者创面经清创植皮后修复,1例患者创面经换药后愈合。各整复关节处瘢痕挛缩畸形完全或基本纠正。随访6~96个月,15例上肢瘢痕挛缩患者功能评定优12例、良3例;9例下肢瘢痕挛缩患者中除1例3岁患儿因膝内侧瘢痕挛缩复发5年后再次行手术松解植皮外,其余8例患者整复术后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效果较佳。结论:同一肢体多关节部位连续性瘢痕挛缩畸形,采取同期手术松解植皮整复,可减少手术次数、获得较佳手术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游离足底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的远期随访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游离足底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的远期疗效。方法: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15例,其中8例合并指骨骨折,5例合并屈肌腱损伤,9例合并指掌侧固有动脉、指掌侧固有神经损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7.0 cm×2.5 cm~2.4 cm×3.0 cm。切取以足底内侧动脉深支为血管蒂、携带隐神经终末皮支的足内侧穿支皮瓣,皮瓣的动脉与指掌侧固有动脉或指总动脉吻合,选取1条伴行静脉或浅静脉与指背静脉吻合,皮支神经与指掌侧固有神经或指总神经缝接。供区直接缝合或采用全厚皮片植皮。随访内容包括皮瓣的色泽、外形、稳定性和TPD,评价患指的功能优良率及供区有无明显瘢痕、感觉异常和异常行走步态。结果:15例皮瓣全部成活,伤口均一期愈合;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72个月,平均48.5个月。皮瓣色泽、厚度和正常指掌侧皮肤相近,皮瓣耐磨、稳定性好,持物有力,TPD为9~12 mm,12例末次随访于指骨间关节处出现指横纹。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定,优10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93.3%。供区未出现痛性瘢痕及感觉异常,足踝功能良好,行走步态正常。结论:应用足底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术后远期随访皮瓣厚度、色泽、质地与手指掌侧皮肤相近,能获取良好的效果,是修复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理想供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趾末节增宽技术在手指全形再造中改善 趾供区外形与功能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 趾末节缓慢增宽技术在手指全形再造中改善 趾供区外形与功能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20年9月—2021年8月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手足外科一期行 趾末节增宽术、二期行 甲骨皮瓣游离移植手指全形再造术的患者2例:男1例,19岁,右中指Ⅱ度缺损,一期行左 趾末节增宽术,二期行左足 甲骨皮瓣游离移植右中指全形再造术;女1例,36岁,右中指Ⅴ度缺损,一期行双足 趾末节增宽、右中指骨延长术,二期行左足 甲骨皮瓣游离移植右中指全形再造术。 甲骨皮瓣供区旷置后延期行全厚皮片移植术。手指全形再造术后随访3~6个月,观察再造手指指骨愈合、成活情况及 趾供区外观功能。 结果:2例患者再造手指全部成活,指骨一期愈合,未发生骨不连和术后血管危象, 趾供区趾甲宽度接近正常, 趾外观饱满、功能无明显异常。 结论:趾末节缓慢增宽技术用于手指缺损全形再造,能保留 趾供区较好的外观和功能,尤其是 趾供区趾甲宽度接近正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重建感觉的第1掌骨桡背侧动脉皮支链皮瓣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重建感觉的第1掌骨桡背侧动脉皮支链皮瓣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月至2022年4月,滑县新区医院手足显微外科收治25例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患者,缺损面积为1.5 cm×2.0 cm~2.5 cm×3.5 cm,第1掌骨桡背侧动脉皮支链皮瓣,皮瓣设计成网球拍状,切取面积1.8 cm×2.5 cm~3.0 cm×4.0 cm,以拇指腕掌关节桡侧与拇指指骨间关节桡侧的连线为轴心线切取皮瓣,皮瓣蒂部携带0.8 cm宽的筋膜蒂,将皮瓣向远端旋转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创面,皮瓣内携带拇指桡侧指背神经与受区指掌侧固有神经残端缝接,供区直接闭合或取全厚皮片游离移植修复。术后门诊随访23例,微信随访2例。结果:术后25例获得6~18个月的随访,平均11个月。皮瓣全部成活,伤口Ⅰ期愈合。皮瓣外形饱满无臃肿,质地柔软,TPD为6~9 mm,平均7.5 mm。手功能按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AM)评分法评定:优良率为92%。结论:重建感觉的第1掌骨桡背侧动脉皮支链皮瓣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手术操作简单,不损伤主干血管且解剖位置恒定,同时根据拇指缺损的不同程度设计不同的旋转点,临床效果较为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旋转点下移的前臂逆行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旋转点下移的前臂逆行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我们采用旋转点下移的前臂逆行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6例。一期修复12例,二期修复4例。手掌背侧7例,虎口部7例,手指背侧2例。缺损面积为4.0 cm×3.0 cm~9.5 cm×6.0 cm。皮瓣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或采用全厚皮片移植修复。结果:术后16例皮瓣均存活,其中15例伤口Ⅰ期愈合,1例皮瓣术后发生静脉危象,拆除缝线积极处理,经加强换药最终存活。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平均13个月,皮瓣外形不臃肿,质地良好,无明显色素沉着,供受区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旋转点下移的前臂逆行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血供可靠,操作相对简便,可修复手部远端创面,同时降低骨间后神经损伤的手术风险,减少供区损害,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游离足底内侧皮瓣修复手部掌侧软组织缺损17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游离足底内侧皮瓣修复手部掌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自2019年7月至2022年1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手足外科应用游离足底内侧皮瓣修复手部掌侧软组织缺损17例,其中车祸伤3例,烫伤1例,挤压伤3例,机器伤9例,切割伤1例。软组织缺损范围3.5 cm×2.0 cm~8.0 cm×6.0 cm,皮瓣切取面积为4.0 cm × 2.5 cm~9.0 cm×7.0 cm,供区取髂腹股沟区全厚皮片植皮。术后门诊随访,内容包括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皮瓣成活情况、手部外形及感觉运动恢复情况、血液循环状态等。结果:17例皮瓣完全成活,供区植皮全部成活,术后24 h VAS评分为2.7 ~ 5.4分,平均3.9分。术后1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 ~ 24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中外形恢复满意,皮瓣弹性、质地良好,与受区周围皮肤无明显色差,外观不臃肿,手部皮肤恢复掌纹,血液循环状态均达到优,感觉恢复至S 3+~S 4,TPD为6 ~ 10 mm,持握功能良好,手部功能恢复满意。供区植皮均Ⅰ期愈合,感觉、功能及血运未受影响。 结论:应用足底内侧皮瓣修复手部掌侧软组织缺损,可有效恢复手部感觉及功能,外观满意,对手掌软组织缺损者治疗效果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同指指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拇指较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同指带桡神经浅支拇指背侧支的指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拇指较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9年1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手外科16例(16指)拇指较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3例;年龄22~58岁,平均37岁。挤压伤6例,绞伤6例,电锯伤及切割伤4例。拇指单纯掌侧软组织缺损7例,掌侧合并侧方软组织缺损6例,指背缺损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0~7.0 h,平均4.0 h。清创后软组织缺损面积3.3 cm×1.8 cm~6.0 cm×2.8 cm。采用大小为3.6 cm×2.1 cm~7.0 cm×3.2 cm的同指指背动脉穿支皮瓣逆行修复,同时将皮瓣携带的桡神经浅支拇指背侧支与创面内的指固有神经残端吻合。供区12例直接拉拢缝合,4例残留小面积创面行全厚游离皮片植皮修复。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观察末次随访时皮瓣血运、外观、质地及静态两点辨别觉,对比伤指与健侧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总活动度(TAM)及虎口角。结果:术后1例皮瓣表面出现水泡,拆除蒂部部分缝线,经换药后皮瓣成活。其余15例皮瓣顺利成活。1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24个月,平均14个月。皮瓣外观良好,质地柔软,与周围组织相近,耐磨、耐寒冷。皮瓣静态两点辨别觉为8~13 mm。伤指TAM为138°±3.9°、健侧为140°±3.4°,伤侧虎口角度为95°±10.3°、健侧为96°±9.2°,两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1.861、1.732, P值均>0.05)。供区仅残留线性瘢痕。 结论:同指背侧带桡神经浅支拇指背侧支的指背动脉穿支皮瓣可逆行修复拇指多个部位较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操作简单、疗效满意,供区损伤小,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颞浅筋膜瓣联合离断耳廓组织回植急诊修复部分耳廓完全离断伤的长期随访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颞浅筋膜瓣联合离断耳廓组织回植急诊修复部分耳廓完全离断伤的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23年8月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烧伤整形科急诊收治的部分耳廓完全性离断患者资料,均采用颞浅筋膜瓣联合离断耳廓组织回植进行修复。术中先切取颞浅筋膜瓣并保留蒂部,之后剥离离断耳廓软骨作为再植支架,修剪剥离软骨后的皮肤,制成全厚皮片;参照对侧耳廓位置及角度,将软骨支架缝合固定于耳软骨残端,依次采用颞浅筋膜瓣和全厚皮片覆盖后打包、缝合。术后观察皮瓣、皮片愈合情况,以及是否出现感染、血肿等并发症。术后进行1年以上长期随访,评估再造耳廓的形态、色泽、质地及触觉恢复情况;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估供、受区瘢痕情况,总分0~15分,分数越高表示瘢痕程度越严重;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评估患者对手术效果的满意度,总分30分,≥27分为非常满意,24~26分为有些满意,18~23分为无所谓,15~17分为有些不满意,≤14分为非常不满意。结果:共纳入8例患者,男5例,女3例;年龄26~65岁,平均41岁;均为单侧耳部缺损,左耳3例,右耳5例;缺损面积为1.5 cm×2.5 cm~5.0 cm×4.0 cm。术中颞浅筋膜瓣切取面积为4.5 cm×6.5 cm~15.0 cm×10.0 cm。术后皮瓣、皮片均顺利成活,供区与受区均一期愈合,未见皮瓣、皮片坏死、感染、血肿等并发症。随访3~9年,平均约6.3年,除1例需行二次皮片削薄手术外,其余患者修复后的耳廓与健侧基本一致,轮廓线条流畅,皮肤颜色、质地与周围组织接近,触觉敏感度提高。末次随访时患者供、受区瘢痕不明显,VSS评分均≤3分,患者对手术效果均评价为非常满意。结论:对于没有再植条件的部分耳廓完全离断伤,采用颞浅筋膜瓣复合离断耳廓组织修复是一种可靠且有效的治疗方式,术后远期效果良好,患者满意度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应用组织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瘢痕癌的适应证及组织瓣选择与修复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应用组织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瘢痕癌的适应证、组织瓣的选择及其修复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2008年6月—2018年12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收治6例小腿及足踝部瘢痕癌男性患者,年龄48~64岁,病灶面积为3 cm×2 cm~15 cm×6 cm。病灶扩大切除后缺损面积为8 cm×5 cm~22 cm×9 cm,均有肌腱或骨组织外露。根据创面位于下肢的部位、手术体位的选择、受区吻合血管的位置、小腿是否有可利用的良好皮肤软组织等因素,选择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背阔肌肌皮瓣或带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进行创面修复,皮瓣面积为11 cm×8 cm~26 cm×10 cm。5例游离皮瓣或肌皮瓣供区直接缝合,1例带蒂皮瓣供区移植全厚皮片修复。观察术后移植组织瓣血运及成活情况、皮片存活质量、并发症情况,随访观察瘢痕癌复发及转移情况、供受区外观及功能。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移植的组织瓣全部成活且血运良好,1例供区植皮者皮片存活良好。全部患者的供区及受区创面均愈合良好,无感染、积液或裂开等表现。术后随访1~5年,均无瘢痕癌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发生;移植组织瓣质量良好,受区局部外形较佳,患肢活动功能良好;供区外形良好,无功能障碍。结论:小腿及足踝部瘢痕癌切除术后有肌腱及骨等组织外露者,适用组织瓣移植修复。可根据瘢痕癌的位置、手术体位、受区吻合血管的位置、小腿是否有可利用的良好皮肤软组织等因素来选择修复的组织瓣,其中游离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或背阔肌肌皮瓣为理想的修复选择,这2种组织瓣可切取面积大,供区可直接缝合且功能不受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健侧外耳道皮片移植用于先天性外耳道闭锁患者耳道再造的初步结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健侧外耳道皮片移植在先天性外耳道闭锁患者耳道再造术后外耳道健康维持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年龄≥12岁、Jahrsdoerfer评分≥8分的单侧先天性外耳道闭锁患者,开展外耳道再造术(临床试验注册号ChiCTR2000032103)。采用双组同意Zelen设计,按照入选的先后顺序,根据计算机预先生成的随机对照表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外耳道植皮全部采用头皮刃厚皮片;试验组患侧外耳道植皮软骨段区域增加一条取自健侧外耳道软骨段后壁5 mm宽的全厚条形皮片,再造外耳道余下区域及健侧外耳道皮肤缺损部分均采用头皮刃厚皮片植皮。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再造外耳道的健康维持状况及听力改善情况。结果:2020年7月至2021年8月共入组13例单侧先天性外耳道闭锁患者。试验组8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22.3岁(14~36岁),左侧外耳道闭锁2例、右侧6例,平均随访时间8.8个月(4~14个月);对照组5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16.2岁(12~20岁),左侧外耳道闭锁4例,右侧1例,平均随访时间7.0个月(2~14个月)。试验组中8例再造外耳道上皮健康,1例出现再造外耳道口瘢痕性狭窄及鼓膜外侧移位,另1例出现再造外耳道口瘢痕性狭窄伴健侧外耳道口瘢痕增生,予以软性填塞及曲安奈德注射治疗后恢复,其余患者健侧外耳道取皮处随访无瘢痕性狭窄或局部骨质增生等情况。对照组中1例患者未按时随访导致失访,余下4例再造外耳道干耳,但易形成痂皮,需反复清理,1例出现鼓膜外侧移位,长期随访外耳道上皮欠健康,其外耳道后壁上皮菲薄,清理时易出血。随访的12例患者再造外耳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前期研究降低( χ2=5.55, P=0.018),术后平均气骨导差缩小(18.8±10.0)dB。 结论:通过健侧外耳道皮片移植及术后积极干预处理,先天性外耳道闭锁再造耳道的健康情况较前期改善,健侧外耳道取皮处无瘢痕性狭窄或局部骨质增生等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