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种摄影模式下的乳腺X射线摄影的剂量比较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对比分析数字乳腺X射线断层融合成像和全数字化乳腺X射线摄影两种模式下乳腺X射线摄影剂量比较,以及平均腺体剂量与乳腺密度、压迫厚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0月至2022年5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数字乳腺X射线断层融合成像(DBT)的乳腺疾病患者以及同时期在本院行全数字化乳腺X射线摄影(FFDM)的体检人群的乳腺X射线摄影资料,记录压迫厚度、压迫力度及平均腺体剂量(AGD),由两名从事乳腺影像诊断的高年资医师依照2013年ACR BI-RADS MAMMOGRAPHY对乳腺腺体密度进行分型,分为a(腺体组织<25%)、b(腺体组织约25%~50%)、c(腺体组织约50%~75%)、d(腺体组织>75%)4型,分析在FFDM、DBT模式下,不同腺体密度、不同压迫厚度与AGD的关系。结果:无论是FFDM还是DBT模式,随着乳腺腺体密度增加AGD逐渐增加,AGD a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低剂量DBT和FFDM在早期乳腺癌筛查中的价值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低剂量数字乳腺断层融合X射线成像(DBT)和全数字化乳腺X射线摄影(FFDM)在早期乳腺癌筛查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在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以乳腺肿块、乳腺胀痛为主要表现的246例女性患者,年龄(47.3±6.2)岁,范围28~65岁,均进行常规FFDM及低剂量DBT检查,并在超声引导下行穿刺活检。将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FFDM单独检查、低剂量DBT单独检查及二者联合筛查早期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分析比较FFDM单独检查、低剂量DBT单独检查及二者联合检查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比较不同检查方法的腺体剂量和检查时间。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不同检查方法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分析采用Kappa检验。 结果:纳入研究的246例患者中,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早期乳腺癌192例、乳腺良性病变54例;经FFDM单独检查诊断为早期乳腺癌154例、乳腺良性病变92例;经低剂量DBT单独检查诊断为早期乳腺癌169例、乳腺良性病变77例;经FFDM联合低剂量DBT诊断为早期乳腺癌177例、乳腺良性病变69例。低剂量DBT单独检查诊断早期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FFDM单独检查(86.98%对75.00%、96.30%对81.48%、89.02%对76.42%、98.82%对93.51%、67.53%对47.83%),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6.000~13.677,均 P<0.05);FFDM联合低剂量DBT诊断早期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FFDM单独检查(90.63%对75.00%、94.44%对81.48%、91.46%对76.42%、98.31%对93.51%、73.91%对47.83%),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4.285~20.644,均 P<0.05);与FFDM联合低剂量DBT相比,低剂量DBT单独检查诊断早期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2=0.159~1.283,均 P>0.05)。FFDM单独检查、低剂量DBT单独检查及FFDM联合低剂量DBT诊断早期乳腺癌结果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值=0.655、0.722、0.792)。FFDM单独检查[(1.03±0.18)mGy]、低剂量DBT单独检查[(1.04±0.19)mGy]及二者联合检查的腺体剂量[(1.06±0.21)mGy]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1.529, P>0.05),FFDM单独检查时间[(6.25±0.52)min]与低剂量DBT单独检查时间[(6.33±0.57)min]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626, P>0.05)。 结论:相较于FFDM,低剂量DBT在早期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更高,且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良好,可作为临床对早期乳腺癌进行筛查的重要检查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数字化乳腺断面合成技术和全视野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对乳腺病变钙化的检出和诊断效能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究数字化乳腺断面合成技术(DBT)和全视野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FFDM)对不同类型乳腺病变钙化特征的检出和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市徐汇区大华医院同时行乳腺DBT与FFDM检查的1 263例女性患者的乳腺影像资料。良、恶性钙化需病理或乳腺X线24个月及以上随访证实,并以DBT与FFDM两种方法综合判定得出的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DBT与FFDM检查方法下非致密型乳腺和致密型乳腺良、恶性钙化的检出率及诊断效能,并对比分析两种方法对恶性钙化形态、分布特征检出情况。结果:1 263例患者非致密型乳腺240例,良性钙化56例,恶性钙化13例;致密型乳腺1 023例,良性钙化356例、恶性钙化63例。非致密型乳腺中,DBT与FFDM良性钙化检出率分别为22.9%(55/240)、21.7%(52/240),恶性钙化检出率分别为5.0%(12/240)、4.6%(11/24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 =0.108、0.046, P均>0.05);恶性钙化形态、分布特征检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致密型乳腺中,DBT与FFDM对良性钙化检出率分别为34.2%(350/1 023)、31.9%(326/1 023),恶性钙化检出率分别为6.0%(61/1 023)、4.9%(50/1 02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 =1.273、1.153, P均>0.05);DBT对无定形、成簇样分布恶性钙化检出例数多于FFD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12.921、11.667, P均<0.05)。DBT和FFDM诊断非致密型乳腺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93、0.992,诊断致密型乳腺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87、0.96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Z=0.136、1.391, P均>0.05)。 结论:DBT和FFDM对不同类型乳腺钙化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BT更有助于致密型乳腺的无定形和成簇分布钙化的诊断,可提高BI-RADS分类的准确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双模态乳腺影像特征的HER2表达状态多分类机器学习预测模型构建及可解释性分析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基于乳腺X线及超声双模态影像特征构建多分类机器学习模型,术前预测乳腺癌患者的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状态.方法 搜集符合纳排标准的632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其中HER2不表达141例、低表达311例、高表达180例.提取研究对象全视野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FFDM)、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BT)以及乳腺超声(US)图像上乳腺癌病灶的影像学征象.在完成数据预处理后,基于五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乳腺癌HER2表达状态的三分类预测模型.采用五折交叉验证训练机器学习模型,计算三分类模型的总体准确率、精确率、查全率、F1-score、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值.通过Bootstrap法比较模型间AUC值,筛选出分类性能最优的三分类模型.采用SHAP方法评估每个特征对模型预测HER2表达状态的重要性.结果 在测试集上,随机森林(RF)模型对HER2表达状态的三分类性能最优,宏平均AUC为0.723,微平均AUC为0.783,总体准确率为57.4%,宏平均召回率为53.0%.SHAP分析结果表明,影响RF模型输出最重要的五个全局特征依次为X线观察到的钙化、舒张压、细线样或线样分支状钙化、US测量的病灶最大径、CA153.结论 基于乳腺X线及超声双模态影像特征的机器学习多分类模型可以实现乳腺癌患者HER2表达状态的术前预测,结合SHAP方法可以提高机器学习模型的可解释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乳腺MRI简化序列与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乳腺MRI全序列在非钙化表现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探讨乳腺磁共振成像简化序列(BMRI-AP)与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FFDM)、乳腺磁共振成像全序列(BMRI-FDP)相比,在非钙化表现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非钙化表现早期乳腺癌患者(病灶最长径≤2 cm,原位癌则不论大小)95例,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FFDM、MRI检查,得到FFDM、BMRI-AP、BMRI-FDP 3种检查方案.根据美国放射学会(ACR)制定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标准(第5版)进行分类,以病理结果为标准,比较不同影像学方法对非钙化表现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FFDM、BMRI-AP、BMRI-FDP对非钙化表现早期乳腺癌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6.84%、93.68%、9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558,P<0.001).BMRI-AP、BMRI-FDP扫描时间中位数(四分位距)分别为478(5)s、926(13)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1.912,P<0.001).结论 对非钙化表现早期乳腺癌,BMRI-AP诊断准确率明显优于FFDM检查,与BMRI-FDP相当.此外,BMRI-AP在未降低诊断准确率的前提下,明显缩短扫描时间,有望成为一种新的乳腺癌筛查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下期要目预告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糖尿病纹状体病的临床与影像学分析;CT血管成像联合CT灌注成像参数和血清生物学对卒中复发事件的预测价值;MR 3D-ASL、DWI联合 MGMT在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复发与假性进展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产前MRI对胼胝体缺如及颅内伴随异常的评价;高分辨率MRI对椎动脉夹层致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评估;鼻腔鼻窦不同类型小圆细胞肿瘤CT及 MRI表现;能谱CT定量分析对肺黏液性和非黏液性腺癌的价值研究;竖脊肌CT参数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影像组学鉴别诊断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的Meta分析;人工智能辅助下高分辨率CT对亚实性结节样早期肺腺癌浸润程度的预测价值;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发生微循环阻塞的危险因素研究;乳腺 MRI简化序列与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乳腺MRI全序列在非钙化表现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MR扩散加权成像序列表观扩散系数值变化预测原发性肝细胞癌射频消融术预后的价值;基于MRI的肝表面结节曲率值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评估的价值;超声与CT检查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多层螺旋CT联合血清炎症指标动态列线图术前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价值;急性钝性或穿通性肠管损伤的CT征象分析;经阴道超声与斜轴T2WI对子宫骶韧带深部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Likert和EPE grade评分对前列腺癌包膜外侵犯的诊断价值;卵巢成熟性畸胎瘤恶变的影像学表现分析;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扭伤及慢性损伤的MRI定量分析及与关节镜的对照研究;手足骨巨细胞瘤影像学征象分析;对于X线难以鉴别的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人工智能预测模型的构建;三维磁化强度预备梯度回波评估痉挛型脑瘫儿童胼胝体形态学改变;肛门直肠畸形骶椎侧位片与正位片测量骶骨指数的相关性研究;MRI正中矢状面对儿童胼胝体径线的测量研究;C臂CT导引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中特制体表栅栏的应用价值;肺结节同期活检联合微波消融策略的实施;个体化弹簧圈栓塞在肾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小剂量测试法结合可变螺距技术在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评价;俯卧位优化体位在甲状腺CT检查中减少带状伪影的初步研究;3.0T甲状腺TSE T2WI Fast Dixon、Dixon和BLADE序列的比较研究;基于Cuda的改进体绘制算法在CT血管图像三维重建的应用价值;影像组学在结直肠癌诊断、疗效评估及预后预测中的研究进展;深度学习评估椎体骨折影像学研究进展;MR T2 mapping技术在心血管疾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静息态功能MRI动态分析方法在癫痫中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多模态"第二眼"超声联合全数字乳腺X线摄影对额外可疑高危病灶的再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2/3
探讨多模式"第二眼"超声联合全数字化乳腺X线(FFDM)对额外可疑高危病灶的再评价价值.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7月在我院行FFDM筛查检出的有可疑高危病灶患者80例,所有患者给予"第二眼"超声检查,分析良恶性病灶超声、FFDM征象差异以及"第二眼"超声联合FFDM诊断良恶性病灶的价值.病理结果确诊恶性病灶68例,良性病灶12例.恶性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有包膜,内部回声不均匀、有钙化,深度与宽度比>1,血流信号Ⅱ~Ⅲ级比例明显高于良性病灶(P<0.05).恶性病灶FFDM征象:有钙化、结构扭曲和非对称致密影比例明显高于良性病灶(P<0.05)."第二眼"超声联合FFDM诊断良恶性病灶结果与病理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第二眼"超声联合FFDM诊断恶性病灶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12%、100.00%、95.00%、100.00%和75.00%."第二眼"超声联合FFDM在额外可疑高危病灶诊断中有较好应用价值,值得临床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全视野数字化乳腺摄影检查23例乳腺癌漏误诊原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全视野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检查23例乳腺癌漏误诊的原因,为准确诊断乳腺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6-09~2017-03经全视野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检查漏误诊的乳腺癌病例23例,结合病理结果对其影像学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23例漏误诊病例中,误诊21例,漏诊2例.30~50岁17例,占74%;51~70岁6例,占16%.18例病变无明显恶性征象,主要表现为非对称性致密影、边界清晰肿块、边缘模糊团块影、结构紊乱等;2例为相对典型恶性病灶,系医师对病变判断不足,造成误诊;1例乳腺导管造影显示导管无明显破坏,似良性,故误诊;2例为病灶较小,掩盖于致密腺体内导致未检出而漏诊.结论:某些乳腺癌病灶在全视野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检查中表现不典型,容易漏误诊,医师应充分阅读X线片,仔细分析直接征象,研究其合理性,必要时结合查体或其他检查资料,有效降低漏误诊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MRI检查对乳腺X线摄影中非对称性致密和/或结构扭曲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MRI动态增强检查对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发现的乳腺非对称性致密和/或结构扭曲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0月间乳腺疾病手术患者91例,均行双侧乳腺X线摄影检查,诊断为乳腺非对称性致密和/或结构扭曲,结合BI-RADS分型标准将病变归为BI-RADS 4类,并在两周内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检查,由两名医师分析乳腺病变的图像特征性表现,做出相应的影像学诊断.结果 X线摄影显示48例非对称性致密影,7例结构扭曲,36例非对称性致密和/或结构扭曲;MRI诊断示33例乳腺癌,21例纤维腺瘤,7例乳腺炎症,18例乳腺腺病,6例囊肿,6例导管内乳头状瘤.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MRI诊断的准确性为90.1%(82/91),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为94.3%(33/35).结论 乳腺X线摄影表现为腺体非对称性致密和/或结构扭曲者,MRI动态增强检查能明显提高乳腺病变的定性诊断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乳腺数字化点压迫放大技术对早期乳腺癌诊断价值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数字化点压迫放大技术对早期乳腺癌的的诊断价值,进一步提高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减少漏诊和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早期乳腺癌的X线片.结果 96例早期乳腺癌的点压迫放大摄片和常规乳腺摄片x线征像比较:微小钙化灶的显示增加17例(x2=5.869,P<0.05);肿块影显示增加14例(x2=9.997,P<0.01);结构扭曲的显示增加12例(x2=3.970,P<0.05);局灶性密度增高影的显示增加11例(x2=4.310,P<0.05);全部病灶P<0.05,对病灶的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数字化点压迫放大摄影技术,能够显著提高早期乳腺癌病灶的显示率,对此病的早期诊断提供较大的支持和帮助,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