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肠道微生物群-FXR轴探讨文王一支笔提取物缓解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基于肠道微生物群-法尼酯X受体(FXR)轴探讨文王一支笔(BIH)提取物调控胆汁酸代谢而缓解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C57BL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MAFLD模型组、中剂量BIH组和高剂量BIH组.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其余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12周建立MAFLD模型;同时高、中剂量BIH组分别给予0.598和0.299g/kg BIH溶液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HE、油红O和Masson染色观察肝脏形态、脂肪变性和纤维化程度;ELISA法检测肝组织T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以及血清和回肠胆汁酸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回肠组织内FXR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5(FGF15)蛋白表达,以及肝组织内FXR、小异二聚体伴侣(SHP)和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蛋白表达;16S rRNA基因测序检测肠道微生物群结构变化及多样性.结果:(1)与正常组相比,MAFLD小鼠血清TC、TG和LDL-C水平均升高,回肠胆汁酸水平升高,肝组织TC、TNF-α和IL-6含量升高(P<0.05或P<0.01),肝细胞内脂质沉积增加,肝组织FXR和SHP蛋白表达增多,CYP7A1蛋白减少(P<0.05或P<0.01),回肠FXR和FGF15蛋白表达增多(P<0.05);与模型组相比,BIH干预可改善上述指标.(2)肠道菌群分析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BIH能提高小鼠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在门水平上,提高拟杆菌门与厚壁菌门相对丰度的比值,降低变形菌门和疣微菌门丰度;在属水平上,提高Duncaniella、Muribaculum和Paramuribaculum属的相对丰度,降低螺杆菌属丰度.结论:BIH提取物可改变MAFLD小鼠肠道微生物群结构,抑制肝肠FXR轴,增加肝内CYP7A1表达,促进胆汁酸合成,减少肝内胆固醇聚集,维持胆汁酸代谢平衡,有效减轻肝脏脂肪变性和炎症损伤,从而达到治疗MAFLD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代谢组学方法探讨芹菜素对高脂血症小鼠的肝脏保护作用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基于代谢组学方法探讨芹菜素对高脂血症小鼠的肝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C57BL/6 小鼠随机分为 4 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非诺贝特组(26.0 mg·kg-1)和芹菜素组(12.5 mg·kg-1),每组 6 只,灌胃给药,每日 1 次,连续给药 5 d.给药第 3 天,采用单次肌肉注射 0.12 g·mL-1 浓度的Triton WR-1339(5 mL·kg-1)诱导急性高脂血症小鼠模型.采用全自动酶标仪检测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含量;HE染色法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采用 UPLC-Q-TOF-MS/MS 分析小鼠肝脏组织样品,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多元统计分析筛选差异代谢物.将差异代谢物的质谱信息通过HMDB、METLIN以及KEGG等在线数据库结合相关文献鉴定出潜在差异代谢物.将已鉴定的潜在差异化合物导入MetaboAnalyst平台进行代谢通路分析.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血清TC、TG水平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的细胞排列不规律,脂肪空泡和炎性细胞浸润明显.与模型组相比,芹菜素组的血清TC、TG水平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组织脂肪病变得到明显改善,脂肪空泡和炎性细胞浸润均明显减少.共筛选出 35 个潜在差异性标志物,芹菜素给药后有 26 个具有回调趋势.差异代谢物共影响了 8 条代谢通路,其中 2 条主要代谢通路(P<0.05)分别为泛酸盐和辅酶A(CoA)生物合成、花生四烯酸代谢.结论 芹菜素对高脂血症小鼠具有一定肝脏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肝脏炎症反应及脂质代谢相关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18F-fallypride的全自动化合成及microPET/CT显像效果评估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建立(S)-(-)- N-(1-烯丙基吡咯烷-2-氨基甲基)-5-(3-[ 18F]丙基)-2,3-二甲氧基苯甲酰胺( 18F-fallypride)的全自动化合成方法,探讨其microPET/CT显像及生物分布。 方法:采用AIO合成模块、一次性卡套和试剂盒自动化合成 18F-fallypride,经组合柱(HLB+中性氧化铝柱)纯化得到终产物,测定其放化纯及产率。建立帕金森病(PD) ICR模型小鼠及SD模型大鼠,观察 18F-fallypride在24只PD模型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另取12只SD大鼠(模型组6只、对照组6只)行microPET/CT显像,观察 18F-fallypride在各脑区的摄取。 结果:通过合成模块自动化合成的 18F-fallypride产率为(10±1)%( n=5,未衰减校正),总合成时间约40 min,放化纯>95%,在生理盐水和血清中室温放置120 min放化纯仍>95%。PD模型小鼠生物分布示 18F-fallypride主要经肾代谢,肝毒性小,脾摄取值低。MicroPET/CT显像示 18F-fallypride在脑部纹状体摄取明显,PD模型组SUV比值有低于对照组的趋势(5.00±0.93与6.53±1.96)。 结论:利用改进的多功能模块成功自动化制备 18F-fallypride,操作简便、合成产率稳定、质量控制结果符合使用标准,可满足后续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体系标准化生产的要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LiaSR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调控变异链球菌耐酸和生物膜形成能力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究LiaSR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对变异链球菌(Sm)593号(Sm 593)临床株耐酸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以Sm 593及其liaS和liaR基因敲除株为研究菌株,采用全自动生长曲线测定仪检测并绘制pH=5.5环境中各菌株的生长曲线;用菌落计数法检测细菌的适应性耐酸能力;使用Laurdan探针、氢-钾腺苷三磷酸(ATP)酶试剂盒、质子通透性检测实验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探究LiaSR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介导的耐酸机制。体外构建各菌株的生物膜,通过结晶紫染色法、菌落计数法、SYTOX探针检测法和蒽酮-硫酸法探究各菌株的生物膜总量、活菌数、胞外DNA(eDNA)和胞外多糖含量;采用RT-qPCR法检测胞外多糖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pH=5.5环境中,liaS和liaR基因敲除株的生长受到显著抑制( P<0.05)。适应性耐酸曲线显示敲除株与野生株相比,固有耐酸和适应性耐酸能力均显著下降( P<0.05)。对三菌株无预酸化处理20和40 min以及预酸化处理20和40 min后,liaS基因敲除株生存率[(8.98±2.00)%、(0.18±0.07)%、(14.88±8.64)%、(0.82±0.91)%]和liaR基因敲除株生存率[(0.38±0.19)%、(0.34±0.18)%、(7.89±2.02)%、(1.52±0.37)%]均分别显著低于野生株[(32.49±9.75)%、(1.27±0.32)%、(62.76±29.06)%、(8.02±1.25)%](均 P<0.05)。此外,liaS和liaR敲除株膜流动性(0.18±0.04和0.18±0.05)均显著低于野生株(0.08±0.05)(均 P<0.01);不饱和脂肪酸合成基因fabM表达水平(0.52±0.11和0.57±0.05)与野生株(1.04±0.30)相比均显著降低约1/2(均 P<0.001);H +-ATP酶活性(917.06±59.53和469.53±47.65)与野生株(127.00±50.71)相比显著升高7.22和3.70倍(均 P<0.001),且编码H +-ATP酶基因atpD的表达水平(3.39±0.21和1.94±0.17)也较野生株(1.00±0.15)显著升高3.39和1.94倍(均 P<0.01)。liaR基因敲除株的终末pH值(4.76±0.01)显著低于野生株(4.90±0.00),liaS基因敲除株的终末pH值(5.19±0.01)显著高于野生株(均 P<0.001)。liaS和liaR基因敲除株与野生株相比,Sm 593生物膜总量未发生明显变化,生物膜活菌数均显著少于野生株(均 P<0.05),且eDNA含量均显著高于野生株(均 P<0.01)。liaS基因敲除株生物膜水溶性多糖含量与野生株相比显著增加1.88倍( P=0.003)。liaS和liaR基因敲除株胞外多糖合成相关基因gtfD表达水平较野生株显著升高47.43和16.90倍(均 P<0.05),liaS基因敲除株中gtfC基因比野生株显著高表达1.65倍( P=0.014)。 结论:LiaSR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通过调控膜不饱和脂肪酸合成和胞膜流动性,参与Sm 593的耐酸过程;LiaR反应调节蛋白还可参与调节膜质子通透性,增强Sm 593的耐酸能力;此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可负向调控生物膜胞外基质的产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芍药苷对糖尿病足大鼠创面愈合及NGF/Akt/GSK3β通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研究芍药苷对糖尿病足大鼠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及对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将6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芍药苷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2只。采用腹腔注射STZ及电热烫伤法建立糖尿病足大鼠模型,芍药苷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腹腔注射20、40、80 mg/kg的芍药苷,1次/d,连续21 d。测定给药后各组大鼠创面愈合率,使用血糖仪测定大鼠空腹血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HbAlc、TC、LDL-C、TG水平,ELISA法测定血清CRP、IL-6、IL-1β及TNF-α水平,HE染色法观察创面组织病理学变化,RTq-PCR法测定皮肤组织NGF、Akt、GSK3β mRNA水平,免疫印迹法测定NGF、Akt、GSK3β蛋白及其磷酸化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芍药苷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创面愈合率升高( P<0.05),空腹血糖、HbAlc、TC、LDL-C、TG水平及血清CRP、IL-6、IL-1β、TNF-α水平降低( P<0.05),大鼠皮肤组织NGF mRNA[(0.83±0.12)、(3.17±0.11)、(4.54±0.25)比(0.31±0.06)]、Akt mRNA[(1.71±0.14)、(2.96±0.27)、(4.10±0.34)比(0.97±0.20)]水平升高( P<0.05),GSK3β mRNA[(4.28±0.35)、(2.82±0.14)、(1.22±0.33)比(7.62±0.43)]水平降低( P<0.05),NGF[(0.46±0.02)、(0.70±0.04)、(0.87±0.04)比(0.30±0.06)]、Akt[(0.51±0.09)、(0.63±0.03)、(0.79±0.06)比(0.41±0.05)]、p-NGF/NGF[(0.47±0.06)、(0.61±0.04)、(0.83±0.07)比(0.25±0.03)]、p-Akt/Akt[(0.54±0.08)、(0.83±0.11)、(0.96±0.07)比(0.13±0.05)]蛋白表达升高( P<0.05),GSK3β[(0.67±0.05)、(0.54±0.04)、(0.45±0.03)比(0.86±0.05)]蛋白表达及p-GSK3β/GSK3β[(0.78±0.09)、(0.64±0.07)、(0.42±0.07)比(0.97±0.05)]降低( P<0.05),且各项指标与芍药苷剂量具有出一定的依赖性。 结论:芍药苷可调节糖尿病足大鼠血糖血脂水平,抑制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促进创面愈合,其机制可能与调节NGF/Akt/GSK3β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2022年第9期导读
编辑人员丨2天前
1.论著。本期有3篇 18F-FDG PET/CT显像的论文,其一从抗体不同诱发因素的角度探讨抗 N-甲基- 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患者脑部葡萄糖代谢特征和差异,表明18F-FDG PET显像对抗NMDAR脑炎的高敏感性使其有望成为监测抗NMDAR脑炎患者复发的灵敏手段;其二探讨了 18F-FDG代谢分布特征在孤立性肺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表明 18F-FDG代谢分布特征法较SUV法诊断准确性高,结节状摄取可能是良性的标志,但仍需更多研究证实;其三探讨了18F-FDG PET/CT在原发乳腺淋巴瘤诊疗中的价值,结果表明18F-FDG PET/CT显像在原发乳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诊断和初始分期、治疗反应评估及复发监测中可以更好地进行全身评价并发挥重要作用。本期1篇基础研究采用一次性卡套和试剂盒的方式全自动合成多巴胺D 2受体显像剂18F-fallypride,并经动物实验来验证该方法合成产物的药效及生物分布,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产率稳定、质量控制符合要求、重现性高,可用于GMP体系下的规范化生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血红蛋白Santa Ana患儿1例的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对1例血红蛋白Santa Ana (Hb Santa Ana)患儿进行遗传学分析,明确其致病原因。方法:选择2013年8月4日因"发现贫血、脾大伴尿色加深5年"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一例Hb Santa Ana患儿为研究对象,并收集其临床资料。采集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样,进行血常规检查。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患儿及其父母的红细胞参数,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HPLC)技术检测患儿及其父母的血红蛋白组分,利用跨越断裂点PCR及PCR-反向斑点杂交技术检测患儿的常见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利用二代测序(NGS)检测患儿的珠蛋白基因变异,并通过Sanger测序对候选变异进行验证。结果:患儿表现为轻中度溶血性贫血,血常规提示血红蛋白含量(90 g/L)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267 g/L)均偏低,网织红细胞比值(0.141)偏高,提示为低色素性增生性贫血。血红蛋白组分分析提示患儿血红蛋白F升高至10.7%,提示β珠蛋白肽链合成存在异常。患儿HPLC分析图谱可见异常峰,面积占总面积的4.5%。患儿父母的血常规和血红蛋白组分分析结果均未见异常。未在患儿中检出中国人常见的地中海贫血基因变异,珠蛋白基因测序结果提示患儿存在 HBB:c.266T>C杂合变异,其父母未见相同的变异。依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相关指南判定为致病变异。 结论:患儿存在 HBB:c.266T>C杂合变异,以溶血性贫血为主要临床表征,可确诊为Hb Santa Ana。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11C-间羟基麻黄碱的自动化合成及心肌显像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实现 11C-间羟基麻黄碱(mHED)的全自动化合成,并对其进行显像研究。 方法:采用 11C-三氟甲基磺酰基甲烷( 11CH 3-triflate)法制备 11C-mHED,粗产品经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HPLC)纯化得到终产物,采用放射性HPLC测定其放化纯和比活度;取5只正常SD大鼠行microPET/CT显像确定其心肌摄取和排泄过程;行心肌梗死患者(男,42岁)PET/CT显像评价其临床显像价值。 结果:通过商用合成器实现了 11C-mHED的自动化合成,总合成时间约30 min,放化产率为(15±2)%(非衰减校正, n=10),放化纯>98%,比活度约为65 GBq/mmol;正常SD大鼠的microPET/CT显像示注射显像剂后10 min心肌摄取最高,后逐渐从心肌排泄并经过肝胆排出;心肌梗死患者PET/CT显像可见左心室下壁近心尖部显像剂缺损,与超声和心电图检查结果相匹配。 结论:成功自动化制备 11C-mHED,产物放化产率和比活度较高,可高度浓聚于心肌,心肌梗死患者显像效果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葛根芩连汤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铁死亡干预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葛根芩连汤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铁死亡途径的影响.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抽取10只作为正常组,不干预,剩余20只大鼠给予高脂饲料喂养联合腹腔注射2次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建立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最后将16只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中药组,每组各8只.中药组给予葛根芩连汤4.095 g/kg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给药3周.给药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检测血清中肝功能相关指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和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酰基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4(Acyl-CoA synthetase long chain family member 4,ACSL4)的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1)血糖和体质量检测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下降,而血糖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大鼠体质量回升,而血糖明显下降(P﹤0.05).(2)HE染色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肝索排列较为紊乱,小叶结构破坏明显,肝血窦扩大,肝细胞出现重度空泡变性;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肝组织外形无明显增大,肝索排列有所改善,肝细胞脂肪变性明显减轻,脂滴空泡现象减少,大部分肝细胞接近正常形态.(3)生化检测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ALT和AST水平升高(P﹤0.05),SOD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大鼠血清中ALT和AST水平降低(P﹤0.05),SOD水平升高(P﹤0.05).(4)Western Blot和PCR(qRT-PCR)检测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的ACSL4的蛋白和mRNA表达增加(P﹤0.05),GPX4的蛋白和mRNA表达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大鼠肝组织的ACSL4蛋白和mRNA表达减少(P﹤0.05),GPX4的蛋白和mRNA表达增加(P﹤0.05).结论 葛根芩连汤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损伤,其保护作用机制与调控氧化应激因子SOD、铁死亡相关因子ACSL4和GPX4表达水平从而抑制铁死亡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熟地黄上调木糖基转移酶Ⅰ信号途径促进阴虚大鼠脑内γ-氨基丁酸合成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基于木糖基转移酶Ⅰ(xylt-1)信号途径探讨熟地黄及其活性成分地黄苷D、梓醇对脑内γ-氨基丁酸(GABA)的调控机制.方法 (1)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熟地黄组,30 g·kg-1),每组8 只,雌雄各半.采用辛温燥湿利湿中药复方(30 g·kg-1)灌胃诱导建立阴虚大鼠模型,早晚各 1 次,连续10 d.造模结束后,治疗组灌胃熟地黄水煎液,早晚各 1 次,连续 10 d.测定记录大鼠体质量并通过旷场行为学实验检测其活跃度、穿格次数及总路程;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水平;qPCR法及全自动毛细管蛋白印迹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xylt-1、多配体蛋白聚糖 1(SDC-1)、早期生长反应因子 1(EGR1)、谷氨酸脱羧酶 1(GAD67)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HPLC法检测脑组织中GABA含量.(2)采用siRNA沉默大鼠高分化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的xylt-1 基因,细胞分为正常组、阴性对照组、沉默组、沉默+地黄苷 D(10 μmol·L-1)组、沉默+梓醇(10 μmol·L-1)组.采用 qPCR 法检测细胞中 xylt-1、SDC-1、EGR1、GAD67 mRNA表达水平;HPLC法检测细胞内、外液GABA含量;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中SDC-1 表达水平.(3)采用慢病毒转染PC12 细胞过表达xylt-1 基因,细胞分为正常组、阴性对照组(空载组)、过表达组.然后采用qPCR法检测细胞中xylt-1、SDC-1、EGR1、GAD67 mRNA表达水平;HPLC法检测细胞内、外液GABA含量.结果 (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体质量显著降低(P<0.01),活跃度显著升高(P<0.01),穿格次数及总路程显著增加(P<0.01);血清LH、FSH、GnRH、CRH、TRH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海马及大脑皮层组织中的GABA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脑组织中的xylt-1、SDC-1、EGR1、GAD67 mRNA(海马、大脑皮层组织)及蛋白(下丘脑、大脑皮层组织)表达均显著下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经熟地黄干预后的体质量明显升高(P<0.05),活跃度显著下降(P<0.01),总路程明显缩短(P<0.05);血清LH、FSH、GnRH、CRH、TRH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海马及大脑皮层组织中的GABA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脑组织中的xylt-1、SDC-1、EGR1、GAD67 mRNA(海马、大脑皮层组织)及蛋白(下丘脑、大脑皮层组织)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P<0.01).(2)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沉默组细胞的xylt-1、SDC-1、EGR1、GAD67 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1);细胞内、外液中的GABA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细胞中SDC-1 表达显著下调(P<0.01).与沉默组比较,沉默+地黄苷D组细胞的xylt-1mRNA表达上调,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沉默+梓醇组细胞的xylt-1 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5);沉默+地黄苷D组、沉默+梓醇组细胞的SDC-1、EGR1、GAD67 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5,P<0.01),细胞内、外液中的GABA含量显著升高(P<0.01),细胞中SDC-1 表达显著上调(P<0.05,P<0.01).(3)与正常组及阴性对照组比较,过表达组细胞的xylt-1 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1).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过表达组细胞的SDC-1、EGR1、GAD67 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1),细胞内、外液中的GABA含量显著升高(P<0.01).结论 脑内可能存在调节GABA合成的xylt-1/SDC-1/EGR1/GAD67 通路,熟地黄可能通过上调该通路提高脑内GABA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