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研究小续命汤治疗中风的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小续命汤治疗中风的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方法:基于UHPLC-Q Exactive Plus HRMS鉴定小续命汤中的成分,网络药理学预测小续命汤治疗中风的活性成分及潜在机制,鹌鹑胚绒毛尿囊膜(qCAM)实验可视化小续命汤的促血管生成作用.结果:从小续命汤中鉴别出麻黄碱、升麻素苷和黄芩苷等68个成分,包括氨基酸类、生物碱类、黄酮类、香豆素类、萜类、丁基苯肽类等化合物;成分与中风的交集靶点建立了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共筛选出IL-6、TNF、EGFR、PDGFRB和PIK3CA等33个核心靶点;麻黄碱、黄芩苷和人参皂苷Rg1等57种活性成分;核心靶点的富集分析表明小续命汤治疗中风可能主要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和血管生成因子(VEGF)信号通路等与血管生成相关的通路.qCAM实验中阳性对照组(Gas,0.02 mg)和小续命汤高剂量组(XXMD-H,2 mg,折合生药量16.69 mg)的血管相对面积比空白组显著增加(P<0.05),较好地可视化了小续命汤促进血管生成.结论:本研究通过结合UHPLC-Q Exactive Plus HRMS和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阐明了小续命汤治疗中风的药效物质,得出潜在作用机制可能与作用于PI3K-AKT、VEGF等信号通路促进血管生成有关,并通过qCAM实验评价其促进血管生成活性,RT-qPCR进一步验证相关靶点,为小续命汤的质量研究与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在老年胃肠肿瘤手术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在老年胃肠肿瘤手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年龄≥65岁择期行胃肠肿瘤手术的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30例):对照组(C组)、艾司氯胺酮0.2 mg/kg组(K1组)、艾司氯胺酮0.3 mg/kg组(K2组)、艾司氯胺酮0.4 mg/kg组(K3组)。K1组、K2组、K3组麻醉诱导时分别给予艾司氯胺酮0.2、0.3、0.4 mg/kg,术中分别泵注艾司氯胺酮0.2、0.3、0.4 mg·kg -1·h -1维持麻醉;C组在相应时间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记录4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 0)、气管插管后5 min(T 1)、手术开始后5 min(T 2)、缝皮时(T 3)的MAP和心率,术中舒芬太尼、去甲肾上腺素和麻黄碱用量,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除气管导管后5 min Richmond躁动-镇静(Richmond Agitation-Sedation Scale, RASS)评分和躁动发生情况,PACU期间眩晕、恶心呕吐、瘙痒的发生率,出PACU时VAS疼痛评分。 结果:与T 0时比较,T 1时4组MAP均降低( P<0.05),T 2时4组患者心率均降低( P<0.05);与C组比较,K2组、K3组T 1时MAP升高( P<0.05),K3组T 2时MAP升高( P<0.05);其他时点MAP和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K1组、K2组、K3组术中麻黄碱用量小于C组( P<0.05),4组患者术中舒芬太尼、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K3组比较,C组、K1组和K2组术后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缩短( P<0.05)。与C组比较,K3组RASS评分升高( P<0.05),K2组和K3组躁动发生率降低( P<0.05)。4组患者均未发生恶心呕吐、眩晕、瘙痒等不良反应,出PACU时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麻醉诱导时给予艾司氯胺酮0.3 mg/kg,术中泵注0.3 mg·kg -1·h -1维持麻醉,能够改善血流动力学,减少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降低术后躁动发生率,增加临床使用安全性和有效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意识指数2指导下术中镇痛对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中应用意识指数(index of consciousness, IoC)2指导术中镇痛药物使用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拟择期实施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的患者102例,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和试验组(T组)。两组患者均使用丙泊酚、瑞芬太尼诱导和维持麻醉,并使用IoC1(40~60)监测镇静,C组患者麻醉中根据麻醉医师的经验调整瑞芬太尼用量,T组则根据IoC2值(30~50)调整瑞芬太尼输注速度。术中根据患者循环情况使用阿托品和血管活性药维持循环稳定。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手术前、手术开始1 min、手术开始30 min、手术结束和拔管后5 min时的MAP、心率,同时记录血压和心率波动幅度超过基础值20%的次数;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输液量、手术结束至拔管时间及围手术期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黄碱、阿托品、乌拉地尔及艾司洛尔用量;记录拔管后、PACU期间、术后1 d的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评分和术前、术毕的血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手术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麻醉前比较,各时点MAP、心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手术开始1 min、手术开始30 min、手术结束和拔管后5 min C组MAP、心率明显高于T组( P<0.05);C组心动过缓发生率低于T组( P<0.05),高血压发生率高于T组( P<0.05)。与C组比较,T组术中瑞芬太尼、阿托品用量增加( P<0.05),乌拉地尔用量明显降低( P<0.05)。拔管后和术后1 d,T组NRS评分较C组低( P<0.05)。术毕时T组血糖低于C组( 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中应用IoC2指导镇痛管理,血流动力学更平稳、血糖波动较小、术后疼痛的发生率降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前路腰方肌-阴部神经阻滞对鹿角肾结石术后疼痛控制及伤害应激反应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前路腰方肌-阴部神经阻滞对鹿角肾结石患者术后疼痛控制及伤害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鹿角肾结石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手术采取全身麻醉联合腰方肌阻滞麻醉,对照组采取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麻醉药品(丙泊酚、术后麻黄碱、阿托品、艾司洛尔等)使用剂量、伤害应激反应[血清肾素(Renin)、肾上腺素(E)、血管紧张素Ⅱ(ACEIⅡ)以及去甲肾上腺素(NE)等含量]以及不良反应(消化道反应、心率减慢以及血压升高等)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496, P=0.621);观察组患者术后2、6、12、24 h的静息状态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 P<0.001);观察组患者的丙泊酚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t=4.638, P<0.001);观察组患者的术后麻黄碱、阿托品、艾司洛尔使用均低于对照组(均 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的应激反应相关激素水平(Renin、E、ACEIⅡ、NE)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应激反应相关激素水平(Renin、E、ACEIⅡ、NE)均有所提升,且观察组患者的应激反应相关激素水平(Renin、E、ACEIⅡ、NE)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 P<0.05)。两组患者发生消化道反应、心率减慢以及血压升高等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前路腰方肌-阴部神经阻滞对鹿角肾结石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较好,术后应激反应较小,建议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医用加压弹力袜或间歇式充气压力泵对截石位全麻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医用加压弹力袜或间歇式充气压力泵对截石位全麻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截石位全麻结直肠手术、妇科手术患者100例,手术时间>60 min,年龄30~59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50):压力泵组(PP组)和弹力袜组(ES组)。于入室(T 0)、麻醉诱导后即刻(T 1)、截石位5 min(T 2)、30 min(T 3)、术毕(T 4)时记录SBP、DBP和HR,并记录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 结果:与T 0时比较,PP组T 1~3时、ES组T 1时SBP降低( P<0.05)。与PP组比较,ES组T 2,3时SBP升高( P<0.05),而各时点DBP与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中麻黄碱用量减少[(16±9) mg vs.(8±5) mg, P<0.05]。 结论:医用加压弹力袜对截石位全麻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干扰较小,其安全性优于间歇式充气压力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肾功能衰竭患者眼底术中麻醉深度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丙泊酚闭环靶控输注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合并肾功能衰竭患者眼底术中麻醉深度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前瞻性选择2021年6月至2023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全身麻醉下择期行眼底玻璃体切割术(PPV)的PDR合并肾功能衰竭患者70例,根据丙泊酚不同靶控输注方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n=35):闭环靶控输注组和手动靶控输注组。两组患者均行全静脉麻醉及喉罩通气,设定麻醉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目标值为45~55,术中静脉泵注瑞芬太尼,间断推注顺阿曲库铵。比较两组患者BIS<40、40≤BIS≤60及BIS>60持续时间百分比,以及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BIS值、丙泊酚血浆浓度、血管活性药使用率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 结果:闭环靶控输注组40≤BIS≤60持续时间百分比为(84.4±2.7)%,高于手动靶控输注组的(65.7±3.8)%;BIS<40及BIS>60持续时间百分比分别为(11.2±3.2)%及(4.4±1.4)%,均低于手动靶控输注组的(28.7±4.8)%及(5.5±1.8)%(均 P<0.05)。喉罩置入时、手术开始时闭环靶控输注组患者MAP分别为(79±7)、(77±7)mmHg(1 mmHg=0.133 kPa),高于手动靶控输注组的(74±8)、(72±8)mmHg;丙泊酚血浆靶浓度为(1.8±0.3)、(1.9±0.5)μg/L,低于手动靶控输注组的(2.5±0.3)、(2.6±0.2)μg/L(均 P<0.05)。闭环靶控输注组术中麻黄碱和多巴胺使用率分别为31.4%(11/35)和14.3%(5/35),均低于手动靶控输注组的74.3%(26/35)和37.1%(13/35)(均 P<0.05)。两组患者苏醒时丙泊酚血浆浓度、术后疼痛、恶心呕吐及高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闭环靶控输注丙泊酚能更精确维持PDR合并肾功能衰竭患者全身麻醉深度以及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苏黄止咳胶囊致四肢震颤
编辑人员丨5天前
1例87岁女性高血压患者因咳嗽服用苏黄止咳胶囊3粒(每粒0.45 g)。服药0.5 h后,患者突然出现四肢震颤症状,伴心悸,大汗,持续约10 min左右自行缓解。患者血压145/79 mmHg(1 mmHg=0.133 kPa),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血糖、电解质、甲状腺功能、肝肾功能检查结果均正常,脑电图和头颅CT均无明显异常。考虑可能与苏黄止咳胶囊中的麻黄碱成分有关,停用该药,并给予阿普唑仑0.4 mg口服、2次/d,患者四肢震颤症状未再发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瑞芬太尼联合艾司氯胺酮静脉输注对胃肠手术期间血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与瑞芬太尼联合艾司氯胺酮静脉输注对胃肠手术期间血糖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2023年7月至2023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和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160例行择期胃肠手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瑞芬太尼组)和观察组(瑞芬太尼联合艾司氯胺酮组),每组80例。两组均采用瑞芬太尼麻醉,观察组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0.5 mg/kg,随后以0.12 mg/(kg·h)维持至缝合皮肤,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两组麻醉诱导与维持方案相同。记录两组术中及术后血糖、胰岛素使用情况,术中阿托品和麻黄碱使用情况,麻醉时间、拔管时间及麻醉恢复室(PACU)滞留时间。记录术后6 h、12 h及24 h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血糖低于对照组,两组术后6、12、24 h血糖高于术前及术中,术后6、12 h血糖高于术后24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术中及术后血糖>7 mmol/L的患者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术中胰岛素的使用比例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术后胰岛素使用均明显多于术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患者麻醉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拔管时间及PACU滞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术中HR<60次/min的发生率,以及MAP<60 mmHg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的丙泊酚维持剂量及瑞芬太尼的维持剂量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追加瑞芬太尼比例、24 h内羟考酮使用剂量、阿托品和麻黄碱使用比例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术后12 h休息时和活动时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余时间点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术中瑞芬太尼0.1~0.4 μg/(kg·min)联合艾司氯胺酮0.12 mg/(kg·h)输注可抑制术中应激所导致的血糖升高,维持良好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同时预防术后瑞芬太尼引起的痛觉高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氧化亚氮复合丙泊酚、瑞芬太尼在老年患者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氧化亚氮复合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在老年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前瞻性研究。选择2019年1-1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株洲医院呼吸内科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老年患者110例,随机分为氧化亚氮组和常规组,各55例。记录2组患者诱导前(T0)、置入喉罩前(T1)、检查中(T2)、苏醒时(T3)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药物起效时间,操作时间,苏醒时间,苏醒程度评分,术后疼痛程度,丙泊酚、瑞芬太尼总用量,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等。结果:与T0比较,2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呈降低趋势,但常规组降低更多( P值均<0.05);T0比较,常规组T1血氧饱和度降低。与常规组比较,氧化亚氮组起效时间延长,苏醒时间缩短( P<0.05)。与常规组比较,氧化亚氮组苏醒程度评分增加,术后疼痛程度降低( P<0.05)。与常规组比较,氧化亚氮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药物总用量减少( P<0.01),麻黄碱使用率降低( P<0.05)。与常规组比较,氧化亚氮组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降低( P<0.05)。 结论:氧化亚氮吸入复合丙泊酚、瑞芬太尼的联合麻醉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的静脉麻醉均可用于老年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但前者在维持患者循环稳定性方面更具有优势,苏醒时间短且舒适度更高,对优化目前以静脉麻醉为主实施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不同全身麻醉维持方式对双胎输血综合征SLPCV术后妊娠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不同全身麻醉维持方式对双胎输血综合征(twin-to-twin transfusion syndrome, TTTS)选择性胎盘血管交通支激光凝固术(selective laser photocoagulation of communicating vessels, SLPCV)术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0月至2022年10月诊断为TTTS并于全身麻醉下行SLPCV的患者143例。根据术中全身麻醉维持药物不同分为全凭静脉麻醉(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 TIVA)组和吸入麻醉(volatile induction and maintenance anesthesia, VIMA)组。经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后,最终纳入104例,TIVA组(术中维持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59例,VIMA组(术中维持采用七氟醚+瑞芬太尼)45例。收集并记录患者一般信息(身高、体重、BMI、孕次、产次、ASA分级、手术时妊娠周数、Quintero分期等)、实验室检查信息(术前和术后Hb、Hct)、手术和麻醉信息(心率、术中SBP和DBP基础值及最低值、SpO 2、急诊手术发生率、手术时长、麻醉时长、麻醉-手术开始时长、术中液体入量、术中尿量、术中羊水减量、麻黄碱和去甲肾上腺素使用情况及用量、肺水肿例数等)、妊娠结局(胎膜早破发生率、自然流产/引产/死产发生率、术后48 h内一胎死亡率、一胎存活率、双胎存活率、新生儿出生时孕周等)。 结果:两组患者年龄、身高、体重、BMI、ASA分级、孕次、产次、Quintero分期、手术时妊娠周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Hb和Hct,心率,SBP、DBP基础值,SpO 2,手术时长,麻醉时长,麻醉-手术开始时长,术中液体入量,术中尿量,术中麻黄碱、去甲肾上腺素使用率及麻黄碱用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VIMA组术中SBP、DBP最低值低于TIVA组( P<0.05);VIMA组术中羊水减量少于TIVA组( P<0.05);VIMA组去甲肾上腺素用量高于TIVA组( P<0.05)。两组患者胎膜早破发生率、自然流产/引产/死产发生率、术后48 h内一胎死亡率、一胎存活率、双胎存活率、新生儿出生时孕周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尽管VIMA组术中SBP和DBP最低值显著低于TIVA组,但两组患者在妊娠结局方面无差异,因此,两种麻醉维持方式均可用于TTTS时的SLPCV。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