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肝脾生理特点探讨小儿变蒸异常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变蒸乃特殊的气化规律,与代谢关系密切。小儿变蒸是身心发育健全、五脏动态平衡的内在基础,变蒸失常则会对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整理古籍发现小儿变蒸异常与肝脾关系密切,肝脾功能失常则表现为疳积(营养不良)、发育障碍乃至成年后出现代谢综合征。提出疏肝解郁健脾为原则论治代谢综合征,以期丰富代谢综合征的中医理论认识,为拓宽代谢综合征的防治思路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抽动障碍病机复杂,调整五脏务求实效
编辑人员丨2周前
抽动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小儿慢性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以多发性短促、刻板的运动和发声性抽动为特征.其发病率高,症状表现多样,严重影响儿童的学习、社会交往与生活质量.现代医学治疗主要包括心理行为干预及药物干预等.对于本病的中医病机,当代学者或认为风痰胶结、肝风扰动,或认为五脏失调、神失所主.因该病症状表现复杂,可导致学习障碍或影响心理健康,所以治疗当重视核心病机、具体症状及临床表现等,分清脏腑虚实,调整五脏,益智宁神.同时,应重视中西医结合治疗,注重发挥中医内外治各种优势疗法,以有效改善患儿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知识史视野下黄芪性-效-用-忌的古今源流考证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黄芪是现代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补虚药,古今认识存在差异变化,为进一步去伪存真,甄别优劣,发掘其本来的长处,兹从药性、功效、应用和用药宜忌再做考辨.方法 借助文献挖掘技术对历代本草及现代相关文献进行溯源,系统整理黄芪药性、功效、主治和用药宜忌的文献记载情况.结果 黄芪味"甘或微甘",多为"微温或温"性,主入脾肺三焦及肾经.文献中有 47 条功效、83 条主治,主要可归为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毒生肌 3 个方面,用于治疗肺脾气虚、中气下陷、表虚自汗及痈疽久败疮,且均属衰弱性病证.但黄芪还有"补诸虚、益元气、退虚热、治风病、逐五脏间恶血、止血、止痛、补血、调经"等特殊功效,被广泛用于"小儿百病、虚喘、肾虚耳聋、癥瘕、肌热、消渴、骨蒸、中风发热、肠风、大风癞疾、妇人子脏风邪气、流产崩滞"等诸多病证,亟待进一步研究验证.黄芪的用药宜忌主要包括配伍宜忌 5 条和证候禁忌 17 条,值得甄别借鉴.结论 古代本草所载黄芪临床效用非常广泛,在预防、治疗、康复、保健等方面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以益于大健康背景下的中医药全周期干预,故从传统本草学和现代中药学结合的视角,对其性-效-用-忌进行挖掘、考订、整理和再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燮理五脏并消风宣窍法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及验案举隅
编辑人员丨2024/6/22
基于燮理五脏并消风宣窍法探究儿童慢性鼻窦炎的临床因机证治.结合"清阳清窍"学说及五脏辨证,认为鼻渊病位在鼻,又与五脏清升浊降之病机密切相关,总属本虚标实之证.临证审机,辨证论治,其一为燮理五脏,重清阳升散之源泉,着眼于五脏不足或枢机不利之处,和合五脏;其二为脏时同调,以四时六气为根本,关注小儿脏腑娇嫩,使饮食运动不失其度,合于四时以御外风;其三为消风宣窍,祛伏风、化痰浊以成清升浊降,"消风"重在引经、疏散以升清阳,"宣窍"重在治痰、祛湿以化浊阴,从而切实改善患儿鼻塞、流脓涕等不适,使其复归于清升浊降畅然往复,五脏合和,九窍通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基于"水火既济"理论探讨从心肾论治儿童特应性皮炎
编辑人员丨2024/6/22
众多医家认为儿童特应性皮炎(AD)的病机以心火脾虚夹湿为主.徐佳教授团队基于周易"水火既济"理论,结合小儿五脏"心常有余,肾常虚"的生理特点,指出心火、肾水在阴阳交感平衡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认为儿童AD的核心病机为肾精不足、心火炽盛,治疗上强调滋肾水、降心火,同时通畅心肾交感之气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俞景茂论治小儿遗尿症经验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4/6/8
小儿遗尿症指3岁以上儿童不能自主控制小便,每周出现数次睡觉时小便尿出,持续3个月以上[1].俞景茂教授系浙江省首届国医名师,从事儿科临床及教育事业近60载[2].对于小儿遗尿症,俞师提出临证时需以温壮督脉、补益脾肾为基本治则,佐以顾护肺脾之气,平抑肝阳,心肾同治,使五脏阴阳调和.笔者有幸跟随俞师学习,现总结其经验以飨读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基于"木德敷和"理论分期辨治小儿支气管哮喘思路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4/2/3
支气管哮喘是小儿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患之一.由于小儿属"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具有感邪后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证候易于转化和兼夹的生理特性,故本病的临床辨治具有一定难度.肝木具有调理气血阴阳、促进生化代谢、协调五脏六腑、调畅全身气机等作用,故曰"木德敷和".据此理论,并结合小儿支气管哮喘发病的临床特征,小儿支气管哮喘可根据不同分期,从"肝肺同调"论治:诱发期邪气尚浅,治当疏风定木、驱邪解表;发作期邪气入里,治当宣金降木、畅气豁痰;缓解期脏腑空虚,治当和木补虚、祛痰固表.验之临床,获效满意.附验案2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浅析肺胃同治小儿咳嗽的因机证治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中医肺胃同治小儿咳嗽基于《内经》之"五脏六腑皆令人咳"及"此皆聚于胃、关于肺"的学术思想发展而来,临证辨治小儿咳嗽从肺胃出发,着眼于"所聚之邪",详审其因,细思其机,肺胃同治.因寒饮聚者,治以温化肺胃、宣肺止咳,予小青龙汤;因邪热聚者,治以清泄肺胃、润肺止咳,予麻甘加味汤;因痰聚者,肺胃同治,重在健运,予补虚化痰汤;因食积聚者,肺胃同治,重在消食和胃,予曲麦二陈汤;因虚聚邪者,治以补益肺胃,予御寒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遗尿源流考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通过查阅历代古籍文献中有关"遗尿"的论述,从病名、脉候、病因病机、治疗等方面进行源流考证,以期为临床研究小儿遗尿提供依据.古今病名较简,以"遗溺"多见.病因病机大致归为虚实两端,虚以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尤以下焦虚寒为主.实证多见心火亢盛、肝经湿热.同时总结了历代医家的治疗经验,治法丰富,大致从辨证论治、针灸疗法和简易诸方等方面予以述评,在五脏辨证的基础上分为了内治法和外治法两大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基于"五神藏"理论辨治小儿抽动症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五神藏"理论是中医学关于精神情志疾病及心理行为疾病的重要理论基础,可解释多种"神志病"的病理基础与临床表现.小儿抽动症以精神、心理障碍为病理基础,可从"五神藏"理论辨证论治.通过深入分析五神藏功能,及心神、肝魂、肺魄、脾意、肾志与小儿抽动症的联系,实现五神与五脏辨证相结合,"神""藏"同调的诊疗思路,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