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种治疗方案对前十字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观察两种治疗方案对前十字韧带(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四川省骨科医院就诊的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临床资料,从接受关节镜下"8"字缝线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取71例纳入对照组,从接受关节镜下缝线桥固定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取71例纳入试验组,术后患者均已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其术后3个月时(T1)、术后6个月时(T2)和术后12个月时(T3)的膝关节功能[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稳定性(KT-2000值)和膝关节活动度.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而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和T3时,试验组患者的IKDC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肢的KT-2000值低于对照组(P<0.05),且T3时试验组患者患肢和健肢的KT-2000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肢的KT-2000值高于健肢(P<0.05).结论 采用关节镜下缝线桥固定治疗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具有明显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提高膝关节稳定性和活动度,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血清抗体与类风湿关节炎骨侵蚀及预后的关系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血清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抗核抗体(ANA)、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MCV)抗体与类风湿关节炎(RA)骨侵蚀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核工业四一六医院就诊的158例RA患者纳入RA组,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RA组基于X线检查结果进一步分为骨侵蚀组(n=86)和非骨侵蚀组(n=72);所有RA组患者均接受标准化治疗,根据预后评估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n=112)和预后不良组(n=33);比较RA组与对照组以及不同骨侵蚀情况、不同预后患者血清抗CCP抗体、ANA、抗MCV抗体水平,分析血清抗CCP抗体、ANA、抗MCV抗体水平与RA患者骨侵蚀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RA组血清抗CCP抗体、抗MCV抗体水平及ANA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骨侵蚀组血清抗CCP抗体、抗MCV抗体水平及ANA阳性率均高于非骨侵蚀组(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抗CCP抗体、抗MCV抗体水平及ANA阳性率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抗CCP抗体、ANA、抗MCV抗体水平均为RA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血清抗CCP抗体、抗MCV抗体水平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3、0.777,联合预测ROC曲线下面积为0.949,二者预测RA患者不良预后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02.94、424.61 IU/mL.结论 血清抗CCP抗体、ANA、抗MCV抗体与RA患者骨侵蚀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因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软件模拟骨科导航机器人定位肘关节屈伸轴准确性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不同医生在应用Mimics软件模拟三维导航机器人导航软件定位肘关节屈伸轴中是否存在误差,并且比较医生视觉定位屈伸轴与计算机辅助技术定位屈伸轴之间的差异.从而提出建议:机器人导航软件设计可以持续优化以减少误差,让机器人定位更广泛地应用于手术,并且定位更加准确.方法 在我院影像科数据库中随机抽取自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成人肘关节CT数据10例,导出后均在Mimics软件中操作,先进行三维重建,再由实验者确定肘关节屈伸参考轴后隐藏该轴及尺桡骨,3名受试者(分别为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凭个人经验分别在软件中自定义这10个肘关节的虚拟屈伸轴并分别标明.最后实验者运用软件运算得出受试者各虚拟轴与实验者设定的参考轴的夹角数据和拟合的肱骨小头球体圆心、滑车切迹球体圆心与参考之间的直线距离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医生视觉定位屈伸轴与计算机辅助技术定位屈伸轴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名受试医生视觉定位屈伸轴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3名受试者根据在Mimics软件中模拟机器人导航软件进行肘关节屈伸轴的定位是存在差异性的,这增加了实际的定位误差.通过本实验提示,这与受试者对肘关节屈伸轴的认知和在软件中采用主观的视觉定位有关,也提示机器人导航软件的开发者应针对三维定位肘关节屈伸轴设计相应的辅助工具以减少医生规划屈伸轴存在的误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快速破坏性髋关节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征象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快速破坏性髋关节病(RDHD)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12月至2023.05月经临床确诊为RDHD的患者13例,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3例RDHD患者,男5例,女8例,其中10例病人有3次的影像学检查,首次检查表现为髋关节间隙正常或轻度变窄,股骨头外形及轮廓光整8例,MRI显示股骨近端及髋臼的骨髓水肿5例,其中2例出现股骨头软骨下不全骨折;第2次检查X线表现为关节间隙明显变窄8例,CT显示股骨头软骨下骨质吸收溶解,关节间隙变窄4例;MRI显示关节间隙变窄,股骨头软骨下骨质吸收,滑膜增厚及关节腔积液5例;第3次影像学表现为股骨头骨质大部分吸收破坏,8例合并髋臼骨质破坏.3例患者进行了2次影像学检查,股骨头及髋臼骨质破坏进展迅速,最后股骨头及髋臼大部分骨质溶解吸收,髋关节半脱位.结论 RDHD早期影像学表现为关节间隙轻度变窄,股骨头关节面光整,中晚期股骨头、股骨颈及髋臼进行性骨质吸收破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三维CT的锁骨中段骨折改良Robinson分型及临床治疗方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利用术前三维CT对锁骨中段骨折进行改良Robinson分型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我科自2016年3月至2020年12月收治锁骨中段骨折患者150例.参照Robinson分型,结合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归纳出改良Robinson分型,共分为三型五个亚型:2A型4例,锁骨中段简单骨折,移位<100%;2B1型31例,简单骨折,包括横形、斜形、螺旋形,骨折移位>100%;2B2型64例,粉碎骨折,远近端骨折断端有皮质接触,断端骨块数量≥1;2B3型29例,2B1、2型骨折,骨折线累及至锁骨远端折角处锁骨锥形结节平面;2C1型19例,远近端骨折断端无骨皮质接触,断端骨块粉碎;2C2型3例,节段性骨折,中间骨块完整.手术方案:99例2A~B2型患者中,37例采用弹性钉内固定,62例采用钢板内固定;2B3~C2型全部选择钢板内固定.根据骨折分型及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2A~B2型患者中,弹性钉固定及钢板固定两组术后肩关节Constant评分及DASH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弹性钉组手术切口长度比钢板组明显短,术后瘢痕美观度较高,且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手术切口仅1 cm.结论 根据改良Robinson分型可指导手术方案,对于2A~2B2型患者,微创弹性钉内固定术后瘢痕美观度较高,功能恢复满意,而对于2B3~C2型患者仍首选钢板内固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MRI影像学指标及血清学指标构建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功能转归的列线图模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功能转归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信息.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我院214例拟行肩袖损伤修复术患者,以术后3个月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SES)作为功能转归判定标准,分为转归组和非转归组.统计并比较2组一般资料、磁共振(MRI)影像学指标、血清学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功能转归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绘制校准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决策曲线(DCA)分析列线图模型预测效能及临床适用性.结果 两组术后开始功能锻炼时间、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SSP回缩距离、关节囊积液、SSP及SSC肌肉脂肪浸润程度分级、FIB、FDP、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术后开始功能锻炼时间、SSP回缩距离、关节囊积液、SSC肌肉脂肪浸润程度分级、FIB、FDP是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功能未转归影响因素(P<0.05);参照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功能转归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列线图模型在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功能转归中的AUC为0.876,95%CI为0.831~0.927,列线图模型表观线和偏差矫正线与理想线偏差不大,在0.10~0.75决策阈值下,列线图模型为临床参与者提供临床获益.结论 MRI影像学指标及血清FIB、FDP、CRP对于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功能转归情况具有较高预测价值,为临床早期预测术后功能转归、制定相应干预方案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骨折患者血清NGAL、钙卫蛋白联合检测在骨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骨折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钙卫蛋白联合检测在骨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在该院进行骨关节置换术的骨折患者20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骨关节置换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n=29)和未感染组(n=177).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NGAL、钙卫蛋白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骨折患者骨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NGAL、钙卫蛋白联合检测在骨折患者骨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中的诊断效能.结果 感染组合并糖尿病比例、红细胞沉降率(ESR)显著高于未感染组,而白蛋白显著低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感染组血清NGAL、钙卫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NGAL、钙卫蛋白、ESR、合并糖尿病是骨折患者骨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的危险因素,而血清白蛋白是保护因素(P<0.05).血清NGAL、钙卫蛋白、二者联合诊断骨折患者骨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8、0.813、0.934,二者联合优于血清NGAL、钙卫蛋白各自单独诊断(Z=2.720、2.357,P=0.007、0.018).结论 血清NGAL、钙卫蛋白联合检测对骨折患者骨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的发生具有较优的诊断效能,对临床预后有一定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膝骨关节炎中骨、筋、肉认知与演变考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慢性筋骨病损已成为影响中老年人群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膝骨关节炎作为慢性筋骨病损的重要分支之一,属中医学"膝痹"范畴,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等特点,治疗的关键在于正确处理骨、筋、肉三者的关系.以骨、筋、肉三者为主线,对其层次与功能加以分析,探讨其与膝骨关节炎病因病机的关系,对辨治规律的演变进行论述,提出对膝骨关节炎的治疗应注重"筋主骨从",以期对中医筋骨理论体系发展有所裨益,为临床诊治膝骨关节炎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Frankel Ⅲ型矫治器联合口唇肌训练治疗替牙期错畸形的疗效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口唇肌训练配合Frankel Ⅲ型矫治器矫治替牙期Ⅲ类错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杭州绿城口腔医院2018年6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00例替牙期Ⅲ类错畸形儿童,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联合组(采用口唇肌训练配合Frankel Ⅲ型矫治器矫治)和对照组各50例(采用FrankelⅢ型矫治器矫治).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指标、颞下颌关节参数、上气道测量值参数及12个月后的随访情况.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联合组和对照组SNA、SNB、ANB、U1-NA、L1-NB、ANS-Ptm、S-Ptm、Co-Po、Co-S、MP-SN、MP-FH和NP-FH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ANB、U1-NA、L1-NB和MP-SN大于对照组,NP-FH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联合组和对照组关节上间隙、前间隙和后间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关节上间隙、后间隙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联合组和对照组 Ba-PNS、Ad1-PNS、Ad2-PNS、Mc1-Mc2、SPP-SPPW、U-MPW、PAS 和 V-LPW 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Ad2-PNS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联合组复发率为2.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00%(P<0.05).结论:口唇肌训练配合Frankel Ⅲ型矫治器矫治替牙期Ⅲ类错畸形,更有利于纠正畸形,改善上气道形态,降低治疗后复发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影像学技术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是婴幼儿常见的髋关节疾病.近年来已证实早期诊断及治疗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避免致残.随着对DDH诊断的重视程度增加,超声及X线应用于婴儿DDH疾病筛查,CT评估股骨头于髋臼位置关系指导手术治疗,MRI反应髋关节软组织情况为手术提供信息并可进行术后效果随访.除常规影像技术,各种新型影像技术也开展应用于DDH诊疗服务.本文总结各影像技术诊断DDH的方式及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