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药并用治疗视神经脊髓炎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舒肝明目汤加地黄饮子内服配合针刺治疗视神经脊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针药并用治愈的视神经脊髓炎1例患者的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以舒肝明目汤清肝养血明目济其盲,地黄饮子滋补肾中元阴元阳,柔肝强筋振其萎,灵活运用输穴与经外奇穴搭配,娴熟有度,妙用透穴,激活经气。结果:患者迅速恢复视力,逐渐提高下肢运动能力,直至完全康复,提高生活工作能力。结论:运用清肝明目汤和地黄饮子,配合针刺经穴奇穴治疗视神经脊髓炎,在提高疗效、规避病势恶化及激素治疗风险、改善预后等方面彰显临床优势,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从"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论证"甘缓"之法在强直少动型帕金森病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3周前
本文通过探究"肝苦急"本义,阐述"急食甘以缓之"在强直少动型帕金森病诊疗过程中的临床意义."肝苦急"乃因肝气有余,肝血不畅,致筋脉失养,拘急不畅,治疗上予甘缓法,用甘味药物缓肝之急,健脾调中以补肝血,调理中焦气机以畅血行,从而缓拘急之态.临床还可配伍酸、温、辛和苦味药,增强柔肝、建中养血及疏泄气机功效,以提高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张晓琳教授运用培土荣木法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经验探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本文介绍了张晓琳教授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经验,张晓琳教授认为脾胃虚弱、木气失荣、肝郁乘脾是致本病的主要原因.使用培土荣木法治疗可以起到健脾养胃、养血柔肝、调达肝木的作用,选用柴芍六君汤合归脾汤加减化裁治疗,获得良好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名中医李彦民辨治强直性脊柱炎经验探微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进行性炎症疾病,其累及器官广泛,多累及脊柱、骶髂关节、骨突、周围软组织和外周关节,严重者可引起脊柱畸形,各年龄均可发病.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现代人精神压力增大,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也逐渐增多.李彦民主任医师从医近50年,对强直性脊柱炎诊治有独特见解.李彦民认为,强直性脊柱炎的致病因素以寒湿为患,具体发病部位在筋、骨,临床辨证时应"脏腑重肝肾,外邪重寒湿",诊断要坚持"痛强兼顾、肝肾同治"原则,采用通络除痹法、养血柔肝法、补肾通督法、舒筋活络法治疗本病,四种治法单独或联合使用,从而达到内外兼治、通络除痹的目的.总结李彦民临床辨证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为本病治疗提供具体用药思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褚玉霞从调和气血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7/27
基于"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理论,褚玉霞教授认为,血瘀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理基础,为发病之标.气的失常贯穿该病始终,为发病之本.两者失衡,日久结于胞宫发为本病.褚玉霞教授谨守病机,治疗时提倡诸法通治、攻补兼施,以益气养血、化瘀消癥为主要治法,辅以疏肝、柔肝、益肾;并根据胞宫藏泄的特点,分期论治,非经期自拟丹莪消癥方重养正攻积,经期自拟潮舒煎重通荡瘀滞.用药层次分明,以期气血两和,症状缓解,癥瘕得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基于"筋骨平衡"理论探讨慢性踝关节不稳的临床诊治
编辑人员丨2024/3/30
慢性踝关节不稳多因对急性踝关节扭伤的诊治不当而逐渐形成,主要临床表现为站立稍久或行走稍多时踝关节酸痛、肿胀、无力,可出现习惯性踝关节扭伤,属于中医学"伤筋"病范畴,主要病机为肝肾亏虚、气滞血瘀.中医药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类疾病优势明显,即以"筋骨平衡"的思想为指导,采取清宫正骨"摇拔戳"手法调理筋骨,"苏红汤"中药熏洗局部直达病所,内服中药以补气活血、养血柔肝、补肾益精等为法,标本兼顾,内外同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基于复杂网络分析吴力群治疗抽动障碍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探究吴力群教授治疗小儿抽动障碍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吴力群教授2016年9月-2022年10月诊治抽动障碍患儿病案,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Statistics 23进行频数统计,使用Liquorice软件进行多尺度骨干网络分析及多层核心网络分析,总结用药规律.结果 共纳入病案709则,涉及处方834首,中药203味.药物类别多为补虚药、清热药、平肝熄风药,药性以温、寒、平性为主,归经多归肺经、肝经、脾经.复杂网络分析显示核心处方由当归、白芍、川芎、党参、等20味中药组成,得到30组常用药对,以及不同症状及共患病常用药物.结论 吴力群教授治疗小儿抽动障碍重在从"肝风"论治,疏散外风截断病程,平肝潜阳以熄内风,并重视调达肝气,滋阴柔肝,养血熄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基于数据挖掘的张允岭治疗头痛用药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张允岭教授治疗头痛的用药规律进行研究,为头痛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方法 收集2017年9月-2020年12月张允岭教授治疗头痛的门诊中药处方数据,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2.3.5对筛选出的中药处方进行药物频次统计、性味归经统计、药物功效统计、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数据挖掘研究.结果 通过收集与筛选,共纳入符合标准的中药处方332首,涉及中药178味,药物总频次为5 380.使用频次前10位药物分别为川芎、白芍、白术、龟甲、竹茹、甘草、黄芪、豆蔻、法半夏、远志.药物药性以温、平、微寒为主,药味以甘、辛、苦为主,归经以肝经、肺经、脾经为主.药物功效以祛风止痛、平抑肝阳、活血行气、清心除烦、清热解毒、柔肝止痛等使用频次较高.药物关联有"白术-川芎""龟甲-白芍""甘草-白芍""龟甲-川芎""竹茹-川芎"等.药物聚类可将使用频次≥60的32味高频中药聚成6类.复杂网络分析筛选出治疗头痛的核心组方为:川芎、白芍、白术、竹茹、法半夏、龟甲、黄芪、豆蔻、甘草.结论 张允岭教授认为,头痛病机本虚标实,气血亏虚、脑络失养为本,痰湿瘀滞、风邪扰动、脑络闭阻为标,病位与五脏相关,牵涉胃腑,治疗应注重补虚泻实,表里分治,标本兼顾,常用祛风止痛、活血止痛、缓急止痛、祛痰化湿、益气健脾、养血滋阴、化湿和胃、解郁除烦之品,可为头痛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调肝通脑法"在缺血性中风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1/20
从肝与脑在功能位置、经络循行、生理功能等3个方面的联系来阐释"肝脑相维"的内涵.肝脑相通以维系元神之机,"肝脑相维"主导缺血性中风的发生发展过程,同时脑络瘀滞或不通贯穿缺血性中风病理变化的始终.提出了治疗缺血性中风的"调肝通脑法",通过调理肝气以通脑络,或滋阴柔肝,或化痰清肝,或息风平肝,或养血补肝.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经方当归芍药散的历史沿革及现代临床应用概况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当归芍药散作为调和肝脾的经典古方,具有养血柔肝、健脾渗湿、缓急止痛的作用.目前关于当归芍药散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临床疗效上,关于其用法用量、适用证候等方面尚无定论,并且缺乏反映该方历史沿革的综述性文献.本文通过查阅及分析古今医籍文献,从方源考证、药味剂量、制法服法、历代医家方义分析、主治病证、现代临床应用等方面对当归芍药散进行整理分析,查证该方出自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汉今换算后为当归30 g、白芍160 g、茯苓40 g、白术 40 g、泽泻 80 g、川芎 30 g,上六味杵为散,每次1g,米酒调和,每日3 次.古籍记载此方常被用于治疗妊娠腹痛、心下急满,下痢,气血亏虚型晕厥、肢体肿胀等证;现代临床除广泛应用于妇科疾病外,还可用于治疗消化系疾病、肾系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且疗效显著,并且有望被用于防治宫颈癌.本文旨在明悉当归芍药散的古法用药及现代临床应用,以期在两者间建立桥梁,为该经方现代临床应用提供精准定位,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