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公立医院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实践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对上海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Antimicrobial Stewardship,AMS)开展情况进行典型案例调查和要素分析,总结AMS实践过程中的经验,为AMS进一步推广和落实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目的抽样,选择上海市7家典型医院作为样本,邀请AMS关键知情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基于AMS核心要素理论,运用主题分析法,对AMS实施情况及优秀实践经验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样本医院在AMS领导力支持和问责机制方面卓有成效,而在培训、跟踪及报告方面有待提升.部分医院在常规干预方案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学科优势,积极拓展AMS行动,结合外部监管和内部评价等控制措施,逐步形成了符合机构特色的AMS策略,院内抗菌药物相关指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在AMS后续推进中,医疗机构可在夯实自身治理架构和常规干预方案的基础上,借鉴优秀经验,选择因地制宜的AMS策略.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大对AMS信息系统和人力资源的投入,保障AMS落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和随机森林模型的北京市子宫平滑肌瘤患者住院费用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北京市DRG试点医院与非DRG试点医院的子宫平滑肌瘤患者住院费用内部结构和影响因素,为下一阶段公立医院改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北京市5家DRG试点医院和124家非DRG试点医院2015-2021年的统计报表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研究各明细费用与例均总费用的关联程度,运用随机森林模型分析住院患者例均总费用的影响因素.结果:灰色关联分析结果显示,DRG试点医院组和非DRG试点医院组中与住院患者费用关联度最高的分别是例均手术费和例均药品费,关联度最低的均是例均检查费.随机森林模型分析结果显示,DRG试点医院组中住院患者费用影响因素重要性排名前2位是耗占比和平均住院日,非DRG试点医院组的平均住院日、手术治疗费用占比和耗占比的重要性高于其他因素.结论:DRG付费有利于优化子宫平滑肌瘤住院患者的费用结构,平均住院日、耗占比和手术治疗费用占比是影响子宫平滑肌瘤住院患者费用的重要因素,公立医院未来仍需继续优化费用结构,"节流"与"开源"并重,利用DRG付费及其配套措施提升医疗服务效率,在全流程、各环节加强耗材治理和赋能医院与医务人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信息化平台的公立医院党委会议议事规则运行实践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坚持和加强党对公立医院的全面领导是保证公立医院公益性和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建立健全医院内部管理机构、管理制度、议事规则及办事制度,不断规范内部治理结构和权力运行的规则,是落实医院党委对公立医院领导的重要保障。本研究通过搭建办公自动化平台并基于此建立公立医院党委会议议事规则运行体系,将议题确定、会议召开、决议执行、监督检查等环节形成闭环管理,实现决策程序的可控制、可反馈与可追溯,既确保决策过程科学、规范,又依据公立医院运行特点确保决策效率,帮助医院管理者通过信息化平台对决策执行过程进行持续跟踪、动态管理,并能够及时发现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调整措施,可为其他公立医院党委提高议事效率和质量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COSO-ERM框架的公立医院采购业务风险管理探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在公立医院探索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提升采购业务风险管理既是提高医院运营效率和治理效果的内在需要,也是现阶段外部监管的重点。作者结合工作实践和对北京市属公立医院相关人员的深度访谈,分析北京市属公立医院的采购业务风险管理现状,发现存在采购业务风险管理内部环境尚未形成、风险控制活动未能满足风险管理要求、信息沟通机制尚待完善、内部监督不到位等问题。然后基于2017年发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战略与绩效》框架(COSO-ERM),分别从治理和文化、战略和目标设定、绩效、审阅和修订,以及信息、沟通和报告5个方面提出优化采购业务风险管理的建议。可通过调整优化采购业务组织架构,形成三道防线的风险防控协同,打造良好的风险管理内部环境;基于风险考量制定采购战略规划和采购业务目标,完成对风险偏好的有效传导;梳理确定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并形成风险清单,采用定性和定量方法评估风险影响程度,科学选择合适的风险应对策略;通过加强多角度监控,动态审视采购风险和绩效,改进采购风险策略;优化信息化管理系统,强化信息沟通与共享,建立有效的报告机制,增强风险管理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医疗保障基金飞行检查的趋势和发现问题分析及其对医院管理的启示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医疗保障基金的合理使用对于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基金监管呈法治化、常态化、专业化、规范化态势,飞行检查工作将成为常态。作者系统分析了医疗保障基金飞行检查的3个主要趋势特征,即力度逐渐加大、手段不断创新、后果愈加严重,并从结果表现形式、严重程度、归属范围、有无主观意愿和监管筛查思路5个维度梳理飞行检查中暴露的问题;从合规意识、组织体系、精细管理和日常监管4个方面出发,探索医疗保障基金飞行检查对于医院管理的启示,提出公立医院应转换角色与站位,健全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在政策理解、制度制定、流程设计、信息支撑、数据治理、监管落实、人员培训和绩效配套方面做到精细管理"八个到位",同时应将医院内部模拟飞行检查作为常态化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公共卫生风险治理视角下医院传染病防控政策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我国医院传染病防控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为优化医院传染病防控政策制定,提升传染病公共卫生风险治理能力提供参考。方法:以"医院""传染病""公共卫生""风险管理"等为关键词,在国务院、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检索2017年10月至2023年12月印发的医院传染病防控相关政策文件。基于传染病公共卫生风险治理角度,从政策工具(供给型、需求型、环境型)、政策客体(内部客体包括医院、医务工作者,外部客体包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风险管理生命周期(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管理效果评价)3个维度,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结果:共纳入98份医院传染病防控相关政策,总计获得539条编码,其中供给型、需求型和环境型政策工具分别有134、179和226条,针对医院、医务工作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分别有239、25、24、26和225条,在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效果评价阶段分别有117、34、326和62条。三维交叉分析发现,风险识别阶段多通过环境型政策工具强化医院(29/117)和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责任(23/117);风险评估阶段采用的主要是针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需求型政策工具(6/34);风险控制阶段利用3类政策工具对各政策客体均提出了要求;风险管理效果评价阶段主要是以环境型政策工具规范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主体责任(33/62),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工作者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中均无体现。结论:我国的医院传染病防控政策中,各类政策工具及风险管理各阶段的政策设计运用均存在差异,政策客体的责任分工尚需优化。政策制定者应合理运用政策工具,从公共卫生治理的角度强化对传染病风险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政策覆盖,明确各类政策客体的责任分工,提高医院的传染病公共卫生风险治理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长三角跨区域松散型医疗联合体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跨区域松散型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是当前长江三角洲区域(以下简称长三角)医疗服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本研究采用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从理想化政策、政策执行机构、政策目标群体和政策执行环境4个维度,分析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背景下,以上海市三级公立医院为牵头单位,江苏、浙江和安徽3个省份的医疗机构为成员单位组建的跨区域松散型医联体的发展困境。经分析,跨区域松散型医联体发展政策尚未明确医联体组织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实施路径,医联体法人治理结构不成熟;政策执行机构在专项资金支撑和相关配套政策制定方面相对滞后;政策目标群体的参与度不足及其激励机制不完善;政策执行环境存在各地医疗卫生服务规章制度不统一,各地政府卫生筹资能力不同,医疗机构管理理念协同性不足,以及信息系统缺乏统一标准等问题。基于上述困境,本研究提出应加强跨区域松散型医联体发展规划布局,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强化政府主体责任,提高政策执行能力;完善跨区域松散型医联体内部合作运行机制,提升目标群体认同感;优化政策执行环境,落实各项支持措施,为进一步推动长三角优质医疗资源的协同发展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主题框架分析法的福建省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监管现状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下简称紧密型医共体)的监管现状与存在问题,为完善紧密型医共体监管体系提供借鉴。方法:2022年3—5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福建省的紧密型医共体作为研究现场,对其所属的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及医保部门的工作人员、总医院院长、乡镇卫生院院长和职能科室负责人进行关键人物访谈,访谈内容主要包括紧密医共体监管主体、监管措施与内容、监管效果、监管薄弱环节以及如何完善内部与外部监管机制等;利用主题框架分析法分析访谈资料,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选取5家紧密型医共体的23人进行关键人物访谈。最终形成的紧密型医共体监管主题框架包括监管主体、监管内容、监管措施、监管实效和现存问题5个总主题,涵盖14个一级指标和52个二级指标,监管主体以政府部门为主(15次),监管内容聚焦于医疗资源(10次),监管措施围绕具体制度(4次)、具体活动(4次)与考核评价(4次)展开,监管实效表现为当前的监管力度较强(5次),现存问题主要是政府监管存在不足(12次)、社会力量监督困难(11次)和内部治理遇到阻碍(5次)。结论:应通过完善政府监管机制、重视社会力量监督与实现内部有效治理,优化紧密型医共体监管体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公立中医医疗机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云模型评价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实现我国公立中医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探讨设计具备可行性和适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云模型评价。方法:运用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构建公立中医医疗机构评价指标体系及计算指标权重,然后运用云模型理论对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构建的中医医疗机构指标体系由含5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的"外部治理"模块和包含9个一级指标62个二级指标的"内部管理"模块构成。该指标体系的云模型为(4.608,1.022,0.151),云图等级在"很好"范围内。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指标体系相对客观、科学、合理,在保证评价结果准确性和可信性的同时也增加了评价信息,对促进公立中医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我国公立医院党管内部审计实现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坚持和加强党对公立医院的全面领导是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保障。公立医院如何全面加强党领导内部审计,提升内部审计治理效能,从而发挥内部审计有效促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作者分析了我国公立医院党管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其现实动因,构建了党管内部审计的机制框架,从设立党委审计委员会以强化党管内部审计顶层设计、联动三大审计以发挥党管内部审计监督合力、落实八大重构以实现党管内部审计闭环治理3个方面分析并提出党管内部审计的实现路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