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声诊断免疫球蛋白轻链型心脏淀粉样变2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病例1 男,54岁.因无明显诱因呼吸困难伴胸闷20d,不伴撕裂样疼痛、畏寒发热、腹痛腹泻及意识尚失等.于外院诊断为"肺炎,冠心病,心力衰竭",经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后1周无明显缓解来我院就诊.心电图:窦性心律,肢体导联低电压,ST-T段改变.冠状动脉造影示: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未见狭窄及阻塞,右冠近段可见粥样斑块,未见狭窄,中远段未见明显狭窄;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房增大,左心室壁增厚(图1A),二尖瓣叶及房间隔稍增厚(图1B~C),左心室壁运动欠协调(心尖运动尚可)(图1G),左心室限制型舒张功能障碍(图1D~F),心包腔少量积液(图1A);主动脉瓣二叶畸形,卵圆孔未闭;考虑心脏淀粉样变可能.心脏MRI示:心脏淀粉样变性,左心室壁心内膜下弥漫性延迟强化.尿液Ig轻链定量为λ型 M 蛋白,Lambda U:56.2 mg/L,Kappa U:54.3 mg/L;皮下脂肪活检示:刚果红染色阳性,骨髓穿刺活检示:浆细胞骨髓瘤(图1H).诊断:轻链型心脏淀粉样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儿童冠状动脉不适窦起源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冠状动脉不适窦起源(anomalous aortic origin of a coronary artery,AAOCA)是一种罕见的冠状动脉先天发育畸形,属于冠状动脉起源异常,指冠状动脉异位开口于对侧冠状动脉窦。该病临床表现隐匿,不同类型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异常起源的冠状动脉走行于主肺动脉间(合并壁内段走行),可导致运动诱发的心绞痛、晕厥,甚至猝死。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能清晰显示冠状动脉起源位置及走行,是诊断的有效手段。有心肌缺血证据及潜在风险时,推荐手术矫正治疗,术后远期预后好。AAOCA为罕见病,发病率低,医师诊治经验有限,但高危型潜在危险性高,早期诊治有重要临床意义。该文对AAOCA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提高儿科医师对AAOCA的认识,减少误诊漏诊以及由此造成的儿童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高危冠状动脉异常主动脉起源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高危冠状动脉异常主动脉起源(AAOCA)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3年7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接受外科手术的24例高危AAOCA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8例,女性6例,手术时年龄[ M(IQR)]13(26)岁(范围:0.3~57.0岁)。超声心动图和心脏CT检查确诊AAOCA,均走行于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且合并狭窄。右冠状动脉起自左冠状窦15例,左冠状动脉起自右冠状窦6例,单一冠状动脉畸形3例。3例患者无明显相关症状,其中2例运动负荷试验阳性;21例患者有反复运动后胸闷、胸痛、晕厥等病史,其中3例患者出现运动后晕厥进行了心肺复苏。首次超声心动图提示冠状动脉异常的发现率为37.5%(9/24)。 结果:24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治疗,包括异常冠状动脉去顶手术23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其中5例患者同期完成其他心内畸形矫治手术。单纯AAOCA手术患者术中心肺转流时间(111.6±60.6)min(范围:62~213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57.6±25.3)min(范围:35~129 min)。术后院内30 d无死亡,无手术相关合并症。1例术前体外膜肺氧合持续辅助急诊手术患者术后出现肢端缺血坏死、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随访2.2(3.3)年(范围:1个月至7.2年),1例既往诊断冠心病行介入治疗患者术后症状明显减轻,其他出院患者无任何相关症状。结论:高危AAOCA的超声心动图初诊确诊率仍然较低,但心血管意外风险很高。对于运动相关的胸痛等症状应注意排查AAOCA,尤其是青少年。运动负荷试验可以有助于评估无症状AAOCA的心血管风险。外科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外科手术治疗残留起搏导线导致的深部胸骨切口感染78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胸大肌肌瓣翻转手术治疗残留心外膜起搏导线导致的胸骨感染临床效果,总结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8年12月期间78例心脏手术后残留的心外膜起搏导线导致深部切口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7例,女31例;年龄3~72岁。手术类型包括瓣膜手术38例(包括主动脉瓣成形术18例,主动脉瓣置换术9例,双瓣膜置换手术11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4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26例(包括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0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1例,复杂畸形手术5例)。患者均因心脏起搏导线未完整拔除导致胸骨切口感染,采用胸大肌肌瓣翻转手术方式治疗。处理时间为开胸心脏术后15年32例,1年内46例。结果:全组无死亡。伤口Ⅰ期愈合70例,Ⅱ期愈合5例,再次手术治疗后痊愈3例。随访71例患者1年,伤口感染均无复发。结论:胸大肌肌瓣翻转手术治疗心脏术后残留心外膜起搏导线导致的胸部切口感染,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小儿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外科矫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总结小儿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LCAPA)的外科矫治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5年2月—2020年10月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9例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小儿ALCAPA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例、女7例,年龄0.2~12.3岁(中位年龄1.7岁),体质量5.7~44.3 kg(中位体质量11.6 kg)。患者采取个体化手术策略(肺动脉内隧道技术、主动脉壁和带蒂肺动脉壁缝合、带蒂直接移载、左主干开口成形术)恢复双源冠状动脉供血,其中4例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观察指标:监测患儿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二尖瓣反流程度,并比较其在术前、术后早期、末次随访时的变化。结果:全组患儿均手术顺利,无死亡。2例重症婴儿术后延迟关胸6 d和9 d。9例患儿出院后获随访1个月~4.5年,均未出现心绞痛或心力衰竭症状。患儿术后早期与术前LVEF分别为62.1%(39.0%,63.5%)和59.0%(40.0%,6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14.00, P=1.000);末次随访LVEF为64.0%(60.5%,67.5%),较术后早期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6.50, P=0.034)。术后早期二尖瓣反流与术前、末次随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Z=1.13、1.41, P=0.257、0.157)。 结论:对于小儿ALCAPA采用个性化外科矫治手术可以获得满意的近中期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儿童Loeys Dietz综合征行Bentall手术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对1例生长发育迟缓、全身多发畸形Loeys Dietz综合征(LDS)患儿的临床资料、随访数据及遗传学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男,3岁3个月,不完全腭裂,双手中指痉挛,疝气,膝关节过伸,心脏彩超示主动脉窦部、升主动脉内径扩张,主动脉瓣中度返流。遗传性心血管基因测序分析提示: TGFβR2基因有一个杂合突变,为错义突变。根据基因检测结果,结合患儿临床特征性表型,诊断为LDS 2型。患儿3岁3个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行"主动脉瓣,升主动脉置换术(Bentall)+冠状动脉延长移植(Cabrol)术",术后恢复良好。本例为我国目前报道的接受Bentall手术治疗的最小患儿。LDS累及全身结缔组织和器官,全身动脉尤其是大动脉受累严重、进展速度快。基因检测与临床症状相结合对LDS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超声心动图是监测儿童LDS心血管病变进展的重要手段,对手术方式、手术时机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4岁以下儿童采用Bentall手术也可取得良好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患儿300例动脉调转术后结果及随访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总结分析300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患儿动脉调转术的诊治经验及随访结果。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收集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完成动脉调转术治疗的300例TGA患儿的临床资料。男236例,女64例;年龄(23.8±39.2) d,体质量(3.5±0.8) kg。合并室间隔缺损的TGA(TGA/VSD)128例(42.7%),室间隔完整的TGA(TGA/IVS)172例(57.3%)。冠状动脉正常193例(64.3%),合并冠状动脉畸形107例(35.7%),其中术中探查发现壁内走行的冠状动脉21例(7.0%),单支冠状动脉17例(5.7%)。本研究计量资料为非正态分布,采用 Mann- Whitney 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或 Fisher′ s确切概率法,总体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分析,组间比较采用 Log Rank检验。 结果:患儿均完成手术。在出生3周内手术的TGA/IVS患儿占73.3%,在出生3个月内手术的TGA/VSD患儿占85.9%。体外循环时间(193±68)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22±39) min。围术期死亡25例(8.3%)。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30例;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永久起搏器1例。出院后成功随访254例,随访时间1个月~10年(中位随访时间4.3年),随访期间死亡3例,均为单支冠状动脉。5年、10年生存率均为90.7%。肺动脉狭窄49例(49/254例,19.3%),主动脉瓣返流66例(66/254例,26.0%),肺动脉瓣返流47例(47/254例,18.5%),主动脉吻合口狭窄4例(4/254例,1.6%)。21例(21/254例,8.3%)患儿需要再次干预,4例拒绝再次干预,实际干预17例(17/254例,6.7%),共18次干预,其中肺动脉狭窄矫治术12次,经皮介入治疗肺动脉狭窄4次,主动脉吻合口狭窄矫治术1次,更换永久起搏器1例。结论:动脉调转术是治疗TGA的最有效方法,其远期随访结果令人满意,远期再手术风险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心大静脉异常引流28例CT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心大静脉异常引流的CT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07年5月—2018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放射科53 185例行心脏CT检查资料中。纳入心大静脉异常引流的患者28例,其中男12例、女16例,年龄25~79岁。患者均采用德国西门子双源CT进行扫描,对CT扫描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在CT重建图像上观察心大静脉的走行及异常引流的位置,测量心大静脉的长度,心大静脉异常引流汇入上腔静脉处(汇入点)和左心房入口处(入口处)的直径及CT值,以及冠状静脉窦的直径;观察有无合并心脏畸形。结果:28例患者中,心大静脉引流入上腔静脉19例,引流入心房9例(左心房7例、右心房2例)。心大静脉引流入上腔静脉19例患者,心大静脉的长度为17~26 mm,汇入点距离上腔静脉左心房入口处的距离为1~8 mm,汇入点的直径为2.5~4 mm,入口处的CT值为20~60 HU,冠状静脉窦的直径为2.5~5 mm;其中合并的心脏畸形包括室间隔膜部缺损1例。心大静脉异常引流入心房9例患者,其中引流入左心房前壁者6例、右心房顶部靠近房间隔处2例、左心房左侧壁者1例;心大静脉的长度为15~36 mm,入口处的直径为2.8~4.5 mm,入口处的CT值为400~600 HU,冠状静脉窦的直径为2.5~5 mm;其中合并心脏畸形包括无顶冠状静脉窦2例、卵圆孔未闭1例、冠状动脉瘘1例、右室双出口1例。结论:心脏CT检查是发现心大静脉异常引流的有效方法,多种后处理技术相结合可避免漏诊和误诊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儿童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畸形37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畸形的临床特点,总结其诊断、治疗及预后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8年9月在北京儿童医院心脏外科就诊的所有单纯的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患儿临床资料。共37例患儿纳入研究,其中女15例,男22例;所有患儿均经超声心动图及心脏增强CT检查确诊,诊断时年龄为(15.5±20.5)个月,范围为1个月14 d至6岁7个月。37例患儿中,有10例放弃治疗离院,余27例均接受了积极治疗。27例接受治疗的患儿中,19例冠状动脉侧支循环为成人型,8例为婴儿型;1例术前突发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26例接受了手术治疗。26例手术患儿中,仅1例二尖瓣无反流,余25例均存在反流,且其中1例同时合并左心室室壁瘤。对所有离院或出院患儿进行随访,分析影响患儿术后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26例手术患儿中,术后在院死亡3例,其余23例痊愈出院后存活良好。10例放弃治疗离院患儿中,除1例因左、右冠状动脉之间存在丰富侧支血管存活至今,其余9例均于离院后1年内死亡。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射血分数、术前左心室后壁运动幅度、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侧支循环为婴儿型是导致患儿术后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射血分数、侧支循环为婴儿型、合并室壁瘤是导致患儿术后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结论:超声心动图和心脏增强CT检查是诊断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畸形较为良好的影像学方法,手术是该疾病唯一的治疗手段。诊断明确应及早行手术治疗,手术重建双冠状动脉系统后可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完全性大动脉错位动脉调转术单中心经验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中心完全性大动脉错位(TGA)行动脉调转手术的疗效,探讨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0月至2017年12月确诊完全性大动脉错位并行动脉调转手术的381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解剖诊断、手术年龄、术前状态、是否合并冠状动脉畸形、是否合并主动脉弓病变等情况,分析手术死亡及再干预的相关因素。结果:全组死亡17例(4.5%),再干预14例(3.7%)。随时间推移,每百例手术死亡比例明显下降,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5)。早期手术不增加手术死亡风险,但急诊手术组死亡比例高于非急诊手术组;合并冠状动脉异常组死亡比例显著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与TGA/室间隔缺损组及TGA/室间隔完整组相比,右心室双出口-TB组合并主动脉弓异常更多见,且合并主动脉弓异常者较无主动脉弓异常者死亡风险显著增加。全组14例因肺动脉瓣及瓣上狭窄、主动脉弓缩窄、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新主动脉瓣反流等因素再干预,术后死亡1例,中远期随访无冠状动脉相关再干预及死亡。 结论:完全性大动脉错位早诊早治的效果良好;术前患儿状态可影响手术结果;手术死亡比例增加与冠状动脉畸形、DORV-TB合并主动脉弓异常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