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神分裂症社会动机损伤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社会动机损伤是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主要表现之一。本文从不同动机成分的角度探讨精神分裂症社会动机的损伤特征。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奖赏学习、愉快体验和决策努力分配等多个成分的社会动机损伤,涉及社会交互神经环路的多个脑区功能异常,如扣带回、背外侧前额叶、纹状体等。未来研究可考虑开发新型任务范式并结合多学科技术来深入探索精神分裂症社会动机异常的神经机制,为发展针对阴性症状的临床干预策略提供更多证据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rs-fNIRS同步尿动力学监测的OAB患者前额叶内部功能连接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检测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患者前额叶皮层(PFC)内部功能连接(FC)的异常情况,探讨OAB的中枢发病机制。方法:2020年8—12月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OAB患者(OAB组)和同期健康受试者(HC组)进行研究。OAB组纳入标准:符合国际尿控协会(ICS)OAB诊断标准,症状持续时间≥3个月;排除标准:有其他引起下尿路症状的明确原因(如反复泌尿系感染、膀胱结石、膀胱肿瘤、外科手术史、前列腺增生、神经系统疾病等),尿潴留(残余尿量>150 ml),妊娠或哺乳期,各系统重大疾病(如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存在认知障碍不能配合者。HC组纳入标准:无下尿路症状,记录3 d排尿日记(每次排尿量200~400 ml),24 h排尿量1500~3000 ml,24 h排尿次数<8次,夜尿次数≤1次,无漏尿;排除标准:有神经系统及泌尿系统相关疾病,全身各系统重大疾病(如心脏病、肿瘤、糖尿病及呼吸系统疾病),口服药物或尿路感染引起的膀胱功能障碍,妊娠期或月经期。对所有受试者进行前额静息态近红外光谱脑功能成像(rs-fNIRS)扫描同步尿动力学监测,分别在膀胱空虚状态和强烈尿意/尿动力学检查提示逼尿肌过度活动(DO)时进行两次rs-fNIRS扫描。计算22个通道时间序列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 r值)做为脑功能连接(FC)值,得到每例受试者的22×22 FC矩阵。比较HC组膀胱空虚与强烈尿意时的FC值差异,以及HC组与OAB组FC值的差异。 结果:本研究OAB组纳入7例患者,男1例,女6例;平均年龄(47.6±16.0)岁;均为右利手;受教育年限(11.9±3.2)年;3 d排尿日记中24 h排尿次数11(9~21)次,次均排尿量(172.6±83.4)ml,24h尿失禁次数1(0~5.3)次,24 h尿急次数7(4~20)次,残余尿量<10 ml;OABSS 10(8~12)分;尿动力检查中初感尿意膀胱容量(127.7±52.4)ml,最大膀胱测压容量(192.0±93.8)ml,储尿期最大逼尿肌压力32(17~95)cmH 2O(1 cmH 2O=0.098 kPa);第2次扫描时尿急程度评分(8.1±0.7)分。HC组纳入13例健康人,男3例,女10例;平均年龄(49.9±9.2)岁;均为右利手;受教育年限(10.4±3.4)年;3 d排尿日记中24 h排尿次数6(5~7)次,次均排尿量(373.5±41.7)ml,24 h尿失禁次数0次,24 h尿急次数0次,残余尿量<10 ml;OABSS 0分;尿动力检查初感尿意膀胱容量(209.9±44.1)ml,最大膀胱测压容量(432.6±76.5)ml,储尿期最大逼尿肌压力5(2~13)cmH 2O;第2次扫描时尿急程度评分(7.9±0.9)分。两组的年龄、性别、教育年限、利手、第2次扫描时尿急程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OAB组的OABSS、3 d排尿日记参数(排尿次数/24h、尿失禁次数/24h、尿急次数/24h)和储尿期最大逼尿肌压力均显著大于H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OAB组的次均排尿量、初感尿意膀胱容量和最大膀胱测压容量均显著小于H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在膀胱充盈至强烈尿意过程中,HC组尿动力学监测显示逼尿肌压力平稳,未出现DO,OAB组6例出现DO。与膀胱空虚状态相比,HC组强烈尿意时PFC内部的FC显著增强的范围涉及5个Brodmann脑区(BA)和13条边,分别为BA9[左侧背外侧前额叶(DLPFC)和右侧DLPFC]、BA10(左侧额极和右侧额极)、BA44(左侧布洛卡区岛盖部)、BA45(左侧三角部)、BA46(左侧DLPFC:);FC显著减弱的区域涉及3个BA和2条边,分别为BA9(左侧DLPFC)、BA10(左侧额极和右侧额极)、BA46(右侧DLPFC)。膀胱空虚状态下,OAB组和HC组间PFC内部的F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强烈尿意状态下,OAB组PFC内部的FC矩阵有显著异常( P<0.05)。与HC组相比,OAB组PFC内部的FC显著增强的范围涉及4个BA和4条边,分别为BA9(右侧DLPFC和左侧DLPFC)、BA10(右侧额极)、BA45(左侧三角部)、BA46(右侧DLPFC);FC显著减弱的区域涉及3个BA和4条边,分别为BA9(右侧DLPFC和左侧DLPFC)、BA10(左侧额极)和BA46(左侧DLPFC)。 结论:OAB患者的PFC内部的FC与健康人群相比有显著异常,这可能引起PFC内部功能"协同失调",导致额叶功能障碍,累及感觉整合、动机驱动、情绪控制以及决策是否排尿等方面,从而导致尿控功能障碍,表现为尿急、尿频甚至急迫性尿失禁等OAB的典型临床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保护动机理论用于胃癌根治术患者呼吸训练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将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呼吸功能训练应用于胃癌根治术患者的效果疲乏、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式,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实施胃癌根治术的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实施术后常规健康教育管理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呼吸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流量峰值(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癌因性疲乏量表(Caner Fatigue Scale,CFS)评分、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Strategies Used by People to Promote Healthe,SUPPH)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肺部感染、呼吸困难、肺不张、饮食障碍)差异。结果:干预后,两组肺功能指标均提高,且观察组PEF、FEV1、FEV1/FVC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两组躯体疲乏、情感疲乏、认知疲乏评分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干预后,两组正性态度、自我减压、自我决策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正性态度、自我减压、自我决策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呼吸功能训练可显著胃癌患者术后肺功能及癌因性疲乏,提高其自我管理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产后抑郁风险分级干预方案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构建产后抑郁风险分级干预方案,为产后抑郁风险群体预防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成立研究小组,以信息-动机-行为技巧理论为指导,检索建库至2023年4月国内外与产后抑郁非药物预防性干预有关的文献,采用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估系统Ⅱ和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中心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提取证据,并结合产后抑郁低、高风险产妇半结构化访谈结果构建产后抑郁风险分级干预方案初稿.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对14名专家通过两轮函询,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完善方案相关条目,确定方案终稿.结果 检索筛选出22篇文献,包括指南3篇、证据总结2篇、临床决策2篇、专家共识1篇、系统评价14篇,提取26条最佳证据;针对低、高风险产妇各归纳3个主题.两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66和0.874;第二轮函询各条目重要性评分均值为4.43~5.00分,变异系数为0.00~0.17;两轮函询的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119和0.149(P<0.001).最终形成包含产后抑郁的筛查与评估、信息支持、动机干预、行为技巧干预及干预效果评价5个一级条目,21个二级条目的产后抑郁风险分级干预方案.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产后抑郁风险分级干预方案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可靠性,兼具个性化、综合性和实用性等特点,可为产后抑郁高低风险产妇预防性干预提供实践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进化心理学视角下的生命意义感:心理机制、影响因素及作用(综述)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生命意义感问题日渐受到社会大众和多学科领域的关注,进化心理学观点认为生命意义感作为个体对生命存在目的和意义的理解和感知,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心理机制,与适应性选择、响应本能需求、社会互动与群体适应关系密切.研究通过集成当前的进化心理学理论观点和实证研究成果,从认知、情感和动机3个层面对生命意义感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初步解读,指出三者之间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个体对生命意义的理解体验、行为决策和社会互动模式,并基于此进一步揭示生命意义感保护身心健康、调节人际关系的现实价值和推动人类进化、促进社会发展的进化价值,为生命意义感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新的学科视角.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索内在机制、跨文化比较以及持续关注社会变迁对个体生命意义感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育龄期癌症患者生育力保存决策动机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随着医疗辅助生殖技术的进步,育龄期癌症患者越来越有可能在接受治疗前保留生育能力.文章从育龄期癌症患者生育力保存决策动机的概念、现状、影响因素、干预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务人员促进有生育需求的癌症患者及时转诊,提高患者决策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情景学习理论的虚拟现实技术在不明原因疾病处置教学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探讨基于情景学习理论(situated learning theory,SLT)的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在不明原因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对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2-4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规培的护士 106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模式,观察组采用基于SLT的VR教学模式.干预4周后,比较2组规培护士自主学习能力、心流状态及临床思维能力.结果 (1)2组规培护士干预后自主学习能力总分、任务分析维度、自我监控和调节维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自我动机信念维度和自我评价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组规培护士干预后心流状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2组规培护士干预后临床思维能力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5个站点中,流行病学基础知识、消毒处理、临床决策与健康教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疾病诊断和环境评估2个站点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基于SLT的VR技术对规培护士进行不明原因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教学培训,有利于提高规培护士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理论知识水平,改善学习时心流状态,培养其临床思维能力,为今后规培护士培训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基于COM-B模型晚期肺癌患者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参与度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基于COM-B模型分析晚期肺癌患者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参与度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干预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便利选取317例晚期肺癌患者,采用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参与问卷、预立医疗照护计划问卷、心理韧性量表等进行调查.根据COM-B模型中能力、机会、动机3维度分析晚期肺癌患者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参与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晚期肺癌患者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参与度得分为(67.37±6.14)分.多元线性分层回归分析显示,知晓疾病诊断时间,能力因素中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知识和心理弹性,动机因素中预立医疗照护计划信念、动机、死亡态度(自然接受)、焦虑和抑郁,机会因素中社会支持是晚期肺癌患者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参与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可解释总变异的50.4%.能力因素、动机因素、机会因素的新增解释量分别为18.6%、18.4%、3.4%.结论 晚期肺癌患者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参与度偏低,能力和动机因素的影响较大,机会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医护人员需提高晚期肺癌患者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相关知识和心理弹性水平,激发预立医疗照护计划信念和动机,树立正确的死亡态度,减轻焦虑和抑郁水平,增加社会支持,以提高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参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行为改变动机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5/25
目的 分析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行为改变的动机,为帮助脑卒中患者的血糖控制决策提供支持.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18例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行为改变动机可以被提炼为3个主题:认识到血糖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到血糖管理的不利因素、认识到血糖管理的自我效能感.结论 医务人员可通过增加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知识储备,帮助其发现血糖管理的不利因素,从而增强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内驱力和自我效能感,提升其血糖自我管理能力,最终促进脑卒中患者血糖管理不良行为的改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
基于IMB模型结直肠癌术后居家患者经口营养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以信息-动机-行为模型(information-motivation-behavioral skills model,IMB)模型分类总结结直肠癌术后居家患者经口营养管理的最佳证据.方法 使用计算机系统检索相关数据库和网站,获取与结直肠癌术后居家患者经口营养相关的证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 2023 年 4 月 1 日.由 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价,并基于IMB模型对结直肠癌术后居家患者经口营养的相关证据进行分类汇总.结果 共纳入 18篇文献,临床实践指南 8篇,专家共识 6篇、证据总结 3篇、临床决策 1篇,最终汇总了信息干预、动机干预和行为干预 3个一级主题及营养目标、营养原则等二级主题下的 44条证据.结论 本研究为临床医护人员开展结直肠癌居家患者的经口营养管理提供循证实践依据,也为改善结直肠癌居家患者的营养状态及预后、提升患者生存质量间接给予裨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