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PCOS患者基础LH/FSH比值对治疗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中,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基础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LH/FSH)比值与治疗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2 868例2015年10月至2021年10月间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PCOS患者,其中基础LH/FSH比值>2者为观察组(818例),比值≤2者作为对照组(2 050例)。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1∶2.5)来调节患者的非随机分配。通过单因素分析验证基础LH/FSH比值是否与治疗结局相关。结果:经倾向性评分匹配(1∶2.5)后,观察组(778例)与对照组(2 024例)患者的基线数据均无显著差异( P均>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患者使用促性腺激素总量及持续时间均少于对照组( t=4.989, P<0.001; t=3.267, P=0.001),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高于对照组( χ2=4.938, P=0.026),获卵数和卵裂数均高于对照组( t=-2.305, P=0.021; t=-2.816, P=0.005),但两组优质胚胎数和优质胚胎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 P均>0.05)。观察组患者的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率高于对照组( χ2=17.277, P<0.001)。无论新鲜胚胎移植还是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中,剔除多胎妊娠数据后,观察组患者的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仍显著高于对照组( χ2=9.174, P=0.002; χ2=4.204, P=0.040)。在新鲜胚胎移植周期中,观察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30.30%(20/66)、47.75%(53/111)]和分娩率[分别为30.30%(20/66)、46.85%(52/11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χ2=5.198, P=0.023; χ2=4.695, P=0.030);而在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中,观察组的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9.41%(423/712)、55.04%(1 053/1 913); χ2=7.526, P=0.023]。观察组新鲜胚胎移植周期的临床妊娠率及分娩率均显著低于冻融胚胎移植周期( χ2=21.308, P<0.001; χ2=20.871, P<0.001),对照组则均无显著差异( P均>0.05)。 结论:PCOS患者中基础LH/FSH比值较高者,促排卵后更易发生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更高。全胚胎冷冻后行冻融胚胎移植可获得更好的妊娠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应用自然周期与激素替代疗法行首次冻融胚胎移植的年轻患者临床结局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应用自然周期(natural cycle,NC)与激素替代疗法(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行首次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的<35岁患者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首次FET助孕的年轻不孕症患者4 814例,根据内膜准备方案的不同分为NC组和 HRT组,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法按1∶1的比例匹配两组的基线数据后,比较基线特征、妊娠结局及围产期结局,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影响活产率的混杂因素后,根据窦卵泡计数(antral follicle count,AFC)、移植胚胎数和移植优质胚胎数进一步分层,分别分析NC和HRT对活产率的影响。结果:PSM前,纳入NC组2 131例,HRT组2 683例,两组间的女方年龄、男方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基础卵泡刺激素(basal 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bFSH)、抗苗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AFC、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间的移植优质胚胎数和移植胚胎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PSM后,纳入NC组和HRT组各1 441例,两组患者的女方年龄、男方年龄、BMI等基线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NC组的活产率[50.66%(730/1 441)]和临床妊娠率[60.31%(869/1 441)]显著高于HRT组[44.69%(644/1 441), P=0.001;54.27%(782/1 441), P=0.001],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率NC组[0.34%(3/871)]显著低于HRT组[1.69%(13/769), P=0.006],余各项指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把bFSH、AMH、AFC、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及移植优质胚胎数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矫正混杂因素后,结果显示NC为影响首次FET周期活产的独立保护因素( aOR=1.280,95% CI:1.103~1.486, P=0.001)。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在AFC<11、11~20,移植胚胎数为2及移植优质胚胎数为2的人群中,NC组的活产率[49.03%(151/308),49.09%(349/711),56.38%(442/784),57.85%(350/605)]显著高于HRT组[36.36%(120/330), P=0.001;43.14%(286/663), P=0.027;48.97%(379/774), P=0.003;48.68%(294/604), P=0.001]。 结论:对于年轻FET助孕患者,NC-FET比HRT-FET有更高的活产率和临床妊娠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金凤丸联合长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在冻融胚胎移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金凤丸联合长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在冻融胚胎移植(FE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生殖医学科行FET的2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联合应用金凤丸准备内膜分为金凤丸联合长效GnRH-a组(试验组, n=102)和单纯GnRH-a组(对照组, n=118)。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胚胎复苏率、移植胚胎数、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子宫内膜增殖时间、子宫内膜转化日血清雌二醇水平及子宫内膜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 结果:试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其子宫内膜增殖时间较短[(14.03±3.39) d比(16.40±1.45) d]、子宫内膜转化日血清雌二醇水平较高[(347.67±26.78) ng/L比(259.57±24.78) ng/L]、子宫内膜转化日子宫内膜较厚[(11.89±1.57) mm比(9.69±0.85)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试验组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均较高(32.66%比31.70%;53.92%比50.85%),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年龄、不孕年限、原发不孕比例、抗苗勒管激素(AMH)、窦卵泡计数(AFC)、体质量指数(BMI)、解冻次数、胚胎复苏率、移植胚胎数、多胎妊娠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金凤丸联合长效GnRH-a可以改善FET的妊娠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人工周期冻融单囊胚移植前口服雌激素时间不影响单胎子代出生结局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人工周期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中,孕酮应用前口服雌激素时间对单胎子代出生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行体外受精( 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或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助孕,全胚冷冻第一次行FET周期的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人工周期准备子宫内膜,分析单囊胚移植且分娩单胎子代周期。根据孕酮转化子宫内膜前口服雌激素时间,将所有FET周期分为四组:≤12 d( n=306)、13~15 d( n=620)、16~18 d( n=471)和≥19 d( n=275)。主要观察指标为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发生率,次要观察指标为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巨大儿和大于胎龄儿(large for gestational age,LGA)发生率。 结果:共纳入1 672个单囊胚移植且单胎分娩FET周期。四组间SGA的发生率分别为7.8%(24/306)、4.8%(30/620)、5.7%(27/471)和7.6%(21/2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204)。多元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酮应用前雌激素使用时间不影响单胎子代SGA的发生率(以≤12 d为参照,13~15 d:a OR=1.37,95% CI:0.70~2.70, P=0.361;16~18 d:a OR=0.74,95% CI:0.40~1.36, P=0.336;≥19 d:a OR=0.81,95% CI:0.44~1.49, P=0.501)。四组间新生儿早产率( P=0.204)、低出生体质量( P=0.582)、巨大儿( P=0.201)和LGA( P=0.335)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人工周期FET中,孕酮应用前口服雌激素时间不影响单囊胚移植单胎子代出生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NDP基因变异携带合并未分化结缔组织病及血栓患者通过PGT-M成功助孕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总结Norrie病家系合并女方为未分化结缔组织病及血栓患者通过胚胎植入前单基因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 for monogenic,PGT-M)助孕临床诊疗经验。方法:报道通过生殖遗传、生殖医学、眼科、风湿内科及产科多学科诊疗,对1例 NDP基因第2外显子杂合缺失合并未分化结缔组织病及血栓病的患者进行家系构建、促排取卵、胚胎检测、冻融胚胎移植、羊膜腔穿刺、孕期及围产期监测的临床经过。 结果:该患者成功妊娠并足月分娩1名健康女婴。结论:通过对该夫妇进行多学科诊疗管理,1个周期的PGT-M助孕使患者顺利获得健康的后代,减轻患者的心理和生理负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人工周期孕酮添加后子宫内膜厚度紧缩对冻融卵裂期胚胎移植后妊娠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人工周期孕酮给药后子宫内膜厚度紧缩对冻融卵裂期胚胎移植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5年7月1日至2021年3月1日期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首周期冻融卵裂期胚胎移植的1 173例患者临床资料。将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较孕酮添加日内膜厚度减少≥5%患者定为紧缩组(181例),余患者为未紧缩组(992例)。比较组间的临床妊娠率、持续妊娠率及活产率。结果:紧缩组患者临床妊娠率[36.46%(66/181)]、持续妊娠率[34.25%(62/181)]均低于未紧缩组[48.99%(486/992), P=0.002;42.34%(420/992), P=0.043]。紧缩组活产率[32.66%(59/181)]略低于非紧缩组[39.62%(393/992)],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75)。运用多因素回归模型矫正混杂因素,最终模型结果显示:孕酮添加后内膜厚度紧缩不利于患者获得临床妊娠(a OR=0.578,95% CI:0.412~0.811, P=0.002)以及持续妊娠(a OR=0.685,95% CI:0.485~0.967, P=0.031)。 结论:人工周期冻融卵裂期胚胎移植时,孕酮添加后子宫内膜厚度紧缩不利于患者获得以及维持妊娠。建议行解冻周期卵裂期胚胎移植的患者在孕酮添加后,适时监测子宫内膜厚度变化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卵巢储备功能正常患者应用PPOS与激动剂长方案的每取卵周期累积活产率比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比较激动剂长方案和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progestin-primed ovarian stimulation,PPOS)方案在卵巢储备功能正常患者中的每取卵周期累积活产率。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生殖医学科接受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 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VF/ICSI)助孕的年龄小于40岁且卵巢储备正常(月经周期正常、卵泡刺激素<10 U/L、窦卵泡计数>5)的女性。主要结局指标为促排卵之日起18个月内的累积活产率。 结果:共995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使用PPOS方案509例(PPOS组),激动剂长方案486例(激动剂长方案组)。两组患者的基本特征以及临床和实验室指标基本相似,但PPOS组的不孕年限[3(2,4)年]较激动剂长方案组[3(2,5)年]更短( P=0.015)。激动剂长方案组中有372例(77%)进行了鲜胚移植,获得临床妊娠218例、活产197例。新鲜胚胎每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持续妊娠率和活产率分别为58.6%(218/372)、54.0%(201/372)和53.0%(197/372),而PPOS组没有进行鲜胚移植。在研究期间,PPOS组共进行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662个周期,在激动剂长方案组中共进行257个FET周期。激动剂长方案组FET周期移植周期活产率为42.8%(110/257),显著高于PPOS组[31.1%(206/662), OR=0.727,95% CI:0.607~0.871, P<0.001]。PPOS组在所有FET周期中的胚胎种植率[29.2%(293/1 004)]低于激动剂长方案组[34.5%(157/455), OR=0.846,95% CI:0.721~0.992, P=0.041]。在一个完整的IVF/ICSI周期(包括新鲜胚胎及随后所有冷冻胚胎)后,PPOS组在18个月随访期内的累积活产率[40.5%(206/509)]显著低于激动剂长方案组[63.2%(307/486), OR=0.641,95% CI:0.565~0.726, P<0.001]。与PPOS组相比,激动剂长方案组从促排卵到妊娠和活产的平均时间均显著缩短(均 P<0.001)。在Kaplan-Meier分析中,激动剂长方案组累积持续妊娠达到活产率显著高于PPOS组(long rank检验, P<0.001)。Cox回归分析调整其他混杂因素后显示采用的刺激方案与累积活产率密切相关( OR=1.917,95% CI:1.152~3.190, P=0.012)。 结论:在卵巢储备正常的女性中,采用PPOS方案相比传统的激动剂长方案而言累积活产率更低,达妊娠/活产时间更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激光辅助孵化对冻融胚胎移植的临床结局及母婴安全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在玻璃化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周期中,激光辅助孵化(laser-assisted hatching,LAH)对患者临床结局及母婴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自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玻璃化冷冻后行FET治疗的临床资料。共纳入641个FET周期,根据不同胚龄分为卵裂期移植周期和囊胚移植周期,不同胚龄周期根据复苏后是否行LAH分为LAH组和Non-LAH组(未行LAH)。采用单因素分析分别比较不同胚龄行LAH操作后患者临床妊娠结局和围产期母婴并发症的情况。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控制其他混杂因素,分析LAH对活产率的影响。主要观察指标为活产率。次要观察指标为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多胎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早产率、围产期母体相关并发症、新生儿结局。结果:在卵裂期胚胎移植患者中,LAH组的临床结局与Non-LAH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囊胚移植患者中,LAH组临床妊娠率[71.2%(109/153)]、种植率[61.2%(126/206)]、活产率[66.7%(102/153)]均高于Non-LAH组[56.2%(59/105), P=0.013;46.4%(65/140), P=0.007;48.6%(51/105), P=0.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多胎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早产率等方面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无论是卵裂期移植或是囊胚移植患者行LAH后,在围产期母体相关并发症、新生儿结局等方面与Non-LAH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结果显示LAH对卵裂期胚胎FET患者的活产率无影响,但可提高囊胚FET患者的活产率( OR=2.656,95% CI=1.505~4.689, P=0.001)。 结论:在复苏移植周期中,LAH可以改善囊胚移植患者的临床结局,但无法改善卵裂期移植患者的临床结局;LAH对围产期母婴安全暂未显示有不良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辅助生殖技术受孕双绒毛膜双胎手术减胎与自然减胎活产儿母婴结局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受孕的双绒毛膜双胎手术减胎与自然减胎活产儿母婴结局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队列分析江西省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2014年3月至2021年10月期间共11 050个新鲜/冻融周期双胚胎移植后单胎活产周期的临床资料。患者分为手术减胎组(226例)、自然减胎组(1 506例),同时以单胎妊娠者为对照组(9 318例)。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3组的基本临床资料、母胎并发症及新生儿出生结局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母婴结局的因素。结果:自然减胎组胎膜早破比例为1.4%(21/1 506),手术减胎组为1.3%(3/226),对照组为0.6%(56/9 318),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3),手术减胎组、自然减胎组早产率[17.3%(39/226)、11.6%(175/1 506)]、极早产率[4.0%(9/226)、1.9%(28/1 506)]、低出生体质量儿占比[15.5%(35/226)、8.6%(129/1 506)]、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占比[3.1%(7/226)、1.3%(20/1 506)]、小于胎龄儿发生率[9.3%(21/226)、9.1%(137/1 506)]与对照组[7.7%(721/9 318)、0.9%(86/9 318)、3.9%(367/9 318)、0.5%(45/9 318)、6.0%(560/9 318)]比较,3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手术减胎组早产(a OR=2.37,95% CI:1.64~3.42, P<0.001)、极早产(a OR=4.26,95% CI:2.02~8.97, P=0.001)、低出生体质量(a OR=4.35,95% CI:2.94~6.44, P<0.001)及小于胎龄儿(a OR=1.82,95% CI:1.14~2.92, P=0.013)与自然减胎组(a OR=1.54,95% CI:1.29~1.84, P<0.001;a OR=1.95,95% CI:1.26~3.01, P=0.003;a OR=2.26,95% CI:1.83~2.79, P<0.001;a OR=1.60,95% CI:1.31~1.95, P<0.001)相比风险均更高。3组出生缺陷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ART受孕的双绒毛膜双胎手术减胎及自然减胎活产儿的母胎并发症及子代出生缺陷风险与单胎妊娠近似,胎膜早破比例更高,且手术减胎早产及低出生体质量风险高于自然减胎,不提倡依赖手术减胎对ART受孕双绒毛膜双胎进行补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子宫内膜血流异常是胚胎反复种植失败的相对独立风险因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比较胚胎反复种植失败(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RIF)患者与非RIF患者的超声下子宫内膜血流情况。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选择2019年2月至2019年7月期间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周期助孕的不孕症患者,通过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85例RIF患者及17例非RIF患者子宫内膜有无内膜下血流,比较未检测出内膜血流信号的患者比例,以及子宫内膜血流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和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结果:RIF组和非RIF组相比,超声检测出内膜血流信号的患者比例明显减少[65.88%(56/85)比94.12%(16/17), P=0.020];在能检测出内膜血流信号的患者中,RIF组的PI和RI值明显高于非RIF组(0.895 9±0.182 0比0.779 1±0.271 9, P=0.048;0.575 6±0.078 4比0.511 1±0.130 7, P=0.016);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能否检测到内膜血流是RIF的独立风险因素( P=0.045)。 结论:子宫内膜血流异常可能与RIF有关,可能通过降低内膜对胚胎的容受性从而引起RIF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