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联盟理念构建与实践探索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当前,分级诊疗无疑是医改的重中之重。医联体是推进分级诊疗的重要载体。"专科联盟往往是跨区域的,作为专科就要搞专科的联盟"。专科联盟以专科协作为纽带,形成补位发展模式,横向盘活现有医疗资源,重点提升重大疾病的救治能力。2017年12月22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牵头成立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联盟。本文对目前国内医疗联盟具体实践进行梳理,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加以述评,提出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联盟发展规划,并对实施情况予以总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院外心脏骤停复苏后实现心肺脑复苏患者特征分析探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并探讨院外心脏骤停(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OHCA)实现心肺脑复苏(cardiac 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 CPCR)患者特征。方法:回顾分析无锡市急救中心直属分站2016年12月26日7:45至2022年8月26日7:45出诊OHCA患者的首份心电图、临床特点、院前急救措施及院内回访情况等资料。根据患者出院时的格拉斯哥匹斯堡脑功能分级,分为CPCR组(1~2级)和非CPCR组(3~5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基本情况、复苏时间及复苏后生命体征的差异,探讨实现CPCR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出诊抢救OHCA 6 040例,实施院前抢救3 002例,第一时间心电图为可除颤心律185例,可除颤心律率为6.16%。院前存活293例,院前存活率为9.76%;存活出院170例,存活出院率为5.66%;最终实现CPCR 44例,占存活出院患者的25.88%。CPCR组和非CPCR组在有无第一目击者救治、可除颤心律占比、是否除颤、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ROSC)后疼痛刺激反应、自主呼吸、对光反射、脉氧、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CPCR组在可除颤心律(75.00% vs. 10.44%)、除颤(70.46% vs. 9.24%)、ROSC后有自主呼吸(86.36% vs.17.27%)及脉氧>92%且收缩压>90 mmHg(86.36% vs. 39.76%)等占比明显高于非CPCR组。CPCR组和非CPCR组在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 CA)至医生接诊时间、CA至首次除颤时间、CA至ROSC时间、CA至出院或院内死亡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院前复苏成功最终实现脑复苏的患者具有OHCA至首次医疗接触、首次医疗接触至ROSC时间短、ROSC后院前生命体征管理到位并伴有部分神经功能恢复、同时院内神经功能预后评估充分的特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颅内破裂动脉瘤急诊手术诊疗流程及疗效评价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本研究以神经外科急诊最为常见且最迫切需要紧急手术干预的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为研究对象,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流行及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急诊入院筛查及围手术期管理流程。方法:本研究回顾自疫情暴发以来、我国国内疫情相对集中时期(2020年1至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诊外科救治方面实行的应对管理方案,并通过对比2019年同期及不同防护级别下的急诊动脉瘤患者手术及预后情况,进一步分析在此管理方案下手术开展情况及疗效。结果: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20年1月20日至3月25日急诊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127例,其中42例(33.1%)急诊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经多学科会诊,行急诊开颅动脉瘤夹闭手术。急诊入院对患者开展新冠肺炎流行病学、实验室、影像学筛查,后期增加咽拭子病毒核酸筛查。同期急诊就诊患者中共筛查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9例,未发现筛查假阴性病例。相较去年同期,增加术前筛查后,急诊就诊到急诊开颅手术间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冠流行期间(37±17)h比去年同期(29±12)h; P=0.058]。围手术期不良事件以及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779)。根据筛查分级采取相应的手术及术后管理方案及防护标准。初筛阴性相较于初筛待排除或可疑患者的急诊手术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678)。尽管病毒核酸检测筛查倾向于延长急诊术前等待时间[开展核酸筛查前(36±15)h比开展核酸筛查后(40±20)h, P=0.453],但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术后神经功能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653)。 结论:目前采取的神经外科急诊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新冠肺炎筛查流程及以新冠肺炎筛查风险分级管理为中心的急诊手术围手术期诊疗流程,能够有效筛查出新冠肺炎疑似及确诊病例,杜绝疫情院内传播的前提下,保障患者急诊手术的及时、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国老年颅脑创伤患者基本特征的初步探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初步探讨中国老年颅脑创伤(TBI)患者的基本特征,为临床救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欧洲颅脑创伤疗效比较研究(CENTER-TBI)中国注册中心于2014年12月至2017年8月收集的全国22个省市56家单位共13 627例TBI患者的临床资料。提取其中≥60岁的3 694例TBI患者的基线资料、临床表现、治疗措施、转归、损伤原因及损伤地点等信息。采用美国麻醉协会患者体质分级标准(ASA-PS)对患者进行伤前健康状况评估,采用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对患者的损伤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年龄≥60岁的老年TBI患者占CENTER-TBI中国注册中心全部TBI患者的27.1%(3 694/13 627);其中60~74岁的患者占74.7%(2 760/3 694);67.1%(2 478/3 694)为男性患者。伤前ASA-PS为Ⅰ级和Ⅱ级的患者占89.6%(3 309/3 694)。ISS的中位数(四分位数)为16(10,24)分;轻型(GCS 13~15分)患者占57.4%(2 120/3 694)。其中21.1%(779/3 694)的患者行手术治疗,11.1%(409/3 694)的患者行颅内压监测。92.7%(3 426/3 694)的患者好转出院,7.3%(268/3 694)的患者死亡。损伤原因中,交通伤占46.7%(1 726/3 694),平地跌落伤占27.2%(1 005/3 694),二者在不同年龄段的占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损伤地点中,交通道路占53.3%(1 970/3 694),居家场所占32.4%(1 196/3 694),二者在不同年龄段的占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 结论:中国老年TBI患者占比较高,以60~74岁的患者为主,男性患者多见,绝大部分患者的伤前健康状况良好,多数为轻型TBI患者。中国老年TBI患者的损伤原因及场所主要为交通伤和交通道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经导管动脉内栓塞术与剖腹手术治疗严重肝外伤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比较经导管动脉内栓塞术(TAE)与剖腹手术治疗严重肝外伤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3年12月至2020年6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厦门大学医学院附属东南医院)收治的48例严重肝外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16~75岁[(45.7±6.2)岁]。美国创伤外科学会(AAST)分级Ⅲ级25例,Ⅳ级15例,Ⅴ级8例。患者经扩容、止血等一般救治后,26例行TAE治疗(TAE组),22例行剖腹手术(剖腹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1 d红细胞、血红蛋白、血肌酐水平;术前及术后1,3,7 d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60个月[(17.1±9.1)个月]。TAE组手术时间为(65.7±9.2)min,住院时间为(21.6±6.6)d,显著短于剖腹组的(162.5±28.1)min、(31.5±7.4)d( P<0.05或0.01)。两组术前及术后1 d红细胞、血红蛋白、血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两组术前ALT、A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术后1,3,7 d TAE组血清ALT分别为1 154(884,1 698)U/L、(975.3±400.9)U/L、(403.4±232.9)U/L,显著低于剖腹组的2 053(1 965,2 132)U/L、(1 604.1±188.2)U/L、(915.3±160.5)U/L;AST分别为(1 313.2±542.0)U/L、525(302,971)U/L、174(84,324)U/L,显著低于剖腹组的(1 962.9±245.4)U/L、1 478(1 089,1 677)U/L、837(674,1 006)U/L( P<0.05或0.01)。TAE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9%(7/26),显著低于剖腹组的59.1%(13/22)( P<0.05)。 结论:对于严重肝外伤,TAE较剖腹手术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肝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危重症先天性心脏病孕产妇的临床特点及母儿预后单中心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危重症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孕产妇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母儿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广东省人民医院救治的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危重症先心病孕产妇的临床资料。描述性分析其人口学特点、抢救策略、重症监护情况及母儿结局。结果:(1)共纳入危重症先心病孕产妇132例,包括孕妇128例[孕周(28.0±8.8)周],产妇4例(产后6~32 d),63.6%(84/132)来自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78.0%(103/132)由地市级及以下医院转诊入院,不规律产前检查者占59.1%(78/132)。先心病主要类型为分流型(55.3%,73/132)。改良版WHO(mWHO)风险分级Ⅳ级者占90.9%(120/132)。主要心血管并发症为肺动脉高压(64.4%,85/132)。46.2%(61/132)孕前已确诊先心病,70.5%(93/132)孕前未接受任何治疗。(2)所有危重症先心病孕产妇均接受了产科主导的多学科团队协作诊疗。抢救成功率96.2%(127/132),无严重产科并发症发生。至出院后24 h内死亡率为3.8%(5/132)。16.7%(22/132)接受了妊娠期心脏手术,其中77.3%(17/22)术后继续妊娠至34周后。(3)132例危重症先心病孕产妇的终止妊娠孕周为(30.5±8.6)周,主要方式为剖宫产术(71.2%,94/132)。101例(76.5%,101/132)危重症先心病孕产妇进入围产期(≥孕28周),其中,98例活产(97.0%,98/101),分娩活产儿99例(包括双胎1例)。99例活产儿中,早产儿59例(59.6%)、足月儿40例(40.4%);活产儿出生体重(2 167±698)g。早产、胎儿生长受限、先天性畸形为胎儿的主要并发症。结论:危重症先心病孕产妇主要来自经济、医疗水平欠发达地区;疾病干预晚,存在明确妊娠禁忌仍保留妊娠,致使母儿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增加,医疗资源消耗增加。多学科团队联合积极救治,并在妊娠期行心脏手术可相对改善母儿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分时分级管理实现方舱医院批量新冠感染者高效应急救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基于灾害救援及急诊分诊理论,以四川援长春医疗队执行长春工人体育馆方舱医院(简称长春工体方舱)救援实践为例,介绍如何快速组建医生团队以实现批量患者的高效应急救治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横断面分析和前瞻性观察方法开展研究。横断面分析2022年4月支援长春工体方舱医院的四川医疗队医生的基本情况。工作量为2022年4月3月至28日在长春工体方舱的患者总数。在任务开始时、任务第1周、第3周利用五分评分法反映医生身心状态、压力状态和救援成就感。动静态分时舱内外联动排班和患者分级分区管理方案在方舱运行10 d时完成全部实施,对比方案实施前后医生查房效率和自评分变化,总结救援成绩。结果:承担长春工体方舱医院运维的四川援长春医疗队56名医生来自14家医院12个专业科室。在常规培训及分工基础上,通过动静态分时舱内外联动排班及基于信息化的患者分区分级管理措施的实施,批量患者入舱收治时间从每人(14.64±10.09)min缩短至(6.80±5.10)min( P<0.01),静态查房时段每位医生每小时可查看患者数从(28.50±12.26)人提高到(68.43±19.95)人( P<0.01),共收治患者1 293人,舱区零死亡、零事故、无轻症转重症。35名医生完成连续调查,措施实施前,医生身体状态评分略有下降,方案实施后趋势改善( P<0.01),方案实施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改善( P=0.03)、压力感受自评分降低( P<0.01)、职业成就感自评分提高( P<0.01),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根据方舱批量患者应急救治工作特点,对临时召集的医生团队进行基于舱内外联动机制的动静态分时排班和借助信息化技术的患者分级分区管理有利于提高救治工作效率,减少工作压力和风险暴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美国创伤中心的核心要素及其借鉴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构建以分级救治为主体的创伤中心,并制定了相应的能力建设标准,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美国创伤中心的主要特点体现在创伤救治的核心理念、多学科创伤团队建设、灾难医学救援队(DMAT)建设及创伤学术与科研组织。我国创伤中心及创伤救治体系建设进入了关键时期,笔者对美国创伤中心建设的核心要素进行介绍,为我国创伤中心建设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陕西省不同胎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诊疗状况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调查陕西省不同胎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疾病特点和诊疗状况。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取非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陕西省11家三级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收治的270例RDS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出生胎龄将RDS患儿分为胎龄<34周的早期组175例、胎龄≥34周且<37周的中期组68例和胎龄≥37周的晚期组27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全部病例进行个案回顾,查阅病历填写"RDS调查表"。比较3组患儿的调查表情况,包括基本情况、围生期情况、治疗情况、并发症和预后情况。结果:晚期组、中期组患儿出生体质量均大于早期组[2.85(2.55,3.20) kg比1.70(1.40,1.92) kg、2.33(2.04,2.64) kg比1.70(1.40,1.92) k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晚期组正规产检率低于中期组[51.9%(14/27)比76.5%(52/68), P<0.05]。161例(59.6%)RDS患儿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促进肺成熟,晚期组产前糖皮质激素使用率低于早期组和中期组[7.4%(2/27)比68.0%(119/175)、7.4%(2/27)比58.8%(40/68),均 P<0.05]。203例(75.2%)患儿经剖宫产娩出,晚期组和中期组的剖宫产率均高于早期组[88.9%(24/27)比68.6%(120/175)、86.8%(59/68)比68.6%(120/175),均 P<0.05]。晚期组的选择性剖宫产率高于早期组和中期组[59.3%(16/27)比24.0%(42/175)、59.3%(16/27)比36.8%(25/68),均 P<0.05]。晚期组母亲妊娠期高血压比例低于早期组、中期组[0(0)比22.9%(40/175)、0(0)比25.0%(17/68),均 P<0.05]。晚期组瘢痕子宫率高于早期组[22.2%(6/27)比4.6%(8/175), P<0.05]。中期组的RDS分级严重程度轻于早期组( P<0.05)。199例(73.7%)RDS患儿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其中有100例(50.3%)通过气管插管-PS-拔管技术给予PS治疗。中期组首剂PS使用时间晚于早期组[5.0(2.0,18.3) h比3.0(1.5,6.0) h, P<0.05]。225例(83.3%)RDS患儿于住院期间使用抗生素治疗,中期组抗生素使用率低于早期组[73.5%(50/68)比87.4%(153/175), P<0.05]。265例(98.1%)RDS患儿住院期间使用了辅助通气,中期组的辅助通气时长短于早期组[79(41,147) h比153(76,299) h, P<0.05]。中期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低于早期组[0(0)比6.3%(11/175)],晚期组、中期组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和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生率均低于早期组[0(0)比9.7%(17/175)、1.5%(1/68)比9.7%(17/175)、0(0)比8.6%(15/175)、0(0)比8.6%(15/175)],而晚期组、中期组的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发生率均高于早期组[25.9%(7/27)比4.0%(7/175)、14.7%(10/68)比4.0%(7/1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不同胎龄RDS患儿在基本情况、围生期情况、治疗情况和并发症情况方面的表现均有不同。需重视并提高对不同胎龄RDS患儿的救治能力,提高RDS的防治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心原性休克诊治的发展现状和网络化协作治疗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心原性休克(CS)患者预后差,研究和总结心原性休克的救治意义重大。近年,美国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SCAI)分级、药物和容量选择、血运重建治疗、机械循环辅助(MCS)等方面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指南更新的同时,网络化协作治疗已为大势所趋。本文将对心原性休克的发展现状,尤其是网络化协作治疗作一综述,重点阐述区域转诊中心应具备的职能和CS患者MCS下转诊的网络化协作及相关转诊流程。希望有助于更新治疗理念及启发今后的探索,在这些经验的基础上创建我国的综合救治体系,切实提升CS救治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