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时机理论的分阶段干预对舌癌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基于时机理论的分阶段干预对舌癌术后患者预后结局的影响,旨在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颌面外科行手术治疗的60例舌癌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基于时机理论的分阶段护理,均干预至患者出院后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功能康复程度(吞咽功能、语音清晰度、颈肩功能)及情绪状态.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FACT-H&N)、洼田饮水试验结果、语音清晰度、颈肩功能评分(CMS)及焦虑抑郁评分(HADS)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时机理论的分阶段干预方案能帮助舌癌患者改善生活质量、促进术后功能恢复、减轻负性情绪,有助于加速康复进程、促进患者预后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社区老年人积极老龄化的潜在剖面分析及护理需求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分析社区老年人积极老龄化水平的潜在类别及影响因素,探究不同类别与护理需求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阶段多层抽样法,于2023年6月—8月选取青岛市341名社区老年人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积极老龄化量表、老年人护理需求调查表进行调查.对社区老年人积极老龄化进行潜在剖面分析,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类别的影响因素.结果 社区老年人积极老龄化被识别为3个类别,包括低积极老龄化型(38.1%)、中积极老龄化-高心灵智慧型(51.6%)、高积极老龄化-综合型(10.3%).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学历、月收入、护理需求是社区老年人积极老龄化的影响因素(均P<0.05),其中自我发展与贡献需求低的社区老年人更倾向于"低积极老龄化型";生活照料与居住环境需求高(OR=3.268,P=0.011)、精神与心理支持需求高(OR=1.972,P=0.025)、人际沟通与健康知识需求高(OR=3.433,P<0.001)、保护与安全需求低(OR=0.446,P=0.012)的社区老年人更倾向于"中积极老龄化-高心灵智慧型";健康监测需求低(OR=0.297,P=0.029)、专科护理需求高(OR=3.019,P=0.033)的社区老年人更倾向于"高积极老龄化-综合型".结论 社区老年人积极老龄化处于中等水平,以3种类型分布.社区护理人员应重点关注"低积极老龄化型"与"中积极老龄化-高心灵智慧型"老年人,根据不同类别特征采取针对性干预,精准满足其护理需求,提高社区老年人积极老龄化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医师职业精神内涵的整理归纳与医学生认知现状的调研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整理归纳适合我国国情的医师职业精神内涵,并调研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于医师职业精神的认知情况。方法:2022年11月,采用文献研究法整理归纳医师职业精神内涵。2023年3至4月,采用问卷调查法选取山东大学临床医学专业451名学生进行认知现状调研。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整理归纳包括3个层面共16个条目的医师职业精神内涵,并据此设计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51份,其中有110名(24.4%)医学生表示了解医师职业精神内涵;医学生对"利他主义"[179名(39.7%)]"及时汇报同行的失职和医疗行为过失"[210名(46.6%)]内涵认可度较低;超过90%的学生认为自己和接触过的医师可以部分或完全做到践行医师职业精神;272名(60.3%)医学生认同学校和医院是医师职业精神教育的主体。结论:医学生的医师职业精神内涵认知现状不容乐观。医学院校和教学医院应当从广度和深度2个方面早期介入和干预。医师职业精神的培养需要分阶段、长期性地进行,需要重视临床教师作为育人主体的医师职业精神教育,充分发挥其榜样引领作用,形成全员参与的培育氛围、贯穿全程的培育机制和全方位覆盖的培育格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分阶段认知行为干预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分阶段认知行为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该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确诊后均根据具体的治疗方案进行化疗,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常规临床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阶段性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感受负担和生存质量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中度自我感受负担、重度自我感受负担明显下降,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中度自我感受负担、重度自我感受负担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分阶段认知行为干预可有效减轻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可作为NSCLC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联合分阶段康复干预对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联合分阶段康复干预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7例脊髓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34例)及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术后常规康复干预(包括床上良肢位摆放、四肢肌肉按摩及关节活动度保持训练等),观察组给予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术后分阶段系统康复干预(第一阶段以感觉刺激为主,第二阶段以运动功能训练为主,第三阶段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及减重步行训练为主)。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分别采用Rivermead运动指数量表、日本骨科学会评分系统(JOA)及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评定2组患者运动功能、脊髓神经功能及ADL能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Rivermead运动指数评分、JOA各项指标评分及总分均高于治疗前水平( P<0.05),并且观察组Rivermead运动指数评分[(11.10±1.88)分]、JOA各项指标评分及总分[(12.97±2.79)分]亦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 P<0.05)。治疗后2组患者躯体生活自理量表(PSMS)、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量表(IADL)评分及ADL总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 P<0.05),并且观察组PSMS评分[(10.99±2.94)分]、IADL评分[(14.58±4.28)分]及ADL总分[(25.57±4.82)分]亦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 P<0.05)。 结论: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联合早期系统康复干预可显著改善脊髓损伤患者术后脊髓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同时还有助于提高患者ADL能力,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正念减压训练联合分阶段回授法在胃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正念减压训练联合分阶段回授法对化疗期内胃癌患者自我感受负担、自觉压力及心理韧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胃癌化疗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分阶段回授法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正念减压训练护理干预,干预周期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自我感受负担、自觉压力及心理韧性。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评分、压力知觉量表中文版(CPSS)各维度评分及总分、10条目心理韧性量表(CD-RISC-10)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SPBS总分低于对照组,CD-RISC-10总分高于对照组,CPSS中的紧张感、失控感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正念减压训练联合分阶段回授法可显著减轻化疗期胃癌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和自觉压力,增强心理韧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分阶段健康教育在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患者术后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分阶段健康教育在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患者术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106例行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入院奇偶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采用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分阶段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临床转归情况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实施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分阶段健康教育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各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实验组患者的治愈、复发、死亡等临床转归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 P<0.05);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 结论: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分阶段健康教育干预可显著提高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术后自我管理行为,改善其临床转归情况,对提升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和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分阶段康复干预对肩袖损伤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分阶段康复干预对关节镜修复术后肩袖损伤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4例肩袖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2例。2组患者均给予关节镜修复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遵医嘱进行早期肩关节制动及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分阶段综合康复干预。于治疗前、术后3个月、6个月时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关节Constant-Murley量表(CMS)对患者肩部疼痛及关节功能进行评定,同时检测、对比2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及血清中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术后3个月、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分别为(3.5±0.7)分和(1.2±0.2)分]、CMS量表总分[分别为(60.7±10.3)分和(88.0±6.5)分]及肩关节前屈、外展、后伸范围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水平( P<0.05);另外术后3个月、6个月时发现观察组患者血清IL-6含量[分别为(0.58±0.17)μg/L和(0.24±0.10)μg/L]、TNF-α含量[分别为(1.12±0.32)μg/L和(0.43±0.14)μg/L]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水平( P<0.05)。 结论:术后分阶段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关节镜修复术后肩袖损伤患者肩关节功能,减轻肩关节疼痛,其治疗机制可能与下调血清中IL-6及TNF-α水平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互动达标理论护理在白内障护理中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在白内障护理中实施互动达标理论护理,对其治疗效果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94例白内障患者,在2020年11月至2022年04月期间于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分阶段延续性护理,于干预1个月后使用生活质量量表(WHOQOL)、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分别测评两组患者生存质量量表评分及睡眠质量量表评分,并对比两组患者视力恢复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各项临床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眼压及前房深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患者视力、WHOQOL量表评分及PSQI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实施互动达标理论护理能够最大程度上改善白内障患者视力情况,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分阶段健康宣教法联合心理疏导对混合痔患者术后创面愈合及复发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分阶段健康宣教法联合心理疏导对混合痔患者术后创面愈合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混合痔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简单随机法分为观察组( n=62例)与对照组( n=43)。两组均给予常规心理疏导,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分阶段健康宣教法干预,两组均干预3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术后创面愈合、疼痛程度及复发情况。 结果:术后1周、2周及3周后观察组创面愈合情况分别为(2.35±0.63)cm、(1.62±0.46)cm、(1.05±0.34)cm,对照组分别为(2.48±0.75)cm、(1.85±0.57)cm、(1.41±0.42)cm,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0.961、2.283、4.841,均 P<0.05);干预后观察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957、4.787、11.155,均 P<0.001);观察组复发率为4.84%(3/6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60%(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130, P<0.05)。 结论:分阶段健康宣教法联合心理疏导应用于混合痔患者术后护理干预中,不仅能改善创面愈合情况,减轻术后疼痛,还能有效避免复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