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社会干预对创伤者创伤后成长及情绪状态影响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系统评价心理社会干预对创伤者创伤后成长(PTG)及情绪状态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PubMed、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维普数据库(VIP)及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有关心理社会干预对创伤者PTG效果的RCT。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8月。使用Cochrane随机对照试验偏倚风险评价工具进行质量评价,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并纳入最终的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1项RCT研究,共919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采用团体心理社会干预[ WMD=8.49,95% CI(2.74~14.25), P<0.01]和个体心理干预[ WMD=6.78,95% CI(2.13~11.44), P<0.01]均提高创伤者的创伤后成长水平;心理社会干预提高创伤者的情绪状态,提升乐观水平[ WMD=1.87,95% CI(1.18~2.56), P<0.01],降低抑郁水平[ SMD=-0.76,95% CI(-1.03~ -0.49), P<0.01];不同的随访时间亚组分析发现,随访时间<3个月、3~6个月、>6个月,创伤者的PTG均有增高趋势,但随访时间仅在3个月以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WMD=7.16,95% CI(2.70~11.62), P=0.002]。 结论:心理社会干预能提高创伤者创伤后成长水平,还能提高创伤者的情绪调控能力,有利于创伤后患者身体和心理的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中重度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患者认知功能的重要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2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113例中重度TBI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结果作为患者出院时认知功能的评定指标,分析影响中重度TBI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因素。结果:113例患者的年龄为(52.42±14.20)岁,其中男性84例,女性29例,因交通事故而受伤者占64.6%。单因素分析中,年龄、高血压病史、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 GCS)、入院瞳孔对光反射异常、气管切开、昏迷天数、高压氧治疗和住院期间并发脑积水共8个变量与患者出院MMSE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分析中,入院GCS、高压氧治疗、昏迷天数和年龄是影响患者出院MMSE的独立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入院GCS、昏迷天数、年龄可用于独立判断中重度TBI患者的认知功能,住院期间并发脑积水、高血压病史、入院瞳孔对光反射异常和气管切开可用于综合判断认知功能;高压氧治疗可以改善认知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多发伤损伤控制理念的急诊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严重创伤是由高能量损伤导致多个解剖部位结构、功能破坏,进而影响到全身更多脏器、系统功能障碍的一种综合征。在全球范围内,每年大约有600~800万人遭遇创伤,严重创伤造成的死亡在人类总死因中占第4位,而在40岁以下人群中则占第1位。严重多发伤者机体内环境紊乱明显、病情变化迅速而复杂,常导致严重并发症,导致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损伤控制性手术(damage control surgery, DCS)是最近30年来提出并在医疗实践中逐渐完善的临床治疗理念,是救治严重创伤和多发伤的重要策略 [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颞浅动脉顶支带蒂头皮瓣修复面部毁损性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采用颞浅动脉顶支带蒂头皮瓣修复面部毁损性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6年1月—2021年12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1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面部毁损性烧伤患者,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22~79岁。2例患者合并单侧眼球毁损性烧伤,2例患者合并单侧耳郭缺损,8例患者合并唇及面颊部缺损,3例患者合并唇和面颊部及单侧鼻翼缺损。烧伤创面面积为9 cm×6 cm~13 cm×10 cm,设计并切取面积为10 cm×7 cm~15 cm×11 cm的颞浅动脉顶支带蒂头皮瓣转移修复烧伤创面,移植中厚头皮片修复供瓣区继发创面。根据患者需求,于皮瓣完全成活后2周,应用激光脱去面部移植皮瓣部位生长的毛发;或于原发创面修复术后3个月,采用扩张头皮瓣治疗头部供瓣区继发的秃发。记录原发创面修复术后皮瓣/皮片成活情况、皮瓣供受区创面愈合情况;随访时观察皮瓣外观及缝合口瘢痕增生情况、面部功能部位修复效果、激光脱毛及供瓣区继发秃发治疗效果,询问患者对整体修复效果的满意度。结果:原发创面修复术后,烧伤创面移植的皮瓣和供瓣区继发创面移植的皮片全部成活,皮瓣供受区创面愈合良好。原发创面修复术后随访3~18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厚度等与面部正常皮肤基本一致,缝合口瘢痕轻微。11例合并唇部缺损者,口腔完整性及张口、闭口功能得以恢复,张口度2.0~2.5 cm,无小口畸形,均可进行基本的语言交流,其中8例患者可进普食,3例患者可进软食;2例合并单侧眼球毁损性烧伤者,创面得以修复;2例合并耳郭缺损者,创面得以修复,外耳道正常;3例合并单侧鼻翼缺损者,鼻部外形欠佳,鼻孔缩小。8例患者面部移植皮瓣部位行激光脱毛治疗后未再长毛发,采用扩张头皮瓣成功治疗5例患者头部供瓣区继发的秃发。患者均对整体修复效果感到满意。结论:颞浅动脉顶支带蒂头皮瓣血供丰富,适用于修复面部毁损性烧伤创面,转移方便,能使受区恢复较好的外观与功能,皮瓣供区损伤小,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膜诱导技术联合局部肌皮瓣修复大转子区窦腔型压力性损伤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膜诱导技术联合局部肌皮瓣修复大转子区窦腔型压力性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2020年1月—2023年1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与皮肤外科收治12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大转子区窦腔型压力性损伤且伴有不同程度感染的患者,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42~76岁,单侧大转子区压力性损伤者9例、双侧大转子区压力性损伤者3例,3例患者并发脓毒症。清创前压力性损伤创面外口面积为1.5 cm×1.0 cm~3.0 cm×3.0 cm,术中清创时测量的内腔面积为10.0 cm×8.5 cm~20.0 cm×10.0 cm。改善全身一般状况后,Ⅰ期行清创后抗生素骨水泥覆盖/填塞,Ⅱ期移植面积为10.0 cm×9.0 cm~22.5 cm×11.5 cm局部肌皮瓣修复创面,将供瓣区创面直接缝合。对比所有患者Ⅰ期术前与Ⅰ期术后7 d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红细胞沉降率等炎症指标水平及创面分泌物标本微生物培养阳性比,记录并发脓毒症患者Ⅰ期术前与Ⅰ期术后3 d精神状况、体温、心率、呼吸频率,观察所有患者Ⅱ期术后局部肌皮瓣成活及创面愈合情况,随访所有患者压力性损伤复发情况及肌皮瓣外观和质地。结果:12例患者Ⅰ期术后7 d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降钙素原水平、红细胞沉降率均较Ⅰ期术前明显下降( t值分别为6.67、7.71、2.72、3.52, P<0.05);Ⅰ期术后7 d创面分泌物标本微生物培养阳性比为2/12,较Ⅰ期术前的11/12明显降低( P<0.05)。3例并发脓毒症患者Ⅰ期术后3 d精神状况较Ⅰ期术前明显好转,体温恢复正常,心率<90次/min,呼吸频率<20次/min。共15个创面经局部肌皮瓣移植修复,Ⅱ期术后14个局部肌皮瓣存活良好,创面愈合;1个局部肌皮瓣远端少部分坏死,经床旁清创缝合后14 d愈合。Ⅱ期术后随访3~24个月,所有患者压力性损伤均未复发,肌皮瓣不臃肿,肌皮瓣颜色与周围皮肤组织近似且质地柔软。 结论:采用膜诱导技术联合局部肌皮瓣治疗大转子区窦腔型压力性损伤,可以通过抗生素骨水泥的覆盖/填塞降低患者全身炎症指标水平,减轻创面处的细菌负荷,形成诱导膜,为后期创面修复提供良好基础;局部肌皮瓣展现出了成活率高、并发症少、外观佳的良好临床效果,术后压力性损伤复发率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海上颅脑创伤动物模型及其救治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海上颅脑创伤(TBI)伤者因受伤时所处特殊环境,坠海后易合并发生海水浸泡伤、海水淹溺伤等,使伤情进一步加重,救治难度极大。成功构建海上TBI动物模型并开展相关基础研究,对临床上救治此类伤者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围绕海上TBI动物模型的构建及其救治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巨大腹壁下动脉脐旁穿支皮瓣修复腕部环状高压电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巨大腹壁下动脉脐旁穿支皮瓣修复腕部环状高压电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6年9月—2021年10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13例腕部环状高压(10~100 kV)电烧伤男性患者(年龄20~43岁)。伤后早期,对患者腕部行切开减张术、清创术,清创后创面面积为27 cm×16 cm~32 cm×19 cm;对12例血管存在损伤者,采用长度15~25 cm大隐静脉移植重建桡动脉或尺动脉;采用腹壁下动脉脐旁穿支皮瓣(若创面巨大,须携带其他穿支的下腹部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腕部创面,皮瓣切取面积为30 cm×19 cm~35 cm×20 cm。供瓣区采用直接拉拢缝合+皮片移植修复或接力皮瓣移植修复。术后,观察受区皮瓣成活情况、供瓣区皮片或皮瓣成活情况。随访时,观察受区皮瓣外形及手功能恢复情况、供瓣区愈合及是否发生腹壁疝与移植皮片区瘢痕等情况。结果:术后,13例患者脐旁穿支皮瓣均成活,其中3例患者腕侧皮瓣远端皮下脂肪坏死,创面存在轻度感染,经再次扩创+换药后愈合;10例患者供瓣区移植皮片全部成活,3例患者供瓣区接力皮瓣存活良好。随访6个月~3年,受区皮瓣外形良好,手功能部分恢复者8例,手指屈曲功能丧失者5例;腹部供瓣区愈合良好,无腹壁疝发生,其中移植皮片区无明显瘢痕增生且质地柔软。结论:伤后早期行血管重建+巨大腹壁下动脉脐旁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腕部环状高压电烧伤创面,效果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四肢开放性骨折伴重要血管损伤的显微外科修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四肢开放性骨折伴重要血管损伤的治疗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自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对18例四肢开放性骨折伴重要血管损伤病例,采用钢板或外固定架固定骨折,吻合断裂的四肢主干血管重建肢体血运,同时尽可能修复创面内断裂肌肉(腱)及神经。肢体血管再通时间5~12 h,平均9 h。采用端端吻合8例,大隐静脉移植修复10例。术后18例中16例肢体远端常规行切开减压。二期利用直接缝合闭合创面4例,游离植皮修复8例,2例采用局部转移皮瓣,2例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带蒂转移修复,1例采用游离股前外侧Flow-through皮瓣修复。皮瓣及植皮修复术后均顺利成活。术后定期随访。结果:18例肢体保肢成功17例,1例下肢损伤于术后第2天发生肌肉广泛坏死而截肢。成活肢体17例术后随访5~24个月,平均10个月,16例获得骨愈合,1例股骨干骨折伴股动脉损伤者于术后12个月因骨不连再次行植骨内固定而愈合。成活肢体中13例肢体功能基本恢复,3例下肢损伤遗留不同程度足下垂和踝关节挛缩,1例上肢术后患者出现轻度爪形手畸形。经肢体功能评定(Fugl-Meyer评分),患肢肌肉收缩及关节活动良好者13例(76.5%)。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四肢开放性骨折伴重要血管损伤,可有效保存肢体,避免截肢。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减少肢体缺血时间是肢体成活及恢复较好功能的重要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创伤急诊修复中几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创伤是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应立即展开现场急救,这是确保伤者生命安全,使其得到及时救治的关键。将技术力量前伸,积极开展与指导现场急救是提高院前急救水平,为后续创伤救治奠定基础的重要进步。在创伤院内急诊修复中,需要对清创时机的把握、适宜的修复方法选择与供区处理、多学科协作以及康复治疗等问题予以重视,这些举措均有助于确保修复质量,提高修复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Ⅲ、Ⅳ级胰腺钝性损伤微创治疗的探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Ⅲ、Ⅳ级胰腺钝性损伤微创治疗的策略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9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13例采用微创治疗的Ⅲ、Ⅳ级胰腺钝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0例,女性3例,年龄(38±9)岁。微创治疗方法包括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PCD)和经皮肾镜腹膜后入路坏死组织清除引流术(MARPN)。记录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患者中Ⅲ级损伤者9例,Ⅳ级损伤者4例。13例患者早期均采用保守治疗,保守治疗后13例均出现局部并发症;局部并发症采用微创治疗的策略。13例患者均首先行PCD,PCD的中位干预时间为外伤后25 d;其中10例进一步行MARPN,MARPN的中位干预时间为外伤后41 d。12例患者痊愈出院,1例死亡,死亡率为7.7%(1/13)。术后中位住院时间为19 d。结论:对于循环稳定,不伴空腔脏器损伤的Ⅲ、Ⅳ级胰腺损伤,可以考虑采取早期保守治疗、后期并发症MARPN微创治疗的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