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风险防控的医院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化建设探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在相对"宽松"的宏观政策环境下,为科研单位制定操作性强的实施管理办法来优化服务,做好风险防控,同时起到为科研人员"松绑"的作用。方法:本文以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为例,结合科研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针对制度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风险点,在建立健全劳务费管理办法、劳务派遣模式的科研财务助理制度、目录化试剂耗材采购管理模式、出入库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探讨,针对制度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在上级政策模糊地带,提出具体的解决建议。结果:本文通过分析实际工作中的问题,结合实际提出具体解决措施,建议以"制度化"取代"惯性化"管理,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立完善劳务费管理办法,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基础上更加细化发放范围,明确不同类别人员的发放资格,根据当地年鉴制定出更加适当的发放标准;探索基础劳务派遣模式的科研财务助理制度,以期弥补财务助理工资低、聘期短、工作不稳定的缺点;建立目录化的试剂耗材采购管理模式及出入库制度,建议借助信息化管理措施,以实现对采购、使用各个环节的可视化管理。结论: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可以激发科研活力,而且能够加快科研学术诚信建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广东省不同类型医院神经外科住院医师培训基地的管理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为全面了解广东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神经外科专业培训基地运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方法:按中国医师协会毕业后医学教育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制定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评估指标——外科(神经外科方向)专业基地》评分细则,对28家培训基地进行督导评估。收集28家神经外科培训基地督导的评分结果,将培训基地按传统教学历史分为两类,传统医学院校附属医院6家、非传统的附属/教学医院22家。采用GraphPad 5.0软件对14项核心指标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用 t检验、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进行分析。 结果:发现传统教学医院与非传统教学医院14项核心指标达标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03),技能操作和手术种类及数量( P = 0.041)与学员轮转计划( P =0.012)这两项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本研究提示传统教学医院培训基地管理综合能力明显优于非传统教学医院,建议加强专业基地建设、加强基地制度化管理,实现神经外科住院医师的同质化培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患者需求的国外医疗服务信息公开现状及启示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医疗服务信息公开是帮助患者做好就医决策、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加强医院监管的重要工具,其有效性在于公开信息满足患者需求。国外医疗服务信息公开起步较早,为加强医疗服务信息与患者需求的契合度,一些发达国家将患者体验调查、患者满意度调查和患者就医报告等作为公开信息来源之一,通过官方统一的发布平台和流程,将医疗质量、医患反馈和社会责任等信息进行公开发布,同时建立多元化和制度化的监管机制,为患者决策、服务质量改进和政府监管创造良好的信息公开体制机制。笔者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医疗服务信息公开经验,提出我国应开展全面的患者需求调查,搭建便捷透明的信息公开平台,以及建立科学完善的监管机制,为推动我国建立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医疗服务信息公开机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国制订/修订临床诊疗指南的指导原则(2022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为临床诊疗指南制订/修订提供相关的核心方法与基本流程,促进我国临床诊疗指南制订/修订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透明化和制度化,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托,中华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分会负责组织专家,通过检索和梳理当前国内外相关的指南制订/修订方法学文献,以及两次面对面专家座谈会,更新2016版《制订/修订<临床诊疗指南>的基本方法及程序》。更新后的内容主要包含六个部分:目的、总则、程序与方法、传播、更新与修订,以及实施与评价。规定了指南制订/修订应包含10个主要步骤:(1)启动与规划;(2)确定指南类型;(3)注册;(4)撰写计划书;(5)成立工作组;(6)管理利益冲突;(7)调研临床问题;(8)检索和评价证据;(9)形成推荐意见;(10)撰写与发表。《中国制订/修订临床诊疗指南的指导原则(2022版)》将为我国行业学会、协会等制订/修订指南,研究人员评价指南,医务人员使用指南,期刊发表指南提供符合国际标准、适应中国实践的循证指导和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全质量体系理念下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探索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为适应现代医院管理需要,基于"全质量体系"管理理念,作者介绍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医院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通过体系构建、员工培训、标准化管理,对医院质量与安全进行精细化、标准化、制度化管理;同时,科学运用管理工具,以PDCA循环为管理机制,实现医院质量与安全的持续改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公立医院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与探索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公立医院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深化医改、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作者通过个案实证研究发现,治理主体中党建引领、融入医院治理全过程;行政放权,制度安排与职权让渡;智库参与,专业团队贡献智慧力量;公民参与,治理回归"以人为本";非政府组织参与,治理力量的有益补充,是多中心协同治理的生动实践。制度治院、推进规范治理;数字赋能,"智"治提质增效,也是推进医院治理制度化、智慧化的重要途径。当前,医院治理中仍然存在着行政效能不高、薪酬分配不够合理的问题。基于此,提出从"职能重塑"、落实制度"管人办事"、深化数字化改革方式强化效能提升;优化薪酬分配,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得"的路径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某大型公立医院财会监督视角下的结余药品管理实践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结余药品在各级医院中普遍存在,是药品管理的难点,存在合规风险。为规范结余药品管理,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2023年5月,某大型三级医院开展了财会监督视角下结余药品管理实践。通过对结余药品流转全过程进行风险分析,结合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要求,从结余药品财务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单化、表单信息化和信息公开化5个层面进行深入探索,初步实现了结余药品源头可控、流转管控、记录完整和核算准确的全过程管控,有效防范了结余药品管理潜在风险。该实践可为其他医院强化结余药品内部控制管理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麻醉后监测治疗室的发展历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是为加快手术间周转速度,为术后患者提供苏醒的地方。PACU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1950年代开始在美国盛行,逐渐向加拿大、南非等地扩展,1960年代在瑞典、英国等欧洲国家普及,中国是在1990年以后大力发展PACU,21世纪以后迅速壮大,现在已经成为三级医院的一项考核指标。在PACU推广的同时,逐渐形成了一套管理制度,如麻醉记录单、设备设施、人员培训的完善与制度化,并向集中化、经济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业财融合视角下床旁智能移动结算的设计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根据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岗位化、岗位职责化、职责表单化、表单信息化、信息数字化以及数字智能化的基本思路,开发业财融合的智能化、移动化、无纸化的床旁结算服务。基于信息集成平台与电子医保凭证的互联网+床旁结算,实现了院内结算系统与医疗保险系统、电子发票系统、商业保险系统互联互通的结算服务,节约了人力和物力。某院床旁智能移动结算系统于2021年1月启用,2020年和2021年住院患者的平均出院结算时间分别为44.36 min与30.59 min,2021年线上结算费时较线下结算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公立医院加强人文关怀及社工志愿服务案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我国公立医院人文关怀及社工志愿服务的实践情况。方法:于2021年1—3月,依托"全国改善医疗服务第三方评估"项目,收集医疗机构有关"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制度"和"以人文服务为媒介,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典型案例共38份。对案例进行主题词词频统计,探讨当前医院在"注重医学人文关怀,促进社工志愿服务"方面的实践重点。结果:对38份案例的主题词进行归类发现,"注重医学人文关怀,促进社工志愿服务"方面的实践重点包括加强社工志愿平台及队伍建设与管理、提供便民优质服务、将人文关怀融入诊疗服务以及打造特色品牌项目4类。结论:应将人文关怀理念融入医院文化建设,促进医院人文关怀及社工志愿工作标准化、制度化发展,出台配套措施促进人才队伍专业化、稳定化发展,并基于医患双方开展需求评估以建立常规服务体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