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三级公立医院改善医疗服务评估的机构调查结果:2018—2020年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评估全国143家三级公立医院"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的机构落实情况。方法:于2019年3月和2021年1—3月,采用统一的《医疗机构调查表一》和《医疗机构调查表二》对全国31个省份的143家三级公立医院同步开展调查,通过医院自报和专家现场评分方式收集数据。采用描述性和推断性统计分析数据,并进行两次横断面调查数据的对比分析。结果:2020年全国143家三级公立医院落实"行动计划"得分率均值为88.9%,较2018年(84.4%)有所提升,预约诊疗制度、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日间服务、智慧医院和人文服务提升显著。2020年评估中,后勤服务、优质护理服务和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得分率均值超过95%,日间服务、远程医疗制度和医务社工制度得分率均值低于85%。综合医院总得分率均值显著高于各专科医院( P<0.001)。2020年评估中,29个(74.4%)二级指标的满分医院占比超过80%,达到达标水平。 结论:我国三级公立医院"行动计划"落实水平持续改善,取得明显进步,但部分维度和指标需进一步完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公立医院加强人文关怀及社工志愿服务案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了解我国公立医院人文关怀及社工志愿服务的实践情况。方法:于2021年1—3月,依托"全国改善医疗服务第三方评估"项目,收集医疗机构有关"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制度"和"以人文服务为媒介,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典型案例共38份。对案例进行主题词词频统计,探讨当前医院在"注重医学人文关怀,促进社工志愿服务"方面的实践重点。结果:对38份案例的主题词进行归类发现,"注重医学人文关怀,促进社工志愿服务"方面的实践重点包括加强社工志愿平台及队伍建设与管理、提供便民优质服务、将人文关怀融入诊疗服务以及打造特色品牌项目4类。结论:应将人文关怀理念融入医院文化建设,促进医院人文关怀及社工志愿工作标准化、制度化发展,出台配套措施促进人才队伍专业化、稳定化发展,并基于医患双方开展需求评估以建立常规服务体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医务社工结合ICU日记对ICU车祸伤患者防治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研究医务社工结合ICU日记对ICU车祸伤患者防治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效果,对ICU车祸伤患者开展延续性护理服务和ICU日记的应用进行探索。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12月苏州科技城医院因车祸伤入院的患者47例为研究对象,引入医务社工和ICU日记前6个月的23例患者为对照组,引入医务社工和ICU日记后6个月的24例患者为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ICU治疗和护理措施,试验组采用医务社工结合ICU日记的模式进行干预。比较2组患者入住ICU时、入住ICU1周、转出ICU后焦虑自评量表得分和抑郁自评量表得分。通过2组患者在出ICU后1、3、6个月的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得分来评估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在入住ICU时、入住ICU1周、转出ICU后焦虑自评量表得分分别为(58.67 ± 7.45)、(44.13 ± 5.47)、(39.08 ± 5.52)分,对照组分别为(58.17 ± 6.75)、(50.87 ± 6.35)、(42.74 ± 4.85)分。2组患者在入住ICU时焦虑自评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随着时间变化和干预措施不同2组患者存在时间差异( F时间=110.98, P<0.01),也存在组间差异( F组间=5.91, 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焦虑量表得分下降趋势更明显( F交互=0.28, P<0.05)。试验组患者在入住ICU时、入住ICU1周、转出ICU后抑郁自评量表得分分别为(57.75 ± 4.06)、(45.29 ± 3.39)、(36.63 ± 3.49)分,对照组分别为(57.48 ± 2.29)、(49.04 ± 5.65)、(43.57 ± 4.07)分。2组患者在入住ICU时焦虑自评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随着时间变化和干预措施不同2组患者存在时间差异( F时间=248.24, P<0.01),也存在组间差异( F组间=24.39, 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抑郁量表得分下降趋势更明显( F交互=10.44, P<0.05)。试验组在转出ICU1、3、6个月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分别为9、8、6例,低于对照组的12、11、8例,由广义估计方程可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21, P<0.05)。 结论:医务社工结合ICU日记的干预模式有利于ICU日记的使用和延续性护理的开展,改善了患者的负性情绪和降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定点收治医院员工关怀与支持体系建设探索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务人员的负面情绪和心理问题普遍存在,需要心理支援与社会支持。为探索常态情况下的医院资源整合联动机制以及对院内员工的心理关怀和社会支持评估方法、团队合作形式、工作流程、服务内容、技术手段等,作者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例,探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员工关怀与支持应急体系。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作为新冠疫情防治定点医院,在党委领导下成立由工会、社工部、心理科等多部门参与的员工心理关怀与支持小组,并在以往员工服务基础上加入创新服务项目。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员工心理关怀与支持小组对院内员工开展心理、物资、信息、社会支持等方面的需求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结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点,开展针对员工及家属的系列关怀与支持服务。最终,形成多部门、多学科分级合作的常态化员工关怀与支持服务流程。同时,在常态化流程的基础上,结合抗疫期间员工服务实践经验,总结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医务人员关怀与支持体系,包括常态化预案的重点内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对医务人员的需求评估内容与形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对员工开展需求评估的时机与服务介入的时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员工关怀与支持的重点服务内容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医-患-社工"服务模式在公立医院的实践与探索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索医务人员、医务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医-患-社工"服务模式在公立医院的应用效果,以推动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方法 2021年1月,广东省中医院建立"医-患-社工"服务模式项目.统计2021年1月至12月医院与医务社会工作者共同建立科室品牌服务项目数量、开展主题活动次数、健康知识讲座次数、筛查与识别有需求的患者人数及筹集的善款,同时收集医护人员、志愿者及在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分院就医并接受"医-患-社工"服务模式的患者的满意度评价.结果 2021年1月至12月,构建并发展了 5个科室品牌式服务项目,开展主题活动13次,健康知识讲座25次,共识别有需求的患者150例,资源支持服务共10 193人次,筹集救助善款共630 701 914元.共收集问卷129份,其中患者58份,医护人员46份,志愿者25份."医-患-社工"互动模式项目满意度评价中,患者为(9.39±0.75)分,医护人员为(9.39±0.75)分,志愿者为(9.48±0.71)分.结论 构建"医-患-社工"服务模式切实可行,满意评价高,为探索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医-患-社工"服务模式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医务社工在出院准备工作中的介入空间与现实挑战
编辑人员丨2024/5/11
背景 出院准备工作可以帮助患者顺利地从一个照护环境进入另一个照护环境.在国外医疗机构中,出院准备是医务社工的主要职责之一.而在我国目前医务社工介入出院准备工作相对较少.目的 了解医务社工在出院准备工作领域的介入空间及面临的现实挑战,为完善出院准备社会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基于多学科视角,采用目的抽样法于 2023 年 3-6 月对 20 名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医务社工、医疗管理人员)进行深度访谈,借助Nvivo12.0 软件,并运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医务社工在出院准备服务领域主要开展心理社会评估、制订专业服务计划、提供社会工作干预、进行跟踪随访等,在积累一些本土实践经验的同时也面临许多现实性挑战,包括社会资源可及性不足、医社联动存在多重障碍、医院尚未建立常态化机制、多学科协作不够完善、社工人力资源短缺、综合能力有待提升等.结论 通过倡导社会政策体系机制建设,搭建医院多学科合作平台建设,促进医务社工综合能力建设,推动我国出院准备社会工作服务的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政府购买服务背景下医务社会工作嵌入性发展类型的研究:基于深圳市15家公立医院的医务社工视角
编辑人员丨2024/5/11
背景 随着我国医疗服务模式从单向治疗向全人健康的转变,以"助人自助"为宗旨的医务社会工作获得了更多嵌入医院场域的机会.目的 探讨医务社会工作在嵌入医院场域的过程中所呈现的嵌入路径、策略和结果,从而对医务社会工作嵌入性发展的类型进行归纳,为医疗体系大力发展医务社会工作提供重要启示.方法 基于格兰诺维特的嵌入理论,采用目的抽样法对深圳市 15 家公立医院政府购买服务的 33 位医务社工进行深度访谈,借助Nvivo12.0 软件,运用主题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在政府购买服务背景下,医务社会工作的嵌入路径包括结构嵌入和关系嵌入;嵌入策略主要分为结构嵌入下的"迂回顺从"和"被动妥协"以及关系嵌入下的"互惠互利"和"自我增能";嵌入结果亦产生了"行政化"与"专业化"的两种不同的影响.结论 本研究认为可以将医务社会工作嵌入性发展归纳为"浅层嵌入""行政主导""互惠发展"和"专业互构"四种类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叙事医学在男性消化道癌症患者中的实践探索
编辑人员丨2024/3/16
选取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内二科 10名男性消化道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叙事类心理疗法与微型民族志相结合的叙事医学临床实践,旨在探索实现患者老有所为的干预模式.结果显示,叙事医学引导医护团队与医务社工团队从不同面向、不同阶段整体性关注患者疾病进展及心理变化,协同性再现干预策略,行动性反思叙事能力,树立了叙事意识,提升了患者福利,增强了医患关系,加深了职业认同,对推动医学人文真正贴近临床且融入现代诊疗制度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医务社工参与儿童器官捐献家属沟通工作的个案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2
采用个案研究,选取器官捐献过程中捐赠意向评估期、术前告别期、术中等待期、术后跟进期这四个阶段的典型案例,在回顾医务社工对器官捐献家庭的干预过程与工作记录的基础之上,探究医务社工参与儿童器官捐献家属沟通工作的主要过程与干预服务以及相应的模式与经验.研究发现,器官捐献工作需要多学科团队共同参与,其中,医务社工尤其在器官捐献评估与全流程关怀过程中发挥着诊断、评估、建议、咨询及整合资源等重要作用,同时医务社工参与器官捐献家属沟通工作存在一定的优势与不足,最后基于此为其提出了未来发展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
医疗游戏在小儿耳鼻喉科医患沟通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为了探索医疗游戏在小儿耳鼻喉科医患沟通中的应用,研究深圳市龙岗区耳鼻咽喉医院的"小勇士大闯关"医疗游戏服务.医生、护士、社工组成一支多学科跨专业团队,围绕小儿耳鼻喉科呈现的医患关系紧张、医患沟通不足、患儿难以配合治疗等三大问题,面向小儿耳鼻喉科患儿及其家属,开展贯穿患儿入院准备、术前辅导和术后康复三大阶段的一连串主题医疗游戏.结果表明,医疗游戏能有效帮助患儿及其家属缓解紧张情绪,促进医患沟通交流,提高医患信息对称性,提升患儿对疾病的适应与接受,缓和了紧张的医患关系.希望通过对"小勇士大闯关"医疗游戏服务的探索给予医务社会工作以启发,进而在临床实务中构建微观的操作方法,助力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