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达沙替尼相关肺动脉高压文献病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达沙替尼相关肺动脉高压(PH)的临床特点。方法:检索国内外有关数据库(截至2020年12月31日),收集报道达沙替尼相关PH的病例报告类文献,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达沙替尼剂量、PH发生时间、临床表现、干预措施和转归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纳入分析的文献为24篇,报道患者25例,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23~73岁,平均50岁;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2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3例;达沙替尼剂量为140 mg/d者14例,100 mg/d者7例,70 mg/d者2例,不详2例;开始服用达沙替尼至发生PH的时间为10 d~144个月,中位时间37个月;出现不同程度呼吸困难症状者24例,水肿8例,肝肿大5例,颈静脉扩张5例,咳嗽、胸闷各3例,胸痛2例,乏力1例;胸部CT、胸部X线或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出现胸腔积液和/或心包积液者20例;WHO功能分级为Ⅳ级者8例,Ⅲ级9例,Ⅱ级4例,不明4例。右心导管和/或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25例患者肺动脉平均压和/或肺动脉收缩压均升高。诊断PH后,24例患者遵医嘱停用达沙替尼,其中22例给予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利尿剂、糖皮质激素等治疗,2例未予特殊干预;1例自行间断服用达沙替尼。19例患者换用其他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停用达沙替尼并对症治疗1周至36个月(平均7个月)后,好转17例,部分好转7例,不详1例。结论:达沙替尼相关PH多见于CML患者,男性多见,中位发生时间为用药后37个月,临床表现多为呼吸困难,多合并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停药及予特异性治疗后多数患者可好转。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肝右动脉变异及其外科意义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肝右动脉是供应肝右叶的终末动脉,解剖变异常见,且变异种类繁多,包括肝右动脉和肝左动脉分叉低、走行变异、迂曲畸形、胆囊动脉分支异常和起源变异。肝右动脉起源变异可分为异位肝右动脉和副肝右动脉两种情况,异位起源动脉包括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干、腹主动脉、肝总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胃左动脉、脾动脉和右肾动脉。肝右动脉变异是肝胆胰脾外科手术不良事件和术后并发症的重要原因,术前对其有充分的认识和掌握,术中细致分离和妥善保护是手术安全的重要保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三维重建影像技术评估肝动脉变异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外二科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的133例患者术前三维可视图像,发现肝动脉变异26例,其中副肝右动脉起自肠系膜上动脉10例,替代肝总动脉起自肠系膜上动脉5例,替代肝右动脉起自肠系膜上动脉3例,替代肝左动脉发自胃左动脉3例,副肝左动脉发自胃左动脉5例。术前三维重建影像技术评估肝动脉变异与术中探查结果完全符合,表明PD术前行三维重建技术评估肝动脉血管走行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胰腺占位患者胰周血管解剖变异分析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胰腺占位患者胰周血管解剖变异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阜阳市人民医院诊断为胰腺占位并完成上腹部增强CT扫描的98例患者资料。最终入组94例患者,其中男性56例,女性38例,年龄(61.2±7.2)岁。通过三维可视化技术重建腹部脏器及血管,分析胰周血管解剖变异,包括腹腔干、肝动脉系统、门静脉系统、胰背动脉。结果:腹腔干血管三维重建率为100.0%(94/94)。60例异常腹腔干分别为:肝脾干型5例(5.3%)、胃脾干型1例(1.1%)、肝胃脾肠系膜干型3例(3.2%)、肝胃脾肝左干型17例(18.1%),腹腔干发出1支或多支膈下动脉34例(36.2%)。肝动脉系统MichelsⅠ型69例(73.4%)、Ⅲ型2例(2.1%)、Ⅴ型1例(1.1%)、Ⅷ型2例(2.1%)、Ⅸ型1例(1.1%),不属于Michels分型的包含腹腔干发出副肝左动脉17例(18.1%),副肝左动脉由胃左动脉发出合并肝左动脉由肠系膜上动脉发出1例(1.1%),副肝右动脉由腹腔干发出合并肝固有动脉发出肝右前动脉联合胃十二指肠动脉发出肝右后动脉1例(1.1%)。异常走行胰背动脉3例。38例(40.4%)肠系膜下静脉汇入肠系膜上静脉,4例(4.3%)肠系膜下静脉汇入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连接处。结论:三维可视化技术有助于确定胰周血管变异情况,对胰腺占位患者术前精准评估及指导手术具有一定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经腹腔入路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中两体一面解剖技术定位肾动脉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经腹腔入路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LRN)中应用两体一面解剖技术定位肾动脉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实施经腹腔入路LRN并应用两体一面解剖技术定位肾动脉的206例肾肿瘤患者资料,其中71例来自开封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135例来自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男性126例,女性80例,中位年龄54岁(范围:35~82岁)。肿瘤位于左肾102例,右肾104例,肿瘤最大径(6.8±2.5)cm(范围:3.0~12.7 cm)。术中循生殖静脉定位肾静脉,以肾静脉复合体、肾下极复合体和腰大肌平面作为两体一面解剖标志定位肾动脉,记录两体一面解剖技术的实施情况、肾动脉解剖特征及其定位时间、血管相关并发症等。不同侧别手术结果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 t检验。 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54.4±13.6)min(范围:22~116 min),无中转开放,未发生肝、脾或肠管等副损伤。163例为单支肾动脉,43例为2~4支肾动脉,肾动脉主干之外共检出副肾动脉60支。右侧手术检出副肾动脉的比例为27.9%(29/104),高于左侧手术的13.7%(14/102)(χ2=6.251, P=0.012)。肾动脉主干在肾静脉下、后方直接定位占80.1%(165/206),因位置偏高,在肾静脉复合体上缘开窗辅助定位占19.9%(41/206)。副肾动脉在肾静脉下、后方直接定位占76.7%(46/60),因位置偏高,辅助开窗定位占23.3%(14/60)。左侧手术肾动脉定位时间为(21.2±9.4)min(范围:11~43 min),右侧为(17.5±9.3)min(范围:9~32 min),两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840, P=0.005)。术中估计出血量(51.8±25.2)ml(范围:20~400 ml),发生4例血管损伤并发症,予以腔镜下处理,1例接受输血治疗。 结论:经腹腔入路腹腔镜LRN中以肾静脉复合体、肾下极复合体和腰大肌平面作为标志能够准确定位多种位置和解剖类型的肾动脉,肾动脉定位时间较短,血管损伤并发症发生率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腹腔镜肝左外叶供肝获取术中供肝血管影像学解剖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左外叶供肝获取术中供肝血管的影像学解剖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收治的39例活体肝移植供者的临床资料;男10例,女29例;年龄为(31±7)岁。同时收集39例活体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男26例,女13例;年龄为8个月(4~68个月)。供者术前常规行腹部增强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检查、三维血管重建判断供肝血管解剖情况。供者均施行腹腔镜肝左外叶供肝获取术。观察指标:(1)术前影像学检查三维血管重建情况。(2)手术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方式对受者进行随访,了解受者肝移植后并发症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10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 结果:(1)术前影像学检查三维血管重建情况。39例供者术前影像学检查三维血管重建显示肝动脉和肝静脉解剖学特征包括:①肝动脉情况为11例供者存在肝中动脉,其中5例起始于肝右动脉,3例起始于肝右动脉和肝左动脉汇合处,3例起始于肝左动脉。2例供者肝左动脉解剖变异,均存在副肝左动脉,起始于胃左动脉。26例供者无肝中动脉,肝左动脉无解剖变异。②肝静脉情况:9例供者肝左静脉和肝中静脉分别汇入下腔静脉。7例供者存在肝左静脉左上缘支。23例供者肝左静脉与肝中静脉共干汇入下腔静脉。(2)手术情况。①39例供者均成功施行腹腔镜肝左外叶供肝获取术,手术时间为(160±32)min,术中出血量为(142±74)mL。②11例有肝中动脉供者中,8例为肝左动脉优势型,留取肝左动脉用于肝移植术中肝动脉吻合重建,3例肝中动脉起始于肝左动脉,留取肝左动脉和肝中动脉共干用于肝移植术中肝动脉吻合重建。2例肝左动脉解剖变异供者中,1例为副肝左动脉优势型,1例为肝左动脉优势型,分别留取副肝左动脉和肝左动脉用于肝移植术中肝动脉吻合重建。其余26例供者留取肝左动脉用于肝移植术中肝动脉吻合重建。③39例供者中,11例术中行肝左静脉优先入路,28例术中行非肝左静脉优先入路。肝左静脉优先入路供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47±22)min和(110±44)mL,非肝左静脉优先入路供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69±33)min和(154±81)mL,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19,2.81, P<0.05)。(3)随访情况。39例受者均获得术后10个月的随访,随访期间未出现肝动脉吻合口出血、狭窄,以及由肝动脉供血不良引起的缺血性胆管损伤和胆道狭窄等并发症,也未出现肝静脉流出道狭窄相关并发症。 结论:腹腔镜肝左外叶供肝获取术前影像学检查三维血管重建可发现肝中动脉和肝左动脉解剖变异,指导手术入路的选择。腹腔镜肝左外叶供肝获取术对于符合条件的供者推荐采用肝左静脉优先入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胆总管囊肿根治术治疗儿童胆总管囊肿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总结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胆总管囊肿根治术治疗胆总管囊肿患儿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小儿外科自2015年12月至2020年1月运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胆总管囊肿根治术治疗的15例胆总管囊肿患儿。其中,男3例,女12例;患儿年龄为(62.40±34.64)个月,体重为(19.67±11.84)kg;Ⅰ型10例,Ⅳa型5例。患儿就诊的主要症状是腹痛和呕吐,术前行B型超声、CT或者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检查,发现胰胆管合流异常7例,诊断明确后采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手术治疗。结果:1例因肝右动脉解剖变异中转开放手术,其余14例均顺利完成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胆总管囊肿根治术,手术时间为(341.40±65.54)min,范围为240~460 min;机器人操作时间为(170.71±41.97)min,范围为95~243 min;胆肠吻合时间为(40.18±15.39)min,范围为25~67 min;胆肠吻合口直径为(14.57±9.94)mm,范围为4~35 mm。2例患儿术中输血;2例术中发现右副肝管,予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肝总管副肝管侧侧吻合术后再行肝管空肠吻合术。所有患儿随访至今,无近期或远期并发症出现。结论: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胆总管囊肿根治术可顺利完成对直径较细肝总管和合并副肝管患儿的胆肠吻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胆囊副神经节瘤1例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患者 女,48岁.因间断性右上腹痛伴右肩背部疼痛3+月行腹部超声检查,显示肝右叶不均质回声团块,以"肝脏占位病变"收入院.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CT检查:肝脏S4段不规则分叶状稍低密度肿块,局部突出于肝轮廓外突入胆囊窝区,増强扫描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并不规则低密度区,病灶内部及周围多发迂曲血管影,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程度减低,其中动脉期低密度区呈渐进性强化,平扫及增强各期 CT 值分别约为 39 HU、292 HU、151 HU、106 HU(图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误诊为肝癌的副神经节瘤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双胆囊畸形腹腔镜切除1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3/8/6
双胆囊畸形临床少见,术前诊断率不高,术中发现畸形,难以断定是否确实为双胆囊,中转开腹较多,甚至可发生误伤.我院发现1例双胆囊畸形患者,现报道如下.患者女,59岁,因上腹部反复疼痛不适1年余,再次发作10余天于2017年11月13日入院.查体:腹部膨隆,腹肌软,右上腹压痛,Murphy征(+),肠鸣音稍弱.术前彩超检查示:双胆囊畸形.但既往CT及入院后MRI检查均报告胆囊结石并胆囊炎,未报告双胆囊畸形.入院诊断:胆囊结石并胆囊炎,双胆囊畸形?后天耳聋.经术前准备,第2天全麻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初步观察胆囊未见明显异常,胆囊三角及肝十二指肠韧带处被脂肪组织覆盖,看不清胆总管.分离解剖胆囊三角区时较容易地剥离出下方胆囊动脉及胆囊管,随即夹闭切断,进一步剥离胆囊三角区,再次发现1动脉自胆囊三角内上方进入胆囊,其前方有一管道汇入胆总管,此时意识到解剖变异,改逆行切除,剥离胆囊床,游离胆囊后确认为双胆囊动脉,另一管道为变异胆道,为排除胆总管损伤及副肝右动脉的可能,拟于镜下解剖肝门及肝十二指肠韧带,但炎症致密易出血,解剖困难.因术前彩超多次检查报双胆囊畸形,考虑确实为双胆囊畸形,重新观察磁共振片,胆总管走行无异常,但较术中遇到的胆道粗的多.已夹闭动脉自十二指肠韧带右缘下方向右上发出,较长;保留支自肝门向右下发出,较短(图1);已切断管道与下方胆囊动脉伴行.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右侧下行,并逐渐进入肝十二指肠韧带;另一管道于胆总管稍高位置前方进入肝十二指肠韧带.观察MRI及胆管水成像片,肝总管见一狭窄,下行胆囊管较长显影清晰,不同平面观察可见一不甚清晰管道自胆总管狭窄处汇入,考虑确为双胆囊并双胆囊管,决定夹闭剩余胆囊动脉及胆囊管,为预防误伤、方便吻合,胆囊管预留较长,切断两管道后切除胆囊,完整取出,观察胆囊情况,见患者为双胆囊动脉,双胆囊管,两胆囊管呈"八"字走行.沿双侧胆囊管纵轴切开胆囊壁,见两胆囊管分别通入完全不相通的囊腔,两胆囊共用一胆囊壁,一侧囊腔内见结石,胆囊底有一直径约1.2 cm结石黏膜完全包裹,与囊腔不通,黏膜呈慢性炎症改变,另一侧胆囊壁黏膜光滑,无胆囊结石及胆囊炎(图2).诊断为双胆囊畸形、一侧胆囊结石并胆囊炎,未再进一步解剖肝门及十二指肠动脉,放置引流管后手术结束.术后患者恢复顺利,5 d后治愈出院.术后病理诊断:慢性胆囊炎;双胆囊;胆囊结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