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态模型在分级和反馈调节中的制作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制作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的动态模型,该模型以甲状腺激素为例,用透明输液壶和医用输液管分别模拟分级和反馈调节中的不同器官和血管,用不同颜色的H2O2溶液模拟各种激素,用H2O2分解产生大量能量导致温度计示数上升模拟甲状腺激素能够加速体内物质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的作用,利用虹吸现象导致液体倒流和H2O2分解产生大量O2增大输液壶中的压强助推液体倒流为原理,动态模拟人体在感受外界环境温度降低时,人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过程,充分落实新课程标准中要求的"模型与建模"科学思维,促进了学生对大概念的深入理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中脑多巴胺区静态及动态功能连接异常改变及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SCH)患者中脑多巴胺区[腹侧背盖区及双侧黑质致密部(VTA/SNc)]静态功能连接(sFC)及动态功能连接(dFC)的异常改变,及其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98例首发未用药SCH患者,以及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与之匹配的199名健康对照(HC)组资料。所有被试均行高分辨率结构像MRI及静息态功能MRI(rs-fMRI)扫描。将中脑多巴胺区(VTA/SNc)定义为三个种子点,采用sFC和dFC方法分析SCH组与HC组VTA/SNc功能连接具有统计学差异的脑区,将差异脑区提取的sFC和dFC值与患者的PANSS量表中阳性量表分、阴性量表分、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分、总分以及各症状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CH组男86例,女112例,年龄(23±9)岁,HC组男95例,女104例,年龄(22±5)岁。SCH组的PANSS量表中阳性量表分为(20±7)分,阴性量表分为(21±7)分,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分为(41±11)分,总分为(82±22)分。与HC组相比,SCH组VTA与小脑蚓部7/9区、左侧壳核、右侧丘脑、左侧中扣带回四个脑区团块sFC值降低(峰值中心, t值分别为-4.35、-4.81、-4.35、-4.65,体素 P<0.005,团块 P<0.05),右侧SNc与左侧小脑半球4/5/8区、右侧壳核、右侧内侧眶额回、左侧壳核四个脑区团块sFC值降低(峰值中心, t值分别为-4.91、-5.15、-4.77、-5.21,体素 P<0.005,团块 P<0.05),左侧SNc与右侧壳核、右侧内侧眶额回、左侧中扣带回三个脑区团块sFC值降低(峰值中心, t值分别为-5.82、-4.83、-4.65,体素 P<0.005,团块 P<0.05);SCH组VTA与右侧顶下回、右侧角回、右侧顶上回dFC变异值降低( t=-4.17)。SCH组以VTA为种子点的脑区团块2(左侧壳核)、以右侧SNc为种子点的脑区团块4(左侧壳核)的sFC值与PANSS量表中的阳性量表分呈正相关( r=0.141、0.169,均 P<0.05),差异脑区功能连接值尚与幻觉、妄想、猜疑、敌对、交流障碍、被动/淡漠、交流缺乏、刻板思维、抑郁、不合作、判断和自知力缺乏、冲动控制障碍、主动回避社交这些症状呈现相关性(均 P<0.05)。 结论:首发SCH患者中脑多巴胺区(VTA/SNc)与小脑、丘脑、纹状体、前额叶、扣带回等脑区静态功能连接或动态功能连接(稳定性)降低,并与疾病阳性与阴性症状分数存在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静息状态下双侧楔前叶相关的动态功能连接与强迫症的关联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双侧楔前叶动态功能连接(dynamic functional connectivity,dFC)的模式。方法:对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50例强迫症患者(患者组)和50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全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扫描。采用基于全脑体素的dFC分析强迫症患者静息状态下双侧楔前叶dFC模式;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方法,探讨强迫症患者异常dFC值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采用支持向量机分析方法,探索异常的dFC值是否可以用于识别强迫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患者组左侧楔前叶与左侧内侧前额叶皮质(0.23±0.02与0.26±0.03, t=-6.23, P<0.05,GRF校正)、左侧楔叶(0.24±0.03与0.28±0.04, t =-5.30, P<0.05,GRF校正)、左侧中央旁小叶(0.23±0.03与0.27±0.04, t =-5.36, P<0.05,GRF校正)dFC值降低,右侧楔前叶与左侧中央后回(0.23±0.04与0.27±0.04, t =-5.12, P<0.05,GRF校正)dFC值降低;患者组降低的左侧楔前叶与左侧内侧前额叶皮质dFC值( r=0.289, P<0.05,未校正)与Y-BOCS总分呈正相关,降低的右侧楔前叶与左侧中央后回dFC值与Y-BOCS总分( r=0.292, P<0.05,未校正)、强迫思维因子分( r=0.304, P<0.05,未校正)呈正相关;降低的右侧楔前叶与左侧中央后回dFC值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856,约登指数为0.52,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52%。 结论:静息状态下,强迫症患者双侧楔前叶dFC降低;降低的右侧楔前叶与左侧中央后回dFC值可能对于强迫症的识别有提示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体外动态心脏模型在心脏超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体外动态心脏模型与基于案例和问题学习(case and problem-based learning,CPBL)教学方法相结合在心脏超声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下文简称住培)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试验对照研究方法,选取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心脏超声科进行住培的80名学员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入科的40名学员设为试验组,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入科的40名学员设为对照组。试验组接受体外动态心脏模型与CPBL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教具与CPBL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比较两组学员出科时的考核成绩,并对两组学员进行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试验组学员的理论考试成绩、读片成绩、操作考核成绩和人文素养成绩分别为(42.72±1.78)分、(43.00±1.91)分、(44.27±2.24)分、(43.37±2.35)分均高于对照组学员的(41.82±1.75)分、(41.55±2.26)分、(43.05±2.64)分、(41.57±2.48)分,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学员比对照组学员在"加深理论知识理解"[92.5%(37/40)比75.0%(30/40)]、"培养临床思维能力"[90.0%(36/40)比70.0%(28/40)]、"提高影像读片能力"[92.5%(37/40)比72.5%(29/40)]、"提高上机操作能力"[90.0%(36/40)比67.5%(27/40)]、"提高学习兴趣"[90.0%(36/40)比72.5%(29/40)]和"提高学习效率"[92.5%(37/40)比75.0%(30/40)]方面的选择比例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体外动态心脏模型与CPBL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用于心脏超声科住培,能够调动住院医师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完成住培培养目标、提高住培的教学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动态病例的线上、线下教学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培带教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基于动态病例的线上、线下教学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培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2月至2020年7月本专科62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生,按入科顺序分为观察组32例(线上、线下联动教学)、对照组30例(传统线下教学)。比较6个月后两组专业知识考核成绩、对教学满意度情况、学员自主学习能力得分、360度评估表评分。采用SPSS 19.0进行卡方检验和 t检验。 结果:观察组规培生的专业知识考核成绩总分高于对照组[(86.79±7.03) vs. (82.14±6.52)];带教后,两组学员自主学习能力均提升,观察组学员学习动机及学习策略得分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带教满意度分别为93.75%、66.67%,且观察组带教满意度等级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学员作为医学专家、交流者、合作者、领导者、健康倡导者、学者、职业人7个角色代表的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基于动态病例的线上、线下教学应用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培带教中的效果甚佳,教学满意度高,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临床思维的形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自制动态心血管3D模型的CBL教学在心脏瓣膜病临床见习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自制动态心血管3D模型辅助案例导向学习(case-based learning,CBL)教学法在心脏瓣膜病临床见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2016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2个班共60名见习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接受自制动态心血管3D模型辅助的CBL教学,对照组接受传统教学模型辅助的CBL教学。学习结束后,通过对两组学生进行考核成绩比较和问卷调查评分比较,评价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独立样本 t检验和卡方检验。 结果:两种教学方法下,试验组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思维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学生[(43.10±3.51)vs.(40.87±3.19),(42.20±3.15)vs.(40.20±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学生在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理论知识掌握度、临床思维能力、课堂学习兴趣、课堂活跃度及知识讲授清晰度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自制动态心血管3D模型辅助CBL教学法应用在心脏瓣膜病临床见习中,可以培养学生临床诊断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有组织科研背景下的有组织医院科研平台建设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我国在有组织科研背景下的大型医院科研平台的有组织建设路径及建设目标。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国际及国内现有的有组织科研的科研平台建设进行分析,阐述有组织科研背景下的临床医院科研平台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结合临床医院有组织科研平台的建设提出建议。结果:有组织的科研需要有组织的建设科研平台。有组织的科研平台建设始终要围绕国家重大需求,服务于重大科学计划,在坚持跨学科、多层次协同创新发展的原则下,进行有组织的人才培养和内部高效的有序组织运行。科研平台的建设逻辑应该是从线性思考到立体思维,从静态单向的服务到动态共生的创新生态格局。结论:应对"十四五"国家科技战略需求,有组织地进行科研平台的升级、整合、扩容、完善,形成多学科交叉立体的平台架构,保障有组织科研的顺利推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临床思维能力测评系统的评分准确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临床思维能力测评(clinical thinking ability assessment,CTA)系统在医师资格考试临床类别分阶段考试实证研究中的评分准确性进行分析,为CTA系统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取参加2018年CTA系统测试的35名考生作为研究对象,邀请三级甲等医院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8位医师作为临床专家,对35名考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进行等级评价,通过CTA系统评分与临床专家等级评价的Pearson相关系数和概化理论(generalizability theory, GT)对CTA系统评分和专家等级评价的一致性进行分析。结果:CTA系统在信息收集站、病情分析站、临床诊疗站和动态决策站的评分与临床专家等级评价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824、0.697、0.856、0.815;GT分析得出的概化系数分别为0.879、0.904、0.879、0.878,可靠性指数分别为0.674、0.863、0.869、0.797。结论:CTA系统评分与临床专家等级评价的一致性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带状疱疹神经痛与颈腰痛的常见误诊原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带状疱疹神经痛与颈腰痛的误诊情况,分析常见误诊原因,探讨预防措施,旨在进一步降低误诊率,保障诊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带状疱疹神经痛"与"颈腰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带状疱疹神经痛"与"颈腰痛"的误诊例数,计算误诊率,分析误诊情况,统计患者的治疗与转归。结果:纳入"带状疱疹神经痛"和(或)"颈腰痛"诊断的患者346例,9例患者初诊误诊,误诊率为2.60%。6例"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初诊误诊为"颈腰痛"(院外4例),包括颈椎病(神经根型)、肩周炎、腰骶椎骨质增生等,纠正诊断后治疗7~14 d,皮疹及疼痛完全消失,全部治愈,未遗留有神经痛。3例"颈腰痛"患者初诊误诊为"带状疱疹神经痛"(院外2例),纠正诊断为颈椎病、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坐骨神经痛,给予局部神经阻滞、物理治疗等,患者疼痛明显改善。结论:带状疱疹神经痛与颈腰痛是疼痛科的常见病种,临床诊疗中具有一定的误诊率,多由于早期症状不典型、病史采集不详细、辅助检查不完善、医师诊疗思维狭隘局限等所致。在临床诊疗中应加强业务学习,避免惯性思维,增进有效沟通,甄别细微症状,完善辅助检查,动态监测病情,及时调整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重症临床治疗的核心原则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连续与动态、目标导向、定量治疗”是重症临床治疗的核心原则。重症治疗是针对重症发生发展的机制,根据重症的临床特点和规律,以恢复机体功能为目的所发生的临床行为。重症临床治疗包括连续监测病情机制关键节点的变化,动态调整干预方法,定量实现干预方法中的最佳治疗效果,目标导向落实整体治疗策略。这项原则是对重症临床治疗行为进行规范,是实现治疗目标导向重症病程进展的基本保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