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课程形式指导低年级医学本科生阅读科研文献的探索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科研文献阅读是医学生需要尽早掌握的一项必备技能,也是培养其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以课程形式指导低年级本科生阅读科研文献,有助于学生掌握系统、科学的文献阅读方法,为其日后学习和深造奠定扎实基础。本研究以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教学团队为北京大学医学部各专业二年级和三年级本科生开设的校级通识选修课程"科研文献学习与交流"为例,阐述了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并通过课程考核和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显示,选修过本课程的137名学生中,99.3%(136/137)的学生均能够顺利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并通过考核。对2020至2021年选修本课程的72名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以课程形式指导低年级本科生阅读科研文献能够提升学生的文献阅读能力[88.9%(64/72)]和口头报告能力[66.7%(48/72)],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51.4%(37/72)],并使学生从同伴学习中获益[63.9%(46/72)]。本课程初步建立了一套以独立课程为形式,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早期科研训练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基本科研素养,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综合性大学医学传播学通识课程的实践探索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为了提高高校学生健康素养、培养学生对媒体传播医学知识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促进健康理念和行为的形成,同济大学同济临床医学院面向通识教育阶段各专业学生开设"健康疾病传播"医学传播学通识选修课程。课程在设计上关注学生需求,提升高阶性和挑战度,应用案例教学方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方法,通过医学传播案例分析、传播作品创作、研究性项目任务等促进学生学习投入度,提高了学生健康素养,提升了学生思维、综合、创造能力。课程运行2轮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以为医学传播学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在医学通识选修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为改进医学通识选修课程中普遍存在的参与度低、教育模式缺乏创新等现象,将"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运用于医学通识教育课程的设计、实施中,从核心知识、学以致用、触类旁通、人性维度、人文关怀、学会学习6个维度入手,设定学习目标,制定考核工具,最后选择教学方法,从而形成教学闭环。通过课程实施改革、收集反馈和整理资料后,得出根据此方法所设计的教学活动完全切合及服务于教学目的,考核方式变得多样、内容更加全面,体现了通识教育需要的多维度评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医学本科生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的设计和教学实践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智能医疗时代,建设适合医学本科生的人工智能通识课程,赋能医学教育,有助于复合型高层次医学人才的培养,为健康中国服务。本文以北京大学医学部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的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为例,探讨其设计和实施过程,并选取2021至2023年选修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的8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师生座谈评价教学效果。结果显示,85名学生中,认为课程可以完善知识结构的有83名(97.6%)学生,对授课方式表示认可的有80名(94.1%)学生,认为课程能够激发对人工智能兴趣的有78名(91.8%)学生,认为课程对今后专业学习有帮助的有80名(94.1%)学生。可见,本科阶段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可以为其他医学院校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英国肿瘤医师教育培训模式介绍及启示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肿瘤作为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疾病,是全人类最为关注也亟待突破创新的热点健康问题。英国高等医学教育作为欧洲高等医学教育的典型代表,有其成功的教育模式;其对肿瘤医师的培训,也有特色之处。笔者于2021年赴英国皇家马斯登医院进行了为期1年的临床访问学习。本文将从英国肿瘤医师学制、培训课程设置、临床工作中的教育培训方法等方面介绍英国肿瘤医师教育培训模式。笔者发现:强调从基础到临床、从通识教育到专科教育、从临床到科研再到临床,是英国肿瘤医师培训的主要特色。鉴于此,笔者希望能结合我国肿瘤医师培训的具体情况,为肿瘤医师教育培训模式改革给予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大健康”和“新医科”视角下本科生通识教育之疫苗学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新医科”建设注重推动医学内部以及医学与其他学科之间交叉融合,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以疫苗学这一独立的交叉综合学科教学为切入点,在本科通识教育体系中开设疫苗学课程。本文介绍了该课程的意义和目的、教材选择、内容设置、教学方式,总结分析开课两年以来的教学情况,探讨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课程优化思路,供相关高校参考,为“大健康”视角下的医学和公共卫生教育课程建设提供实践经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通识教育视域下学科交叉人才培养范式思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在医学科学研究中,专业人才充分与交叉学科人才缺乏的矛盾逐渐成为医学科学研究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为切实推动学科交叉和高质量培养交叉学科人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面向本科低段学生,率先将医学科学研究知识纳入通识教育。在培养学生学科交叉意识、凝练科研问题能力的同时,也将专业的医学科学研究知识“浓缩纯化”,“显”而不“浅”地普及给低年级本科生。该医学科学研究通识教育体系是以课程设计为基础,并围绕课程开展专业教材编写、教学课题研究、课程视频录制、科研平台支持、医学科学研究实践保障、学科交叉评价等系列教学活动。秉承以医学研究为导向的精准学科交叉的教学理念,通过医学知识前移和学科专业边界突破,探索医学教育改革和学科交叉人才培养范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MOOC的SPOC混合式教学在医学通识课程的设计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本文以"减重倒计时,从'食’开始"为例,探讨基于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混合式教学在医学通识课程的设计和实践。通过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选用形成性评价方法,对四川大学2020年春季选课的201名学生实施SPOC混合式教学。从教学评价和初步教学效果来看,学生普遍认为该教学形式教学资源较丰富并认可课程沟通效果,同时可显著提高学生对医学通识课程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评估及改革展望:以四川大学为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当前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通识教育阶段大学英语课程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现状提出改进措施。方法:通过问卷分析及访谈的方式对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从事八年制双语课程教学教师、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从事八年制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教师及部分教务管理教师进行调研,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探索改进措施。结果:学生对大学英语课程重视程度较高,但任课教师反映学生的参与度较低。整体上,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效率较低,亟待改进。结论:八年制大学英语课程实施效率不理想,原因来自教师、学生双方,需从两方面进行改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高等中医药院校留学生通识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上海中医药大学为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来华学习中医药的留学生数量,长期处于自然科学类留学生的首位。他们较多来自发展中国家,热衷中国传统文化,偏爱针灸等实用专业。中医药留学生的通识教育,能够帮助他们学好专业知识,更快融入中国社会,促进中华文化的全球传播。上海中医药大学在近20年的留学生通识教育中,明确教学思路方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视学生反馈,调整课程与时俱进,促进兄弟院校间的经验互补,进一步推动了国际交流;尤其《中国医学史》等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国内中医药院校及世界各地中医药孔子学院,积极开展留学生通识教育,将是全球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医药传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