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探查治疗老年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LC)联合胆总管探查(LCBDE)治疗老年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CCWC)的临床效果以及患者肝脏功能、炎症应激反应变化.方法 选取老年CCWC患者86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43例,两组性别、年龄、BMI、病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结石最大直径、胆总管直径等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采用LC联合LCBDE治疗,对照组采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RCP/ESC)联合LC.观察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结石残留率、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检测两组术前和术后3 d血清总胆红素(TBil)、天冬氨酸转移酶(AST)、丙氨酸转移酶(ALT)、肿瘤细胞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结石残留率、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3 d血清TBil、AST、ALT水平降低,血清TNF-α、CRP、IL-6、Cor、NE水平升高(P均<0.05);与对照组术后3 d比较,观察组同期血清TNF-α、CRP、IL-6、Cor、NE水平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 LC联合LCBDE清除老年CCWC患者胆管结石及改善肝脏功能的效果与ERCP/ESC联合LC方式相当;但LC+LCBDE治疗术后并发症少,对患者炎症及应激反应影响更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内镜下隔膜切开术治疗儿童先天性十二指肠隔膜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隔膜切开术治疗儿童先天性十二指肠隔膜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2年5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消化科住院确诊的8例十二指肠隔膜并接受内镜下十二指肠隔膜切开术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患儿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内镜治疗及随访情况等。结果:8例患儿中男4例、女4例,发病年龄为0~12月龄,病程为6~18个月,确诊年龄为6~20月龄,主要表现为反复腹胀、非胆汁样呕吐及营养不良。1例合并顽固性低钠,首诊于本院内分泌科,考虑非典型性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曾予氢化可的松治疗,血钠恢复正常,呕吐仍反复。1例在外院经历腹腔镜下十二指肠菱形吻合术,术后仍反复呕吐,内镜下发现十二指肠双隔膜。8例均无合并其他畸形,十二指肠隔膜均位于十二指肠降段,十二指肠乳头均位于隔膜下方。3例先用球囊扩张隔膜,探查十二指肠隔膜开口范围后切开隔膜,5例导丝探查隔膜口后直接实施隔膜切开术,8例均经内镜下隔膜切开术成功治疗,手术时间为12~30 min。术中无肠穿孔、活动性出血、十二指肠乳头损伤。术后1个月随访,术后体重比术前体重增加0.4~1.5 kg,增长了5%~20%。术后随访时间2~20个月,8例十二指肠梗阻均获解除,未再出现呕吐和腹胀,正常进食。3例术后2~3个月复查胃镜,十二指肠球腔无变形,原十二指肠隔膜切口黏膜光滑,直径6~7 mm。结论:内镜下十二指肠隔膜切开术治疗儿童先天性十二指肠隔膜安全、有效,创伤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内镜超声引导下胆管结石移除术治疗孕妇胆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引导下胆管结石移除术治疗妊娠期有症状的胆管结石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1例妊娠期有症状的胆管结石患者,采用非放射性(即内镜超声引导)的ERCP手术治疗。术中采用选择性胆管插管,置入内镜导丝,观察十二指肠乳头的形态,再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沿导丝置入腔内超声检查(intraductal ultrasonography,IDUS)的超声小探头,观察记录胆总管结石情况,取出探头后,通过网篮或球囊取石,再用无菌生理盐水匀速低压冲洗胆总管,并再次置入探头以确认胆总管结石取净。结果: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ERCP治疗,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转移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术前与术后48~72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13例患者ERCP后经取石网篮和取石球囊取出结石,取除结石数量与IDUS探头扫查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相符,术毕放置鼻胆引流管。8例患者因结石较大,需行柱状球囊乳头扩张或机械碎石术,而孕妇不能采用常规镇静或麻醉,故予留置胆道塑料支架,待分娩后再予相应治疗。6例患者发生ERCP术中并发症,其中5例程度较轻。3例患者ERCP术后出现腹痛,无淀粉酶和脂肪酶升高,24 h内疼痛消失;2例患者出现轻度胰腺炎,保守治疗效果良好;1例患者术后出现中度迟发性出血,及时发现后予内镜下钛夹夹闭止血治疗后好转。 结论:非放射性ERCP治疗妊娠期胆总管结石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内镜下软组织夹行十二指肠乳头成型术对Oddi括约肌功能恢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探讨内镜下软组织夹行十二指肠乳头成型术对Oddi括约肌功能恢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0年3月至2022年4月就诊于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的胆总管结石患者87例,随机将患者分为Oddi括约肌成型组(42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十二指肠内镜下Oddi括约肌小切开+球囊扩张+胆总管取石+胆管支架植入术治疗,Oddi括约肌成型组在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加行软组织夹Oddi括约肌成型术.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Oddi括约肌基础压力、Oddi括约肌时相性收缩幅度、Oddi括约肌时相性收缩频率和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6周,Oddi括约肌成型组括约肌的基础压力优于对照组[(25.1±9.4)mmHg vs(11.0±6.4)mmHg,t=8.089,P<0.001],时相性收缩幅度[(85.9±22.6)mmHg vs(58.2±17.6)mmHg,t=6.3383,P<0.001]和时相性收缩频率[(7.2±2.4)mmHg vs(4.0±1.4)mmHg,t=7.603,P<0.001]也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术后1年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下用软组织夹行Oddi括约肌成型术能恢复Oddi括约肌的基础压力,能改善Oddi括约肌的时相性收缩幅度和时相性收缩频率,而且该方法不会增加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ESPBD与EST治疗肝硬化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 研究采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ESPBD)与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肝硬化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8 年3 月~2022 年3 月我院收治的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12 例,其中56 例对照组接受EST治疗,另56 例观察组接受ESPBD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E)水平.结果 观察组一次取石成功率为 96.4%,显著高于对照组为80.4%(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5.3±3.1)mL、41.8±5.1)min、(24.3±4.6)h和(8.1±1.6)d,与对照组[分别为(27.9±2.8)mL、(44.9±4.9)min、(25.7±6.9)h和(7.8±2.1)d]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7d,观察组血清TBIL、ALT、ALB和GGT水平分别为(15.4±3.6)μmol/L、(29.6±5.7)U/L、(36.3±6.9)g/L和(94.2±5.2)U/L,与对照组的(14.8±2.9)μmol/L、(30.2±6.8)U/L、(37.1±5.8)g/L和(96.1±6.3)U/L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血清COR、NE和E水平分别为(129.7±18.2)pg/mL、(415.1±51.6)pg/mL和(24.4±3.9)pg/mL,与对照组的(135.9±21.6)pg/mL、(422.7±53.9)pg/mL和(25.9±4.1)pg/mL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如切口感染、胰腺炎、腹腔出血、胆漏和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为14.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30.4%(P<0.05).结论 与EST术比,采用ESPBD治疗肝硬化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能提高一次性取石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而不会增加应急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内镜下乳头小切开(EST)联合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56例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取石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EST组与EST+ EPBD组各78例,对比2组的一次结石取净率、机械碎石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EST+ EPBD组的一次结石取净率为89.7%、机械碎石率为29.4%、取石时间为(39.36±5.64) min、术后早期并发症为11.5% (9/78),与EST组比较,一次结石取净率高,机械碎石率低,取石时间短,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低(P均<0.05).EST+ EPBD组结石复发率为3.8%(3/78),低于EST组的15.4%(12/7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T+ 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可以显著减少碎石及出血的发生率,降低胆总管结石的复发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37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肝硬化病人经内镜取石治疗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经内镜取石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肝硬化病人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市普爱医院普外科2009年10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成功接受内镜取石术病人资料,胆总管结石合并肝硬化病人37例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接受内镜取石术诊治且无肝硬化病史的胆总管结石345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术前肝硬化程度、术中内镜操作方法、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病死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6%(8/37),较对照组的7.2%(25/345)明显增多.其中出血发生率为45.5%(5/11),较多发,且均为Child-Pugh B级和C级、采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取石法者.结论 胆总管结石合并肝硬化病人在接受内镜取石术治疗仍具有一定风险,严重并发症主要为上消化道出血,因此术前要积极改善其凝血功能,尽量降低Child-Pugh评分;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较EST对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的损伤小、出血少,更适宜作为本类病人的内镜治疗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剂量羟考酮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在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治疗中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和评价不同剂量羟考酮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胆总管结石患者行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合并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中的麻醉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于我院消化内科行择期ERCP合并EST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4组(n=30),即舒芬太尼对照组(A组)、小剂量羟考酮组(B组)、中剂量羟考酮组(C组)、大剂量羟考酮组(D组).A组于麻醉诱导前5 min予0.10 μg/kg舒芬太尼静注,B、C、D组于麻醉诱导前5 min分别予0.08、0.10、0.12 mg/kg羟考酮静注.所有患者均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记录各组患者入室时(T0)、诱导后(T1)、进镜时(T2)、镜入十二指肠乳头开口时(T3)丙泊酚效应室浓度(Ce)、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丙泊酚总用量、手术时间、患者苏醒时间;记录术中严重低血压、心动过缓、呼吸抑制、呛咳和体动、以及术后恶心呕吐等麻醉相关不良事件.结果 B组患者T1~T3时间点丙泊酚Ce,以及T2和T3时间点MAP和HR均高于A、C和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丙泊酚用量多于A和C组,而D组少于A、B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D组患者苏醒时间长于A、B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四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醉诱导前5 min静注0.10 mg/kg羟考酮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ERCP合并EST中麻醉效果满意,且不延长苏醒时间,不增加麻醉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大球囊扩张治疗老年胆总管多发巨大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估经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mEST)联合内镜下乳头大球囊扩张术(EPLBD)在老年患者胆总管多发巨大结石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2月安康市中心医院因胆总管多发大结石在内镜中心行ERCP治疗的患者229例,根据患者结石大小及胆总管形态选择手术方式.所有纳入病例按照内镜手术方式不同分为mEST+ EPLBD组(治疗组)与EST组(对照组),观察2组首次取石成功率,机械碎石使用率,取石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治疗组(136例)与对照组(93例)比较,2组在一次取石成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17% vs 87.10%,x2=0.980,P>0.05);而在取石时间及机械碎石使用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2±4.3)min vs(37.4±6.7)min,x2 =37.1526,P<0.01;6.71% vs40.00%,t=24.411,P<0.01].2组在胰腺炎(2.94% vs 6.45%)、出血发生率(2.21% vs 2.15%)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630、0.001,P值均>0.05),无穿孔及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mEST+ EPLBD治疗老年胆总管多发巨大结石,疗效确切,可有效缩短取石时间,有效减少机械碎石的使用率,从而减少结石复发几率,同时该方法不增加ERCP术后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老年胆总管巨大多发结石微创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内镜下乳头大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内镜下乳头大球囊扩张术(EPL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7年3月在淮南市第一人民院行ERCP及相关治疗的11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EPLBD组(A组,n=54)和EST+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组(B组,n=6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A组与B组患者总结石取尽率、一次性结石取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96.2%比93.5%,92.6%比92%,均P>0.05).A组使用机械碎石的可能性较B组小(16.6%比27.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2%比25.8%,P>0.05).两组患者出血(7.4%比11.3%,P>0.05)、急性胰腺炎(9.3%比6.6%,P>0.05)、胆管炎(5.6%比8.1%,P>0.05)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PLBD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一种有效和安全的方式.尤其在患者不适合行EST治疗时,EPLBD可以作为治疗胆总管结石替代方式.EPLBD在减少机械碎石的应用上可能优于EST联合EPBD.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