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胃为之市"探讨吴鞠通胃气观之内涵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吴鞠通深研《黄帝内经》奥旨,以"胃为之市"为理论基础,博采诸家,逐渐形成"体阳而用阴,气机阴阳须调和"的胃气观.本文在简要分析吴氏胃气观点渊源的基础上,探讨了"胃为之市"内涵,包括"受纳输出,集散水谷""化生精微,气血之源""共居中焦,升降枢纽"三方面;并以"胃体阳而用阴"为纲,分别从"胃体为阳,用阴之本""胃用为阴,体阳之象""兼看脾土,体用合参"三个角度论述胃气生理.同时,将吴氏基于胃气的发病思想归纳为"六气外感,阴阳有别""内伤之机,气机逆乱""药食不慎,亦伤胃土"三个层次,在此基础上,以"体阳""用阴"为纲目,分别论述体用太过不及的证治,以启发"调胃以平衡气机阴阳"的治疗思路,指导临床诊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脾胃论》和《医学衷中参西录》探析李东垣与张锡纯脾胃观之异同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基于《脾胃论》和《医学衷中参西录》比较李东垣与张锡纯对脾胃生理、病理及治疗上的异同。生理上,李东垣与张锡纯均认同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李东垣认为,脾胃为先天元气之本,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源动力;张锡纯认为,“宗气”即“大气”,脾胃为后天大气生化之源泉。病理上,李东垣认为,脾胃内伤病理主要是气火失调、升降失常,情志因素在内伤发病中起先导作用;张锡纯认为,胃气不降、冲脉气逆是多数脾胃病的主要病机,胃气通降则诸症自安。治疗上,李东垣善补气升阳,用药多刚燥,以升补脾阳为主;张锡纯升脾降胃同用,加以健脾疏肝。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黄元御脾升胃降学说探讨胃痛证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黄元御脾升胃降学说认为,脾胃为脏腑阴阳升降的枢纽、三焦气水方化的中枢。肝阳肾阳随脾升,脾升则水升化气;心火肺火随胃降,胃降则气降化水。当脾胃升降失调,中焦气水方化失常,则发为胃痛,其病因病机可概括为:脾阳不升,肝阳不升郁于中焦,脾虚肝郁,而致气滞胃痛;肾水不能化气上行,脾虚水寒,而致寒凝胃痛;胃阳不降,食滞中焦,心火不降,郁于中焦,心胃热盛,而致食积胃痛;肺气不降,郁滞中焦,血行乏力,气血郁滞,而致血郁胃痛。基于此辨证施治,可获佳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运脾转枢论治缓慢性心律失常临证心得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缓慢性心律失常其病位虽在心,但其起病往往与肝、脾两脏气机失调密切相关.肝郁脾虚,气机失调,心脉转运周流迟缓是其主要病机之一.临床上,从运脾转枢角度治疗本病,转运枢机、畅行气血,常可提高心率,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脾主运化,胃主受纳,中焦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又是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其升清降浊影响着一身气血之升降环流.在运脾转枢法指导下,采用健脾益气、疏肝理气、祛湿活血之法,灵活加减用药,标本同治,则脾健气调,升降有序,津布血行,心脉得畅,心元充沛,缓脉可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基于黄元御中气观浅谈乌梅丸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黄元御认为,人与天地相参而化生元气,元气内蕴阴阳,阴阳之间便是中气,中气作为阴阳升降之枢纽,当枢纽运转."中气左旋,则为己土;中气右转,则为戊土",脾胃之气由此产生.脾以升为枢机,以阳气为用,以温运脾气,温升肾水,温畅肝阳,化生和风,温养君火为用;胃以降为枢机,以阴气为用,以清降水气,潜敛相火,生化肾水为用.中焦运化精微生血濡养周身;肝为血海,受纳余血,并运化血中之至精纯者化生胆汁;胆汁为水质,内裹相火,潜藏于下焦,蒸化肾水化生肝木温升而形成循环.中虚湿盛,致肝阳虚郁与肝血胆汁内生乏源,相火浮散,湿火际会,阴阳摩荡生风,可调治以乌梅丸.乌梅丸酸甘辛苦合用,调和中焦气机升降,温化湿邪,温畅肝阳,恢复肝血胆汁化生,用大剂酸性药物泻相火,敛阳熄风,具有温中燥化、养血暖肝、通畅郁结、潜相熄风之功.其酸苦辛甘并用的组方思路,基于中虚湿化病机之下肝阳、肝血、相火、肝风胶着为病的特殊病理机转,涵盖了后世关于厥阴风木为病的基本治疗思路.同时,风为百病之长,致病极多而常隐匿难觉,在清散外风之外,乌梅丸开拓了以酸甘柔养、崇土安相、酸苦泄相、酸敛肝风为代表的内风治疗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国医大师王晞星基于升降理论辨治胃癌术后并发症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升降失常,百病乃生,气机升降失调是胃癌术后并发症的主要病机特点,其病位在胃,属脾胃升降枢纽的一环,与肝、胆、脾密切相关."治积之法,理气为先",王晞星教授治以升降并用,力求畅达气机,以复诸脏腑气机升降平衡.不同并发症脏腑气机升降失因不同,治法各异.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治以调脾和胃,复中焦纳运;术后伴焦虑抑郁状态治以调肝和胆,畅达枢机;术后反流性食管炎治以疏肝健脾,和胃理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黄芪建中汤合二陈汤加减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胃溃疡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6/22
胃溃疡属于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具有发病率、复发率高的特点[1].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是其主要致病因素[2].目前对Hp阳性胃溃疡的治疗以四联疗法为主,但长期使用,耐药性逐渐增强,Hp根除率下降[3-5].因此,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以进一步提升临床疗效.近些年,中药汤在Hp阳性胃溃疡治疗中应用日益广泛,且收获了满意效果[6].中医认为该病因易反复,病久损伤中气,中阳气虚,气机枢纽升降失调,脾胃虚寒证也是Hp阳性胃溃疡患者较为常见证型[7],治疗应以温中健脾,和胃止痛为主.笔者采用黄芪建中汤合二陈汤加减与四联疗法联合治疗Hp阳性胃溃疡证属脾胃虚寒的患者,取得理想效果,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基于能量平衡理论论述健运中焦法在体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6/15
肥胖是全球性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本研究以能量平衡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医藏象学说对人体中焦生理功能的认识,分析肥胖产生的原因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干预措施和治疗方法.阐述中医藏象学说、健运中焦法在减肥中的作用机制、重要作用和独特价值.探索中、西医学理论认知的相通之处,为更好地理解和治疗肥胖提供理论依据.中医藏象学说和养生观念认为中焦是人体能量代谢的枢纽.通过均衡膳食可以起到运脾化湿之功;健四肢、强筋肉达到疏肝健脾之效;畅情志、利胆胃维持易瘦体质.由此中焦健运,斡旋升降,则痰湿膏脂代谢有度;五脏六腑运转协调,能量代谢稳定平衡,则体质量可控,肥胖得治.在临床方面,也可以通过疏肝健脾,祛湿化痰,和胃利胆的思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辨证论治,结合饮食、锻炼、情志等方面的调摄,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基于"三道两路"理论探讨天阴阳针法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思路
编辑人员丨2024/6/15
"三道两路"理论是壮医学基础理论的核心."三道两路"是人体内极其重要的5条通道,即气道、谷道、水道、龙路和火路,每一条通道都有其相应的枢纽脏腑.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运转有赖于"三道两路"的通畅.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病因正是"三道两路"的阻塞.气道宣降失调,谷道升降调和失常,水道水液输布失司,龙路通利失常,火路传导失守,均可导致广泛性焦虑障碍的发生.脐环穴是广西壮医黄氏天阴阳针法流派的要穴,是壮医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天阴阳针法主要通过刺激其核心要穴脐环穴使三气同步,"三道两路"通畅.故以"三道两路"为理论指导,应用壮医黄氏天阴阳针法针刺核心要穴——脐环穴,从局部调理整体气机,激发"三道两路"各相应枢纽脏腑的生理功能,使"三道两路"通畅,天、地、人"三气同步",可达到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从"养胃阴"论治干燥综合征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
编辑人员丨2024/5/18
干燥综合征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以口咽干燥、腮腺肿大、关节疼痛、进行性呼吸困难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为本病病机演变中的核心脏腑.然脾胃升降喜恶各有不同,在温补脾气的同时,亦要强调顾护胃阴的重要性.胃阴与本病的相关性表现在:肺胃经络相同,气机同降,喜恶相似,同气相求,故干燥综合征常累及至肺;胃主通降,胃阴亏损,胃气不降大肠失濡而易见便秘;起初多为肺胃津伤,病久多累及肾液,且因女子经带胎产等生理特点易耗伤津血,故多发于绝经前后妇女;胃阴衰则阳明经无以滋养筋骨关节而见关节屈伸不利.根据胃阴耗伤程度及分期特点,早期甘凉濡润,中期甘寒滋养,晚期滋肾增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