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盆骨折合并骶髂关节前脱位的临床治疗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合并骶髂关节前脱位的临床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19例骨盆骨折合并骶髂关节前脱位患者资料,男12例,女7例;年龄9~67岁,平均28.0岁;车祸伤11例,高空坠落伤6例,挤压伤2例;根据Tile分型,C1型8例,C2型2例,C3型9例;6例改良肢体严重创伤评分(mangled extremity severity score, MESS)≥7分,其中2例行髋关节离断术,4例行半侧骨盆离断术;13例患者行保肢手术,其中3例行外固定架手术,10例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根据Matta影像学骨盆标准评价复位质量,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估疼痛情况,根据Majeed评分评估骨盆功能。结果:手术时间为2~4 h,平均3.2 h;术中出血量400~1 200 ml,平均768.4 ml。18例存活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1.6个月。6例截肢患者中1例因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于术后1周死亡,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率为94.7%(18/19),截肢率31.6%(6/19)。18例存活患者骨盆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2个月,无一例发生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18例存活患者末次随访时,VAS评分(2.4±1.9)分(范围0~6分),其中无痛3例,轻度疼痛9例,中度疼痛6例。13例保肢患者末次随访时,Matta影像学评价,优6例、良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76.9%(10/13);Majeed功能评分(81.8±11.9)分(范围53~95分),其中优6例、良5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4.6%(11/13)。保肢治疗中4例患者腰骶神经损伤致髋关节活动功能受限,单侧下肢感觉、运动减弱,经神经松解及营养支持治疗,感觉、运动功能明显改善。结论:骨盆骨折合并骶髂关节前脱位的病死率及致残率高,应早期判断肢体损伤情况,及早介入手术,以挽救患者生命为重,必要时选择髋关节离断术或半骨盆离断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Flow-through胫后动脉皮瓣联合Orthofix单臂轨道式外固定支架在治疗小腿离断伤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应用Flow-through胫后动脉穿支皮瓣联合Orthofix单臂轨道式外固定支架治疗小腿严重离断伤的临床疗效和技术要点,评估保肢技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1年6月在徐州仁慈医院足踝外科收治的10例小腿中下段离断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23~56岁,平均40.6岁;致伤原因:车祸伤6例,重物砸伤2例,挤压伤2例;离断处创面缺损面积9.0 cm×5.0 cm~24.0 cm×6.0 cm,血管缺损长度3.0~10.0 cm,平均5.7 cm,胫、腓骨缺损4.0~8.0 cm,平均5.6 cm;均急诊手术,一期采用游离对侧Flow-through胫后动脉皮瓣覆盖创面、桥接血管重建血运,供区一期拉拢缝合;胫骨缺损用抗生素骨水泥填充安装Orthofix单臂轨道式外固定支架。再植术后1个月行骨缺损区域骨水泥去除加胫骨高位截骨骨搬运,带架时间为10~15个月,平均12.1个月,术后观察再植肢体及游离皮瓣成活情况、再植肢体功能及供区外形功能恢复情况;末次随访时记录患者骨折愈合的质量Paley评分、骨延长区域矿化时间、骨延长长度、带架时间、骨性愈合指数(BHI)、Likert满意度量表进行满意度评价。结果:10例患者皮瓣均一期成活,2例因皮瓣臃肿后期行皮瓣修整,血管彩超检查桥接的血管通畅;所有患者骨搬运延长段骨矿化良好,6例搬运骨会师断端清理加压骨性愈合,4例搬运骨会师后行软组织清理并植骨加压内固定后骨性愈合,所有患者均来院复诊随访12~18个月,平均14.6个月。末次随访时Paley评分,优5例、良4例、一般1例,末次随访时Likert满意度调查显示:非常满意3例,满意6例,一般1例。骨延长区域矿化平均300 d,骨延长长度平均5.6 cm,带架时间平均12个月,BHI平均30 d/cm。供区仅留线形瘢痕,无增生。结论:Flow-through胫后动脉穿支皮瓣联合Orthofix单臂轨道式外固定支架治疗小腿离断伤,安全有效,既恢复了血供,又覆盖了创面,骨搬运治疗长段骨缺损安全性更高,非短缩再植下肢功能恢复更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两种新构型前环外固定架治疗Tile C1型骨盆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两种新构型前环外固定架[髂嵴(IC)+髂前下棘(AIIS)外架、髂前上棘(ASIS)+AIIS外架)]治疗Tile C1型骨盆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建立Tile C1型骨盆损伤(单侧骶骨骨折和同侧耻骨纵行骨折)模型,分别模拟IC外架、AIIS外架、IC+AIIS外架、ASIS+AIIS外架、骶1(S 1)骶髂螺钉共5种固定方式进行固定。对模拟双足站立位和半卧位状态的垂直纵向载荷下,S 1上表面中点的竖直向下位移和后旋角位移进行量化和比较;对模拟左右挤压载荷下,骶骨外侧折端最高点和耻骨外侧折端最高点的侧方位移进行量化和比较;对模拟前后剪切载荷下,骶骨外侧折端最高点和耻骨外侧折端最高点的向后位移进行量化和比较。 结果:(1)模拟双足站立位的垂直纵向载荷下,S 1上表面中点的竖直向下位移和后旋角位移的结果较为一致,位移数值自大至小排序:IC外架、AIIS外架、ASIS+AIIS外架、IC+AIIS外架、S 1骶髂螺钉,其中IC外架的竖直向下位移数值明显大于其他模型。ASIS+AIIS外架与IC+AIIS外架的竖直向下位移和后旋角位移数值均相仿,后者较小。(2)模拟半卧位的垂直纵向载荷下,S 1上表面中点的竖直向下位移和后旋角位移同样一致,位移数值自大至小排序:IC外架、AIIS外架、ASIS+AIIS外架、IC+AIIS外架、S 1骶髂螺钉。(3)模拟左右挤压载荷状态下,骶骨外侧折端最高点和耻骨外侧折端最高点的侧方位移结果一致,位移数值自大至小排序:S 1骶髂螺钉、IC外架、AIIS外架、ASIS+AIIS外架、IC+AIIS外架,其中S 1骶髂螺钉、IC外架侧方位移数值较大,ASIS+AIIS外架与IC+AIIS外架的侧方位移数值相仿,后者较小,并显著小于其他模型。(4)模拟前后剪切载荷状态下,骶骨外侧折端最高点和耻骨外侧折端最高点的向后位移同样一致,位移数值自大至小排序:IC外架、AIIS外架、ASIS+AIIS外架、IC+AIIS外架、S 1骶髂螺钉,其中IC外架、AIIS外架的向后位移数值较大,ASIS+AIIS外架与IC+AIIS外架的向后位移数值相仿,后者较小。 结论:针对Tile C1型骨盆骨折,IC+AIIS外架和ASIS+AIIS外架的各向生物力学稳定性能均优于IC外架和AIIS外架,但ASIS+AIIS外架略弱于IC+AIIS外架。相比S 1骶髂螺钉和IC外架、AIIS外架,IC+AIIS外架和ASIS+AIIS外架的侧方稳定性尤为突出,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顺行性骨搬移术治疗胫骨骨缺损合并膝内翻畸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采用顺行性骨搬移术治疗胫骨骨缺损合并膝内翻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采用顺行性骨搬移术治疗胫骨骨缺损合并膝内翻畸形患者11例,均为男性,年龄(42±16)岁。其中左侧8例、右侧3例;均为骨折术后骨缺损,节段性骨缺损长度为(7.9±2.1) cm;10例为先天性膝内翻、1例为胫骨近段骨折畸形愈合致膝内翻。术前胫骨-股骨解剖轴外侧角为179°(178°,180°),股骨远端解剖轴外侧角为82°(81°,83°),膝关节关节线相交角为0°(0°,1°),胫骨近端解剖轴内侧角为83.1°±3.9°。7例应用单边外固定架、3例应用环形外固定架、1例应用混合式外固定架,采用顺行性骨搬移术治疗骨缺损及内翻畸形。其中3例采用单边外固定架者额外通过摆动夹钳矫正内翻、1例采用环形外固定架者在胫骨近段外侧安装铰链通过延长内侧的螺纹杆矫正内翻。术后测量单边和混合式外固定架近端固定针或环形外固定架的近端环与膝关节面的夹角、下肢机械轴偏向、下肢机械轴通过胫骨平台关节面的位置、胫骨近端机械轴内侧角、畸形矫正的角度、骨愈合时间、骨愈合指数、Paley的功能评分及并发症种类。结果:1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拆除外固定架后的随访时间为11(3,25)个月。7例采用单边外固定架和1例采用混合式外固定架者近端固定针与关节面的夹角为0°(-1°,1°),3例采用环形外固定架者近端固定环和关节面的夹角分别为0°、0°、2°。治疗结束时,下肢机械轴偏向(-6±6) mm、下肢机械轴经过胫骨平台的58%±9%、胫骨近端机械轴内侧角为90°(89°,92°)、矫正角度为7.2°±3.9°。治疗后所有患者骨缺损均达到骨性愈合,骨愈合时间为(12±4)个月(范围7~20个月),骨愈合指数(1.6±0.6)个月/cm(范围1.2~2.9个月/cm);Paley功能评分结果为优7例和良4例。其中3例针道感染和2例软组织感染口服抗生素达到治愈,1例对接端皮肤卡入采用在新鲜化手术中切除卡入的软组织并处理骨折端后达到切口与对接端愈合。结论:顺行性骨搬移术可在治疗骨缺损的同时矫正膝内翻畸形,术后疗效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非对称性经缝牵引成骨术在青少年单侧唇腭裂严重面中部骨骼发育不全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非对称性经缝牵引成骨术在青少年单侧唇腭裂患儿严重面中部骨骼发育不全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收治的单侧唇腭裂术后严重面中部骨骼发育不全的青少年患儿资料,均行非对称性经缝牵引治疗,采用颅骨外固定支架联合镍钛记忆合金弹簧的尖牙支柱骨承力牵引方式,对两侧上颌骨施加不同大小的牵引力,并通过适度的牵引矫枉过正处理、及时的正畸治疗和适时的面弓牵引维持策略预防术后复发。通过对牵引前后的上牙槽座点(A)、梨状孔外侧缘点(LPA)、鼻颌缝最下点(INM)以及翼上颌缝点(PTM)到过蝶鞍点冠状面(CR平面)距离进行测量,分析对比面中部骨骼裂隙侧与非裂隙侧的变化,计算INM、LPA及PTM点的非对称率。结果:研究共纳入38例患儿,其中男34例,女4例,年龄8~15岁。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牵引治疗,术后面形及咬合关系得到显著改善。术后随访1~3年,结果显示牵引结束时因矫枉过正所致面中部凸出及咬合超覆盖会在6~12个月后恢复协调,3例术后未接受面弓牵引维持的患儿于随访3年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上颌复发。对其中25例患儿牵引前后头颅CT影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A点前移量为(12.67±4.62) mm(6.21~23.28 mm)。牵引前裂隙侧INM、LPA及PTM点到CR平面的距离均小于非裂隙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在牵引结束后INM和PTM点的两侧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LPA点的两侧距离差值虽然有缩小,但裂隙侧仍显著小于非裂隙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牵引前相比,牵引结束后INM、LPA及PTM点的非对称率均有显著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非对称性经缝牵引成骨术为临床上青少年单侧唇腭裂患儿严重面中部骨骼发育不全的早期矫治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并能很好地恢复面中部对称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全髋关节置换与闭合复位外支架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中期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THR)与闭合复位外支架固定(CREF)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中期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1年6月至2019年6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55例单侧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63例,女92例;年龄70~98岁[(80.1±7.0)岁]。骨折Jensen-Evans分型:Ⅰ型2例,Ⅱ型21例,Ⅲ型24例,Ⅳ型36例,Ⅴ型67例,R型5例。85例接受THR治疗(THR组),70例接受CREF治疗(CREF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术后生存质量12条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生理健康评分(SF-12PCS)、术后1年内病死率、随访终点生存曲线。结果:随访时间1.0~9.5年[(3.9±2.4)年],140例患者获得1年以上随访,2例患者失访,13例患者在术后1年内死亡。THR组手术时间[77(60,100)min]及术中出血量[(290.6±182.3)ml]均长或大于CREF组[55(50,70)min、(30.5±25.0)ml]( P<0.05)。THR组输血率[78%(66/85)]显著高于CREF组[21%(15/70)]( 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THR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CREF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年,THR组Harris评分[(84.4±15.1)分]、髋关节功能优良率[76%(63/83)]及术后SF-12PCS[(16.2±1.0)分]均显著高于CREF组[(69.0±21.6)分、43%(27/63)、(14.1±2.2)分]( P<0.05)。术后1年内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生存曲线分析显示,随访终点THR组生存状况优于CREF组( P<0.05)。 结论:相比CREF,THR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更优的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以及更高的总体生存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型口腔湿化仪的设计和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部分危重患者存在昏迷、张口呼吸或长期留置胃管的问题,由于不能经口饮水,口唇和口腔黏膜容易干燥,引起干裂、溃疡、疼痛、感染等,导致患者不适,加重其心理负担,甚至影响预后。为解决此类问题,嘉兴市第一医院医护人员设计出一种新型口腔湿化仪,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ZL 2019 2 0066979.0)。新型口腔湿化仪由喷雾装置和固定装置组成。喷雾装置包括壳体和水箱。壳体上设有喷雾口,可喷出纳米水雾;壳体上还设有电筒和电筒开关;壳体外侧壁上设有瞳孔对照图谱,方便医务人员更加快速和精准地评估患者瞳孔情况。固定装置由固定架、可调节杆和夹具组成。壳体可放置在固定架上;可调节杆两端分别与固定架和夹具连接,在外力作用下可弯曲变形。通过固定架、可调节杆和夹具可将壳体方便地安装在患者的病床上,并快速调整至合适位置。本实用新型口腔湿化仪,集喷雾和瞳孔照射于一身,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提高了对危重患者护理的便利性,缓解了患者的口渴需求,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胫骨短缩延长矿化期钢板辅助内固定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儿童胫骨短缩畸形延长矿化期更换钢板辅助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2年10月天津市天津医院小儿骨科利用环形外固定架延长后更换钢板辅助内固定治疗的胫骨短缩10例患儿资料(钢板辅助组),并以同期单纯采用环形外固定架延长的患儿16例作为对照(外固定架组)。26例中男15例、女11例,左侧10例、右侧16例,手术时年龄为(8.8±4.7)岁(范围5.1~13.8岁)。对比两组患儿的性别、侧别、手术时年龄,记录两组患儿延长长度、外固定架指数、愈合指数、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评分、膝和踝关节活动度、并发症及平均住院总费用。结果:钢板辅助组与外固定架组性别、侧别、手术时年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延长长度分别为(5.44±1.25)、(5.78±1.11)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096, P=0.096)。钢板辅助组外固定架指数及愈合指数为(17.86±2.94)、(40.94±6.63)d/cm,均短于外固定架组的(50.97±7.03)、(45.24±5.98)d/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3.299, P<0.001; t=1.289, P=0.033)。矿化期更换钢板辅助内固定后患儿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评分(103.35±4.60)分明显高于外固定架组的(70.65±15.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821, P=0.001)。术前、延长结束及末次随访时两组膝和踝关节活动度比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延长端愈合时钢板辅助组膝关节活动度(137.89°±4.40°)及踝关节活动度(64.35°±5.50°)均大于外固定架组(114.09°±13.60°和56.65°±8.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7.235, P<0.001; t=7.821, P=0.002)。钢板辅助组4例出现针道感染,无再骨折发生;外固定架组13例出现针道感染,2例拆除外固定架后发生再骨折。钢板辅助组平均住院总费用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745, P=0.036)。 结论:儿童胫骨短缩延长矿化期更换钢板辅助内固定临床效果可靠,可显著缩短外固定架佩戴时间,利于截骨延长端愈合及膝、踝关节功能恢复,患儿舒适度高,并发症少,适用于大距离延长、多次延长、关节功能受限、外固定架耐受性差及治疗依从性差的患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单边外固定支架桡骨延长术治疗先天性桡侧纵列发育不全一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儿 男,6岁,因发现先天性右上肢畸形6年余入院。临床检查:右上肢短缩屈曲畸形,前臂肥大,手掌及手指瘦小,肘关节活动度30°~90°,腕关节桡偏110°,掌屈15°,背伸10°,拇指不能控制活动,右上肢近端肌力M 5,远端肌力M 4+。肘或腕关节X线正、侧位片示:右侧尺桡骨、拇指掌骨缺如及肘、腕关节半脱位,考虑上肢发育不全;测量桡骨长45.41 mm(图1)。诊断为先天性桡侧纵列发育不全(BayneⅡ型)。全身麻醉下行桡骨延长术:以外固定架(单边式多功能外固定支架Ⅲ型)放置桡骨段,C臂机透视见位置满意后,以4枚骨牵引针(镰刃型D型尾2.0 mm×9.0 mm)沿外固定支架固定夹块的侧孔,临时定位于桡骨,沿克氏针方向分别置入金属骨针,并以固定夹块锁紧骨针。沿桡骨中段做一长约1.0 cm纵行切口,钝性分离软组织,直达骨膜。放置截骨器,并以克氏针沿不同方向钻透骨皮质,薄骨凿横行截断桡骨,以生理盐水冲洗并全层缝合伤口。术后第7天开始延长,速率为1 mm/d,0.25 mm/次,每日分4次完成。术后第42天患者家属诉拧不动钉子遂停止延长。术后2个月外固定骨针松动固定失效予拆除,发现延长的桡骨向掌侧成角,遂手法复位后改用石膏屈肘90°、前臂旋后位固定2个月,拆除石膏并指导患者行主动功能锻炼,包括游泳、拍球、写字、提重物等。术后2.5年末次随访摄前臂正侧位X线片示骨折对位对线良好,临床愈合,肱桡近侧关节自动复位,测量得桡骨长66.55 mm,肘关节活动度15°~130°,腕关节桡偏10°(图2,3)。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应用牵张延长法矫正单侧D型短指症的短甲畸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牵张延长法矫正D型短指症短甲畸形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采用牵张延长法治疗单侧D型短指症患者资料。术中于拇指末节骨干中段横向截骨,截骨线两侧各插入1枚螺钉,安装微型外固定支架,术后缓慢、持续延长末节指骨。通过外观测量和影像学检查,评估手术效果,并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共纳入35例患者,男12例,女23例;平均年龄29.5岁;左侧拇指17例,右侧拇指18例。牵张延长时间为10~17 d,平均12.3 d;外固定架维持时间为55~70 d,平均61.4 d;平均随访时间18.6个月。患侧拇指指甲的长度从(9.2±0.6)mm增加到(14.2±0.4)mm( P<0.05),延长比率为(54.4±7.5)%;指甲长度/宽度比从0.63±0.05提升至1.05±0.04( P<0.05),增加比率为(68.2±10.5)%,与正常侧接近(1.07±0.03)( P>0.05)。拇指末节长度从(22.6±0.7)mm增加到(29.6±1.0)mm( P<0.05),增加(6.9±1.0)mm,增加比率为(30.8±4.8)%。指甲长度/拇指末节长度比从0.41±0.03提升至0.51±0.02( P<0.05),提升比率为(23.6±8.3)%。拇指指间关节活动度无明显变化( P>0.05)。94.3%(33例)的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 结论:牵张延长法可以矫正D型短指症的短甲畸形,获得良好的美学外观和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