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院校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招生规模变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高校合并后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招生规模的变化,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是否经历医学院校合并,将纳入研究的68所院校分为27所合并医学院校和41所独立建制医学院校。采用描述统计的方法,分别计算不同类型医学院校1998至2010年以及2015至2019年历年校均招生规模和招生规模增长率,并按照地区、院校层次分别讨论医学院校招生规模年均增长率。结果:1998至2010年,独立建制医学院校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招生规模呈持续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9.3%,2015至2019年招生规模相对变缓,年均增长率为3.3%;与独立建制医学院校相反,合并医学院校招生规模历年一直保持相对稳定,年均增长率在1.0%左右浮动。近年来,独立建制医学院校校均招生规模已是合并医学院校的2倍。结论:合并医学院校招生增长率和招生人数远远低于独立建制医学院校,在综合考虑地区和院校层次的基础上,合并医学院校应当依托综合性大学优势,在教学资源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增加招生数量。独立建制的医学院校在控制单点招生规模的同时,也应当得到更多的资源投入,以缓解院校间、区域间发展不均衡的状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超声引导下单点穿刺法行多部位注射治疗冻结肩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单点穿刺注射法与传统多点穿刺注射法治疗冻结肩的临床疗效。方法:门诊接受注射治疗的100例冻结肩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单点穿刺组(S组)和多点穿刺组(M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超声引导下盂肱关节腔联合肩峰下滑囊及肱二头肌长头腱鞘注射治疗。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第4周、第8周、第12周肩关节的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疼痛评分、主动活动范围(active range of motion, AROM)评价结果以及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elf-Rating Scale of Sleep, SRSS)总分。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注射治疗操作时长、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治疗后镇痛药物使用率以及治疗后各时间点患者恢复满意度。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NRS评分和SRSS总分均明显降低( P<0.05),治疗后各时间点AROM中前屈、后伸、外展和体侧外旋的角度以及后伸内旋评分均明显升高( P<0.05)。S组治疗后各时间点NRS评分、SRSS总分、AROM、治疗后镇痛药物使用率以及患者恢复满意度与M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S组注射治疗平均操作时长为(3.5±0.8)min,明显短于M组(5.6±1.1)min( P<0.05);S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评分更高( P<0.05)。 结论:超声引导下单点穿刺法行多部位注射治疗冻结肩的临床疗效非劣效于传统多点注射法,临床操作时长更短,患者的满意度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单点与多点扫描模式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比较单点与多点扫描模式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对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的疗效及对视网膜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被确诊为重度NPDR后行PRP治疗且随访6个月以上的患者57例(93眼)。其中27例(46眼)行单点扫描模式激光治疗,分3~4次完成PRP,作为对照组;30例(47眼)行532 nm多点扫描模式激光治疗,分2次完成PRP,作为观察组。根据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计算治疗有效率。激光治疗后当天根据数字分级法进行疼痛评分。比较2组患者激光能量、光斑数量、能量密度,并测量2组治疗前1 d和治疗后1、3、6个月的30°~60°环形范围内视野平均阈值敏感度(MS)、闪光视网膜电流图(F-ERG)a、b波振幅以及黄斑中心凹厚度(CMT)。比较2组术前1 d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无灌注区面积及术后6个月新生血管以及无灌注区情况。数据分析采用 χ2检验、独立样本 t检验和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0%和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36, P=0.55)。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t=6.84, P<0.001)。2组激光能量和能量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0.24, P=0.02; t=12.84, P<0.001),光斑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3个月,对照组和观察组30°~60°环形范围内MS、F-ERG a波振幅及CMT与治疗前1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2组患者治疗后1、3、6个月F-ERG b波振幅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均 P<0.001)。术前1 d 2组患者FFA无灌注区面积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FFA示2组均未出现新生血管及明显无灌注区病例。 结论::532 nm激光单点与多点扫描模式治疗重度NPDR患者术后6个月视网膜结构和功能变化无差异,但多点扫描模式治疗耗时更短,疼痛感更轻,可提高患者依从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双平面A型肉毒毒素注射改善颈阔肌条索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A型肉毒毒素双平面注射方法改善颈阔肌紧张、肌肉条索显著、颈部外观宽大,实现颈部年轻化和美学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1月至2023年5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面颈整形科、成都八大处医疗美容医院整形外科采用A型肉毒毒素微滴注射法治疗的颈阔肌条索显著影响美观患者的临床资料。注射前嘱患者用力咧嘴以标记颈阔肌条索。用13 mm长的30 G注射针头将浓度为20 U/ml肉毒毒素,以锁骨端为起点向头侧沿条索走行注射至肌肉层,间隔1.5 cm单点注射1 U。更换3 mm长的30 G注射针头,将浓度为10 U/ml肉毒毒素沿条索走行注射至皮内深层,单点注射0.5 U。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查患者满意度,分为十分满意、满意、不满意、十分不满意4个等级;由第三方医师采用观察者总体美容改善量表(GAIS)对治疗前后的患者照片进行评分(1~5分),分值越低表示较术前改善越显著;采用Geister颈阔肌条索评分法对治疗前后的颈阔肌条索突出度进行评估(0~4分),分值越高表示条索突出越严重。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 ± s表示。 结果:共纳入19例患者,其中男3例,女16例,平均年龄36.1岁(33~42岁)。术后随访1~5个月,平均1.3个月,患者主观满意率为100 %(19/19);第三方医师的GAIS评分为(1.12±0.33)分,17例达显著改善,2例为中等改善;Geister颈阔肌条索评分从术前的(3.65±0.33)分降至术后的(0.76±0.44)分。治疗后早期,5例患者出现颈部注射区局部淤血,1周后恢复;2例患者主诉注射过程和注射后局部疼痛,3 h后明显缓解;2例患者出现颈部轻度乏力症状,但颈部活动均正常;1例患者出现轻度咀嚼无力。以上不良症状均在4周内自行完全缓解。所有患者无口角偏斜、发声困难、面瘫、过敏等其他并发症。结论:颈阔肌肌内注射结合皮内深层注射A型肉毒毒素的方法可有效改善颈阔肌条索,实现颈部动态外观显著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HIV-1B′亚型毒株抵抗VRC01抗体中和作用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具有广谱中和活性的患者DRVI01血浆来源的HIV-1B′亚型毒株抵抗VRC01抗体中和的机制。方法:比较同期感染相同亚型且对VRC01抗体敏感的病毒序列,结合文献报道筛选可能影响VRC01中和作用的关键氨基酸,通过定点突变、不同来源膜蛋白序列交换,验证这些位点氨基酸对VRC01抗体中和作用的影响。结果:位于gp120的LoopD区E279D、R282K和V5区N460A、N463Q单点突变,逆转了病毒对VRC01中和敏感性。上述2个或3个位点联合突变后的毒株与单点突变毒株比较,对VRC01抗体中和敏感性明显增强。与文献报道不同,N276糖基化位点突变并未改变毒株对VRC01的敏感性。结论:具有广谱中和活性患者DRV01血浆来源的HIV-1B′亚型毒株主要通过LoopD区D279、K282和V5区N460、N463突变,抵抗VRC01抗体的中和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A型肉毒毒素微滴注射改善下睑皮肤细纹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A型肉毒毒素微滴注射方法改善下睑皮肤细纹,实现眼周年轻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8月至2023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面颈整形中心、广元市中心医院医疗美容科、青神县人民医院皮肤科、都江堰市人民医院整形美容外科、攀枝花市妇幼保健院女性健康管理中心和成都八大处医疗美容医院收治的下睑皮肤轻度松弛伴细纹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微滴注射方法进行治疗,将稀释浓度为8 U/ml的A型肉毒毒素以0.6 cm为间隔,广泛、微量地注射于下睑眼轮匝肌解剖区域的真皮层或真皮与肌肉浅层之间,单点注射0.2 U。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查患者满意度,分为十分满意、满意、不满意、十分不满意,计算主观满意度(十分满意与满意例数占总例数的百分比);同时,由第三方医师采用全球美学改善评分量表(GAIS),对治疗前和随访时的患者照片进行评分,5分为较前更差,4分为无改善,3分为轻微改善,2分为中等改善,1分为显著改善。采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纳入23例患者,其中男1例,女22例,年龄(36.4±2.5)岁。随访1~6个月,平均1.4个月,患者主观满意度为100%(23/23)。GAIS评分为(1.26±0.54)分,100%(23/23)的患者达到显著改善或中度改善标准。并发症方面,2例患者出现注射后局部淤血,最迟在1周后恢复;1例主诉注射后疼痛,12 h后明显缓解;无眼睑外翻、睑球分离、闭合不全、面瘫、眼干涩或其他并发症。结论:应用A型肉毒毒素微滴注射可改善眶周皱纹,同时提升皮肤质地,获得了良好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A型肉毒毒素微滴注射在下颌脂肪堆积者下面部及颈部年轻化应用中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A型肉毒毒素微滴注射方法改善下颌脂肪堆积外观,修饰下颌轮廓,实现下面部及颈部年轻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1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面颈整形美容中心收治的下颌脂肪堆积、下颌缘及颈部皮肤轻度松垂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微滴注射方法,将稀释浓度为20 U/ml的A型肉毒毒素以1 cm为间隔,广泛、微量地注射于下面部和颈部的真皮层或真皮与肌肉浅层之间,单点注射0.6 U。注射范围以耳垂口角连线为上界,以两侧降口角肌为前界,两侧胸锁乳突肌前缘为后界,颈静脉切迹为下界。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查患者满意度,同时由第三方医师采用观察者总体美容改善评分法,对治疗前和随访时的患者照片进行评分。结果:共纳入25例患者,其中男10例,女15例,年龄(39.4±3.7)岁。随访1~2个月,平均1.3个月,患者主观满意度为96%(24/25)。第三方医师评估结果为:观察者总体美容改善分值为(3.08±0.64)分,96%(24/25)的患者达到改善标准。其中,1例患者出现注射后局部淤血,1周后恢复;4例主诉注射后疼痛、肿胀,24 h后可明显缓解。无口角偏斜、咀嚼无力、发声困难、面瘫、过敏或其他并发症。结论:应用A型肉毒毒素微滴注射可提升下颌脂肪堆积者下颌轮廓,改善臃肿松垂外观,修饰颈颏角,同时提升皮肤质地和改善颈部皱纹,治疗效果确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红外线热成像仪皮温监测在组织移植再植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红外线热成像技术(IRT)在组织移植或再植术后皮温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8年5月至2020年3月,收治73例患者行组织移植或再植术,术后7 d每小时1次常规监测组织皮温、色泽、毛细血管返流和肿胀等指标,其中术后2、4和8 h移植或再植组织3个不同部位皮温(近、远端和中央处),每次由2名专科护士应用红外线热成像仪(IRTI)和电子体温枪分别监测,记录测量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名专科护士术后2、4和8 h应用电子体温枪单次测定(中央处)的移植或再植组织皮温分别为(36.47±0.45)℃、(34.97±0.46)℃、(36.49±0.66)℃和(35.56±0.55)℃、(36.61±0.67)℃、(35.85±0.56)℃,3时间点各自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用IRTI测定结果分别为(36.48±0.45)℃、(36.46±0.67)℃、(36.40±0.66)℃和(36.46±0.48)℃、(36.50±0.69)℃、(36.48±0.67)℃, 3时间点各自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用IRTI术后2、4和8 h时3点测定总时间分别为(1.59±0.02)s、(1.65±0.53)s、(1.71±0.07)s,电子体温枪测定时间分别为(4.78±0.08)s、(4.96±0.17)s、(5.13±0.22)s, 3时间点各自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单点(中央处)测温时间分别为(1.59±0.02)s、(1.65±0.53)s、(1.71±0.07)s和(1.59±0.03)s、(1.64±0.55)s、(1.70±0.08)s,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IRT监测移植或再植组织皮温简单方便,特异性及敏感性高,对专科护士个体差异小,具备可重复性,是移植或再植组织皮温监测的一种有效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我国普通高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分析与政策建议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2018年我国普通高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的总体状况以及不同类型高校、不同区域的招生规模情况,以期为合理优化招生规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不同类型高校的单点招生数、校均招生数及不同区域招生的总体规模与相对规模情况。结果:2018年,我国180所高校共计划招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70 480人,每10万人口招生数为5.1人,校均招生数为392人,单点招生数最大为1 350人;44所高校的单点招生数在600人以上;普通本科院校或地方公办高校的校均招生数高于985、211高校或中央部门办高校;招生的总体规模与相对规模在不同区域间有较大差异。结论:我国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招生总体规模尚需适度扩大,存在部分高校单点招生规模过大、不同类型高校招生规模差异明显、地区分布不平衡的现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单点内折固定眼轮匝肌恢复眼周年轻化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单点内折固定眼轮匝肌上睑整形术矫正中老年人上睑皮肤松垂的效果。方法:对2016年5月到2019年2月期间来苏北人民医院医学美容中心就诊的上睑皮肤松垂的109例患者(男16例,女93例,年龄36~72岁)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手术均采用眉下切口切除皮肤,保留眼轮匝肌,并通过眶缘小切口将外下侧眼轮匝肌向深处折叠,并向外上侧放射状单点悬挂固定在骨膜上。术中不做任何骨膜上的剥离,术后常规护理。采用主观问卷调查及手术前、后照片数据采集客观统计分析的方式,对上睑皮缘高度及眉位置进行评估(以患者虹膜直径为1个单位),正态分布数据采用重复测量 t检验;偏态分布数据采用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09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9.57±6.13)个月(3~36个月),有效随访6个月以上者占85.3%(93/109)。术后4周主观问卷调查显示满意率为99.1%(108/109)。额部感觉、眉部活动、睁闭眼功能等均未出现明显异常。术后6个月基准线各测量点距上睑皮肤边缘距离(上睑皮缘高度)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地提升,瞳孔中点处的皮缘高度由(0.466±0.149)单位提升至(0.600±0.126)单位( t=-16.186, P<0.001),虹膜外侧缘点处的皮缘高度由(0.387±0.156)单位提升至(0.568±0.166)单位( t=-31.882, P<0.001),外眦点处的皮缘高度由(0.214±0.087)单位提升至(0.446±0.098)单位( t=-49.332, 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有效随访6个月且术中未调整眉位置的患者共86例,统计基准线各测量点距眉下缘的数据显示,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时眉高度均略有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的眼周外观形态及功能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结论:通过单点内折固定眼轮匝肌进行上睑皮肤松弛矫正术能明显改善眼周组织的松弛老化且不影响眉的形态,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效果稳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