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367例成人流行性感冒患者证候分布特征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系统评价成人流行性感冒(流感)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为流感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维普数据库(VIP)、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集成人流感中医证候分布特征的横断面研究。依据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研制的横断面研究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应用Stata 15.1软件对纳入的研究合并效应量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项研究、4 367例流感患者。JBI质量评价结果显示,样本量计算的风险偏倚较高,取样方式和应答率条目的描述不清楚。规范后的流感证候共17种,对事件发生数≥50例的证候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发生频率≥1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证候有9种,前5种依次是风热犯卫证〔 n=1 583,合并发生频率(RATE)=34.3%,95%可信区间(95% CI)为22.2%~46.3%〕、表寒里热证( n=1 122,RATE=36.1%,95% CI为21.2%~51.1%)、风寒束表证( n=860,RATE=19.4%,95% CI为10.7%~28.0%)、热毒壅肺证( n=217,RATE=17.1%,95% CI为9.1%~25.0%)、卫气同病证( n=184,RATE=38.8%,95% CI为14.2%~63.5%)。亚组分析显示,流感证候可能存在地区差异,风热犯卫、热毒壅肺证候分布频率南方地区(RATE分别为36.5%、18.6%)高于北方地区(RATE分别为30.9%、15.4%),风寒束表、表寒里热证候分布频率北方地区(RATE分别为23.8%、40.1%)高于南方地区(RATE分别为15.7%、32.3%)。 结论:流感的常见中医证候为风热犯卫证、表寒里热证、风寒束表证、热毒壅肺证、卫气同病证、风热夹湿伤表证、风寒夹湿伤表证、卫分证、湿热在表证9种,可为流感的准确辨证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从"营卫之行,脏腑之变"探析睡眠障碍机制及治疗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睡眠障碍(sleep disorder,SD)指睡眠-觉醒功能异常.中医上将SD分为"昼不精""夜不暝"两种状态,而营卫和脏腑是人体寤寐变化的基础和关键.文章阐述营卫循行的常态,营卫昼夜皆行五十周,而卫气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以阴阳跷脉为枢机,以三焦膜系统为循行的物质基础,具有大小两个循行回环及"昼周于身""夜周五脏"两种交替循行方式,在睡眠-觉醒中具有先导作用.脏腑是营卫生成的源泉,又能对营卫运行产生阻碍.提出五脏之变最终影响五神,消化系统是六腑致病的核心.治疗上不拘于针药,倡导多手段协同作用,避免一味镇静安神,关键在于恢复营卫节律性运行,平和脏腑之气,从而迅速、有效、持久地改善SD.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法国中医斯理维·马丁·胡对"气"的认知与想象
编辑人员丨2024/7/6
当代法国中医斯理维·马丁·胡对传统中医文化有着深刻的认识,致力于继承和发展古典针灸学,推动西方社会学习和发展中医学.她在著作《中国医学》中,她将"气"等同于能量,将三焦理论、五行理论、奇经八脉、十二经脉和营气卫气理论等整合,构建出能量的产生、分配和使用的人体能量系统.同时,她提出治疗的最终目标是恢复人体能量平衡的看法,不仅要考虑到心理和身体的致病因素,更要考虑到灵魂对身心的统摄.西方学者们对中医的变异性解读,使得中医成为了一门世界性医学,同时成为医学创新的源头,对中医的海外传播与现代创新具有现实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五运六气理论与《临证指南医案》中风证治
编辑人员丨2024/7/6
五运六气学说是《黄帝内经》天人合一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思维的一大特色,更是中医科学性的重要体现.叶桂承经旨而博采众长,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记载了诊疗中风的宝贵经验,其中蕴含着五运六气理论的应用经验,叶氏认为,风木司天容易出现气火上亢,脾土受克又兼气机上下滞塞,而天符岁会年气候变化剧烈,阳气开泄,阴不内守而中风.中风发病特点与时令之气有关,厥阴风木主时与火热之气当令,耗气伤津,气津输布异常致络脉空虚而中风;冬令天反暖失于封藏,多肾阴暗耗而动风.针对上述病机,其中厥阴风木当令,脾胃受邪,故治以培补中气,同时兼以敛降之品调节人体升而不降的气机状态;火热当令,阳气发泄,致络脉空虚而中风者,补益脾胃以实卫气;冬令当寒反暖,致肾精不固而中风者,则以滋水涵木为法.叶氏重视外界环境因素对病机的影响,将天人相应的思想运用于中风的辨证论治中,示人以法,值得学习和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从"营卫失调,毒损脉络"探讨类风湿血管炎的病机与辨治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类风湿血管炎病位在脉络.营卫失调,卫不偕营,卫气壅遏,宣通不畅,湿热瘀化毒,毒损脉络是类风湿血管炎的核心病机.发病初期,以调和营卫为主,同时运用苦寒清热解毒药,荡涤毒邪,既病防传;急性期注重清热解毒通络,使营卫调和,降低疾病危重程度,防止对多系统、多脏器的损害;慢性期治宜调补营卫,益气养血通络,清解余毒,使受损脉络得以修复.调和营卫、清热解毒通络宜贯穿疾病的始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基于"脾为之卫"理论探讨慢性荨麻疹因机证治
编辑人员丨2024/4/6
慢性荨麻疹作为临床中最为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之一,其发作时瘙痒难耐且易反复发作的特性给患者身心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在中医诊疗过程中,作者发现其诸多证候均与脾及卫气的失常有关.基于此,该文从古代文献中挖掘"脾为之卫"的理论内涵,认为脾具有在外调节卫气固护机表、在内运化水谷充养五脏的功用,同时胃肠道黏膜免疫系统和肠道菌群可作为"脾为之卫"的现代医学理论基础并与慢性荨麻疹的发病密切相关.在慢性荨麻疹的发病过程中,风邪侵袭是其产生、发展的外在病因,而脾失之卫是其迁延难愈的内在病机.基于上述病因病机,在用药方面需以健脾化湿、益气复卫为根本,以调和营卫、祛风达邪为关键;在针灸方面可选用足三里、血海、曲池为主穴,共奏培土生金、祛风止痒之效.综上所述,基于"脾为之卫"理论探讨慢性荨麻疹的病因、病机、证候及治疗,有助于丰富"脾为之卫"的理论内涵,并从整体观念的角度为临床辨治慢性荨麻疹提供有益思路和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从"卫气与郁热搏结"辨治神经性皮炎瘙痒
编辑人员丨2024/2/3
神经性皮炎以皮肤瘙痒为主要特征,皮肤苔藓样变属于搔抓后的继发症状,而皮肤瘙痒贯穿疾病始终,故打破"瘙痒-抓挠-瘙痒"的恶性循环是治疗本病的关键.但中医对瘙痒产生机制的论述较少,本文从"郁热"和"卫气"的角度阐述神经性皮炎瘙痒的产生机制,即"郁热"是该病瘙痒的发病基础,"卫气汇集"是瘙痒发生的重要条件,"卫气与郁热搏结"是神经性皮炎瘙痒的直接原因.治疗从"透郁热""强卫气"入手,帮助卫气清除局部郁热,是治疗神经性皮炎瘙痒的重要方法,并附病案一则,以供同道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气机升降理论内涵及不寐病辨证分型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4/2/3
气机升降理论是"汉派李氏脑病流派"辨治不寐病的核心理论思想,基于气机升降理论将不寐病分为升降太过和升降不及两大类,根据气机运行的部位、气的多少、气机升降出入的不同形式将不寐病分为营卫不和型、脏腑气机失调型、阴阳不交型三大类型;每一类型又有各自不同亚型,共有卫阳虚不敛营阴证、卫气盛夜不入营阴证、卫气入于阴而日不得出于阳证、肝胆气机疏泄失调证、心肾气机上下相济失调证、脾升胃降枢机失调证、阳不入阴证、阳盛阴虚证、阴不潜阳证九种亚型,并表现出各自独有的临床特征.基于气机升降理论的辨证分型法补充完善了现阶段不寐病辨证分型类别,为临床诊治不寐病开拓了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试论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的本底疾病
编辑人员丨2024/1/20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无论从发病季节、传染性、症状、病机以及传变特点等方面,均表现出与卫气营血传变规律的高度一致性,据此提出以流脑为例探讨卫气营血辨治体系的本底疾病.流脑从上呼吸道沿神经侵袭大脑,其总体发病规律遵循入肺(前驱期)→入血(菌血症期、败血症期)→入脑(休克期),结合疫病戾嗜定性原则,可分别对应卫气同病→气营两燔→热闭心包、热盛动风、内闭外脱.通过对《温热论》所述卫气营血传变规律及其本底疾病进行考证,旨在揭示卫气营血传变规律下的疾病模型原貌,用以指导临床实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胎茎系于脾"安胎机理时-空演绎及"证-方-药"体系现代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1/13
近年中医各家论治"胎漏"、"胎动不安"、"滑胎"等病多从"肾"切入,强调补肾或脾肾同治权重核心.然,溯源古中医安胎历史沿革,与近现代不同在于明、清年代之前众家高度重视"脾胃气血"论,而鲜有补肾安胎相关条文."胎茎系于脾"一词出自明代浙派医家赵献可《邯郸遗稿》,该著作应用取象比类思维对"脾"在安胎的作用进行了高度概括.与"肾主生殖"相对比,目前单纯关于"脾"与安胎的相关研究报道均呈碎片化展示,未将理论溯源、临床效应、实验研究融合系统性探讨,因此难以明晰健脾、补肾客观生物学差异、权重争议及协同机理.本文基于上述问题,从"胎茎系脾"切入,通过整合式研究,以古、今中医妇科诸家理论争议为"经",以"证-方-药"现代化研究进展为"纬",初步揭示安胎治法时(历史沿革)空(地域流派)演绎关键拐点,系统探讨脾"主卫气"、"主运化"、"主升清"和"主肌肉"相关安胎证治客观化进展与研究瓶颈,进而提出中医方-证代谢与时空组学是未来解决安胎思路权重争议与难点的重要应用趋势,为现代中医生殖理论的传承、创新、突破及精准化探索提供崭新的参考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