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卧床患者压力性损伤管理指南的质量评价及内容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对卧床患者压力性损伤相关指南进行质量评价与内容分析,为卧床患者的压力性损伤护理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INAHL、指南网站及相关学会网站发布的卧床患者压力性损伤相关指南,3 名研究者采用AGREE II、AGREE-REX评价工具进行独立评价,运用汇集性整合方法汇总推荐意见.结果 共纳入 14篇指南,方法学质量评价A级 3篇,B级 10篇,C级 1篇;推荐意见质量评价A级 1 篇,B级 10 篇,C级 3 篇.共汇总 22 条高质量、强推荐的推荐意见,归纳为 5个主题:Ⅰ卧床患者皮肤评估、Ⅱ卧床患者预防性保护措施、Ⅲ实施护理计划、Ⅳ压力性损伤护理干预措施和Ⅴ实施改进计划.结论 本研究归纳 5个主题共 22条高质量、强推荐的推荐意见,现有指南总体方法学质量较高,但推荐意见质量尚有提升空间,可为我国本土指南制订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NICU患儿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与预防指南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制订"NICU患儿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与预防指南",为临床医护人员实施NICU患儿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与预防提供指导和参考.方法 参考"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订手册",根据系统的文献检索结果,针对确定的临床问题,采用"推荐等级的评估、制订与评价系统"评价相关证据和推荐意见,并参照"卫生保健实践指南的报告条目"撰写指南,根据专家评审结果和建议进行修改,形成正式指南.结果 构建的指南涵盖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和预防2个方面,涉及12个临床问题,共19条推荐意见.结论 "NICU患儿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与预防指南"是根据最佳证据、临床实际情况以及专业人员判断形成的循证指南,可为临床医护人员和管理者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管理中干预图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干预图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IAPI)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某三甲医院神经外科行显微镜下手术的成人患者216例,其中2022年3-4月在显微镜下行神经外科手术的10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压力性损伤管理;2023年3-4月在显微镜下行神经外科手术的108例患者作为试验组,采用干预图进行压力性损伤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填写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表的例数、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表用时、压力性损伤预防措施执行得分及两组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并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表填写例数分别为79例和108例,两组填写评估表用时分别为(118.210±10.271) s和(19.310±3.685)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压力性损伤预防措施执行得分分别为(82.320±3.464)分和(95.610±2.0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分别为12.0%(13/95)和1.9%(2/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3)。 结论:对于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干预图有利于促进手术室护士对显微神经外科手术进行IAPI风险评估,降低手术室护士IAPI风险评估用时,并提高IAPI预防措施执行率,干预图可降低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患者IAPI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品管圈活动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手术患者急性压力性损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手术患者急性压力性损伤(简称压疮)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12月接受常规护理的282例心血管疾病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择2017年1~12月接受品管圈活动的353例心血管疾病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急性压疮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以及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及品管圈成员能力评分差异。结果:观察组急性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本次品管圈活动目标达标率为116.86%,进步率为83.94%;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定量表(ESCA)评分、生存质量量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各项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干预后,品管圈成员团队精神、品管圈方法应用、专业知识、沟通协调、责任荣誉、活动信心评分均高于干预前( P<0.05)。 结论:品管圈活动应用于心血管疾病手术患者中有助于降低急性压疮发生,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调节心理状态,增进护患关系,且可促进相关护理人员理论、技能的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风险评估跟踪管理联合超声早期干预在婴幼儿围手术期压力性损伤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风险评估跟踪管理联合超声早期干预围手术期婴幼儿压力性损伤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469例围手术期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n=243)和对照组( n=226)。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防压力性损伤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风险评估跟踪管理联合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儿术后3 d和术后7 d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情况。 结果:观察组婴幼儿术后3 d和术后7 d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观察组压力性损伤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 结论:风险评估跟踪管理联合超声早期干预能够显著降低围手术期婴幼儿压力性损伤发生的风险,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养老机构老年人皮肤健康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洛阳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皮肤健康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为构建老年人皮肤健康状况监测及干预体系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2019年11—12月在洛阳市7家养老机构居住的489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使用自行编制的老年人皮肤健康状况调查问卷、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一般情况及疾病状况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发生率前3位皮肤问题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489名老年人,不符合纳入标准163名,实际完成调查问卷326名,收回有效问卷321份。321名养老机构老年人皮肤问题发生率为89.1%(286/321),其中发生率占前3位的皮肤问题依次为皮肤干燥症(58.3%,187/321)、瘙痒症(24.3%,78/321)、浅部真菌感染(14.3%,46/321),其余依次为皮肤撕裂伤、压力性损伤、皮下淤血、失禁性皮炎,发生率分别为9.3%(30/321)、6.5%(21/321)、4.4%(14/321)、2.2%(7/32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BMI、护肤频率为养老机构老年人发生皮肤干燥症的影响因素( OR值分别为0.474、1.904、0.426、2.026; P<0.01);年龄、基础疾病、护肤频率为养老机构老年人发生皮肤瘙痒症的影响因素( OR值分别为0.645、0.575、1.659; P<0.05);年龄、用药种类、MMSE得分为养老机构老年人发生浅部真菌感染的影响因素( OR值分别为1.646、0.248、4.539; P<0.05)。发生各类皮肤问题后,大多数老年人未做处理或自行处理。 结论:洛阳市养老机构老年人存在较多皮肤健康问题,皮肤疾病发生的影响因素复杂,且相关处理措施不规范。养老机构医护人员应需重视老年人皮肤问题的评估与管理,提高护理员皮肤护理水平,加强老年人护肤宣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曲线型仰卧体位管理联合多模式疼痛干预对骨科术后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舒适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曲线型仰卧体位管理联合多模式疼痛干预对骨科术后患者压力性损伤(简称为压疮)发生率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于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实施骨科手术63例患者为对照组,并予以健康宣讲、饮食指导等干预方式;随机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于该院实施骨科手术63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曲线型仰卧体位管理联合多模式疼痛干预。记录干预前及干预7 d后,两组患者疼痛状况〔休斯顿疼痛情况调查表(HPOI)、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舒适状况〔Kolcaba简化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记录干预7 d内,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压疮严重程度、不良反应(肌肉酸痛、胸腹部不适、烦躁、失眠)状况。结果:干预7 d后较干预前,两组患者疼痛控制状况评分、GCQ评分均有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干预7 d后较干预前,两组患者疼痛控制满意度评分、VAS量表评分均有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 P<0.05)。干预7 d内,观察组压疮率、压疮严重程度、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曲线型仰卧体位管理联合多模式疼痛干预能够提高骨科患者术后舒适度,降低压疮发生率,缓解患者疼痛状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皮肤温度观察在老年下肢动脉闭塞患者压力性损伤预防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皮肤温度观察对老年下肢动脉闭塞患者压力性损伤预防的作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0年5月—2021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住院治疗的98例老年下肢动脉闭塞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溶栓治疗期间,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皮肤温度观察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与损伤程度。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分别为(15.02±2.76)、(10.22±3.04)d,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分别为22.45%(11/49)、8.16%(4/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压力性损伤Ⅰ期和Ⅱ期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皮肤温度观察的管理措施能有效降低老年下肢动脉闭塞患者溶栓治疗期间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急诊成人创伤活动性出血患者止血措施的最佳证据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创伤是全球45岁以下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 [1]。据WHO报道,2018年有135万人死于道路交通伤害,创伤是5~29岁人群个体死亡的首要原因 [2]。预计到2030年,创伤将上升至全球第3位致残原因。致死性出血和失血性休克占创伤24 h内死亡的70%以上,不能及时有效的控制出血是可救治性创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创伤急救面临的核心问题和主要挑战 [3,4]。创伤性活动性出血是指机体受创伤作用后,较大的血管破裂,血液不停地从损伤血管流出,若不及时采取止血措施,患者常因失血过多而危及生命 [5]。针对创伤活动性出血导致的失血性休克,高效出血控制、允许性低压复苏、延迟黄金救治时间窗等新的理念和技术的提出可有效的控制出血,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6,7,8]。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医护人员对于创伤活动性出血患者的急救存在止血药物使用时间、止血带使用绑定部位、止血带加压压力及时间等疑惑,影响患者的紧急处理。本研究以澳大利亚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模式为理论框架,本院自2022年3月至9月在急诊抢救室开展基于证据的质量审查项目,旨在促进急诊成人创伤活动性出血患者止血措施最佳证据的转化,建立急诊成人创伤活动性出血患者止血标准,提高急诊医护人员对创伤活动性出血患者的评估和规范管理能力,提高止血效率及止血措施执行依从性,减少急诊停留时间,减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JCI核心理念的问题管理模式对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及不良事件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基于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CI)核心理念的问题管理模式对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及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2019年1~12月由护理部通过指导甲乳手术外科护士进行学习培训,将问题管理模式引入到甲状腺手术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比较实施前(2018年1~12月)及实施后(2019年1~12月)甲乳手术外科护理服务质量、患者预后情况、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满意率情况。结果:实施后甲乳手术外科护士设备管理、器械准备、消毒隔离、护理文书书写、巡回护士配合技能、危急事件处理能力及护理质量总评分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施后腰肌酸痛、颈椎疼痛、切口疼痛、压力性损伤、意外拔管、跌倒的发生率低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实施后患者对基础护理、护理沟通、风险防控、药品管理、医院感染预防等方面满意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基于JCI核心理念的问题管理模式可提高甲乳外科护理服务质量,降低甲状腺手术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