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决明子治疗高脂血症的网络药理学研究及斑马鱼实验验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决明子治疗高脂血症的作用机制,并通过斑马鱼实验进行验证.方法:在中药分子机制生物信息学注释数据库(BATMAN-TCM)和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并筛选决明子活性成分及相关靶点,通过GeneCards、DisGeNET、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系统(OMIM)检索得到与高脂血症有关的靶点,利用Venny 2.1.0平台获得药物与疾病的共同靶点.使用Cytoscape3.8.2绘制决明子-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图,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将决明子-高脂血症共同靶点通过注释、可视化和集成发现数据库(DAVID)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根据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推测橙黄决明素(AO)为决明子降血脂的有效作用成分,在此基础上进行斑马鱼实验验证.以蛋黄液高脂饮食诱导斑马鱼高脂血症模型,造模后给予AO干预,验证AO治疗高脂血症的效果及作用机制.首先进行AO对高脂血症斑马鱼的毒性实验,确定AO最大给药浓度;后续观察AO对高脂血症斑马鱼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含量及肝脏组织形态学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核心靶点mRNA在高脂血症斑马鱼中的表达.结果:共获得包括AO在内的13个决明子活性成分,决明子作用于高脂血症的潜在靶点109个,包括核心靶点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IL)-1β、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3)、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等,主要涉及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相关作用通路等.斑马鱼验证实验结果显示:造模后斑马鱼出现明显的脂质聚积,AO可显著降低高脂血症斑马鱼组织中的TG、TC含量(P<0.05,P<0.01),减少肝脏组织内脂肪空泡和脂滴形成,并可显著下调核心靶点TNF-α、IL-1βmRNA表达(P<0.01).结论:基于网络药理学获得了决明子治疗高脂血症的核心通路与靶点,并通过斑马鱼实验初步揭示AO对高脂血症的改善效果,其机制可能是通过TNF-α、IL-1β等核心靶点发挥治疗作用,旨在为后期研究AO在高脂血症中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急诊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急性尿潴留风险预测模型与评价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急性尿潴留(acute urinary retention,AUR)问题容易被忽视,通过建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AUR发生风险的临床预测模型,帮助临床医师能早期识别高风险患者,尽早干预,减少AUR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3年7月1日至2023年8月31日就诊于本院急诊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313例,根据是否发生AUR将患者分为AUR组(45例)和非AUR组(26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特征、实验室化验指标、膀胱体积,通过Logistic分析影响AU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AUR发生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 合并痴呆精神行为症状(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dementia,BPSD)(OR=3.334,95%CI 1.258~8.839,P=0.015)、使用催眠镇静药(OR=6.758,95%CI 2.184~20.912,P=0.001)、心率增快(OR=1.041,95%CI 1.013~1.070,P=0.004)、膀胱体积增大(OR=1.005,95%CI 1.004~1.007,P<0.001)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发生AUR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显示预测曲线与标准模型曲线拟合度较高,平均绝对误差为0.021.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结果显示AUC为0.083,95%CI为0.767~0.909.结论 合并BPSD、使用催眠镇静药、心率增快、膀胱体积增大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发生AUR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可直观地评估老年髋部骨折患者AUR发生风险,为急诊医生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MRI影像学指标及血清学指标构建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功能转归的列线图模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功能转归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信息.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我院214例拟行肩袖损伤修复术患者,以术后3个月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SES)作为功能转归判定标准,分为转归组和非转归组.统计并比较2组一般资料、磁共振(MRI)影像学指标、血清学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功能转归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绘制校准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决策曲线(DCA)分析列线图模型预测效能及临床适用性.结果 两组术后开始功能锻炼时间、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SSP回缩距离、关节囊积液、SSP及SSC肌肉脂肪浸润程度分级、FIB、FDP、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术后开始功能锻炼时间、SSP回缩距离、关节囊积液、SSC肌肉脂肪浸润程度分级、FIB、FDP是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功能未转归影响因素(P<0.05);参照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功能转归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列线图模型在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功能转归中的AUC为0.876,95%CI为0.831~0.927,列线图模型表观线和偏差矫正线与理想线偏差不大,在0.10~0.75决策阈值下,列线图模型为临床参与者提供临床获益.结论 MRI影像学指标及血清FIB、FDP、CRP对于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功能转归情况具有较高预测价值,为临床早期预测术后功能转归、制定相应干预方案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相关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模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究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相关脓毒症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纳入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相关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随机数字表法按7∶3比例分为建模人群和验证人群,并比较两人群的临床资料有无可比性.根据入院30 d结局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通过LASSO回归、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相关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R软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别在建模人群和验证人群中对列线图预测模型进行验证以判断其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实用性.结果 共纳入472例患者,建模与验证人群分别为331例、141例,建模人群与验证人群间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LASSO回归、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肺炎严重程度(pneumonia severity index,PSI)评分及序贯器官衰竭(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是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相关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建模人群预测模型的AUC为0.984(95%CI:0.975~0.994),验证人群预测模型的AUC为0.961(95%CI:0.926~0.996).列线图预测模型在建模人群和验证人群中均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实用性.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相关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早期识别和风险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够为临床医生制定个性化干预措施提供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D-shant心房分流器用于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短期结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评估单中心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植入D-shant心房分流器的短期临床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入住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的12例接受经皮植入D-shant的HFrEF患者.使用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腔大小和心室功能,同时收集右心导管测量的数据和患者临床指标,并将术后12个月的随访数据与D-shant植入前所搜集的数据进行比较.研究的主要终点为随访期间发生的重大心脏、神经或肾不良事件.次要终点为功能状态的提升,包括心功能、生活质量和运动能力.结果 对12例患者都成功使用D-shant实施了经皮心房分流术.术后即刻透视和超声心动图证实所有患者的D-shant定位准确、血流通畅.术后血流动力学评估显示,平均肺毛细血管楔压显著下降[(29.8±3.4)mmHg比(17.8±0.8)mmHg,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个月随访时,累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3%(因1例患者接受心脏移植),左心房内径从(65.8±6.5)mm显著缩小至(48.0±4.5)mm(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临床心功能指标、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运动能力均有显著改善.结论 这项单中心研究发现,使用D-shant心房分流器对HFrEF患者实施经皮心房分流术是安全有效的.短期随访表明,分流管持续通畅,并且干预措施与改善功能状态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从胆汁酸代谢阐释肝脾失调在痰湿体质易发代谢紊乱中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肝脾失调是常见的中医临床证候之一,表现为脾主运化和肝主疏泄失调,影响机体水液代谢,造成痰湿内蕴等代谢异常,是痰湿"体-病"转变的重要病机之一.胆汁酸参与机体的肝肠循环,对人体的糖脂代谢具有广泛的调控作用.通过从微观层面探讨胆汁酸作为中医"肝脾失调"理论的物质基础,揭示胆汁酸代谢与肝脾失调的科学内涵,力图从新的角度为痰湿体质易发代谢紊乱的病机提供科学阐释.此外,通过中药调节胆汁酸谱作为干预方式,可有效改善痰湿体质诱发的代谢紊乱,拓展中医痰湿体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为痰湿临床调体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干预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HbA1c联合NT-proBNP检测在急性心力衰竭近期死亡风险中的预测作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析糖化血红蛋白(HbA1c)联合B型脑钠钛前体生物标志物(NT-proBNP)检测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近期死亡风险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蒙城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3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中心体检且各项指标均显示正常的健康者共计101名为对照组.比较不同人群HbA1c、NT-proBNP表达差异;分析HbA1c、NT-proBNP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近期死亡风险的相关性及诊断价值,并分析影响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血清HbA1c、NT-proBNP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A1c、NT-proBNP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587,0.536,P<0.05).死亡组NYAH分级Ⅳ级占比、HbA1c、NT-proBNP表达均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NYAH分级为Ⅳ级、HbA1c及NT-proBNP表达上升是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OR>1,P<0.05).森林图显示,在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风险增加的相关因素中,NT-proBNP是关联强度最大的因素(OR=2.491,95%CI 1.414~4.390).急性心力衰竭死亡患者实施联合检测(HbA1c与NT-proBNP)的AUC值与单独HbA1c、NT-proBNP检测相比更高(P<0.05).结论 HbA1c、NT-proBNP表达水平随急性心力衰竭死亡患者的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两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预测急性心力衰竭死亡患者的死亡风险效能,可指导临床早期及时干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心脏康复训练对冠心病PCI术后体适能、心肌酶谱及Nrf2/HO-1信号通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究心脏康复训练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体适能、心肌酶谱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血红素氧合酶-1(Nrf2/HO-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期间于眉山市中医医院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00例,根据术后干预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n=52)与对照组(n=48).对照组予以常规基础干预,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合心脏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的干预前后的体适能情况、心肌酶谱指标以及Nrf2 mRNA、HO-1 mRNA表达水平;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以及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评分.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心肺适能、柔韧适能、平衡适能较对照组及干预前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08、2.183、2.660、2.097、1.921,P<0.05);两组干预后的肌钙蛋白I(cTnI)、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水平较干预前均较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48、11.694、11.020、10.185、8.488,P<0.05);两组干预后的Nrf2 mRNA以及HO-1 mRNA水平较干预前均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478、37.970,P<0.05);干预后两组的SAQ、CQQC评分较干预前均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45、20.328,P<0.05).结论 心脏康复对于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显著,能提升体适能水平、改善心肌酶谱指标,可能与调节机体内Nrf2/HO-1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重度左心室功能低下患者心脏不停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探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重度左心室功能低下患者不停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ff-pump CABG)的可行性.方法 筛选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2017年5月至2022年5月,无法介入干预或介入干预失败同时不伴有其他需外科干预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冠心病)变患者32例,其中男28例、女4 例,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30%,年龄为(62.1±7.4)岁.术前均行心肌核素扫描,术前、术中同期预置主动脉球囊反搏.所有患者均采用体外循环湿备下非体外循环Off-pump CABG术.结果 无患者死亡,32例患者心绞痛症状消失,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超声心动图3个不同时期(术前、术后10~14 d、术后1年)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ES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充分术前准备的重度左心室功能低下患者采用Off-pump CABG术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光栅立体成像观察高尔夫专项训练对儿童脊柱三维结构影响的纵向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针对少年儿童高尔夫长期专项训练对脊柱三维结构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系统研究,揭示儿童脊柱生物力学适应机制,为预防高尔夫训练可能引发的潜在运动损伤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纵向观察设计,选取高尔夫训练中心的15名男性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在基线(入组时)、3个月和6个月3个时间点,使用光栅成像技术采集参与者的脊柱三维图像数据,并进行动态监测和分析.结果:高尔夫训练对儿童脊柱三维结构产生一系列适应性变化,主要体现在骨盆倾斜距离、椎体平均偏移、椎体旋转角度、骨盆旋转角度和骨盆扭转角度等指标的显著变化.这些变化具有时间效应特点,表明儿童脊柱生物力学系统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结论:高尔夫训练会引起儿童脊柱三维结构的适应性变化,需要重视脊柱及骨盆生物力学平衡的维护,采取对称性训练等干预措施,以预防运动损伤、提高训练质量、延长运动生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