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通过磷酯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通路调控胰腺癌细胞增殖、凋亡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AIM2)对胰腺癌恶性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慢病毒转染技术构建AIM2稳定过表达的胰腺癌细胞株BxPC-3和PANC-1,并分别通过定量反转录聚合酶连锁反应(q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验证AIM2的mRNA及蛋白水平。通过BrdU增殖实验、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细胞凋亡以及细胞周期实验检测过表达AIM2对胰腺癌细胞株功能的影响。通过转录组测序探究AIM2在胰腺癌中的作用机制并进行验证,使用基因表达差异分析评估多组样本之间的差异,组间差异采用 t检验分析。 结果:慢病毒转染可成功构建AIM2稳定过表达的胰腺癌细胞株。BrdU增殖实验结果表明,BxPC-3和PANC-1细胞LV-AIM2-OE组的增殖能力显著低于LV-NC组(吸光度值:0.502±0.006比0.543±0.005、0.956±0.032比1.235±0.091, t=5.568、2.903, P<0.05);划痕及Transwell实验结果表明,过表达AIM2后BxPC-3、PANC-1细胞的迁移[(51.960±4.347)%比(43.070±3.546)%、(33.380±1.562)%比(37.950±2.441)%, t=1.584、1.578, P>0.05]及侵袭能力[(66.730±2.588)个比(60.800±1.506)个、(119.900±4.410)个比(112.900±2.461)个, t=1.981、1.399, P>0.05]不受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显示,BxPC-3、PANC-1细胞株LV-AIM2-OE组的早期凋亡[(6.073±0.206)%比(2.825±0.111)%、(5.230±0.247)%比(4.165±0.385)%, t=13.890、2.425, P<0.05)]以及总凋亡[(16.420±0.662)%比(10.650±0.169)%、(25.920±0.829)%比(20.710±2.697)%, t=8.441、2.116, P<0.05]比例均显著高于LV-NC组,并且AIM2过表达后可改变细胞周期分布。转录组测序(RNA-Seq)结果显示,BxPC-3和PANC-1细胞LV-AIM2-OE组中蛋白激酶B(Akt)3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调;蛋白印迹结果显示,LV-AIM2-OE组的磷酸化Akt(p-Akt)蛋白水平显著低于LV-NC组(0.647±0.027比1.451±0.030、0.408±0.019比0.978±0.026, t=19.810、17.650, P<0.001),并且人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TEN)水平显著高于LV-NC组(0.908±0.099比0.627±0.013、1.231±0.027比0.557±0.016, t=2.810、21.820, P<0.05)。 结论: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调控AIM2过表达BxPC-3和PANC-1胰腺癌细胞株的生物学功能,从而抑制其增殖能力,促进细胞凋亡,改变细胞周期分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血清lncRNA SNHG5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血清长链非编码RNA核仁小RNA宿主基因5(lncRNA SNHG5)水平在评估ARDS患儿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为队列研究,采取非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湖南航天医院新生儿科新生ARDS患儿9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ARDS患儿首次胸片结果及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26例、中度组39例、重度组33例;根据患儿住院治疗期间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75例和预后不良组23例。采用定量反转录聚合酶连锁反应法检测血清lncRNA SNHG5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lncRNA SNHG5水平预测ARDS患儿预后的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RDS患儿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不同疾病严重程度ARDS患儿的lncRNA SNHG5水平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F=42.51, P<0.001),其中重度组ARDS患儿血清lncRNA SNHG水平(0.27±0.09)低于中度组(0.45±0.16)和轻度组(0.64±0.20),中度组血清lncRNA SNHG5水平低于轻度组(均 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lncRNA SNHG5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0.29±0.09)比(0.46±0.18), t=4.35, P<0.001]。预后不良组胎膜早破比例低于预后良好组[8.70%(2/23)比38.67%(29/75) χ2=7.31, P=0.007];预后不良组孕母妊娠期高血压比例高于预后良好组[26.09%(6/23)比1.33%(1/75), χ2=16.26, P<0.05]。血清lncRNA SNHG5水平最佳截断点为0.34时,预测ARDS患儿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832(95% CI:0.751~0.913),敏感度为76.0%,特异度为87.0%。lncRNA SNHG5增高是ARDS患儿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95% CI:0.725~0.954, P=0.009)。 结论:血清lncRNA SNHG5水平降低与ARDS患儿病情进展及预后不良有关,且对评估预后有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微小RNA-135a调控骨肉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凋亡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微小RNA-135a(miR-135a)对骨肉瘤(OS)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构建miR-135a过表达和空载病毒的Saos-2细胞分别为miR-135a UP组(实验组),Control组(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连锁反应(qRT-PCR)检测c-Myc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改变,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c-Myc蛋白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PAM)通路蛋白的改变。细胞集落形成和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迁移和侵袭能力,细胞流式技术检测抗凋亡能力,两组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miR-135a表达量实验组高于对照组(59.006±5.034比1.008±0.151, t=23.031, P<0.01),c-Myc与PAM通路蛋白表达量实验组低于对照组,细胞增殖能力实验组低于对照组(CCK-8法:1.311±0.048比2.029±0.046, t=24.301, P<0.01;集落形成:0.210±0.034比1.000±0.016, t=36.715, P<0.01),迁移能力实验组低于对照组(0.539±0.097比1.000±0.037, t=7.694, P<0.01),侵袭能力实验组低于对照组[(77.333±28.885)/视野比(701.000±77.149)/视野, t=13.113, P<0.01],凋亡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87.267±2.616比36.933±5.460, t=14.399, P<0.01)。 结论:miR-135a通过调控c-Myc及PAM通路抑制OS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及抗凋亡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PEA3和EPHA2在脑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在Wnt/β-catenin通路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探讨多瘤病毒增强活化子3(PEA3)及红细胞生成素产生肝细胞受体2(EPHA2)在脑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构建脑胶质瘤U87细胞基因转染模型,将细胞系分为5组:空白组、PEA3干扰组、PEA3干扰空载组、EPHA2干扰组、EPHA2干扰空载组,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细胞中EPHA2、PEA3的蛋白表达水平,细胞活力检测(CCK-8)实验检测PEA3、EPHA2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定量反转录聚合酶连锁反应(qRT-PCR)实验检测Wnt/β-catenin通路下游基因转录因子4(TCF-4)、淋巴细胞增强结合因子1(LEF1)表达水平。结果:Western blotting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EPHA2在EPHA2干扰组中表达量降低,PEA3在PEA3干扰组和EPHA2干扰组中表达量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组细胞Wnt1、β-catenin蛋白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K-8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PEA3干扰组和EPHA2干扰组的细胞增殖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qRT-PCR结果显示,TCF-4、LEF1基因在PEA3干扰组、EPHA2干扰组中表达量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干扰PEA3和EPHA2基因可降低胶质母细胞瘤的增殖能力,但PEA3和EPHA2是否通过Wnt/β-catenin通路促进胶质母细胞瘤的增殖能力值得进一步研究证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加减补阳还五汤通过SIRT1途径激活自噬改善糖尿病肾病小鼠肾组织损伤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探讨加减补阳还五汤是否通过沉默信息调节因子 1(SIRT1)途径激活自噬改善糖尿病肾病(DKD)小鼠肾组织损伤.[方法]将DKD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db/m组小鼠作为正常组.给药 8周后,检测小鼠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尿素氮(BUN)、肌酐(Scr)、尿微量白蛋白(mALB)水平;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连锁反应(q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小鼠肾组织Wilms肿瘤基因 1(WT1)、nephrin及podocin的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肾组织SIRT1、人微管相关蛋白轻链 3B(LC3B)、自噬相关蛋白 7(Agt7)、自噬受体蛋白p62(P62)、Bcl-2 同源结构域蛋白抗体(Beclin1)、B细胞淋巴瘤因子 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同时光镜观察肾脏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中药干预后,小鼠肾脏病理改变轻于模型组;尿微量白蛋白(mAlb)、血脂(TC、TG)下降,肾功能(BUN、Scr)改善;同时抑制了肾组织P62、Bax、Caspase-3 表达,上调了SIRT1、Beclin-1、Agt7、Bcl-2、LC3B-Ⅱ/LC3B-Ⅰ的表达,并改善了肾组织足细胞标志蛋白WT1、nephrin及podocin的表达(P<0.05或P<0.01),但对血糖水平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加减补阳还五汤可通过增强DKD小鼠肾脏细胞自噬,并抑制其凋亡,保护足细胞,进而发挥肾脏保护作用.其中SIRT1 途径可能是其促进自噬的潜在途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藏红花素抑制铁死亡改善糖尿病肾病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研究藏红花素(CRO)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效果并从脂质过氧化与铁死亡角度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60 只C57BL/6J小鼠适应性喂养 1 周,HFD继续喂养 8 周,之后链脲霉素(STZ)造模并随机平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铁死亡抑制剂组(铁死亡抑制剂Fer-1,10 mg/kg,灌胃)、低剂量CRO组(CRO 5 mg/kg,灌胃)、中剂量CRO组(CRO 10 mg/kg,灌胃)、高剂量CRO组(CRO 20 mg/kg,灌胃).治疗 8 周后,收集小鼠 24h尿液样本、血液样本、肾脏进行分析测定.采用试剂盒测定小鼠 24h尿蛋白定量(24 h-UPQ),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肾组织丙二醛(MDA)、活性氧(ROS)、4-羟基壬烯醛(4-HNE)水平,评估其肾功能与脂质过氧化水平.对肾脏同一部位进行苏木精-伊红(HE)、Masson以及TUNEL染色,观察其病理学变化以及细胞死亡情况.测定肾组织Fe水平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连锁反应(RT-qPCR)以及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前列腺六跨膜上皮抗原 3(STEAP3)、转铁蛋白(TF)、重链铁蛋白(FTH1)、轻链铁蛋白(FTL)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4(GPX4)表达情况,以评估CRO对铁死亡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相比,CRO治疗后,DN小鼠Cr、BUN、24 h-UPQ有不同程度降低,肾组织病理损伤有不同程度的好转,MDA、ROS、4-HNE水平显著降低,肾组织中TUNEL荧光阳性反应明显减弱,肾组织Fe水平出现不同程度降低,STEAP3 与TF表达下调,FTH1、FTL以及GPX4 蛋白表达上调.[结论]CRO可以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并减轻细胞铁死亡发挥对DN小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温和灸足三里穴对自然衰老大鼠肾组织p16 DNA甲基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观察温和灸足三里穴对自然衰老大鼠肾组织p16 DNA甲基化的调控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 将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 12 月龄组、24 月龄组和艾灸组.24 月龄组和艾灸组制备自然衰老模型.12 月龄组和24 月龄组大鼠不予治疗,待相应时间取材;艾灸组采用温和灸足三里穴至24 月龄取材.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 3 组大鼠肾组织衰老相关标志物 β-半乳糖苷酶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 组大鼠肾组织衰老相关p16 蛋白及甲基转移酶[甲基转移酶 3a(DNA methyltransferase 3a,Dnmt3a)和甲基转移酶3b(DNA methyltransferase 3b,Dnmt3b)]蛋白的表达.采用定量反转录聚合酶连锁反应(quantitative real tim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法检测 3 组大鼠肾组织端粒长度、肾组织衰老相关 p16 mRNA 及甲基转移酶(Dnmt3a和Dnmt3b)mRNA表达.采用重亚硫酸盐测序技术检测3组大鼠肾组织p16 DNA CpG岛甲基化程度.结果 与 12 月龄组比较,24 月龄组大鼠肾组织β-半乳糖苷酶表达、端粒长度的损耗及衰老相关p16蛋白和mRNA 表达水平升高(P<0.05),24 月龄组大鼠肾组织Dnmt3a 和Dnmt3b 蛋白及mRNA 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24月龄组比较,艾灸组大鼠肾组织β-半乳糖苷酶表达、端粒长度的损耗及肾组织衰老相关p16 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艾灸组大鼠肾组织Dnmt3a和Dnmt3b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 温和灸可通过影响自然衰老大鼠肾组织衰老相关甲基转移酶的表达调控 p16 DNA CpG 岛整体甲基化水平,降低肾组织p16 蛋白及mRNA在衰老机体肾组织的表达,延缓肾组织衰老进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Trim59调控膀胱癌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Trim59对膀胱癌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连锁反应(qRT-PCR)验证15对膀胱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及3株膀胱癌细胞株中Trim59的表达量.采用PCR方法评估Trim59基因的干扰效果.Transwell实验评估其对膀胱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调控.Western blot实验分析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的影响.结果 Trim59在膀胱癌组织和细胞内高表达.特异性Trim59基因的干扰RNA(siRNA)能有效沉默膀胱癌细胞系T24和5637中Trim59 mRNA的表达.Trim59敲低组的膀胱癌细胞株的迁移及侵袭能力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im59敲低组T24和5637细胞中波形蛋白(Vimentin)、N钙黏蛋白(N-cadherin)和MMP-9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沉默Trim59通过抑制EMT过程抑制膀胱癌细胞的迁移及侵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姜黄素在大鼠创伤性脑损伤模型中的抗氧化应激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大鼠创伤性脑损伤模型中核因子E2转录相关因子2(Nrf2)及抗氧化应激相关因子的含量或活性的改变,研究姜黄素对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抗氧化应激机制.方法 选取SPF级雄性SD大鼠2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脑损伤模型组(TBI组)、脑损伤溶剂组(TBI+S组)、脑损伤姜黄素处理组(TBI+C组),每组各5只.其中正常对照组仅给予麻醉和生理盐水处理,TBI组、TBI+S组和TBI+C组均使用自由落体式脑外伤造模装置进行造模,随后分别给予等量生理盐水、DMSO溶剂(0.05%)和姜黄素(5 mg/kg)处理,1 d后处死所有大鼠并取脑组织,提取RNA和蛋白.定量反转录聚合酶连锁反应(qRT-PCR)检测Nrf2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Nrf2蛋白的表达.化学比色法检测大鼠脑组织匀浆液中丙二醛(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含量.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BI组、TBI+S组脑组织中Nrf2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MDA含量、iNOS和HO-1的活力均增加,GSH含量、SOD和CAT的活性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 0.05).与TBI组、TBI+S组相比,TBI+C组Nrf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MDA含量、iNOS和HO-1的活力均降低,GSH含量、SOD和CAT的活性均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 0.05),而TBI组与TBI+S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 姜黄素对脑损伤大鼠具有抗氧化应激的作用,它能够通过降低Nrf2的表达,改变机体抗氧损伤相关指标,由此可能起到对TBI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二甲双胍通过干预上皮-间质转化逆转尼古丁诱导的肺癌吉非替尼耐药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尼古丁(nicotine,NIC)诱导EGFR敏感突变PC-9肺癌细胞株吉非替尼耐药及二甲双胍对其作用.方法:PC-9分成4组:空白组、尼古丁组、二甲双胍组、尼古丁和二甲双胍组,利用定量反转录聚合酶连锁反应(quantificational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E-cadherin和Vimentin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ribonucleic acid,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E-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不同分组细胞对吉非替尼药物敏感情况.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迁移.结果:尼古丁诱导PC-9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呈时间浓度依赖,在10μmol/L尼古丁处理72 h后,发生E-cadherin下调和Vimentin上调最明显,故选该条件做以下实验.CCK-8提示,相比空白组,尼古丁组PC-9细胞对吉非替尼敏感性减弱,在吉非替尼浓度为0.05 μmol/L最明显(P=0.000).Matrigel侵袭实验提示尼古丁组穿膜细胞数较空白组明显增多[(15.70±1.53)个/高倍视野vs.(32.70±2.08)个/高倍视野,F=75.406,P=0.000,P=0.000];迁移实验的结果与之相似.与空白组相比,尼古丁组E-cadherin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0.932±0.100) vs.(0.459±0.024),F=25.924,P=0.000,P=0.000)],Vimentin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1.200±0.200) vs.(1.973±0.129),F=20.998,P=0.000,P=0.000].蛋白水平变化与之相同.尼古丁+二甲双胍组可以增加尼古丁作用PC-9对吉非替尼的敏感性,在吉非替尼浓度为0.05、0.10、0.50、1.00、5.00 μmol/L时有统计学意义.尼古丁+二甲双胍组可以减弱尼古丁组的穿膜数[(17.00±2.00)个/高倍视野vs.(32.70±2.08)个/高倍视野,F=75.406,P=0.000,P=0.000],迁移实验呈现相同的结果.相比于尼古丁组,尼古丁+二甲双胍组上调E-cadherin mRNA[(0.459±0.024) vs.(0.838±0.058),F=25.924,P=0.000,P=-0.000)],下调Vimentin mRNA[(1.973±0.129) vs.(1.467±0.115),F=20.998,P=0.000,P=-0.003)].结论:尼古丁通过上皮间质转化诱导PC-9细胞吉非替尼耐药,二甲双胍可以逆转上述现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