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刑事责任能力精神障碍者强制医疗暴力危险性评估的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暴力危险性评估是指通过审阅案件材料、病历资料、临床访谈、鉴定检查及收集其他必要信息,对精神障碍者发生暴力危险的可能性进行评估的过程。目前我国尚缺乏无刑事责任能力精神障碍者危险性评估的规范化操作指南。因此,本研究按照循证医学原则,结合行业经验和我国实际司法环境,形成针对无刑事责任能力精神障碍者强制医疗暴力危险性评估的专家共识,以期为这类案件的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实践提供参考及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职务发明专利相关纠纷的司法判决为医学科研管理带来的思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司法实践中,围绕职务发明容易出现的法律纠纷,拟从科研管理视角,以规范知识产权管理和促进成果转化为导向,探讨医学科研单位职务发明专利相关纠纷防范策略。方法:梳理2018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中国裁判文书网职务发明专利相关案件的判决书,分析案件情况,归纳纠纷类型,总结纠纷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应对建议。结果:共分析了469个职务发明专利相关纠纷案件,90%以上为权属纠纷,其中涉及专利权权属纠纷的案件413件,73.1%案件判决属于职务发明;仅涉及发明创造发明人、设计人署名权纠纷的案件14件,78.6%的案件对具有争议的发明人、设计人做出了不是涉案专利实际发明人、设计人的判决;涉及职务发明创造发明人、设计人奖励、报酬等利益分配纠纷的案件42件,大部分案件判决单位应支付发明人、设计人奖金。结论:建议科研单位建立职务科技成果披露制度,引导科研人员主动、及时向所在科研单位披露职务科技成果;激发创新热情,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与服务机制;加强科研诚信建设,避免出现专利发明人、设计人挂名等科研诚信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电子病历真实性争议的司法实证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作者通过对近3年来涉及电子病历真实性争议的司法案件进行研究,发现因为电子病历存在特殊表现形式,在司法裁判中存在对电子病历真实性判定标准不一、电子病历鉴定普及率较低以及责任归属认定不一致的裁判困境。为有效推行电子病历系统应用,可以从统一电子病历系统建设标准、加强医疗机构电子病历管理和委托第三方存储方面进行诉前预防,确保其证据力;通过确定病历真实性的认定标准、完善电子病历司法鉴定制度和明确病历不真实的责任归属方面完善该类医疗损害案件的诉中处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民国中医讼案鉴定管窥:以阎玉林案为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医疗鉴定是认定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解决医疗纠纷案件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医医疗诉讼应当交由中医还是西医或法医鉴定,是民国时期就开始争论的问题。在中医界的努力下,民国中央国医馆处方鉴定委员会建立,为中医讼案取得了同行鉴定权。文章以民国二十六年(1937)山东高等法院送请中央国医馆鉴定阎玉林过失致人死亡一案为例,初窥民国时期中医讼案鉴定制度的概况,以期为建立中医医疗损害司法鉴定制度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器官捐献与法医鉴定的协调和实践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索器官捐献与法医鉴定的协调与实践,阐明并有效化解公众视角中两者之间的概念与矛盾冲突。方法:由于交通事故死亡案件涉及责任认定等事宜,需要法医提供鉴定文书,故使家属对器官捐献产生疑虑,并陷入抉择两难。分析4例因交通事故患者逝世后进行器官捐献的案例。最终导致器官捐献意愿受阻。结果:供者临床病历数据资料为法医就原发性、继发性损伤及并发症与死亡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分析提供了科学可靠的依据。器官捐献和法医鉴定两者之间并不冲突也不矛盾。结论:建立有效的供者法医尸检管控策略,完善相关法规与流程,并进一步明确器官获取组织(OPO)及法医工作者在器官捐献及相关案件中的工作范畴与职责,为供者家属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及司法解析,可以有效消除家属对器官捐献的顾虑及排斥,促进我国器官捐献的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死后人工生殖所育子女利益的法律保护
编辑人员丨2024/8/10
司法者在处理"父亲工亡后试管婴儿索赔抚养费"这一典型案件时,创新性地将体外胚胎认定为"准胎儿",确认了死后人工生殖所育子女与死亡配偶之间的亲子关系,对其损害予以充分地救济,体现了司法者对"潜在的人"的最大保护.在法律缺失的背景下作出此判决,为我国死后人工生殖以及体外胚胎的立法提供了裁判指引.为了消除司法者在法律适用过程中以结果为导向,突破现有规则的潜在质疑,必须以合理、正当的法理为基础,对该裁判所涉胎儿利益延伸保护与亲子关系认定两大法律问题进行深入论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网售背景下药品虚假宣传民事规制路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从民事私权保护的角度规制药品虚假宣传,为网售背景下规范药品宣传行为提供更广阔的规制视角.方法:基于虚假宣传的法律概念以及典型案件的梳理,对药品虚假宣传认定标准进行阐述,并分析药品虚假宣传民事规制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对策与建议.结果与结论:在新形势下应该重视建立药品误导式虚假宣传的规制,司法机关在虚假宣传认定时要以是否"引人误解"为核心认定标准,避免出现将药品的质量是否合格作为认定虚假的唯一标准.要以低于一般理性人的水平去衡量药品消费者的认知,适度的无知与轻信也不妨碍虚假宣传的成立.应当确立独立的消费者虚假宣传诉讼案由,涉及适应证等重要属性的宣传,如果与说明书不符可直接判定为虚假.从减轻消费者举证责任与提高消费者维权收益的角度提升消费者针对药品虚假宣传的维权积极性,保障其合法权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法医临床学鉴定技术证据审查常见问题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4/7/6
随着国家司法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影响案件罪与非罪、民事赔偿数额、因果关系的关键证据的法医鉴定,面临着技术性证据专业严格审查.为保障法医鉴定意见的科学正确有效,有必要将法医鉴定技术证据审查常见问题及对策进行深入探讨.审查法医临床鉴定形成的鉴定意见书,常见问题如下.1文书格式缺附件内容不全(1)序言:缺少委托送检人员,描述的受伤过程只有被鉴定人自诉,缺少委托鉴定单位的案件调查摘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刑事诉讼中医疗损害鉴定启动程序的重构
编辑人员丨2024/7/6
医疗损害作为常见的介入因素,足以影响刑法上因果关系的判断,最终对定罪量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医疗行为具有高度专业性,必须辅以鉴定予以判断.实证调研发现,多起个案凸显出医疗损害鉴定启动难是刑事司法实践中的突出问题,严重影响对案件事实的认定,甚至导致错案的发生.目前,刑事医疗损害鉴定启动程序存在启动标准不明确、司法人员缺乏认证能力、容易诱发社会矛盾以及办案期限和鉴定费用的制约等方面的问题.本文在现有鉴定制度框架下,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专家辅助人鉴定必要性审查、构建重刑案件病历评估机制、完善鉴定启动程序救济措施、加强标准建设等方面的改良进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医疗损害司法鉴定现状问题的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前,医疗损害鉴定在医疗纠纷处理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法官等司法工作者有的没有医学专业背景,对于医方的诊疗行为是否有过错,其过错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大小必须依赖于专业鉴定去判断,我们国家还没有一支专业的医疗法官队伍,也没有专门的医疗案件法庭,目前已经有专门的知识产权法庭,医疗案件同专利等知产案件同样属于专业技术性较强的案件,但我们国家目前少有专门的医事法庭,办理医疗案件时无论是刑事、行政法范畴的医疗事故还是民法范畴的医疗纠纷,案件的办理基本都需要依靠鉴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