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神经认知功能、血液流变学、T细胞亚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神经认知功能、血液流变学、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杭州市中医院2016年4月至2019年12月诊治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尼莫地平治疗)和研究组(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每组54例。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认知功能、血液流变学、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74%(49/54),高于对照组的75.93%(41/54)(χ 2=4.267, P=0.039)。治疗2周后,研究组全血高切黏度为(4.17±0.24)mPa/s、全血低切黏度为(9.27±1.98)mPa/s、血浆黏度为(1.07±0.19)mPa/s,均低于对照组的(4.52±0.31)mPa/s、(13.69±2.13)mPa/s、(1.34±0.23)mPa/s( t=6.560、11.169、6.651,均 P<0.05);研究组CD 3+为(48.59±4.59)%、CD 4+为(44.24±6.17)%、CD 4+/CD 8+为(1.91±0.17),均高于对照组的(44.97±5.31)%、(39.55±5.13)%、(1.47±0.22)( t=3.790、4.295、11.629,均 P<0.05);研究组CD 8+为(23.13±5.62)%,低于对照组的(26.97±4.26)%( t=4.001, P<0.05);研究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为(28.87±0.85)分,高于对照组的(27.91±1.45)分( t=4.197, P<0.05),研究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9.63±2.19)分,低于对照组的(15.27±1.97)分( t=14.070, P<0.05)。 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能显著改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认知功能、血液流变学及T细胞亚群,且安全可靠,疗效稳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尼莫地平治疗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损害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治疗脑小血管病(CSVD)认知功能损害的疗效及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CSVD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收治的CVSD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口服多奈哌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两组均随访12个月,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12个月记录患者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Tinetti平衡步态量表(TGA)评分以及患者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进行比较。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DTI数据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6、12个月MoCA、ADL、TGA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12个月MoCA、ADL、TGA评分高于治疗后6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6、12个月MoCA、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6个月:(24.61 ± 2.54)分比(22.21 ± 2.83)分、(71.53 ± 6.25)分比(69.51 ± 6.81)分;12个月:(26.39 ± 2.16)分比(23.76 ± 2.64)分、(78.39 ± 5.76)分比 (72.39 ± 6.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后6、12个月视空间与执行能力、延时记忆、定向力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12个月定向力评分高于治疗后6个月 [(5.97 ± 1.37)分比(5.36 ± 1.29)]( P<0.05)。观察组治疗后视空间与执行能力、抽象思维、延时记忆、定向力评分均高于同时期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6、12个月TC、TG、LDL-C、Hcy、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12个月上述指标均低于治疗后6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12个月Hcy、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治疗后6个月Hcy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双侧半卵圆中心、额叶、顶叶各向异性分数值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前后差值均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双侧额叶、顶叶平均弥散率值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前后差值均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尼莫地平治疗CVSD具有较好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等症状,DTI可敏感感知患者白质完整性和脑血流灌注,对CVSD防治具有积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飞行员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一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报道1例飞行员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给予甘露醇降颅压,注射用蛇毒血凝酶止血,尼莫地平静点缓解脑血管痉挛,以及纤维蛋白溶解剂、改善神经细胞代谢、营养脑细胞等对症治疗,间断行腰穿置换脑脊液。绝对卧床治疗4周后,无不适症状及体征出院。飞行结论:暂时飞行不合格,地面观察3~6个月。反复查头部CTA、MRI正常。飞行结论:飞行合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尼莫地平对老年患者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尼莫地平对老年患者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老年患者82例,年龄65~80岁,性别不限,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41):对照组(C组)和尼莫地平组(N组)。N组于手术开始时静脉输注尼莫地平7.5 μg·kg -1·h -1至术毕,C组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于尼莫地平给药前(T 1)、放置转流管前(T 2)、放置转流管后10 min(T 3)及颈动脉开放后10 min(T 4)进行动脉及颈静脉球部血气分析,并计算颈静脉球部血氧含量、动脉-颈静脉球部血氧含量差及脑氧摄取率。采用ELISA法测定颈静脉球部血清S100β蛋白浓度。于术前1 d、术后1、3和7 d时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中文版)评价认知功能,记录术后7 d内认知功能障碍(MoCA评分<26分)的发生情况。 结果:与C组比较,N组术后各时点时MoCA评分升高,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降低(27% vs.17%),T 2~4时颈静脉球部血氧含量升高,动脉-颈静脉球部血氧含量差和脑氧摄取率降低,血清S100β蛋白浓度降低( P<0.05)。 结论:尼莫地平可改善老年患者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认知功能,可能与改善术中脑氧代谢及减轻脑损伤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尼莫地平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脑出血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抵抗素、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脑出血的疗效及对血清抵抗素、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一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每组50例。单一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治疗2周后评价两组的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血清炎性反应因子、抵抗素及ox-LDL水平。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单一治疗组[90.0%(45/50)比74.0%(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下降,ADL评分均上升,且联合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单一治疗组[(9.41 ± 1.27)分比(12.10 ± 1.65)分],ADL评分高于单一治疗组[(67.82 ± 9.04)分比(59.10 ± 8.7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抵抗素及ox-LDL水平均明显下降,且联合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低于单一治疗组[(4.81 ± 1.03)mg/L比(6.10 ± 1.73)mg/L、(40.96 ± 9.21)μg/L比(56.74 ± 8.93)μg/L、(33.20 ± 7.96)μg/L比(44.76 ± 8.43)μg/L、(0.29 ± 0.09)μg/L比(0.45 ± 0.13)μg/L、(336.25 ± 69.74)mg/L比(372.18 ± 68.52)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尼莫地平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脑出血疗效明确,能有效抑制炎性反应指标,降低血清抵抗素、ox-LDL水平,促进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孕期氯沙坦暴露致羊水过少
编辑人员丨4天前
1例32岁女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在服用氯沙坦钾片(50 mg、1次/d)、甲泼尼龙片(12 mg、1次/隔日)和双嘧达莫片(50 mg、1次/d)治疗期间怀孕。孕期继续上述药物治疗。孕24 +2周行超声检查提示羊水过少,持续至孕32 +2周,羊水最大暗区垂直深度1.1~3.4 cm,羊水指数1.9~6.9 cm。停用氯沙坦钾片和甲泼尼龙片,换用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1次/d)降压,羊水量逐渐增加至正常水平。孕34 +4周血压升高至177/113 mmHg(1 mmHg=0.133 kPa),考虑子痫前期。给予硫酸镁(以1 g/h的速度静脉滴注)、硝苯地平控释片(加量至60 mg口服、1次/d)和拉贝洛尔片(200 mg口服、2次/d)治疗,血压143/82mmHg,尿蛋白(++)。于孕35 +3周行剖宫产分娩1男婴,身长43 cm,体重2 200 g,出生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均为10分,无出生缺陷。随访至24月龄,生长发育情况良好,智力发育及运动均正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Wernicke脑病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女,40岁,2020年1月诊断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EB-2(WPSS评分3分)",分别于2020年1月、2020年3月和2020年5月应用地西他滨去甲基化治疗。移植前骨髓原始粒细胞占0.020,微小残留病(MRD)0.77%,WT1基因定量18.658%,NPM1-A基因突变定量1.244%。预处理方案:阿糖胞苷4 g·m -2·d -1,移植前10 d(-10 d)、-9 d,地西他滨20 mg·m -2·d -1,-10 d~-6 d,白消安3.2 mg·kg -1·d -1,-8 d~-6 d,环磷酰胺1.8 g·m -2·d -1,-5 d、-4 d,兔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2.5 mg·kg -1·d -1,-5 d~-2 d,司莫司汀250 mg/m 2,-3 d,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方案:西罗莫司、霉酚酸酯联合短程甲氨蝶呤。患者于2020年8月18日行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女供母,HLA 6/12,AB+供A+),回输供者外周血干细胞单个核细胞(MNC)9.63×10 8/kg,CD34 +细胞3.84×10 6/kg。移植后11 d(+11 d)粒细胞及血小板植活。+3 d患者发生呕血,给予禁食水、抑酸治疗。患者高热,血培养、病毒、细菌、真菌筛查均为阴性,给予广谱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后体温未降。+8 d,患者出现皮疹。+9 d,患者发生上腹部烧灼感伴腹泻,考虑急性GVHD,加用甲泼尼龙2 mg·kg -1·d -1,体温降至正常。+13 d,患者血脂明显升高(甘油三酯38.18 mmol/L,总胆固醇8.65 mmol/L)。患者间断恶心、呕吐伴上腹不适,+14 d,患者出现乳糜血(甘油三酯41.70 mmol/L,总胆固醇7.49 mmol/L),停西罗莫司(此时西罗莫司浓度17.7 μg/L),改为环孢素A治疗GVHD,甘油三酯降至3.80 mmol/L,总胆固醇降至6.15 mmol/L。+25 d,患者出现嗜睡,恶心、呕吐好转,血巨细胞病毒、EB病毒DNA阴性,环孢素A浓度165.5 μg/L。+26 d,患者昏睡,定向力、计算力障碍、四肢肌力下降,腰穿脑脊液压力100 mmH 2O,氯114.3 mmol/L,葡萄糖8.30 mmol/L,蛋白0.55 g/L。脑脊液细菌培养、真菌培养及抗酸杆菌均阴性,脑脊液神经免疫病检测:血清和脑脊液中AQP4、MOG、MBG抗体均为阴性。脑脊液和外周血病毒PCR筛查均阴性,脑脊液病原体二代测序(NGS)阴性。TMA筛查阴性。头颅平扫+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双侧颞叶深部(海马区)及室管膜下区、左侧颞叶皮层多发异常信号并下丘对侧斑片明显强化灶。右侧小囊幕增厚并明显强化。结合患者近1个月进食差,伴有恶心、呕吐、腹泻,考虑不除外Wernicke脑病,给予维生素B 1 200 mg每8 h 1次治疗,+27 d患者神志转清,肢体肌力明显好转。患者维生素B 1<1.0 μg/L,明确诊断为Wernicke脑病,继续补充维生素B 1治疗。复查头颅MRI:双侧颞叶(及海马区)及室管膜下区多发异常信号并双侧下丘、右侧小脑幕明显强化灶,较前部分病变信号明显减低,范围减小。+30 d,复查骨髓完全缓解(CR),MRD阴性,NPM1基因突变阴性,短串联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STR-PCR)完全供者型。+36 d,间断谵妄,给予奥氮平对症治疗后好转,+50 d,患者谵妄好转,停用奥氮平。随访至移植后8个月,患者无明显神经、精神症状及体征,环孢素A血浓度50 μg/L,原发病处于完全缓解状态,MRD阴性,STR-PCR完全供者型。头颅MRI:双侧颞叶(及海马区)及室管膜下区多发异常信号并双侧下丘脑、右侧小脑幕病变强化灶明显减低,范围明显缩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氟桂利嗪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氟桂利嗪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抚矿总医院收治的90例偏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独使用氟桂利嗪进行治疗的45例患者为对照组,在使用氟桂利嗪基础上联合尼莫地平进行治疗的45例患者为观察组,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均低于治疗前( P<0.05),且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疼痛评分明显降低,持续时间缩短,发作次数减少(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氟桂利嗪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的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偏头痛发作频率及偏头痛发作时疼痛程度,且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建议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西罗莫司成功治疗复发难治性特发性多中心型Castleman病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男,35岁,因"多发淋巴结肿大2个月,发热1个月"于2017年7月就诊于我院。血常规:WBC 8.98×10 9/L、HGB 110 g/L、PLT 72×10 9/L;平均红细胞体积71.7 fl、网织红细胞比例2.05%;铁蛋白384 ng/ml、总铁结合力1300 μg/L、转铁蛋白饱和度10.8%。总蛋白45 g/L,白蛋白23 g/L,碱性磷酸酶930 U/L,肌酐160 μmol/L,C反应蛋白(CRP)258.99 mg/L,血沉78 mm,白细胞介素-6(IL-6)65.1 ng/L。免疫球蛋白:IgG 6.74 g/L、IgA 1.00 g/L、IgM 0.40 g/L。血清免疫固定电泳阴性。抗核抗体谱阴性。HIV抗体及人类疱疹病毒8(HHV-8)抗体阴性,EB病毒DNA检测阴性。颈部右侧淋巴结活检病理:Castleman病(混合型);免疫组化:CD20(+),CD21(+),bcl-2(+),CD38(局灶+),CD138(局灶+),Ki-67(增殖指数20%)。查体:贫血貌;颈部、颏下、颌下、锁骨上、腹股沟多发淋巴结肿大,质软,界清;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阴性;肝肋缘下5 cm,脾肋缘下10 cm。CT示双侧腋窝、肺门及纵隔多发肿大淋巴结,腹膜后及肠系膜周多发肿大淋巴结,肝大,脾大,腹腔少量积液。明确诊断特发性多中心型Castleman病-非特指型(iMCD-NOS)。2017年8月起予TCP(沙利度胺+环磷酰胺+泼尼松)方案治疗7个疗程,每4周1个疗程。治疗期间患者体温逐渐降至正常,但生化指标改善欠佳(CRP 183.83 mg/L、HGB 108 g/L、白蛋白23 g/L)。CT示横膈上下多发淋巴结肿大,部分较前略缩小;根据国际Castleman病协作网络(CDCN)疗效评估标准,评估为疾病稳定(SD)。2018年5月起更换为BCD(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地塞米松)方案治疗9个疗程,每4周1个疗程。评估患者整体疗效为完全缓解(CR)。2023年1月患者再次出现乏力、发热,浅表淋巴结肿大,CRP 257.32 mg/L、HGB 115 g/L、白蛋白43 g/L、肌酐57 μmol/L,考虑疾病进展。2023年3月起调整治疗方案为西罗莫司1 mg每日1次联合地塞米松20 mg每周1次。用药后第2个月查西罗莫司谷浓度4.5 μg/L,调整西罗莫司为1.5 mg每日1次,复查西罗莫司谷浓度5.9 μg/L,后续维持西罗莫司为1.5 mg每日1次剂量。用药第3个月起将地塞米松减至10 mg每周1次,第4个月减至5 mg每周1次。自第5个月起停用地塞米松,予西罗莫司1.5 mg每日1次单药治疗,维持至今。期间检测西罗莫司谷浓度5~15 μg/L。目前患者症状完全缓解,生化指标:CRP 7.27 mg/L,HGB 145 g/L,白蛋白49 g/L,肌酐63 μmol/L。CT未发现肿大淋巴结。考虑治疗有效,整体评估为CR,患者仍继续接受西罗莫司单药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眼带状疱疹性葡萄膜炎合并前房积血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男,74岁,因"左眼视物不见伴眼胀、眼痛3 d"于2022年1月6日就诊于济南明水眼科医院,当日上午曾就诊于当地医院眼科,诊断为"左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建议至上级医院就诊。患者于半个月前因"眼带状疱疹"在当地医院行输液治疗,具体不详。患者糖尿病病史2年,血糖控制良好。否认外伤及手术史。眼部检查:右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0.6,左眼光感,光定位准;右眼眼压15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35 mmHg。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示:右眼晶状体混浊(+),余眼前后节未见明显异常,左眼眼睑肿胀,左侧前额、上眼睑、鼻梁及鼻尖色素沉着,部分结痂(图1),结膜混合充血(+++),角膜水肿,前房血性混浊,下方液平约8 mm(图2A),眼内组织不能查见。眼部B型超声检查示:双眼玻璃体轻度混浊。诊断:左眼前房积血、左眼继发性青光眼、左眼带状疱疹、右眼老年性白内障。入院后给予口服阿昔洛韦片0.8 g,5次/d,更昔洛韦凝胶点左眼4次/d,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点左眼4次/d,静脉点滴甘露醇注射液1次/d,布林佐胺噻吗洛尔滴眼液点左眼2次/d,酒石酸溴莫尼定滴眼液点左眼2次/d,口服和血明目片1.55 g,3次/d。经治疗后3 d后,左眼眼压仍为30 mmHg左右,前房积血未见明显吸收,为避免视神经损害及角膜血染,于2022年1月10日行左眼前房冲洗术,术中补充诊断:左眼葡萄膜炎、左眼年龄相关中性白内障。术后第1天,眼部检查:左眼BCVA 0.2,眼压18 mmHg,左眼眼睑肿胀,左侧前额、上眼睑、鼻梁及鼻尖色素沉着,部分结痂,结膜混合充血较术前减轻,角膜轻度水肿,前房血性混浊,瞳孔欠圆,药物性散大,晶状体混浊(+),前囊色素沉着(图2B),眼底未见明显异常。给予口服阿昔洛韦片0.8 g,5次/d,更昔洛韦凝胶点左眼4次/d,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点左眼4次/d,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点左眼2次/d,复方托比酰胺滴眼液点左眼3次/d。术后第5天,眼部检查:左眼BCVA 0.3,眼压40 mmHg,左眼眼睑肿胀,左侧前额、上眼睑、鼻梁及鼻尖色素沉着,部分结痂,结膜轻度混合充血,角膜雾状水肿,房水窥不清,瞳孔欠圆,药物性散大,晶状体混浊(+),前囊色素沉着,眼底未见明显异常。给予布林佐胺噻吗洛尔滴眼液、酒石酸溴莫尼定滴眼液点左眼后眼压降为正常,遂出院。出院后1个月复查,眼部检查:左眼视力0.4,眼压14 mmHg,左侧前额、上眼睑、鼻梁及鼻尖色素沉着,结膜轻度混合充血,角膜清,房水闪辉(++),鼻上方虹膜萎缩,鼻侧虹膜部分后粘连,瞳孔欠圆,药物性散大,晶状体混浊(+),前囊色素沉着(图2C),眼底未见明显异常。后未再复诊。2022年8月电话随访患者无不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