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种术前阴道准备方法预防子宫切除术后医院感染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三种术前阴道准备方法预防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临床效果评价。方法:选取乐山市人民医院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接受子宫切除术的患者1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其中A组58例为碘伏原液组,B组61例为臭氧组,C组61例为甲硝唑片+生理盐水组,均于术前1 d及术前当日擦洗阴道,对比三组患者术后体温(T)、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住院时间。结果:B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术后第3天和第6天B组的WBC、N、hs-CRP和PCT低于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体温比较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子宫切除术前用超声波臭氧妇科治疗仪进行阴道准备,可以降低患者术后WBC、N、hs-CRP和PCT指标,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同时缩短住院时间提高床位周转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信息化追踪系统的管理改进对手术室腹腔镜应用及维修情况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信息化追踪系统的腹腔镜共享与集中管理改进对手术室腹腔镜应用及维修情况的影响。方法:收集无锡联勤保障中心第904医院手术室2019年1—10月6台腹腔镜设备使用的相关数据,分析腹腔镜设备管理不合理的原因,以此为基础制订基于信息化追踪系统的腹腔镜共享与集中管理改进方法,于2020年1月开始实施管理改进。记录2020年1—10月手术室6台腹腔镜的手术情况及设备维修情况,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调查手术医师对腹腔镜使用的满意度,比较2019年及2020年的医师满意度。结果:2020年1—5月每月腹腔镜手术量为108例,平均18例/台,每日腹腔镜使用时间为8 h;2020年6—10月每月腹腔镜手术量378例,平均63例/台,较2019年同期提升,且每日腹腔镜使用时间较2019年同期缩短,每日仅耗时12 h,为2019年耗时的92.3%。2020年使用同一腹腔镜的连台手术等候时间短于2019年( P<0.05)。2020年手术室腹腔镜维修及时率略高于2019年,设备故障与手术量低于2019年,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020年手术室承担的设备维护费用较2019年下降(53 074元vs. 84 116元)。2020年手术医师对腹腔镜使用的满意度(96.88%)高于2019年(75.00%)( P<0.05)。 结论:基于信息化追踪系统的腹腔镜共享与集中管理在手术室腹腔镜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提高腹腔镜周转率,保证腹腔镜故障得以及时维修,还能核算各科室承担的成本,实现共享优质医疗资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日间手术开展远端型尿道下裂手术的可行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在我国开展远端型尿道下裂日间手术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行日间手术的远端型尿道下裂患儿55例与同期住院手术的远端型尿道下裂患儿306例临床资料,收集患儿的年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及费用、术后并发症等指标,评估两组间的差异。结果:所有病例尿道口开口均位于阴茎体远端,两组手术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住院手术组相比,日间手术组住院时间缩短87%( P<0.05),住院费降低50.9%( P<0.05)。 结论:对远端型尿道下裂患儿行日间手术安全、有效,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提高医院床位的使用率和周转率,节约医疗成本,使国家、医院和患儿三方均获益,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超效率SBM-Tobit模型的生物医药行业融资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以2015-2022年我国A股225家生物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融资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超效率基于松弛的测量模型(slacks-based measure,SBM)对我国生物医药上市公司融资效率进行测度,运用Malmquist指数法从动态角度反映生物医药上市公司融资效率变化情况,并且通过Tobit模型构建融资效率影响因素模型.研究发现,生物医药企业整体融资效率不高,大多数企业融资效率未达到生产前沿面;总资产、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营业收入增长率和资产周转率五个指标与融资效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是影响融资效率的关键因素.从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三个角度提出提高生物医药企业融资效率的对策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UDI的医疗器械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6/8
目的 设计一种基于医疗器械唯一标识(Unique Device Identification,UDI)的医疗器械信息化管理系统,并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 基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系统规则》,使用C#语言结合SQL Server数据库开发基于C/S架构的医疗器械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档案管理、资质管理、订单管理、库存管理、风险控制管理、溯源管理、使用管理和统计分析等功能,并探讨系统的应用效果.结果 应用医疗器械信息化管理系统后,医疗器械库存周转率、使用率分别增加了11.37%、14.52%,医疗器械损耗率、产品不合格率以及产品退货率分别降低了3.18%、3.44%以及4.31%,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医疗器械库房人力投入下降效果显著,临床满意度增加了24.09%,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DI编码的实施可加速医疗器械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推广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基于虚拟库模式下的妇科药品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建立与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6/1
目的:建立虚拟库模式下妇科药品信息化管理体系.方法: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建立妇科虚拟库药品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开发虚拟库药品信息化管理系统,借助信息化手段,远程监管、定期稽查,评估管理体系建立的效果.结果:根据预测模型制定妇科虚拟库药品采购计划,提高虚拟库药品库存周转率(P<0.05),借助管理系统对虚拟库药品实时监控可追溯,患者诊疗时间总计减少约35 min.结论:虚拟库模式下妇科药品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建立应用了数据挖掘技术,实现了该类药品的闭环管理,提高了医院工作效率,提升了患者就医体验,值得在全国医院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多色无纺布包装材料在手术器械灭菌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分析多色无纺布包装材料在手术器械灭菌管理对手术周转效率、手术器械准备情况及外科医护人员与患者满意度等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31589件手术器械,根据管理方法不同,将2016年3月至2019年1月的71007例手术患者及患者使用的16 224件手术器械纳入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纱棉布包包装手术器械管理方法.将2019年2月至2021年12月的62 548例手术患者及患者使用的15 365件手术器械纳入观察组,采用多色无纺布包装材料手术器械管理方法,比较两组手术周转效率、手术器械准备情况及患者与外科医护人员的使用管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的入室时间、入室-切皮时间、接台手术入室-切皮时间及手术延误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681、37.167、72.524,x2=9.605,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外出送物品次数、装配错误和器械丢失明显降低,器械完好件数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7.345、11.782、8.727、66.223,P<0.05);观察组患者及医护人员器械使用管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723、6.756,P<0.05).结论:手术器械运用多色无纺布包装材料有助于提高手术周转率,通过降低外出送物品次数、装配错误及器械丢失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效率,改善外科医护人员与患者对手术器械多色无纺布包装材料的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云南鸡足山半湿润常绿阔叶林群落木本植物多样性格局与环境解释
编辑人员丨2024/3/23
生物多样性格局是生物群落构建过程的反映,有助于理解生态系统的物种共存机制.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西部半湿润气候下的地带性植被类型,对其群落内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异质格局及影响因子的认识还比较缺乏,基于大样地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本文基于鸡足山20.16 ha森林动态监测样地504个样方的木本植物调查数据和TWINSPAN群落分类结果,分析了样方尺度上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环境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样地内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群落及其乔木和灌木的物种丰富度均高于高山栲(Castanopsis delavayi)群落和元江栲(C.orthacantha)群落;高山栲群落及其灌木物种丰富度低于元江栲群落,乔木物种丰富度则高于元江栲群落.相反,元江栲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最高,其次为高山栲群落,云南松群落的最低.基于净种间亲缘关系指数,元江栲群落、高山栲群落、云南松群落的谱系结构分别为聚集、随机、发散.(2)对物种丰富度存在普遍性影响的因子有土壤总氮、pH值、相对海拔高度、木本植物的胸高断面积之和;导致乔木种丰富度变化的主要因子有土壤总氮、pH值、胸高断面积之和;导致灌木种丰富度变化的主要因子是相对海拔高度、土壤总氮、坡度和地形湿度指数.(3)物种β多样性格局显示,随着空间距离和环境距离的增大,物种差异性和物种周转率增大,即环境越相似,群落越相似.上述结果表明,鸡足山样地中先锋性的云南松群落与稳定的元江栲群落和高山栲群落在物种多样性和构成上存在显著差异,指示了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异质斑块所对应的物种共存和物种多样性维持特征,为进一步的机理性研究提供了有效证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公立医院院长专业背景对医院经济运行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分析公立医院院长专业背景对医院经济运行的影响并进行解释,为培养复合型医院管理人才和完善院长管理相关制度提供研究支持.方法:利用2005—2018年广东省公立医院院长个体和医院经济运行绩效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与非临床医学专业背景的院长所在医院相比,临床医学专业背景的院长所在医院的医疗收入、住院人次、医疗业务支出较低,病床周转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曾获得管理学相关学位且未参与管理培训的院长所在医院相比,获得管理学相关学位或参与管理培训的院长所在医院的资产负债率、管理费用较低,流动比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临床工作关联紧密的经济运行指标,临床医学专业背景的院长因其临床一线学习和工作的经历优势,影响更显著;对于资产管理、行政和后勤管理工作关联紧密的经济运行指标,拥有管理学学习经历的院长在应用先进管理理念、方法、工具方面的优势更能得到显露和发挥,影响更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基于C/S架构和物联网技术的可移动医疗设备共享调配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设计一个可移动医疗设备高效管理与临床科室共享调配相结合的医疗设备共享管理平台,实现可移动医疗设备使用的全过程管理.方法 基于C/S架构,利用物联网技术优化整合现有医疗设备大数据资源,结合医院需求,构建可移动医疗设备共享调配系统,实现医疗设备共享管理、预约借用、统计分析等核心功能.通过比较系统上线前后呼吸机调配次数、平均调配时间、呼吸机使用率、单台呼吸机日均收入4个指标,分析系统应用效果.结果 系统上线后,呼吸机调配次数明显增加、平均调配时间明显降低,呼吸机使用率、单台呼吸机日均收入明显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系统对提高呼吸机调配效率与使用效率有促进作用.结论 可移动医疗设备共享调配系统优化了医院设备管理流程,实现了医疗资源的统一调配,有效满足临床紧急抢救时医疗设备调配使用的相关需求,提高了医疗设备周转率以及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有助于医院节约人员成本、降低采购费用,为医院管理者制定相关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